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utoCAD 2008 机械绘图 电子教案,第4章 平面图形绘制综合实例,第4章 平面图形绘制综合实例,4.3,4.2,4.1,平面图形绘制综合实例2三视图,平面图形绘制综合实例1吊钩平面轮廓图,平面图形绘制综合实例3轴测图,思考与练习题,4.1 平面图形绘制综合实例1吊钩平面轮廓图,吊钩平面轮廓图,右图所示为吊钩平面轮廓图。在绘制平面图形之前,应先对图形进行分析。图形分析包括尺寸分析和线段分析。根据定形尺寸和定位尺寸,判别出已知线段、中间线段和连接线段。,4.1 平面图形绘制综合实例1吊钩平面轮廓图,图形分析,已知线段:吊钩上部的钩环同心圆16和40、钩子弯曲部分的圆弧R20和R45。 中
2、间线段:钩子尖端部分的圆弧R22和R25。 连接线段:钩子尖端部分的圆弧R3、钩柄部分过渡圆弧R20、钩柄部分连接R28和40的公切线。,4.1 平面图形绘制综合实例1吊钩平面轮廓图,作图步骤:画已知线段-画中间线段-画连接线段-调整修改线型比例等细节-标注尺寸-存盘。,1创建新的图形文件 并设置绘图环境 2绘制作图基准线 切换到“点画线”图层,绘制如图所示图线。 3绘制已知线段 切换到“粗实线”图层。利用“圆”命令,绘制如图所示圆A、B、C。,4.1 平面图形绘制综合实例1吊钩平面轮廓图,4绘制中间线段 (1)绘制连接直线。利用“直线”命令, 绘制如图所示直线段。 (2)绘制钩尖R22和R2
3、5的圆弧,如图所示。 (3)利用“修剪”命令,将多余的线条修剪掉,如图所示。,4.1 平面图形绘制综合实例1吊钩平面轮廓图,5绘制连接线段 (1)利用“圆角”命令,绘制钩环40圆和连接直线的过渡圆弧R20。 (2)利用“圆角”命令,绘制钩尖部分R3圆弧。 (3)利用“修剪”命令,修剪图中待修剪的线条。6修整图线 利用用夹点编辑的方法, 调整中心线的长度,使图 形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4.1 平面图形绘制综合实例1吊钩平面轮廓图,7标注尺寸 (1)激活“线性”标注命令,在合适的位置标注10和100 两个线性尺寸,如图所示。 (2)激活“直径”标注命令,在合适的位置标注40和16 两个圆的直径,如
4、图所示。 (3)激活“半径”标注命令,在合适的位置标注图中各段圆弧的半径,如图所示。,4.1 平面图形绘制综合实例1吊钩平面轮廓图,4.2 平面图形绘制综合实例2三视图,三视图,在绘制组合体的三视图之前,应采用形体分析的方法对图形进行分析。 该组合体可以分为4个基本组成部分:带圆角和安装孔的长方体底座、圆筒、支承板和筋板。 画图时应将3个视图同时绘制,并注意三视图之间的投影对应关系。,4.2 平面图形绘制综合实例2三视图,1创建新的图形文件 2绘制作图基准线 (1)切换到“点画线”层。利用“直线”命令绘制基准线。 (2)切换到“辅助线”图层,利用“构造线”命令,过交点A作出45的辅助斜线。,4
5、.2 平面图形绘制综合实例2三视图,3绘制底板 (1)切换到“粗实线”图层。利用“矩形”命令,绘制底板的矩形。 (2)利用“圆角”、“圆”、“复制”命令,绘制底板的圆角及4个圆孔。 (3)利用“直线”命令,分别在虚线层和点画线层绘制主视图和左视图中表示圆孔的虚线和中心线 。,4.2 平面图形绘制综合实例2三视图,4绘制圆筒 (1)利用“圆”命令,在左视图中分别以10和20为半径绘制20和40 2个同心圆。 (2)利用“直线”命令,启用对象捕捉追踪功能,分别捕捉到对应的交点,逐步绘制出主视图中的矩形线框及虚线。,4.2 平面图形绘制综合实例2三视图,(3)根据投影的原理,圆筒的俯视图与主视图相同
6、,可利用“复制”命令将主视图中的线框及虚线复制到俯视图中,原底板中右边2个圆变为不可见,应将其线型改为虚线。,5绘制支承板 (1)利用“直线”命令,绘制出支承板的左视图。 (2)利用“直线”命令,绘制支承板的主视图。,4.2 平面图形绘制综合实例2三视图,(3)利用“直线”命令,绘制支承板的俯视图。 (4)利用“修剪”命令,将多余的线条修剪掉。,6绘制筋板 (1)利用“直线”命令,分别在粗实线层和虚线层作出筋板在3个视图中的线条,原来主视图中圆筒的轮廓线应更改为圆筒与筋板的交线,直线AB的位置还需调整,同时俯视图中筋板与支承板接合处的线条也应修剪掉。 (2)利用“移动”命令,调整的轮廓线,将轮
7、廓线移动到正确位置。利用“修剪”命令将待修剪的线条修剪掉。,4.2 平面图形绘制综合实例2三视图,4.2 平面图形绘制综合实例2三视图,(3)用“删除”命令将作图辅助线等多余的线条删去,利用夹点编辑功能将中心线调整至合适长度。调整中心线及虚线的线型比例,使图形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7标注尺寸 (1)用“线性”标注命令、“半径”命令,标注底板尺寸。 (2)用“直径”命令、线性”命令,标注圆筒尺寸。 (3)用“线性”命令、 “角度”标注命令,标注支承板及筋板尺寸。 (4)组合体的总长、总宽尺寸即为底板的长度和宽度尺寸,已经标注,组合体的总高尺寸由圆筒的中心高55及圆筒直径尺寸40决定,不必再标注总
8、高尺寸。调整各尺寸至合适位置,完成尺寸的标注。,4.2 平面图形绘制综合实例2三视图,4.2 平面图形绘制综合实例2三视图,4.3 平面图形绘制综合实例3轴测图,轴测图,轴测图仍然是二维平面图形,在轴测图中能同时反映形体的长、宽、高3个方向的形状,因而具有立体感。 常见的轴测图有正轴测图和斜轴测图等多种,右图所示是一正等轴测图。 绘制组合体的轴测图时,同样应先用形体分析法对图形进行分析,再进行作图。,4.3 平面图形绘制综合实例3轴测图,1创建新的图形文件 设置“角增量”为30将“捕捉类型”设为“栅格捕捉”并选中“等轴测捕捉(M)”选项。 2绘制底板 (1)在粗实线层,利用“直线”命令,绘制平
9、行四边形,并在点画线层作出椭圆的中心线。 (2)切换至“粗实线”层,按F5键,将等轴测模式切换至“等轴测平面上”状态,用“椭圆”绘制R10圆角及10圆孔的椭圆。 (3)利用“复制”命令,将上步绘制的2个椭圆沿30极轴方向复制距离40。 (4)利用“修剪”命令,修剪左图中待修剪的线条 。,4.3 平面图形绘制综合实例3轴测图,(5)利用“复制”命令,将图中待复制的线条垂直向下复制10,并用“直线”命令将复制的图形与原图形连接起来,右侧直线应与两椭圆弧相切。 (6)利用“修剪”命令,将图中待修剪的线条修剪掉,结果如图所示。,4.3 平面图形绘制综合实例3轴测图,3绘制圆筒 (1)按 F5键,将等轴
10、测模式切换至“等轴测平面右”状态,激活“椭圆”命令,画直径为30的椭圆。 (2)利用“复制”命令将上步画出的椭圆沿330极轴方向复制距离25,结果如图所示。 (3)利用“直线”命令作出两椭圆的公切线,用“椭圆”命令作出直径为15的椭圆,结果如图所示。,4.3 平面图形绘制综合实例3轴测图,4绘制支承板 (1)利用“直线”命令,分别捕捉到底板上直线的端点及椭圆的切点,作出立板后侧的轮廓线,如图所示。 (2)利用“复制”命令,将支承板的轮廓线沿极轴330方向复制距离10,结果如图所示。 (3)利用“修剪”命令,将左图中多余的线条修剪掉,结果如图所示。,4.3 平面图形绘制综合实例3轴测图,5绘制筋
11、板 (1)激活“直线”命令,利用对象捕捉追踪功能捕捉到底板上直线的中点沿极轴210方向,输入偏移距离5,确定直线的第1个端点,根据筋板的尺寸画出各段直线,结果如图所示。 (2)用“修剪”命令将图中多余的线条修剪掉,结果如图所示。 (3)在点画线层,用“直线”命令画出椭圆的中心线。,4.3 平面图形绘制综合实例3轴测图,6标注尺寸 (1)将图层切换到“标注线”层。为方便标注尺寸,在底板上作出辅助线,如图所示。 (2)利用“对齐”标注命令,标注出底板的长60、宽40、高10 三个尺寸,如图所示。 (3)激活编辑标注命令,将宽度尺寸40的尺寸界线倾斜30,将高度尺寸10的尺寸界线倾斜150,完成底板长、宽、高尺寸的编辑。(4)依次标注出组合体各部分的尺寸,再按上述方法进行编辑,最后完成组合体轴测图的尺寸标注。结果如图所示。,4.3 平面图形绘制综合实例3轴测图,思考与练习题,思考与练习题,绘制图4-32所示平面图形,并标注尺寸。,绘制下图组合体的三视图,并标注尺寸。,按尺寸绘制下图所示轴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