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经济转型说了27年.doc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8122774 上传时间:2019-06-0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转型说了27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经济转型说了27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经济转型说了 27 年,什么时候能够真正转变?吴敬琏在增长的迷雾中求索了 30 年之后,中国走到了转型的重要时刻。这场增长方式转型的关键,既在于要破除既得利益者设置的障碍,也在于要创造一个能吸引人才的环境。一、苏联误区经济模式的转变,最早这个说法是苏联人提出的。在上世纪 60 年代,苏联提出来要真正赶上美国,就要实现增长方式的改变。这是因为,1959 年苏联制定一个计划,要 15 年赶上美国。之后他们发现 GDP总量和美国的差距缩小了,但人民生活水平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 ,反而增加。GDP 的增长有两个来源,一个来源是增加更多的资源投入 ,另外一个来源是提高资源使用的效率。苏联的增长率确实比美

2、国高,但主要依靠资源的大量投入 ,而美国和西方国家在 19 世纪后期第二次产业革命时,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二、东亚危机为什么会发生呢? 我们用了一个办法。靠投资来拉动增长,所以 GDP 中投资的比重越来越高。投资率决定了增长率,投资率越高增长率越高。同时 ,消费在GDP 中的比重越来越低。这样,产能越来越高,但是最终需求不足。但是为什么我们还能支持,没有发生大问题呢?因为我们学了东亚国家的经验,出口导向。靠净出口补充国内需求的不足。所以,当一个国家实行这个政策很成功,而资源的限制越来越重,大量货币积累的情况下就要考虑转变,转变出口导向的政策。这里说的调整政策 ,是减少净出口(也就是进出

3、口之差), 不是减少出口。出口导向政策,实际上是对进口国的补贴。因为你本国货币是低估了,本来这个东西应该卖 10 元的,他只卖 8 元,就对对方补贴了 2 元。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个政策对于我们这些发展中国家是非常好的政策。什么条件下呢?第一是大量人口需要就业。第二,资源瓶颈不是很紧,比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可以附加在劳动力上面卖出去。第三是环境也还可以维持。三、中国经济转型上世纪 70 年代末期调了一次,1981 年又调了一次就是恢复农业、加速轻工业和商业的发展、降低重工业发展速度这样来调结构。但没有解决根本问题,调一次过些时间又回去了。1982 年一次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总理的报告里面,就提

4、出了一个十点方针,其中有一点要把中国的经济发展转到效益提高的基础上。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制定了一个计划,到 2000 年,GDP 翻两番。那句话有一个前提:在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2000年,翻两番超额实现了。但前提没有实现,而且这个问题就愈演愈烈了 ,因此“九五”计划里又提出要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第一个根本转变是从粗放的经济增长,到集约的经济增长的转变。第二个根本转变是第一个根本转变的基础,就是体制的转变。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要实现这两个根本转变。四、苏南和珠三角魄力大转变,最重要的是体制。一方面消除体制障碍,另外一方面要培育起一个能吸引人才、能

5、使得人们发挥创业精神的环境。我并不认为腾笼换鸟是好的做法,但延伸是必须要延伸的。要自然的迁移,不要用行政办法去强制迁移。最重要的办法是提高本地的附加值,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这种延伸,不是下个命令,明天就延伸了,这是自然的、经济的、经营的过程。换言之,所谓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要发挥人力资本,也就是人的知识和技能的作用。有些地方政府,我觉得真是魄力比较大,也采取了措施。比较熟悉的,一个是苏南地区,还有珠江三角洲,尤其是像深圳这样的地方,势头不错。这里面有很多体制问题,比如说司法的地方化,就使得企业不敢创新。还有一个东西,叫块状经济。块状经济在镇政府的领导下出现的,导致这样一个问题:你创新,我仿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