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章 淋巴瘤(Lymphoma),定 义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组织学可见淋巴细胞和(或)组织细胞的肿瘤性增生。临床表现为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常伴肝脾肿大,晚期有恶病质、发热及贫血。组织病理学分类:霍奇金病(Hodgkin disease, HD)非霍奇金淋巴瘤(non Hodgkin lymphoma, NHL),发病率:我国 男性1.39/10万,女性0.84/10万 NHL占90% 美国 男性3.6/10万, 女性2.6/10万 HD 占25%死亡率:我国1.5/10万,占恶性肿瘤11-13位美国2.5/10万,占恶性肿瘤7位,病因和发病机制,1病毒感染:
2、60年代DNA疱疹病毒Burkitt淋巴瘤 EBV HD 20 RS细胞中可找到EBV70年代 C 型逆转录RNA病毒成人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 HTLV T细胞皮肤淋巴瘤蕈样肉芽肿 HTLV ,2免疫因素:遗传性免疫缺陷:无或低丙球蛋白血症、共济失调性毛细血 管扩张症获得性免疫缺陷:红斑狼疮、类风湿、爱滋病、干燥综合征医源性免疫抑制:器官移植,3遗传因素:患病危险性:同胞增加7倍 第一代直系增加3倍 非随机性染色体易位:*发生率(NHL) Burkitt 100%non-Burkitt 90%,*淋巴瘤常见类型染色体易位及融合基因染色体易位 累及基因 功能Burkitt淋巴瘤 t(8;14)(q
3、24;q32) MYC/IgH基因 转录因子t(2;8)(p12;q24) MYC/IgL基因 转录因子t(8;22)(q24;q11) MYC/IgL基因 弥漫性BC淋巴瘤 t(11;14)(q13;q32) CCND1/IgH G1-S (CLL, MM) 滤泡型淋巴瘤 t(14;18)(q32;q21) bcl-2/IgH 凋亡抑制 T细胞淋巴瘤 t(8;14)(q24;q11) MYC/TCR 转录因子染色体易位导致癌基因异常表达,抑癌基因失活,调控紊乱,细胞增殖失控,分化受阻,凋亡抑制。,病理和分类,病理特征,1. 正常滤泡性结构为异常淋巴细胞或组织细胞破坏。2. 被膜周围组织有上述
4、细胞浸润。3. 被膜及被膜下窦也被破环。,一、HD 里斯(Reed-sternberg,R-S)细胞 细胞多样化 毛细血管增生 纤维化,HD 组织分型(Rye会议 1965)R-S 临床特点 病情 预后淋巴细胞为主 少 病变局限 轻 较好结节硬化 多 年轻、早期 混合细胞 大量 播散倾向 淋巴细胞耗竭 不等 老年、晚期 重 极差,何杰金氏病(R-S细胞),二、NHL 瘤组织成份单一,*分类:1Rappaport 1966年 结节型 弥漫型2Working Formulation 1982年 低、中、高度恶性和杂类3成都工作分类 1985年 低、中、高度恶性、无杂类4淋巴组织肿瘤欧美修改分类 1
5、994年 (REAL),NHL的分类:国际工作分类法,分类 病人% 中位生存期(年) 低度恶性 A.小淋巴细胞型 3.6 5.8B.滤泡型,小裂细胞为主型 22.5% 7.2C.滤泡性,大小细胞混合 7.7% 5.1 中度恶性 D.滤泡型,大细胞为主型 3.8% 3.0 E.弥漫型,小裂细胞型 6.9% 3.4F.弥漫型,大小细胞混合型 6.7% 2.7G.弥漫型,大细胞 19.7% 1.5 高度恶性 H.大细胞,免疫母细胞 7.9% 1.3I.淋巴母细胞 4.2% 2.0J.小无裂细胞 (Burkitts lymphoma ) 5.0% 0.7 其 它 毛细胞型、皮肤T细胞型、组织细胞型、髓
6、外浆细胞瘤、不能分型及其他,Burkitts 淋巴瘤:防水布状增殖的淋巴细胞之间可见明显的被分离状的巨噬细胞,如夜空中的星星在闪闪发光,故被称为“星空”(stary sky)像。,国际工作分类未列入的淋巴瘤类型:,(1)边缘带淋巴瘤(marginal zone lymphoma):边缘带系指淋巴滤泡外套(mantle)之间的地带,从此部位发生的边缘带淋巴瘤系B细胞来源,CD5,表达bcl-2。临床经过较缓慢,属于“惰性淋巴瘤”。单核细胞样B细胞淋巴瘤(monocytoid B-cell lymphoma)粘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 lymphoma),(2)皮肤T细胞淋巴瘤(cutan
7、eous T-cell lymphoma):常见者为蕈样肉芽肿病(mycosis fungoides),侵及末梢血液者称为Sezary综合征,临床经过缓慢,属惰性淋巴瘤类型。增生的细胞为成熟的辅助性T细胞,呈D3、CD4、CD8。,蕈样霉菌病 肿瘤性T细胞增生侵润表皮形成Pautrier微脓肿,(3)外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 曾被称为外套带淋巴瘤(mantle zone lymphom)或中介淋巴细胞淋巴瘤(intermediate cell lymphocytic lymphoma)。系来自滤泡外套的B细胞(CD5细胞),常有t(11;4)。临床上,本型发
8、展稍迅速,中位存活期23年,应属于侵袭性淋巴瘤范畴,化疗完全缓解率较低。,(4)周围性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所谓“周围性”指T细胞已向辅助T或抑制T分化,故或表现为CD4,或表现为CD8。本型为侵袭性淋巴瘤的一种,化疗效果可能比B细胞型大细胞淋巴瘤较差。,(5)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angio-immunoblastic T-cell lymphoma):过去曾被认为系一种非恶性免疫性疾病,称作“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angio-im-munoblastic lymphadenopathy, AILD),近年来的研究确定为侵袭性T细胞淋
9、巴瘤的一种,为中高度恶性,应使用含阿霉毒的化疗方案治疗。,(6)血管中心性淋巴瘤(angiocentric lymphoma):此型较少见。 (7)小肠T细胞性淋巴瘤:为周围性T细胞淋巴瘤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可表现为腹痛及空肠穿孔。主张手术治疗。,(8)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亦称Ki-l淋巴瘤。细胞形态特殊,类似R-S细胞,有时可与霍奇金病混淆。细胞呈CD30,亦即Ki-l(+),常有t(2;5)染色体异常,临床常有皮肤侵犯,伴或不伴淋巴结及其他结外部位病变。免疫表型可为T细胞型或N细胞型。临床发展迅速,治疗同大细胞型淋巴瘤。,间
10、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 瘤细胞大小不等,胞浆嗜碱,大细胞与小细胞形态有过渡现象,瘤巨细胞核固缩变性,(9)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这是周围性T细胞淋巴瘤的一个特殊类型,已知与HTLV-I病毒感染有关,具有地区流行性、肺及中枢神经系统受累,伴血钙升高,通常伴有免疫缺陷。预后恶劣,本型在我国很少见。,成人T细胞白血病 末梢血出现大量的核折入,核分叶的异常细胞,如花瓣状、脑回状核。,T and B cell differentiation pathways,*根据病理分型、对淋巴瘤恶性程度判断的共同规律:弥漫性结节、滤泡性,大细胞小细胞、无裂细胞有裂细胞、分化不良分化良好、原免疫母细胞、扭曲核T细胞、组
11、织细胞性预后最差。,临床表现,一、HD,多见于青年多以颈部或锁骨上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起病(60-80%)向邻近淋巴结发展可有压迫症状:纵隔淋巴结肿大、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硬膜外肿块肝脾肿大少(10%)。可侵犯各系统或器官(肺、骨髓、胸、腰椎等)全身症状:持续或周期性发热、盗汗、消瘦、皮肤搔痒多 (30-50%), 并发带状疱诊5-16%,二、NHL,随年龄增长而发病增多大多以无痛性颈部和锁骨上淋巴结肿大为首发表现,但少于HD结外起病较多:咽淋巴环(10-15%)、胃肠道、骨髓(3366)、中枢神 经系统、肺门、纵隔、肺(50)、心包及心脏(30)、骨骼、皮肤、肾脏(33.5%)肝、脾受累多(25-
12、50%)易侵犯系统或器官,易发生远处扩散全身症状少,晚期发生 (24%),HD与HNL临床表现的不同点HD NHL1发病年龄: 年青人多 50岁以上多 2起病部位: 颈、锁骨上淋巴结 结外病变 3全身症状: 多见 少、多为晚期 4播散方式: 单中心起源 离心、多中心沿淋巴管向邻近 跳越,实验室检查,1血象:HD:贫血、WBC轻度增高(中性粒、嗜酸粒增高)晚期LC减少,全血细胞减少。NHL:淋巴细胞增多,晚期易并发淋巴瘤细胞白血病。,2骨髓:HD:找到R-S细胞有诊断价值,该细胞多较大,形态不规则,核呈“镜影”,可多核 或单核,核仁大,胞浆嗜双色。NHL:并发白血病或溶血性贫血可有相应改变,3免
13、疫学:HD:T细胞功能低下:淋转,Ea形成,TB菌素NHL:体液免疫异常:单克隆,多克隆IgCoombs(+),4其它:血沉块,球蛋白,结合珠蛋白,血清铜, LDH进展。 AKP,Ca+累及骨骼。染色体异位t(14;18)和t(8;14)是NHL最常见的染色体标志。还可应用PCR技术检测bcl-2或T细胞受体的基因重排。,诊断和鉴别诊断,对慢性、进行性、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要考虑本病的可能性,诊断靠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确诊靠病理。,深部病变: 1X线胸片,骨骼片2B超、CT和MRI3骨髓活检、涂片4淋巴管造影、放射性核素扫描5剖腹检查,鉴诊:1长期不明原因发热:风湿、结核、败血症、结缔组织病,恶组
14、2浅表淋巴结肿大:炎症、结核、白血病、鼻咽癌,转移癌3深部纵隔、结外病变肺癌、胃癌、肠癌,临床分期和分组,Ann Arbor 临床分期法 1970,期: 一个LN区(I)或单一器官(IE)期: 横膈同侧两个或更多LN()、器官( E)期:膈上下()、伴脾( S)、器官(E)、脾器官( S E)期:一个或多个器官组织弥漫性受累、播散性受累,分组:A组:无全身症状B组:发热(38以上3天)体重减轻(6个月内下降1/10以上)盗汗,治疗,一、霍奇金病,霍奇金病治疗方法的选择临床分型 主要疗法1 A A 扩大照射:膈上用斗篷式,膈下用倒“Y”字式剂 量: 30-40GY 3-4W 2 B B A 联合
15、化疗局部照射B MOPP:氮芥、长春新碱、丙卡巴肼、泼尼松ABVD:阿霉素、博来霉素、长春碱、甲氮咪胺,A 斗篷式 B 倒“Y”字式 C 全淋巴照射,二、非霍杰金淋巴瘤:,治疗方案:1. 低度恶性:推迟化疗,密切观察(Watch and wait)有症状者:单药治疗,(苯丁酸氮芥、环磷酰胺)进展期:COP或CHOP方案,2中度恶性:一代药物:COP CHOP 70% CR 二代药物:m-BACOB 55-60% CR三代药物: MACOP-B 84% CRESHAP3高度恶性:二、三代药物 联合大剂量化疗骨髓抑制:G-CSFGM-CSF外周血干细胞输注,三、造血干细胞移植:,适应症:55岁,重
16、要器官功能无异常,中、 高度恶性或缓解期短,难治易复发方式: 自体骨髓移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自身骨髓体外净化异基因骨髓移植,四、生物免疫治疗:,干 扰 素: 抗增殖及生长调节作用 复发、难治的低度恶性NHL应用单克隆抗体:CD20 针对B细胞 有效率50低度恶性、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病人应用 (商品名:美罗华) 五、手术:仅用于活检、脾原位淋巴瘤、脾亢,单纯化疗与化疗+干扰素疗效比较 (142例)方案 平均无病生存期(月) 3年总生存率(%)CHOP 19 69CHOP+IFN 34 86%,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毒性机理,CD20单抗与人体效应细胞的相互作用,预后,HD是可治愈的肿瘤之一,其预后与组织类型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NHL的预后与病理类型密切相关,临床出现B组症状,肿块最大径10cm,LDH500UL,结外病变部位在2处以上时,均提示预后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