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基坑支护毕业设计.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8112033 上传时间:2019-06-08 格式:DOC 页数:82 大小:1.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坑支护毕业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基坑支护毕业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基坑支护毕业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基坑支护毕业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基坑支护毕业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淮 阴 工 学 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作 者: 蒋云鹏学 号:1121407610系 (院): 建筑工程学院专 业: 土木工程(单招)题 目: 淮安金色阳光地下室基坑支护设计指导者: 评阅者: 2016 年 5 月毕 业 设 计 说 明 书 ( 论 文 ) 中 文 摘 要基坑工程是我国地基基础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问题。进入 21 世纪后,我国城市高层建筑发展迅速,地下室、高层建筑埋深、人防等都涉及大量的基坑支护工程。普遍深度达到 510m。本设计的基坑深度5.556.95m,采用了自然放坡与放坡土钉墙的支护方案,并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进行了设

2、计计算。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结合理论研究、工程实例经验和理正深基坑设计软件来分析确定设计参数,并对自然放坡与土钉墙的支护结构的稳定性进行了验算。关键词 深基坑,稳定性,放坡,土钉墙毕 业 设 计 说 明 书 ( 论 文 ) 外 文 摘 要Title Design of Foundation Pit Supporting in Huaian Golden Sunshine Basement AbstractThe foundation pit engineering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direction in our country foundation engin

3、eering field, is a system engineering problems. After entering the 21st century, our countr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rise buildings in the city quickly, basement of high-rise buildings, buried depth, air defense and other are related a lot of foundation pit engineering. Generally up to a depth about

4、 5-10m. The design of the depth of excavation 5.556.95m, using the natural sloping and put slope of soil nail wall supporting scheme, and according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oundation pit support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JGJ120-2012) for the design and calculation. In the whole design process,

5、combining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theory is deep foundation pit design software The design parameters were determined,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support structure of the natural slope and the soil nailing wall was checked.Keywords deep foundation pit,stabilit

6、y,slope,soil nail wall目录1 引言11.1 支护结构设计的内容11.2 深基坑支护主要支挡方法、技术类型11.3 基坑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32 淮安金色阳光地下室基坑支护设计方案综合说明42.1 工程概况.42.2 设计依据.42.3 场地地质条件.52.4 支护方案选择.72.5 监测方案.82.6 基坑支护的结构设计计算.83 基坑支护方案的设计计算书83.1 支护结构设计计算的参数.83.2 分区段计算.94 基坑降水设计194.1 基坑降水、排水要求195 基坑开挖监测方案205.1 监测内容215.2 监测要求215.3 监测报警界限215.4 备注226 电算

7、结果.226.1 ABC、YZ 段支护结构剖面计算 .226.2 CDEFG、TU、VA 段支护结构剖面计算 266.3 GH 段支护结构剖面计算 .306.4 HI 段支护结构剖面计算 366.5 IJ 段支护结构剖面计算 396.6 JKL、RS 段支护结构剖面计算.486.7 LMN 段支护结构剖面计算526.8 NO、PQ 段支护结构剖面计算.566.9 OP、QR 段支护结构剖面计算.626.10 ST 段支护结构剖面计算 687 降水井设计计算64结 论75致 谢77参考文献781 引言基坑工程是我国的地基基础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基坑工程与相关的设计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人们

8、才开始全面的深入研究并参与到工程的实践当中,基坑工程的设计是一门跟众多因素都息息相关的综合型技术学科,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问题,设计的相关人员需要多种学科方面的知识,并且在实际的施工工程中的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然后结合拟建场地的地基土质、四周环境与周边建筑物的情况,才能够定制出一套符合该工程实际施工中所需要的支护结构方案与实施方法。根据场地的工程性质、水文地质、环境条件等多方面的因素从而制定出合理的设计方案;在保证基坑稳定性的前提条件下,设计出最经济的支护方案,也是基坑支护设计中相对重要的任务。因此在基坑工程的设计与施工中,都需严谨、周密的分析与验算。1.1 支护结构设计的内容(1) 支护体系的技术

9、方案、经济成本和类型选择的比较;(2) 支护结构强度、稳定以及变形计算;(3) 基坑支护体系的稳定性验算;(4) 基坑的降水设计以及基坑围护墙的抗渗设计;(5) 基坑地下水位的控制设计;(6) 基坑的开挖与地下水变化产生的影响;(7) 基坑开挖施工方法的可行性;(8) 基坑施工过程中的监测要求;1. 2 深基坑支护主要支挡方法、技术类型深基坑工程是自地面向下开挖的一个地下空间。基坑的四周一般都是竖直的挡土结构,挡土结构是在基坑的开挖面的基底下有一定的插入深度的板墙结构。材料通常有混凝土、钢、木等等,支护的形式有钢板桩、柱列式灌注桩、水泥土搅拌桩、地下连续墙等。1.2.1 放坡放坡开挖,主要适用

10、于开阔的施工场地,在基坑的周边没有密集的建筑物,或者无重要的建筑工程。放坡开挖主要是在只需要追求稳定的情况下,是一种最经济的基坑支护方式,其造价最低廉,但是缺点是回填土方量大,在开挖过程中弃土的运输与放置也是一个相对比较麻烦的问题。1.2.2 深层搅拌桩深层搅拌水泥土围护墙是通过使用深层搅拌机把需要开挖的基坑中的土与灌入的水泥进行强行的搅拌,从而使其形成一个连续搭接的水泥柱状的加固体挡墙。此支护方式通常使用在闹市区的建筑工程的基坑支护中,因为此种支护方式在施工的过程中没有振动与噪音,对周边的生活的市民没有影响,并且污染较少,轻微的挤土。在施工中,由于坑内无支撑体系,能够便于施工机械更加迅速的挖

11、土,深层搅拌水泥土围护墙具有挡土和止水的双重功效,且在一般的情况下使用是比较经济的,但其缺点是该支护方式的位移与厚度相对而言较大,对于较长的基坑,则必须采用以中间加墩、起拱等的措施来限制基坑中可能会出现的较大的位移。1.2.3 钢板桩钢板桩是一种使用简易的钢板,由槽钢正反扣搭接或者并排来组成的支护方式。槽钢一般长 6-8m,型号则需要计算来确定。钢板桩一般多用于基坑的深度在 4m 以下的较浅基坑或者沟槽中。钢板桩的优点是使用的耐久性很好,可以回收,二次重复利用率高,以及其施工方便,工期较短。但是在钢板桩的基坑支护过程中,钢板无法挡水以及土层中的细小颗粒,并且在底下水位高的地区需要采用降水或者隔

12、水措施。钢板的抗弯能力也较弱,支护的刚度小,在基坑开挖后产生的变形较大。1.2.4 钻孔灌注桩钻孔灌注桩在基坑使用中具有沉降量,抗承载能力高等特点。钻孔灌注桩是排桩式中应用最多的一种,多用在基坑深度在 7-15m 的工程中,一般适用软质黏土和砂土的地区。钻孔灌注桩在施工时无振动,无噪音等环境方面的影响,没有挤土的现象,对周边的构筑物等影响小,其墙身的强度高,刚度大,支护的稳定性好,并且变形也相对很小,工程中的工程桩也是灌注桩时,可以同步施工,从而利于施工组织,缩短工期。可是其桩间的缝隙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特别是高水位软质黏土地区,需根据根据工程的条件来选择采用注浆、水泥搅拌桩等施工措施解决挡水问

13、题。1.2.5 土钉墙土钉墙则是一种边坡稳定式的基坑支护形式,其作用与上面表述的具有挡土作用的围护墙有所不同,主要是起到主动嵌固的作用,来增加边坡的稳定性,从而使基坑在开挖后保持破面的稳定,土钉墙适用于土质较好的地区。土钉墙在支护过程中稳定可靠,施工简便,其施工工期短,效果好、经济,在土质好的地区被广泛的应用,但是土质较差的地区无法使用。1.2.6 地下连续墙地下连续墙是使用在地质条件复杂,并且相对较差的情况下,或者基坑的深度较大,周围的环境要求较高的基坑工程中。地下连续墙的刚度大,止水的效果好,是多种支护形式中强度最高的支护形式。但因为其高昂的造价,施工中还需使用专用设备,基坑的设计工程中很

14、少用的此种支护形式。1. 3 基坑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1.3.1 邻近建筑物的沉降开裂因为深基坑在开挖的时分会让地表发生沉降等问题,从而使得周边的构筑物发生沉降和开裂,这种沉降与位移的发生大多数与地表的含水量相关,假如地表的含水量下降的话,沉降的范围一般而言会比较偏大。这种沉降的位移也跟护坡的形变相关,一旦护坡产生变形,在深基坑的左近就会发生沉降与位移。当基坑产生位移的时分,严重的情况还会构成地下的承压水受压力从而向上喷涌的现象发生,因而便会使得基坑土体开裂。依据实践的经验,工程的地下水大概深埋在 1.3 米的位置,存在着三种类型的地下水:一是浅层潜水型,二是弱承压水型,三是及基岩裂隙水。依照

15、这一地层的构造,探测这一进程的堆积环境,以野外勘探和现场原位的模式进行检测,以联合土工实验的效果加以综合的剖析,自上而下,这一土层依此为:人工杂填土、粉土、粘土-细砂、粘土。大概在开挖的前两星期开始对工程实施降水的维护,这样可以使土体在开挖的时候有足够的水份,以此来保障土体的稳定性。1.3.2 基坑开挖对周边相关构筑物的影响基坑在开挖的过程中,地下构筑物等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地下管道等,同时这些地下建筑物及基坑相邻的建筑物也会受到基坑的影响。第一应力形态会使土地保持稳定性,然而深基坑的开掘加速了这种应力状态向第二应力状态的变形,从而引起了位移等现象的产生,这样对地下管道等地下设施和其他建

16、筑物等造成了必然的影响,会使临近的构筑物产生开裂甚至倾斜的状况,还会使地下的管道发生形变等。因此严密的控制施工的现象,安全施工事关重大。1.3.3 基坑开挖会造成边坡位移基坑在开挖的过程中,因为地基土的开挖与堆放,使得边坡的外力逐步的加大,与边坡原有的压力堆叠,便会呈现边坡位移的现象。边坡向下滑坡也能够呈现塌陷等状况的产生。假如及时的采取支护等方法,尽管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一旦支护不妥,还是不能维护边坡的稳定性。所以不论是开挖之前,还是支护之后,都需要施工人多加注意。1.3.4 流砂现象的出现基坑的开挖势必会对地面发生毁坏,当粉砂层小于 10%,或者粘土层小于 10%的时分就会产生流砂,还有

17、一种会呈现流砂的状况就是粉粒含量过大,大于四分之三。基坑在开挖过程中的下陷就会导致地表层的破坏从而引起地表的沉降,结果会使得粉砂颗粒从地下冒出。因此施工的过程中更应该要多加注意。2 淮安金色阳光地下室基坑支护设计方案综合说明2.1 工程概况淮安市金色阳光位于淮安市高教园区境内,东邻逢桥路,南邻明远路,西邻天律路,北邻正大路。拟建一期工程由 4#9#五栋高层及纯地下车库组成。4#9#楼(负 1 层为非机动车库、负 2 层为储藏室)呈塔式分布于地下车库之上,高层负 2 层与纯地下车库连成一体,高层住宅楼之间和东侧为纯地下车库。4#9#五栋高层及纯地下车库均采用桩基础,基础底板板面标高-5.8m,底

18、板厚 400mm,承台厚 1000 mm、1800mm,垫层厚 100mm。基坑周长约 750m,基坑面积约 24600m2,基坑开挖深度 5.55m6.95m。2.2 设计依据1、有关设计计算规范及规程:(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11(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 120-2012(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12(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2012(6)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2-2012(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4-2015(8)岩土

19、锚固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 GB50086-2015 (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50497-20092、该工程总平面图及管线图;3、该工程基坑支护设计有关图纸;4、该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5、场地周边环境条件。2.3 场地地质条件2.3.1 场地地形、地貌场地地貌类型属废黄河冲积平原,西北角(7#和 37#楼北侧)原为民房和农田,其余地段原为砖瓦厂取土而成的鱼塘,于 2006 年疏浚京杭大运河时吹填形成,后期又被其它工地的建筑垃圾和土方堆填。以 7#37#38#27#楼为分界线;北侧地形较平坦,地面标高 8.7210.37m,相对高差 1.65m;南侧地形起伏较大,地面标高

20、9.0414.14m,相对高差 5.10m,总体呈西高东低。暗塘塘底标高 4.00m 左右,吹填淤泥厚度0.504.90m(多数 3.0m 左右) 。2.3.2 岩土层分布勘察表明,拟建场地对本基坑有影响的地基土的结构与特征以从上到下分别描述如下:1 层素填土 (Q4ml):灰黄色,松散状,主要由粉土、粉质黏土以及建筑垃圾组成,其中含砼块和碎砖等,局部为耕植土,土质不均匀。层顶的标高 8.73m14.15m (平均值:10.32m、以下相同) ,层厚 0.20m8.80m(2.50m) ;场地均分布。2 层吹填淤泥 (Q4ml):浅灰色,流塑,高压缩性,土质较均匀,局部为流塑状淤泥质黏土、粉质

21、黏土和黏土。层顶标高 4.53m9.69m(7.49m) ,层顶埋深0.50m8.80m(3.07m) ,层厚 0.50m4.90m(2.09m) ;仅分布暗塘。3 层素填土 (Q4ml):灰色,松散,主要由粉质黏土、粉土和淤泥质粉质黏土组成,局部以生活垃圾为主,土质不均匀。层顶标高 3.87m7.63m (平均值:5.40m) ,层顶埋深 2.10m9.90m(5.19m) ,层厚 0.40m3.20m( 1.31m) ;仅分布暗塘底部。层粉土(Q4al):灰黄色,湿,稍密,中压缩性,土质较均匀,含云母碎片,底部30cm 左右为灰色软塑状黏土。层顶标高 8.27m9.73m(8.99m) ,

22、层顶埋深0.20m2.10m(0.47m) ,层厚 0.70m2.10m(1.31m) ;暗塘处缺失。1 层黏土 (Q3al):灰黄色,可塑,局部硬塑,中压缩性,土质均匀,偶见钙质结核,粒径 0.52.0cm,局部为粉质黏土。层顶标高 4.05m8.03m(6.94m) ,层顶埋深0.90m7.90m(2.83m) ,层厚 0.50m5.0m(3.45m) ;主要分布非暗塘处。2 层粉土 (Q3al):灰黄色,湿,中密密实,中压缩性,土质较均匀,含云母碎片,含钙质结核,粒径 14cm,局部密集,局部夹杂可塑状的粉质黏土。层顶标高2.77m5.21m(3.87m) ,层顶埋深 4.71m10.5

23、1m (6.46m ) ,层厚 0.91m3.41m(2.34m ) ;场地均匀分布。层黏土(Q3al):灰黄色,杂蓝灰色,硬塑,局部可塑或者坚硬,中等压缩性,土质相对均匀,含铁锰质结核和钙质结核,钙质结核粒径 0.53cm,个别 510cm,局部富集,局部为粉质黏土,标高-2.001.00m 富集钙质结核,底部 1.50m 左右混砂,局部粉质黏土,38.00m 左右以深为肉红色。层顶标高 0.41m2.65m(1.53m) ,层顶埋深7.00m12.80m(8.78m) ,部分孔未揭穿,最大揭露厚度 33.90m;场地均分布。1 层细砂 (Q3al):褐黄色,饱和而密实,低等压缩性,土质相对

24、均匀,含有云母的碎片,矿物的成分以石英与长石为主,颗粒级配为一般,呈现浑圆状,局部为粉砂,还有中砂,分选性较一般。层顶的标高达-32.27m -29.72m(-31.09m) ,层顶埋深39.80m44.40m(41.66m) ,部分孔未揭穿,最大揭露厚度 10.40m;场地均分布。2 层黏土 (Q3al):褐黄色,硬塑,局部坚硬,中压缩性,土质较均匀,含铁锰质结核,含钙质结核,粒径 13cm,局部为粉质黏土。层顶标高-40.32m-37.57m(-39.28m) ,层顶埋深 48.41m52.02m(49.98m) ,部分的孔没有揭穿,揭露出的最大厚度为 4.31m;场地相对均匀分布。2.3

25、.3 地下水勘探的深度范围以内的地下水大部分是赋存在松散的沉积物中的孔隙水,含水的土层主要是1 和 3 层的素填土、 和2 层的粉土、 1 和3 层细砂、1 层粉砂。 层具潜水性质,透水性与富水性都比较一般;层拥有承压水的性质,透水性与富水性都比较好。潜水的水位随着季节降水的变化而变化,雨季的水位会上季,旱季的水位就下降,反应很敏感,水位的变化很大,平均每年的水位变幅在 2.0m 附近;从六月的雨季开始,水位逐渐的上升,九月雨季结束后水位就开始下降;其补给的来源大部分都是大气的降水、地表中水系的入渗,迳流都以侧向为主,排泄大部分是垂向的蒸发和局部的人工开采而来。勘探时的实测潜水第一次水位埋深

26、0.914.76m(平均 2.21m) ,标高 7.629.73m(平均值 8.24m) ,稳定水位埋深 0.704.60m(平均值 1.99m) ,标高 7.769.88m(平均值8.46m) ,历史最高地下水位埋深 0.51m。承压水大部分是接受侧向的迳流来补给的,迳流大多以侧向的为主要,排泄的方式也都以迳流为主,其次才是局部的人工开采。根据 1:5 万淮阴市、淮安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报告以此得出本地区的勘探以及抽水试验的资料:承压水的水位埋深大概 10.31m 附近,标高在正负 0.00m 附近。2.4 支护方案选择根据建设单位对基坑支护工程的具体要求,以及对基坑场地的四周

27、围的环境、开挖土层的条件以及基坑的开挖具体的深度等方面的综合考虑,为了竭尽可能的避免基坑的开挖对临近的建(构)筑物与道路产生的影响,本着“ 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可行,方便施工“ 的原则,经过详细的分析验算以及多种支护方案的比较,从而确定了本基坑支护结构需要采用以下的支护设计方案:2.4.1 基坑支护结构体系(1)自然放坡 基坑 TUVABCDEFG、LMN 段土质条件较好,周边空旷。因此TUVABCDEFG、LMN 段采用二级自然放坡支护,一级坡坡比为 1:1.01:1.2 ,二级坡坡比为 1:0.61:0.8,马道标高-3.25m,宽度 1.0m ,坡面挂网喷射砼处置,同时配合插筋。基坑

28、HI 段虽土质条件较差,但支护空间位置较大。因此 HI 段采用二级自然放坡支护,一级坡坡比为 1:1.5,二级坡坡比为 1:2.5,马道标高-3.25m, 宽度 19.72m ,坡面挂网喷射砼处置,同时配合插筋。坑中坑:基坑中有差别的开挖深度分界处使用自然放坡支护。坡比不大于1:0.5,坡面建议挂网喷射砼,同时配合插筋。(2)放坡土钉墙基坑东侧及西侧 6#楼以北暗塘区域已将吹填淤泥换填,换填范围详见信息图,即暗塘区域大部分土质条件为素填土及换填土,且周边空旷。因此基坑 GH、IJKL、NOPQRST段采用二级放坡土钉墙支护,一级坡坡比为 1:1.5,二级坡坡比为 1:1.81:1.5,马道标高

29、-3.25m,宽度 1.0m。土钉采用 483.0 花管注浆土钉, 坡面挂网喷射砼处理。2.4.2 疏排水体系(1)随着土方的开挖支护的基坑内需要采用集水井加上明沟来疏排基坑中的地下水,坡顶和基坑外侧则须设置散水和明沟来及时的排除雨水与地表水;(2)坡面设置泄水孔,疏排坡体内存在的地下水。(3)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为潜水含水层,土方开挖时需布置降水井进行降水。具体为设 102 口管井,井深 12m,井间距约 18m。考虑降低地下水可能对道路造成的不利影响,沿基坑道路侧暂布置 14 口观测井(兼作回灌井),井深 10m,井间距约 20m。2.5 监测方案根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

30、0202-2012 ) ,按二级基坑进行监测;按现行规范进行布设水平位移、沉降、水位监测点。共布设 23 个深层水平位移点、23 个坡顶水平、垂直位移观测点、13 个周边道路沉降观测点、14 个坑外水位观测点。2.6 基坑支护的结构设计计算2.6.1 计算的方法此次工程的基坑支护设计方案的设计采用的计算方法是北京理正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软件层-SPW7.0 版,并且按照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 120-2012)中的相关的内容进行设计计算。2.6.2 计算的条件(1)基坑外侧的迎土面承受的土压力设为主动土压力;基坑内的在开挖面以下的背土面的土压力设为被动土压力。(2)基坑支护设计土的 c、

31、 值采用勘察报告提供的固快标准值指标。(3)此次基坑支护工程的侧壁的安全等级定义为二级,重要性系数定为 1.0。(4)基坑的东侧 GHIJKL 段外侧 8m、基坑西侧 NOPQRST 段外侧 8m 范围内限制荷载为 10kPa,其余区段施工超载按 20kPa 取值,按半无限考虑。考虑基坑外侧行驶重车,施工道路荷载再考虑 20kPa,按有限宽 6.0m 考虑。(5)计算深度范围内 层粉土、2 层粉土用水土分算,其余土层采用水土合算。3 基坑支护方案的设计计算书3.1 支护结构设计计算的参数此次的设计严格按照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2012)进行设计相关的参数3.1.1 土层计算参数

32、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土层参数详见下表: 表 3-1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土层参数一览表固结快剪 渗透系数平均层厚 重度 Ck k Kv Kh层号 岩土名称状态或密实度m kN/m3 kPa 10-7cm/s1 素填土 松散 2.64 18.5 (8) (12) 213 3522 吹填淤泥 流塑 2.04 16.2 5 1.2 4.39 7.913 素填土 松散 1.15 18.6 (10) (8) 96 116 粉土 稍密 1.34 19.1 10 28.2 574 8901 黏土 可塑 3.48 20.2 47 15.7 0.64 1.282 粉土 中密密 实 2.13 19.9 11 29.9 3

33、62 441 黏土 硬塑 未揭穿 19.8 86 19.7 0.73 1.11注:(1)土体 c、 值为固结快剪指标标准值,土体重度 为平均值;(2)括号内为经验值。3.1.2 土压力系数的计算按照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20-2012)的要求,土压力的系数分别以下面的式子来计算:(3-1)主 动 土 压 力 系 数 )245(tan2iK被动土压力系数:(3-2)t2pi表 3-2 土压力系数表主动土压力系数 被动土压力系数层 号 aiKaiKpi piK 0.656 0.810 1.525 1.235 0.361 0.601 2.792 1.671 0.572 0.756 1.748

34、 1.322 0.94 0.970 2.024 1.4223.2 分区段计算 根据周围环境对支护结构的不同要求及场地地质情况的变化,综合为 10个计算区段:ABC、YZ , CDEFG、 TU、VA ,GH,HI,IJ ,JKL、RS,LMN,NO 、PQ,OP、QR 、ST。计算开挖深度分别为 6.95 m,5.55 m,5.55 m,5.55 m,5.55 m,5.55m,6.95m,5.55m,6.95m,6.95m 其具体区段划分可见基坑支护平面图。3.2.1 ABC、YZ 区段开挖至-6.95m 的放坡稳定性计算 tancos)( )i()cos( tan5.05.0).(arcos

35、9362arcos)1(r21202iiiis iiwli ii ii oiii qbhrlFHrhbllbli rlblbl3.147 5.260sin73.14cos)671(8.613 .1).(.2.2)5.0(7.4.1arcos905.13.67.0arco1 00 Fsmxxh xmxll3.15.640 5.260sin73.12cos)673(8.731 .1).(.1)5.02(6.2.3arcos9016. 673.12.8arcos.2arcos2 002 22 Fsmxxh xxll 3.1789 5.260sin73.14cos)26.(.12.5.73.1.73.

36、49. 673.12.38arcos67.1380arcos3 0032303 Fsmxxhmxll 所以 ABC、YZ 区段放坡稳定。3.2.2 CDEFG、 TU、VA 区段开挖至-5.55m 的放坡稳定性计算oxmxxl43608.123)5(arcs9072.806.12.arcos13.16.24 5.68sin60.1243cos)5.208.(.5 4.5.1 00011 Fsmxxhlo xxl29608.1253arcs04. 806.12.arcos8.arco2 3.1964.875 5.68sin60.1239cos)87.60.(.36 4.5.2 0002 2 Fs

37、mxxhlmxxxl037.4806.12.3arcos68.12arcoso1608.25arcs9mxxh35. 4.135.2608.13.23.107.29 5.68sin60.123cos)5.68.(.3 0003 Fs xxhl所以 CDEFG、TU、VA 区段放坡稳定。3.2.3 GH 区段开挖至-5.55m 的土钉墙稳定性计算maxin1maxina00223.0cos/)2(/sin1 )cos()s(ini1)co(SDlHlfAKSkKfeeyiirea8.1235.0694/.15cos/80.7.262./)9.475(.012sin. 61cos30in1)68c

38、o(62s3min0ax10 0000xKknxKKa所以土钉的抗拉稳定性满足。 206.3918.2105.40min1feKkxxSl所以土钉的抗拔稳定性满足。3.2.4 HI 区段开挖至-5.55m 的放坡稳定性计算oxmxxl24154.0arcs936.7154.2.541arcos013.15.62 5.24sin15.24cos)06.4.(8.01 8.05.1.5.1 0022 Fsmxxhl 3.1594.0 05.346sin73.816cos)78.26.(8.72 .5.0.35.03.1676.8)1(arcos953.76.8.arcos2 00202 Fsmxx

39、hxxxll所以 HI 区段放坡稳定。3.2.5 IJ 区段开挖至-5.55m 的土钉墙稳定性计算8.136.4025/.1cos/7836.275.205./)9.34(7.12sin. 3.56cos0in1)3.568co(356.2s3min0ax00 0000 0xKknxKKa所以土钉的抗拉稳定性满足。0.2743.6815.30min1feKkxxSl所以土钉的抗拔稳定性满足。3.2.6 JKL、RS 区段开挖至-6.95m 的土钉墙稳定性计算286.3 3.56cos0in1)3.56cos(5.20000 0a039.22/)7.4(.1in00Kknxx61.55.88.1

40、74.0253/.cos/3min0axxK所以土钉的抗拉稳定性满足。 0.2189.644.35.3minfeKxxSl所以土钉的抗拔稳定性满足。3.2.7 LMN 区段开挖至-5.55m 的放坡稳定性计算3.128.54 95.68032.1458cos)24(.283 .50.1432.14arcos97.432.14.5arcos1 001011 Fsmxxhxmxxllmxxh xxxlo263.4 45.123.425.1.4arcs905.4 32.14.52arcos.arco2 mxxxlFsl137.5 32.14.53arcos2.4arcos3.17.5 9.680.6

41、cos).(82 0023.165.70 95.68032.14cos)407.2.(8.32 5.1432.14arcos903 0 Fsmxxhxl所以 LMN 区段放坡稳定。3.2.8 NO、PQ 区段开挖至-5.55m 的土钉墙稳定性计算8.174.5023.9cos/64.715/203.7.87.2/)56.10(28sin. 3.56cos0in1)3.56co(356).28smin10ax01max0 0000 0KknkxKKa所以土钉的抗拉稳定性满足。0.2894.356.137.0.2424.8356.7.092min121feeKxxSmxll所以土钉的抗拔稳定性满足

42、。3.2.9 OP、QR 区段开挖至-6.95m 的土钉墙稳定性计算8.126.745cos/30.97.182./)9.04.5(712sin. 3.56cos0in1)3.568co(356.2smin0ax100 00000KkxKa所以土钉的抗拉稳定性满足。 0.2378.4746.1956.30min1feKxxSl所以土钉的抗拔稳定性满足要求。3.2.10 ST 区段开挖至-6.95m 的土钉墙稳定性计算8.1326.547cos/0.975.3182.6/)9.04.5(712sin3. 3.56cos0in1)3.568co(56.2smin0ax00 00000KkxKKa所

43、以土钉的抗拉稳定性满足。 0.253.4746.19.8.65.0min1feKxxSl所以土钉的抗拔稳定性满足。4 基坑降水设计随着土方的开挖,设计基坑内需要采用集水井与明沟来疏排基坑中的地下水,边坡顶面的外侧须设置散水和明沟以此来及时的排除雨水及地表水;坡面设置泄水孔,疏排坡体内存在的地下水。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为潜水含水层,土方开挖时需布置降水井进行降水。具体为设 102 口管井,井深 12m,井间距约 18m。考虑降低地下水可能对道路造成的不利影响,沿基坑道路侧暂布置 14 口观测井(兼作回灌井),井深 10m,井间距约 20m。4.1 基坑降水、排水要求(1) 基坑共布 102口降水井

44、,基坑外需布置14口水位观测井。降水井直径800mm,井深约12m,下入直径360/300mm的无砂管,孔内填上15mm的绿豆砂。观测井井径400,井深10m,下入150PVC花管,孔内填15mm绿豆砂。(2) 管井成孔的施工工艺必须要合适地层的特点,在不容易塌孔、缩孔的地层中可以采用清水钻进;钻孔的深度应该大于降水井的设计深度约 0.30.5m 。 (3) 采用泥浆护壁时,需要在钻进到孔底之后先清除孔底的沉渣并立即置入井管然后注入清水,当泥浆的比重小于等于 1.05 时,才能够投入滤料;如果遇到塌孔时不得放入井管,滤料的填充体积不能够小于计算量的 95。 (4) 在填充滤料后,应该及时的洗井

45、,洗井需要充分,直到过滤器和滤料的滤水通畅,并且应该抽水来检测降水井的滤水效果。(5) 基坑开挖之前应该提早一星期开始降水排水,准确保证基坑的开挖面在开挖的过程中没有明水;为了保障水井的施工质量,钻进时应尽量采用清水来和稀泥浆,以此保证水井的出水量;严格的控制填滤料的规格,保证水井出清水,避免水井淤塞与坑外掏空。(6) 降水井进行正式的施 之前应该进行现场的抽水实验,依据实际的出水 以及工 量降水井的工作 态进一步的优 并调整降水 的设计。状 化 井(7) 基坑土方开挖时期应该控制基坑内水位的降深,井内水位应该低于基坑的开挖面2.02.5m,控制基坑内最高水位的标高要低于基坑的开挖面 1.0m

46、;(8) 降水单位在基坑的开挖过程中应该每天检测报告抽水量与基坑内的地下水位。(9) 基坑排水视施工现场状况沿地面及基坑内应设排水沟,排水沟坡度不小于 0.3,采沿基坑纵向 3050m 布设集水坑,及时扫除雨水及地面流水。(10) 为保障高水高排,低水低排的准则,在基坑四周围的排水沟靠基坑面设置砖砌挡水墙。(11) 依照详细的降水井降水情况,视土方开挖情况如有要求的局部采取轻型井点降水。(12) 降水井布置应该避开工程桩、柱、墙、地梁及小型承台等,如相矛盾降水井位置可作适当调整(调整范围不大于 3m)。5 基坑开挖监测方案依照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2 ) ,按

47、二级基坑进行监测;基坑开挖及地下构造施工时期必需增强基坑监测任务。按现行规范进行布设水平位移、沉降、水位监测点。共布设 23 个深层水平位移点、23 个坡顶水平、垂直位移观测点、13 个周边道路沉降观测点、14 个坑外水位观测点。5.1 监测内容(1) 支护结构侧向位移(测斜):沿坡顶面每隔25 30m设一测斜管,测斜管深度应超过坑底标高5.0m;(2) 坡顶水平、垂直位移的量测:沿坡顶面每隔2530m设一个观测点;(3) 道路路面的沉降:沿邻近基坑的范围道路每隔2025m设一个观测点;(4) 周边道路地下管线水平、垂直位移的量测:条件容许应该安排直接观测点;(5) 水位观测:基坑暂布置14口观测井。5.2 监测要求(1) 基坑的监测应该由有监测资质的单位严格按此次设计的要求,制定详细的基坑工程的监测方案,并报告给设计单位审查,确认之后才能够执行。(2) 监测单位应该充分的理解设计的意图,并应在支护结构的施工过程中结合现场的实际条件之后,合理布置监测的位置,并取得初始读数。(3) 测试所有的测试点、测试设备须在整个的基坑支护施工过程期间给与加强保护,以防损坏。(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