收藏 分享(赏)

中国区域政策.ppt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8130324 上传时间:2019-06-10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2.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区域政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中国区域政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中国区域政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中国区域政策.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中国区域政策.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课题 中国各区域产业政策比较分析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班级 经济091601班组员 陈瑾 (200916050102)邹菲 (200916050138)李雅茜 (200916050123)姬梦悦 (200916050114),中国各区域产业政策比较分析,一 中 国 概 况二 区 域 划 分三 区 域 概 况四 比 较 分 析五 总 结,地势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下降,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 积的67%,盆地和平原约占陆地面积的33%。山脉多呈东西和东北一西南走向。海岸线以东以南的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海底资源。 气候 中国气候有三大特点:显著的季风特色,明显的大陆性气候和多样的气候类型。

2、 政区4个直辖市 、23个省 、5个自治区 、2个特别行政区,一 中国概况,东部10省区:辽宁省、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台湾省、广东省广西省、海南省 中部6省区:河南省、山西省、湖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西部12省区:内蒙省、宁夏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新疆省、西藏省、四川省、重庆省、贵州省、云南省、广西省东北3省区: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二 区域划分,中国区域划分图,区域概况东 部 开 放中 部 崛 起西 部 开 发振 兴 东 北,东部地区要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率先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率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率先发展和改革中带动帮助中西部地区

3、发展。加快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提高产业素质和竞争力。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经营方式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加快现代商贸业发展步伐。集中力量积极发展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高技术产业,培育更多新的增长点。进一步做大做强石化、钢铁、汽车、船舶、及先进装备制造等优势支柱产业,加快形成核心关键技术和提升规模水平。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研发、设计、营销中心,促进产业链条向高端延伸。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积极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和梯度转移。,东部开放,扩容至两省一市的长三角仍然是中国经济的龙头,长三角经济圈是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宁波为副中心,包括江苏的扬州、泰

4、州、南通、镇江、常州、盐城、淮安,浙江的嘉兴、湖州、绍兴、舟山、台州、金华、衢州,安徽的合肥、马鞍山,共22个城市。 长三角经济圈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781991年,这期间长三角经济发展较为缓慢,主要处于经济调整与平缓增长阶段。长江三角洲在这一阶段,主要是利用自己的经济底蕴,培育自己的发展潜力,提升了自己的经济实力。自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长三角经济圈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利用国家开发浦东的契机,凭借国家给予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中部崛起,背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继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施西部大开 发、 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后,党中央、 国务院从我国现代化建

5、设全局出 发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是我国新阶段总体发展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概况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省)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 地位。中部地区位于我国内陆腹地,人口众多,自然、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科教基础较好;并已经形成便捷通达的水陆空交通网络,具有承东启西、连南通北的区位优势;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有明显优势,拥有比较雄厚的工业基础,产业门类齐全;生态环境条伺:总体较好,承载能力较高。,新中国成立以来,中部地区作为我国

6、重要的农产品、能源、原材料和装备制造业基地,为全国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有利于提高我国粮食和能源保障能力,缓解资源束;有利于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扩大内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宏伟目标,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构建良性互动的发展新格局。,紧迫性和意义,西部开发,概况 西部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陕西、 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内蒙古、广西。西部拥有全国57%的国土,23%的人口,而1999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仅占全国的14、9%。,产业布局现状分析,虽然西部经济有所增长,但在全国所占的比重却在不断 下降,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7、加剧。采掘和原料工业所占产值比重大,工业发展呈现明显的资源型结构特征。注重地区经济倾斜,忽视产业结构倾斜。,重点发展战略(一)能源产业1加快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和“西气东输” 建设。2大力发展水电, 把“西电东送”列为西部地区开发的战略重点。3.因地制宜地建设新能源基地,以充分发挥西部地区可再生能源资源优势,如西部沙漠地区的风能、太阳能和地热。4.冶金矿产资源、稀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包括钢铁和有色金属两大产业。 (二)农业1特色种植业、畜牧业。2中药材的开发和产业化。3农产品加工业。 (三)特色旅游业1旅游资源及产品开发创新。2.文化娱乐活动。 (四)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上海与青海共同签署的商务合作协

8、议,双方约定两地建立长效交制。西安“西洽会”成都“西博会”南宁“中国东盟贸易博览会”等大型经贸活动实行互利共赢,区域合作效益显著提高。,西部风景,东北老工业基地,东北地区是我国近代工业起步较早 的地区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一 五”、“二五”时期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已基 本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 建材、煤炭等重工业为主体的基础设施 比较完善的工业基地。由于形成于计划 经济建设时期,所以东北地区的经济带 有典型的资源型和重化工业的特点,市 场化程度低。 其产业结构也以重化工 业、基础原材料和加工工业为主,其中 绝大部分产业属于高消耗、高污染、低 附加值的粗放型产业,第三产业发展严 重滞

9、后于一、二产业。,战略政策一、优化经济结构,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二、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全面振兴创造条件五、积极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促进可持续发展,产业布局政策,一、优化发展能源工业,有序开发煤炭资源二、建设先进装备、精品钢材、石化、汽车、船舶和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发展高技术产业三、发展现代农业,强化粮食基地建设,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和产业化经营,提高商品率和附加值。,产业技术政策,一、增加研究与开发资金投入,积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提高研发经费比重和科技资金使用效率;二、重点支持建立一批有特色的工程技术中

10、心、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博士后流动站,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三、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载体,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重点支持创业中心、大学科技园、海外学子创业园等各类孵化器建设,打造老工业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四、围绕冶金、石化、大型装备及汽车制造等领域,开展对重大关键技术和公用技术的联合公关,着力打造以重点行业技术创新为核心的产业技术支撑平台;五、设立人才发展基金,鼓励优秀人才到老工业基地创业,支持老工业基地发展。,产业结构政策,一、加快产业结构外向化进程二、构筑高技术含量的产业结构体系三、建设绿色农业体系四、调整与优化企业组织结构,1、由“单项突破”转入“全

11、面振兴”阶段 2、 效率和公平兼顾的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 3、“基本社会服务均等化”的区域社会发展战略4、“问题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战略思路,四 比较分析,与其他地区比,东北老工业基地仍然具有很多优势,包括农林资源及生态优势、工业基础优势、人才优势等。其中生态优势是东北地区的独特优势,以及由生态环境而衍生处来的优势也是其他地区无从获得的。所以在此将详述东北的生态优势。东北地区绝大部分属于大陆性温带季风气候,具有相对较好的生态环境(见表1)。,表1 东北三省自然资源状况,东北优势,东北劣势,资源矿产面临枯竭,环境污染破坏严重 工业技术落后,更新缓慢劳动力不如珠三角和

12、长三角的丰富廉价地形比较封闭,不利于对外交流,新型产业落后市场不如东部广阔,东部优势地理位置优越,沿海,利于发展外向型经济地形平坦,季风气候,农业发达 工业基础雄厚 交通便利 教育发达,技术力量雄厚,人才集中 劳动力丰富,素质高。 东部劣势人口过于稠密平均耕地少资源过度开采坏境污染严重(大气污染、城市生活垃圾多),中部劣势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当前,中部地区的发展面临一些突出困难。 主要是:稳定粮食生产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三农”问题突出;工业结构调整的任务相当繁重,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城镇化水平低,人口、就业和生态环境压力大,对外开放程度不高,体制机制性障碍较多;自然灾害

13、频发;抗灾能力较弱等。,中部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 强大的基础产业 东西之间的有利区位 近年来良好的发展势头,西部优势(1)土地以及自然资源优势:土地、矿产、生物、农产品;(2)科技教育优势:高校、科研院所多;科技人才多;(3)区位优势: 陕西处于中西部结合部,全国的交通要道 交通方式的变化:河运铁路、海运高速、飞机边境线长,各民族聚居,成为陆上开放窗口(4)独特的旅游资源文物景观自然景观气候凉爽、避暑胜地、特殊项目(5)工业基础:尤其是军工优势,水资源少 资金制约 国家的非均衡地区发展战和相应投资的倾斜 劳动力素质和思想观念上的不足 民族矛盾复 信息交流少 基础设施薄落 耕地少,西部劣势,各区

14、域优劣势简图,发展范围西部大开发从“坚持”到“深入”,东北老工业基地强调“全面”,中部地区崛起重“着力”,东部地区“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少数民族地区”仍然把保障民生作为发展重点。 政策框架建立健全“新”的区域政策体系框架。研究制定符合主体功能区理念的区域政策体系,提高区域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优化开发区,严格限制污染,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对重点开发区,增强人口和产业的集聚能力;对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增加用于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补偿的财政转移支付,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鼓励生态移民。,五 总结, 全方位多层次区域合作 规划编制 帮贫扶困 和乐共荣 国土开发 区域联动,“十二五”对中国区域经济政策框架的建议,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