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要冬期施工技术措施4.1 钢筋工程本工程今年主要完成正负零以下钢筋砼结构的施工,除按本工程编制的专项工程施工方案进行,进入冬期施工时还需按以下要求进行。4.4.1 钢筋工程冬期施工1、2、钢筋调直宜采用机械方法,调直时,其环境温度不低于-20;当温度低于-20 时,也不得对 HRB335、HRB400、RRB400 级的钢筋进行冷弯操作,以避免在钢筋弯点处发生强化,造成钢筋脆断。 3、浇筑混凝土前将钢筋上的冰雪冻块清理干净。浇筑完混凝土面的预留钢筋上的混凝土及时清理干净。4、5、钢筋负温的冷拉钢筋负温冷拉方法可采用控制应力方法或控制冷拉率方法。不能分炉批的热轧钢筋的冷拉,不宜采用控制冷拉率的
2、方法;工程使用的8 及其它直径盘圆钢筋进行现场冷拉调直,钢筋的冷拉率为 35% 。钢筋在负温下冷拉其温度不应低于-20 。6、钢筋负温焊接:1)2)钢筋负温搭接和帮条焊时,第一层焊缝应具有足够的熔深,主焊或定位焊缝应熔合良好。在以后的各层焊缝焊接时,应分层温控施焊。焊缝厚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 0.3 倍,焊缝宽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 0.7 倍。3)在钢筋工程焊接施工中,当环境温度低于-5的条件下进行钢筋对焊或电弧焊时,为钢筋负温焊接,从事钢筋焊接生产的焊工必须持有钢筋焊工考试合格证。4)5)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施焊,焊工应对施焊后的全部接头的外观质量进行自检,并剔除
3、不合格。6)7)现场焊接时应采取防止产生过热、烧伤、咬肉和裂纹等措施,焊接后冷却的接头应避免碰到冰雪。8)根据钢筋级别、直径、接头型式和焊接位置,选择适宜的焊条直径和焊接电流,焊接时,宜采用多层控温施焊工艺,既要防止焊后冷却速度过快,也要防止接头过热。焊接工艺应符合下列要求:搭接焊时,用两点固定。定位焊缝应离帮条或搭接端部 20mm 以上。进行搭接平焊时,第一层焊缝先从中间引弧,再向两端运弧;立焊时先从中间向上方运弧,再从下端向中间运弧。以使接头端部的钢筋达到一定的预热效果。第一层行返应有足够的熔深,主焊缝与定位焊缝,特别是在定位焊缝的始端与终端,应熔合良好。在以后各层焊缝的焊接时,采取分层控
4、温施焊。层间温度控制在 150350之间,以起到缓冷的作用。、级钢筋搭接焊缝接头进行多层施焊时,采用“回火焊道施焊法” ,即:最后回火焊道的长度比前层焊道在两端各缩短 46mm。4.2 模板工程1)冬期模板使用之前应彻底清理模板上的冰雪;模板必须采用油性脱模剂并应涂刷均匀。2)3)模板应留置清扫口,便于清理模内杂物和雪块。在 5 级以上大风 天气不准起吊、安装就位。4)5) 楼板及梁模板内,凡有积雪及灰尘部位不准洒水融化或冲洗,必须用空压机吹扫。6) 留置同条件试块,通过试压测定强度后确定拆模时间。侧模和保温层应在混凝土冷却到 5以后方可拆除,当混凝土温度与外界温度相差大于 20时,拆模后的混
5、凝土应覆盖。8)9)模板拆除:墙体拆模板前由木工工长向技术组提出拆模申请,技术组参照成熟度混凝土强度计算结果,如满足拆模要求,压相应位置留置的临界强度试块,达到 4.0Mpa 以上,且冷却到 5以后方可拆模;顶板、梁、悬挑构件拆模时必须遵循下表要求:拆模时混凝土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大于 15时,拆模后的混凝土表面应及时覆盖阻燃纤维保温被,使其缓慢冷却,以防混凝土表面因温差太大产生裂纹。4.3 混凝土工程综合蓄热法:掺化学外加剂的混凝土,在 11 月 15 日开始配制时掺加早强剂或早强型防冻剂,搅拌时原材料加热,浇筑后利用原材料加热及水泥水化热热量,通过适当保温延缓混凝土冷却,使混凝土温度降低到 0
6、或防冻剂规定的设计温度前,达到预期要求强度的一种施工方法。1、本工程混凝土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水泥标号不应低于 42.5 号。最小水泥用量不应少于 300kg/m3,水灰比不应大于 0.6。采用自来水及洁净的天然水。掺合料:选用粉煤灰时,宜采用、级粉煤灰,优先选用磨细粉煤灰,有利于强度发展,粉煤灰掺量控制在 10%内。2、3、本工程冬期浇筑的混凝土,其受冻临界强度为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 30%。当施工需要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时,按提高后的强度等级确定。本工程混凝土均掺用防冻剂,当温度降低到防冻剂的规定温度以下时,其强度不应小于 4N/mm2。4、5、模板外和混凝土表面覆盖的保
7、温层,采用干燥的材料,新浇混凝土表面应铺一层塑料薄膜,而后才盖保温材料。6、冬施中砼浇筑前由专职岗位人员查询未来 7 天的气象情况,以便技术人员推算砼强度和采取保温覆盖等养护措施,同时如有大寒潮天气需及时通报项目部,以使砼浇筑尽可能避开大寒潮天气。7、8、混凝土原材料加热、搅拌、运输和浇筑1)混凝土原材料加热采用加热水的方法,当加热水仍不能满足要求时,再对骨料进行加热。水、骨料加热的最高温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当水、骨料达到规定温度仍不能满足热工计算要求时,可提高水温到 100,但水泥不得与 80以上的水直接接触。拌合水及骨料加热最高温度() 表 7.2.1水泥品种及标号 拌合水 骨料标号42.
8、5号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80 602)水加热宜采用蒸汽加热、电加热或汽水热交换罐等方法。加热水使用的水箱或水池应予保温,其容积应能使水达到规定的使用温度要求。3)4)拌制掺用防冻剂的混凝土,当防冻剂为粉剂时,可按要求掺量直接撒在水泥上面和水泥同时投入;当防冻剂为液体时,应先配制成规定浓度溶液,然后再根据使用要求,用规定浓度溶液再配制成施工溶液。各溶液应分别置于明显标志的容器内,不得混淆,每班使用的外加剂溶液应一次配成。5)6)水泥不得直接加热,使用前宜运入暖棚内存放。7)拌制混凝土的最短时间应按下表采用。拌制混凝土的最短时间(s)搅拌机容积(L)混凝土坍落度(cm)搅拌机机型 650自落式 1
9、35 135 1803强制式 90 90 135注:表中搅拌机容积为出料容积。8)混凝土在浇筑前,清除模板和钢筋上的冰雪和污垢。9)混凝土拌制前,应用热水冲洗搅拌机,对间断使用的罐车其内混凝土需清洗干净,所用罐车应使用定型的保温被覆盖,混凝土的运距要尽量缩短, 以上工作由搅拌站负责),以减少运输过程中混凝土热量的损失,保证每小时混凝土降温不超过 5。混凝土在运输、浇筑过程中的温度和覆盖的保温材料,均应按本规程附录 B 进行热工计算。当不符合要求时,应采取措施进行调整。10)11)砼浇筑尽量安排在一天中气温较高时段浇筑(白天 10:0016:00 )。根据施工现场混凝土的浇筑速度来控制混凝土的供
10、应速度,避免浇筑现场压车和缺车。合理组罐车进场时间(确保每一灌砼在 0.5h 内浇筑完成,以减少罐车在现场等待的时间),一旦发现砼遭冻应进行二次加热搅拌,使搅拌物具有适应的施工和易性再浇筑。若发生离析时,在浇筑前应进行二次搅拌。混凝土输送到浇筑部位后,应采取快铺料,快振捣,及时覆盖的快速施工方法。混凝土的浇筑要连续施工,前后接缝间隔时间不超过 2h,不留或少留施工缝。在混凝土供应期间,必要时派人员到混凝土搅拌站查看混凝土搅拌情况,抽查其计量的准确性及材料使用情况,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1213)在施工缝处接着浇筑砼时,应先除掉水泥膜和松动石子,湿润冲洗干净,并使接缝处原混凝土的温度高于 2,然
11、后铺抹水泥浆或与砼砂浆成分相同的砂浆一层,待以浇筑的砼强度高于 1.2mpa 时,允许继续浇筑。9、混凝土养护1)砼养护:选用综合蓄热法养护,即在砼中掺加外加剂而采用蓄热养护的方法,一般外加剂应选用早强复合防冻剂,并应具有减水、引气作用。2)3)提前备好覆盖材料,现浇楼板待提浆抹压后及时铺设塑料布和草帘(或保温棉)被进行保温,铺设时和铺设后必须铺放架板(或胶合板),禁止在新浇混凝土楼面上堆料和行走,避免破坏楼面混凝土的平整度。4)5)严格控制砼板面上荷载时间,浇筑完成后待砼强度增长到 1.2MPa 以上时才可上人上材料,上人上材料时不得破坏砼表面覆盖的保温层,在最低气温在-5以上时,砼浇筑后
12、24小时后可上人上材料进行下层的施工,在-10以上时可在 36 小时以后再上人上材料施工。6)拆模时混凝土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大于 15时,拆模后的混凝土表面应及时覆盖,使其缓慢冷却。7)8)负温养护法混凝土各龄期的强度按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附录 C 使用。10、混凝土质量控制及检查1)冬期施工混凝土质量检查除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及其他国家有关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2)检查外加剂质量及掺量。商品外加剂进入施工现场后应进行抽样检验,合格后方准使用。3)检查水、骨料、外加剂溶液和混凝土出罐及浇筑时温度。4)检查混凝土从入模到拆除保温层或保温模板期间的
13、温度。5)混凝土测温要求为检验和控制冬期施工期间混凝土质量,计算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对浇筑成型的混凝土需进行温度测试,测温工作派专人负责,测温器采用玻璃液体测温计,测温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布置,测温记录及现场混凝土施工养护检查记录表填写由试验员负责并报资料员整理归档。冬期施工测温的项目与次数、要求见下表:项目测温 测温次数室外气温及环境温度 每昼夜不少于4次,且应测试最高、低气温混凝土出罐、浇筑、入模温度 每一工作班不少于4次混凝土养护温度 临界前每2小时一次,临界后每6小时一次a b 现场配制二名测温员,配制相应的测温工具:普通温度计 12 只,干湿温度计 6 只。所有各项测量及检验结果,均填写
14、“混凝土施工记录和混凝土测温记录” ,夜间温度由测温员负责管理,认真做好记录,测温员每天早 8:00 和晚 5:00 向项目技术负责人提供具体数据,当需要采取增加保温措施时,技术负责人需及时向项目负责人汇报。c 测温记录,字迹要清楚,项目填写齐全,不得做假、遗失,以备资料归档。d 6)混凝土养护期间温度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a 蓄热法或综合蓄热法养护从混凝土入模开始至混凝土达到受冻临界强度,或混凝土温度降到 0或设计温度以前,应至少每隔 6h 测量一次。b 本工程混凝土掺防冻剂,在强度未达到 4MPa 之前应每隔 2h 测量一次,达到受冻临界强度以后每隔 6h 测量一次。c 全部测温孔均应编号,
15、并绘制布置图。测温孔应设在有代表性的结构部位、温度低或温度变化大易冷却的部位,孔深宜为 1015cm,也可为板厚的 1/2 或墙厚的 1/2。柱的柱头、柱脚各设一个测孔,且位于迎风面,与柱面呈 90 度角,孔深为 1/3 柱断面边长尺寸。梁一跨设两个测孔,孔深为 1/3 梁高,垂直留置。De 距建筑物 5m 外设置百页箱一个,用于测大气气温。7)检查混凝土质量除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规定留置试块外,尚须做下列检查:a 检查混凝土表面是否受冻、粘连、收缩裂缝,边角是否脱落,施工缝处有无受冻痕迹。b 检查同条件养护试块的养护条件是否与施工现场结构养护条
16、件相一致。c 12、试块留置a 砼除按常规方法留设标养试块及原来的同条件试块按计划留设外,冬施混凝土另增设二组同条件养护试块,一组测抗冻临界强度,约 3-7d,应与测温结合起来,在结构温度降到抗冻剂规定温度前试压,判断是否超过抗冻强度 4MPa;如果达不到 4MPa,继续降温,则有可能冻坏,应增加保温、加热养护等措施,使受冻面强度超过 4MPa。另一组用于检验其同条件养护不少于 14 天不大于 60 天的强度检测。b 同条件试块要装在专用铁笼子中,固定在具有代表性的地点如西北角的房间等。13、混凝土成品保护(1)(2)对砼泵管内积水,每工作班次,如不连续作业,泵管内积水每次必须清理干净。14、
17、混凝土的热工计算(以底板强度 C30 计算,使用商品混凝土),1)配合比见下表:砼标号 水泥 水 砂 碎石 防冻剂 粉煤灰 矿粉C30 300 176 779 1075 11.0 31 352)砼热工计算(1)砼拌合物温度T0=0.92(mceTce+msaTsa+mgTg)+4.2Tw(mw wsamsawg mg)+c1(wsamsaTsa+wgmgTg)c2(wsamsa+wgmg)4.2mw +0.9(mce+msa+mg)式中:T0混凝土拌合物温度() ;砂子 5。碎石 1。搅拌机房温度 10T0=0.92(30030+7795+1075 1)+4.236(1763% 7791%10
18、75)+4.2(3%77951%10751) 04.2 176+0.9(300+779+1075)=12.8(2)砼拌合物出机温度T1 =T00.16 (T0Ti)=12.80.16(12.810)=12.3(3)砼拌合物经运输到浇筑时的温度T2=T1( t1+0.032n)(T1Ta)=12.3(0.251+0.0322) (12.3+6)=6.6(4)混凝土浇筑成型完成时的温度T3=(CcmcT2+CfmfTf+ CfmsTs)(Ccmc+Cfmf+Csms)式中:T3考虑模板和钢筋吸热影响,混凝土成型完成时的温度();Cc混凝土的比热容( kJkg.K);Cf模板的比热容( kJkg.K
19、);Cf钢筋的比热容( kJkg.K);mc每 m3 混凝土的重量(kg);mf每 m3 混凝土相接触的模板重量(kg);ms每 m3 混凝土相接触的钢筋重量 (kg);Tf模板的温度,未预热时可采用当时的环境温度( );Ts钢筋的温度,未预热时可采用当时的环境温度 ();T3=(124006.6-0.483305-0.481205)(12400+0.48330+0.48330) =5.6(5)混凝土蓄热养护开始到任一时刻 t 的平均温度根据计算,在混凝土冷却至 0需 3.8 天,此间的平均温度达到 1.34,由混凝土强度曲线可知 C30 混凝土强度已经达到 4N/mm2,满足冬施要求。4.4
20、 砌筑工程本年度冬施期间,砖砌体量较少,但为保证施工质量,冬施期间砌筑工程仍采用外加剂法施工。4.4.1、冬施的材料要求a 。外加剂必须符合环保要求,为无氯外加剂。e 下雪前要对砂子进行覆盖,砂中不得含有冰块和直径大于1cm的冻结块。4.4.2、砂浆的搅拌要求应对搅拌站用彩条布进行封闭,搅拌用水进行加热处理,但注意水加热温度不高于 80;选择合理的投料顺序,使拌合物的温度均匀,冬期搅拌混凝土的合理投料顺序应与材料加热相适应,一般是先投入骨料及加热的水,待搅拌一定时间后,水温降到 40左右时,再投入水泥与防冻剂继续搅拌到规定时间,要绝对避免水泥的假凝;投料时注意不要把冰雪及冻团骨料装入搅拌机内;
21、搅拌时间合适,防冻剂掺合量复合温度要求,使砂浆搅拌均匀,和易性达到要求。砌筑砂浆宜优先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石灰膏应保温防冻,当遭冻结时,应该触化后方可使用。搅拌时要求严格按配合比称料,砂浆出机温度应高于 5。外加剂溶液应设专人调制。4.4.3、砌筑要求1、砌筑前应清除砌块表面的污物,冰雪等,为了杜绝使用遭水浸和受冻的砌块,砌体材料运至现场后应采取覆盖或包裹等保温。2、3、施工中砂浆应随伴随用。4、严禁使用已遭冻结的砂浆。5、砌筑时宜采用“ 三一” 砌砖法,即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同时应把灰缝填满。6、冬施期间,应及时在砌体表面应进行保温性覆盖,保证周围温度0以上。砌筑表面不得留有砂浆,在
22、继续砌筑前,应扫净砌筑表面冰块或积雪。7、8、在施工现场留置的砂浆试块,除按常温规定要求外,尚应增设不少于两组与砌体同条件养护试块,分别用于检验各龄期强度和转入常温 28d 的砂浆强度。4.5 脚手架工程4.5.1、4.5.2、全面加固脚手架和过道,外脚手架必须设置防护栏,并按规定支设安全网。对停工后又复工(指春节后)的外脚手架,应待全面检查合格后再用。4.5.3、坡道应设置防滑条(木条或钢筋条等)。对施工人员上下的斜道、通路、登高梯、脚手架上面的积物必须及时清理干净,以防滑倒或坠落伤人。4.5.4、4.5.5、冬季期间以及冬施解除后,应重点检查脚手架各扣件是否紧固,避免因扣件松动造成架子垮塌
23、安全事故。4.6 防水工程4.6.1、防水施工应选择在无风晴朗的天气情况下进行,防水层施工前,应将垫层上的积雪、冰霜及杂物清理干净,基层湿度要满足防水材料使用要求及规范要求。4.6.2、4.6.3、冬季施工防水层采用卷材时,可采用热熔法和冷粘法施工。热熔法施工温度不应低于-10 ,冷粘法施工温度不宜低于-5。4.6.4、采用胶粘防水材料,操作时间选在上午 10 时至下午 4 时施工。4.6.5、4.6.6、对砂浆、混凝土等防水面的保护层应边施工边覆盖保温。4.6.7、4.6.8、卷材搭应按设计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横向搭接宽度宜为 80MM,纵向搭接宽度宜为 80MM。平面与立面交铺的卷材,应由
24、下向上压缝铺贴,并使卷材紧贴阴角,不得有空鼓现象。4.7 土方回填土工程4.7.14.7.2、所有回填地方,均必须排除积水,清除冰块等杂物。其每层填铺厚度,应比非冬季填铺厚度减少 20-25,一般不超过 20cm,预留沉陷量应比常规施工时增加;并及时用夯机夯实或碾压机压实。4.7.3、冬期回填土施工前必须将基层积雪、杂物等清理干净。土方回填时要按确定的施工方法做好充分准备,保证连续施工;4.7.4、4.7.5、在对设计基坑周边的 2:8灰土回填时,要控制好灰土比例和含水率,不得出现冻块和结冰。4.7.6、灰土垫层可在气温不低于 -10时施工,但必须采取保温措施,使基槽、素土、白灰不受冻,白灰施
25、工时应采取随闷、随筛、随拌、随夯,随覆盖的“五随“ 措施,当天夯实后并覆盖草垫二至三层。4.7.7、冬期施工时,运输道路和施工现场应采取防滑和防火措施;4.7.8、4.7.9、土方施工应遵循现行规范有关冬期施工其它规定。4.8 水电安装工程4.8.1、进入冬期施工,管线敷设前,必须将管内积雪,积水和杂物清除干净, 采取措施将管线烘干。4.8.2、硬质塑料管敷设环境温度在-15 以下停止施工。4.8.3、采用塑料管配线,应保证施工环境温度在 5以上施工。4.8.4、电缆冬期施工应保证电缆温度在 5以上,否则应提前将电缆预热加温。敷设电缆弯曲半径要比规程增大。4.9 越冬工程维护4.9.1、越冬工
26、程保温维护,应就地取材。保温层的厚度应由热工计算确定。4.9.2、4.9.3、施工场地和建筑物周围应做好排水,不得使地基和基础被水浸泡。4.9.4、支撑在基土上的雨蓬、阳台等悬臂构件的临时支柱,入冬后当不能拆除时,其支点应采取保温防冻胀措施。4.9.5、室外地沟、阀门井、检查井等除回填至设计标高外,尚应覆盖盖板进行越冬维护。4.9.6、4.9.7、地下室、地下水池在入冬前应按设计要求进行越冬维护。当设计无要求时,应采取下列措施:基础及外壁侧面回填土应填至设计标高。内部的存积水应排净;底板应采用保温材料覆盖,覆盖厚度应由热工计算确定。4.9.8、停、缓建工程1、冬期停、缓建工程应停在下列位置:现浇混凝土框架应停留在施工缝位置。2、混凝土结构工程停、缓建时,入冬前混凝土的强度应符合下列要求:3、4、对于有沉降要求的建( 构) 筑物,应会同有关部门作沉降观测记录。5、现浇混凝土框架越冬时,当裸露时间较长,除按设计要求留设伸缩缝外,尚应根据建筑物长度和温差留设后浇缝。后浇缝的位置,应与设计单位研究确定。后浇缝伸出的钢筋应进行保护,待复工后经检查合格方准浇筑混凝土。6、4.9.9、所有停、缓建工程均应由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和工程监理部门,对已完工程在入冬前进行检查和评定,并作记录,存入工程档案。4.9.10、详细资料 请见 更多资料请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