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心理学课件1.ppt

上传人:ysd1539 文档编号:8108432 上传时间:2019-06-08 格式:PPT 页数:148 大小:82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课件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8页
心理学课件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8页
心理学课件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8页
心理学课件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8页
心理学课件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 * 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本 章 要 点什么是心理和心理学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研究和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心理学与教育、教学的关系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第一节 心理学研究什么,心理学是一门既很古老又很年轻的科学。自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冯特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以来,心理学才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心理学有它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一、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一)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有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认识过程又有感觉与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感觉是一种简单的心理现象,是对物体个别属性的反映(如颜色、声音、气味等)。,在感觉的基础上,人能

2、分辨出整个物体,如国旗和汽车、花草和树木,那就是知觉。人们不仅能够感觉和知觉周围的事物,同时还能记忆它。当这些事物再次重出现时,我们能够认出来,或者虽然事物并没有出现在眼前,而我们能够回忆起它来,这就是记忆。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当我们要制订一个计划,理解一道数学题,分析一些材料时,都需要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必须利用感知的材料和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和思考,这种思考活动就是思维。,我们不仅能直接感觉、知觉各种事物,记忆和回忆过去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同时还可以在感知、记忆、思维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加工形成一种新的形象,这就是想象。 (二)个性心理个性心理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它包

3、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心理特征;另一方面是个性倾向。人的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倾向统称为心理现象,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心理过程 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个性心理特征 : 能力、性格、气质 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倾向: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二、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一)科学心理的诞生 (二)西方心理学的主要学派1. 功能主义心理学功能主义心理学由美国心理家詹姆斯和杜威于本世纪初创立。心理学的目的应该是研究个性适应环境时的心理或意识的功能。2 .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1913年创立。,3. 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心理学

4、又叫完形心理学,由德国心理学家韦特默于1912年在法兰克福大学创立。4. 精神分析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由奥地利医生兼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1896年创立。,5.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由美国心理家马斯洛和罗杰斯在本世纪50年代始创。 6.认识心理学认识心理学的理论不是由某一个独创,而是受多种因素影响逐渐演变而成的。,功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 西方心理学的主要学派 精神分析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第二节 为什么研究心理学,一、理论意义学习心理学对于人们掌握哲学的基本原理,自觉地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实践意义人的任何实践活动都是在人的

5、心理活动调节之下完成的。,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 心理学的主要分支 教育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还有劳动心理学、体育运动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军事心理学、艺术心理学、司法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商业心理学、旅游心理学、市场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第三节 怎样研究心理学,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发展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教育性原则,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验法问卷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谈话法产品分析法个案法教育经验总结法跨文化研究法,第二章 *科学的心理现象*,本 章 要 点 辩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与唯心主义的心理观 人脑是怎样产生心理的 人的心理与客观实的关系 实践对人的心理

6、形成与发展的作用,第一节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心理观,唯物主义的心理观两种心理观唯心主义的心理观唯心主义的心理把心理看成是世界的本源。唯物主义的心理观主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第一性的,而心理是物质派生的,是第二性的。,第二节 心理是脑的机能,一、脑的结构与机能 (一)神经系统的结构与机能中枢神经系统人的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1. 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与机能脊 髓中枢神经系统脑 2. 周围神经系统的结构与机能脑神经周围神经系统 脊神经植物性神经 (二)神经元 神经元是人的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神经元又叫做神经细胞。细胞体 (细胞核) 神经元 轴 突 (神经纤维)树 突,二、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规

7、律,(一)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兴奋是引发或加强机体活动的神经过程;抑制是制止或减弱机体活动的神经过程。 (二)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的运动规律兴奋与抑制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有规律的运动。1.兴奋与抑制的扩散与集中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三、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反射,(一)反射及反射弧 (二)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1.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遗传的、不学而能的、固定的反射。它也可以叫做本能。2.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经过学习才会的反射。条件反射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一种暂时神经联系,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经典性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巴甫

8、洛夫所研究的条件反射,叫做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在本世纪30年代提出来的。动力定型条件反射的系统性两种信号系统,第三节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一、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的、能动的反映 三、人的心理是在社会实践中发生、发展的,第三章 * 注 意 *,本 章 要 点注意的基本特征及其外部表现注意的分类,不同种类注意的相互关系注意的品质,良好注意品质的培养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第一节 注意的概述,一、什么是注意注意是意识的选择性活动,意识的选择 活动具体地表现为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 向与集中。 (一)注意与意识

9、的警觉性人的意识是保持着一定的警觉水平。即 警觉性。,(二)注意与意识的选择在纷繁的环境中,人的感觉器官每时每刻都要接受各种信息的刺激。究竟接受哪些信息?不接受哪些信息?即注意什么?不注意什么?这要由人的意识的选择性来决定 (三)注意的基本特征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基本特征。,二、注意的外部表现产生适应性运动注意的外部表现 无关动作被抑制呼吸动作的变化三、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注意的功能 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第二节 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注意的分类 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一、无意注意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任何意志努力就能实现的注意,就是无意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客观原因(客观的刺激物) 引起

10、无意注意主观原因 (人的主观心理状态 ),二、有意注意自觉而有预定目的,必要时还需要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就是有意注意,也叫随意注意。要有明确的活动目的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要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 要培养间接兴趣,三、有意后注意从有注意转化而来,既具有目的性,又不需要作太大意志努力的注意,就是有意后注意,也叫后有意注意。,第三节 注意的品质,注意的范围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品质 注意的紧张性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转移,第四节 少年期学生注意的特点与教学,一、 少年期学生注意的特点 (一)注意发展的特点 (二)注意的个性差异明显 (三)直接兴趣在注意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四)探究新奇事物的主动性增强 (五)开始

11、发展对抽象材料的稳定注意,二、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一)无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二)有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三)有意后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三、 避免与控制分心超前控制信号控制避免与控制分心的措施提问控制表扬(批评)控制,四、注意品质的培养 (一)扩大学生注意的范围 (二)发展学生注意分配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注意紧张性品质 (四)学生注意稳定性训练 (五)培养学生注意转移的品质,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的概述 一、感觉与知觉的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不同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

12、合反映。,二、 感觉的分类: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 、嗅觉和味觉、肤觉) 内部感觉(运动觉和平衡觉也叫动觉和 静觉、机体觉也叫内脏感觉),三 、知觉的分类 1.精确知觉(对物的知觉也叫物体知觉、对人的知觉也叫社会知觉) 2.模糊知觉 3.错觉 4.幻觉,第二节 感觉和知觉的基本规律,一、感觉的基本规律(一)感觉强度对刺激强度的依从性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2.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3.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2.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指刚刚能觉察出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绝对感觉阈限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两者的关系是:绝对感觉阈限的值越小,绝对感觉性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13、。 3.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刚刚能察觉出两个同类刺激之间最小差异的能力。,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之间的最小别量。两者的关系是:差别感觉阈限值越小,差别感受性不越大;反之,则越小。 (二)感受性变化的规律1.感觉适宜由于刺激物对感觉器官的持续作用而引起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现象。,2.感觉的相互作用这是由于感觉 的相互影响而导致感受性变化的现象。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二、知觉活动的规律,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整体性知觉活动的规律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影响因素:客观因素有对象与背景的差异关系;对象与背景的相对活动关系;对象与背景的组合关系。

14、主观因素有个人的需要、兴趣、活动任务和当前的心理状态,以及个人从事的职业、知识经验和专长等。 (二)知觉的整体性含义:尽管客观事物具有各种不同属性,由各种不同部分组成,但我们总是把它作为统一的整体来感知,这一特点就是知觉的整体性。,影响因素:客观因素有对象各部分的强度关系;对象各组成部分或属性的刺激顺序关系;对象各部分之间的结构关系。主观因素有知觉主体过去的经验、知识储备和语言作用等。 (三)知觉的理解性含义:我们在知觉任何事物时,总是根据已有的认知或经验来解释它,赋予它一定的意义,并用语言、词把它标志出来,这一特点就是知觉的理解性。,(四)知觉的恒常性含义:在知觉我们熟知的对象时,尽管知觉条

15、件发生变化,但我们获得的映象却保持不变,这一特点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影响因素:客观因素主要是对象的刺激模式和功能特征;主观因素主要是人的经验、定势、期待心理、反馈作用等。,第三节 少年期学生感知的特点与教学,感知发展的特点特点 知觉过程中分析与综合能力的统一发展应用观察成果的能力日益提高,二、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感知觉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及具体要求:1.感觉规律的运用2.知觉规律的运用3.树立科学的感知观点 (1)用正确的感知观点评价人 (2)用科学的观点解释某些日常现象 (3)用辩证的感知观点认知模糊知觉,三、观察力的培养,(一)观察与感知的联系与区别联系:感知是观察的基础,观察是一种特

16、殊的知觉形式;两者都属于认识阶段的初级形式。区别:观察是一种主动认识对象的形式;观察是知觉、思维和语言相结合的活动过程;观察过程要求观察者保持稳定的有意注意;观察活动常受人的情感和意志的影响。,(二)培养观察力的途径 (1)要适时地指导学生观察 (2)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3)启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观察 (4)指导学生做好观察总结,第五章 记 忆 ,第一节 记忆的概述 一、什么是记忆记忆是人对事物的识记与保持所形成的知识经验,以再认或重现(回忆)的方式在脑中的反映。 二、记忆的测量方法,(一)再认法 这个方法用来测量学生的再认能力。正确再认数错误再认数 再认能力(分数)=100识记材料的总数

17、,(二)回忆法 这个方法用来测量学生的回忆能力。正确回忆数-错误回忆数 回忆能力 (分数)= 100提供回忆的总数,(三)再学习法(节省法)节省效果(百分数)=初学时所用时间(次数)-重学时所用时间(次数)100%初学时所用时间(次数),三、记忆的分类,形象记忆逻辑记忆 记忆分类情绪记忆运动记忆,四、记忆的形式,具有心理特征的记忆形式主要是记忆表象和语词。直观性记忆的表象 记忆形式 概括性语词,第二节 记忆过程分析,识记(无意识记、有意识记机械识记、意义识记)瞬时储存系统信息的三种储存系统 短时储存系统长时储存系统 过程 保持保持材料的变化再认重现,第三节 遗 忘,一、什么是遗忘所谓遗忘,就是

18、识记正确时,由于保持不牢固或产生干扰而不能再认和重现,或者发展错误的再认或重现的现象。 二、遗忘的原因消退说 原因 前摄抑制干扰说倒摄抑制(后摄抑制),三、遗忘的规律,遗忘规律发现:遗忘是先快后慢,到了一定时间,几乎不会再遗忘了,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总的趋势是初忘得多,以后忘得少。,第四节 少年期学生记忆的特点及教学,一、少年期学生记忆的特点记忆发展的特点 记忆的特点 记忆范围不断扩大记忆带有情绪体验材料的兴趣增强,(一)记忆发展的特点,从无意识记到有意识记的发展记忆发展的特点 从机械识记到意义识记的发展从形象识记到抽象识记的发展,二、记忆的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一)教学中识记和保持的组织1

19、.要有明确的识记目的2.合理安排识记材料的数量3.根据材料性质,精心组织识记4.让识记材料成为直接操作的对象5.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6.合理选择识记方法7.运用尝试重视,(二)怎样提高回忆的效果1.利用联想2.运用推理3.正确组织复习4.适当超额学习5.减少前摄抑制与倒摄制的干扰6.运用记忆的技术和方法,三、记忆品质的培养,(一)记忆品质的类型记忆的(敏捷性)记忆的(持久性) 记忆品质包括记忆的(正确性)记忆的(备用性),(二)良好记忆品质的培养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品质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首先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记忆上的优缺点。其次要指导学生严格按照记忆规律掌学习知识。第三,要指导学生在实践中

20、运用储存在头脑中的知识,只有通过应用,知识才能巩固与更新。,第六章 思维和想象,本章要点思维的特征,思维与语言的联系与区别思维的分类创造性想象与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的思维程序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少年期学生思维与想象的特点思维与想象的规律和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第一节 思维的概述,一、什么是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内部规律性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思维的间接性思维重要特征思维的概括性,二、思维与语言的联系与区别 (一)思维和语言的联系1.语言是思维的工具2.语言是记载和巩固思维结果的工具(二)思维与语言的区别思维和语言不是同一的东西。首先,思维是一种心理现象。其次,思维与客观事物是反映与被反映的

21、关系,两者有必然的内在联系,而语言与客观事物是标志与被标志关系,两者没有必然的直接联系,第三,思维的内容是由概念组成的,而构成语言的材料是词,第四,不同民族的思维规律是相同的,而不同民族的语言及其语法结构不会完全相同。,三、思维与实践的关系实践对思维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实践给思维提供感性材料。二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的标准。思维对实践反作用体现也有两个方面:一是思维揭露出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使我们在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实践中更具有自觉性与主动性。二是通过思维活动,使我们能够更周密、完善地确定行动目的,考虑行为方向,研究克服困难的对策,避免实践活动的盲目性。,四、思维的分类,(

22、一)根据思维的抽象程度分类动作思维分类 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以实际动作去解决问题的思维就是动作思维。利用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去解决问题的思维就是形象思维。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进行的思维就是抽象思维。,(二)根据探索答案的方向不同分类,求同思维分类求异思维把与问题有关的信息聚集起来并进行重组和推理,得出来解决问题的唯一正确答案的思维,就是求同思维。根据问题所提供的信息沿着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答案的思维,就是求异思维。,(三)根据解决思维问题对创造性成分分类,习惯性思维分类创造性思维依靠已有的知识经验,采用常规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思维,就是习惯性思维。当依靠已有的知识经验不能

23、解决问题时,把储存在脑中的信息提取出来,通过最优组合形成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思维,就是创造性思维。,第二节 思维过程和思维形式,一、思维过程分析与综合分类与比较思维活动抽象与概括具体化与系统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分解为:认知、 情感、意志、性格、气质、能力、兴趣、 信念、世界观、人生观等。,二、思维的形式,概念思维的形式 判断 推理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以及对具有这些属性的事物的概括反映的思维形式。,判断是用概念去肯定或否定某事物具有某种属 性的思维形式。直接判断判断 间接判断推理是从已知判断推出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第三节 想 象,一、什么是想象想象是人脑在思维的参与下,对表象进行加工

24、、改造而创造出新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拼合联合人脑对表象的加工、改造方式 夸张典型化猜想,(一)拼合拼合是把两种或几种事物的特征、性质合并,从而产生新的事物或新产品。 (二)联合联合是把几种事物的已知功能进行独特的有机结合,使之成为具有特殊结构与用途的完整的新事物。 (三)夸张夸张是把事物的某一特点或某一部分突出出来,从而建构出一种新特殊事物。,(四)典型化典型化是把某一类事物中具有代表性的特征提炼出来,然后集中到某一事物上,重新塑造出事物的新的形象。 (五)猜想先提出假设,尔后再去证明书它的存在方式就是猜想。想象过程所产生的新事物的形象,叫做想象表象。,二、想象的种类,无意想象再造想象种类

25、有意想象 创造想象幻想幻想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由一定的刺激引起的、不由自主进行的想象,叫做无意想象。,根据某种目的,自觉地进行的想象,叫做有意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词的描述或图像、符号的示意在脑中形成相应事物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是独立地在脑中形成新事物形象的过程。,欲望社会需要与个人的创造高水平的表象建造能力 发展创造想象的条件原型启发积极的思维活动,三、想象的个别差异和影响想象的因素,(一)想象的个别差异由于人的实践活动的内容千差万别,因而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象的特殊色彩,形成想象的个别差异。视觉表象 人的思想表象 听觉表象运动表象,(二)影响想象的因素,记忆表象贫乏 影响思维的因素 思维刻板缺

26、乏判断力,第四节 创造性思维,一、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指应用独特的、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提出问题明确问题 解决问题思维提出假设验证假设,怀疑法比较法 提出问题常用的方法 边缘法迁移法剖析法,二、创造思维的特点,直觉非逻辑性灵感特点流畅性变通性发散性 独特性精密性,三、促进创造性思维顺利展开的条件,明确而强烈的创造意识展开的条件 符合规律的推理能力合理的信息转换策略,第五节 少年期学生思维和想象的特点与教学,一、少年期学生思维与想象的特点比较能力的发展(小学) 思维发展的特点 分类能力的发展(初中)概括能力的发展(高中),想象的有意性增强想象发展的特点 想象的创造性成分明显增多想

27、象更富于现实性,二、思维、想象与教学,(一)排除教学中影响学生思维与想象的因素动机的影响定势的影响因素功能固着的影响个性的影响,(二)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1.提高学生掌握概念的水平2.提高学生理解能力3.发展学生的判断与推理能力 (三)让想象在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1.利用想象深化知识2.借助想象探求未知3.端正学生想象的方向,三、教给学生掌握创造的基本方法,仿生法适应需要法缺点反思法 掌握创造思维的基本方法特性迁移法逆向求索法扩展用途法,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和想象品质,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想象的丰富性想象的主动性 良好想象品

28、质的培养想象的新颖性想象的现实性,第七章 *情 感*,本 章 要 点什么是情感、情绪与情操情感有什么功能少年期学生情感的主要特点情感在教学及品德中的作用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第一节 情感的概述,一、什么是情感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 二、情感的两极性情感有两极性,它既表现在情感体验的质上,也表现在情感体验的量上。,三、情感、情绪、情操的联系与区别,情绪和情感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的概念。情绪与情感的区别表现在三个方面:1.情绪具有情境性和短暂性,它往往由当时的情境所引起,并随着情境的改变而改变,甚至短时间内消失;而情感则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持久性。,2. 情

29、绪具有明显的外部表现,而情感始终处于意识支配的范围内,常常以隐体验的形式存在,其外部表现不明显。3.情绪,特别是原始情绪,通常是有机体在维持生存的自然需要是否获得满足时而产生的体验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情绪与情感是密切相联系的:1.情绪是情感的活动过程,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且通过情绪的形式表现出来,离开情绪的情感是不存在的。2.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情绪离不开情感。,四、情感与认识过程,情感和认知过程是紧密联系着的。认知过程是产生情感的前提和基础。(聋者没有听觉,对噪音就不会产生厌恶,盲者没有视觉,对美丽的颜色就不会产生喜悦。)人的情感不仅仅以认知过程为基础,而且反过来又会影响

30、认知过程。,五、情感的外部表现和生理变化情感的外部表现是通过人的面部、体态、言语等表现出来的,亦称表情。面部表情是指由面部肌肉的变化为主。体态表情是指由身体的姿态和动作的变化所表示的情感状态。言语表情是指由言语的音调、音色、节奏、速度等变化所表示的情感状态。,六、情感的功能,信号功能情感的功能 调节功能感染功能,第二节 情感的分类,一、按情感状态分类心境激情分类应激热情,心境是微弱而持久的情感状态,也就是平常的心情。激情是一种强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应激是由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热情是一咱强有力的、稳定而深厚的情感状态。,二、按情感的社会内容分类,道德感分类 美感理

31、智感,道德感是由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体验。美感是由人的审美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和的体验。理智感是由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认识、探求或维护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和的体验。,第三节 少年期学生情感的特点与教育,一、少年期学生情感的特点学生的情感控制力不足情感的特点 学生情感的两极性明显学生情感内容的社会性深刻化,二、情感与品德教育,情感在品德教育中有着特殊的功能。它不仅是使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信念的必要条件,而且是促使道德行为和意志发展的内容动入力。移情是人们通过辨别人的表情,从而产生共鸣,并借以调节自已行为的体验。,四、情感的品质与培养,情感的倾向性情感的深刻性 情感表现的特殊性 情感

32、的稳定性情感的广阔性情感的效能,情感的倾向性是指一个人的情感经常由什么引起和趋向于什么,它是情感品质的核心,也是评价情感价值的主要方面。情感的深刻性是指一个人的情感在思想和行动中所表现的深厚程度。情感的稳定性是指一个人的情感在时间上的持续程度。情感的广阔性是指一个的情感体现的范围。情感的效能是指情感的动力作用。,提高对情感的认识创设培养情感的情境 情感的培养组织培养情感的实践活动提高情感的自我控制能力,第八章 意 志,本 章 要 点什么是意志意志行动有什么特征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意志行动的心理分析少年期学生意志的主要特点意志在教学及品德教育中的作用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第一节 意志的概

33、述,一、什么是意志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和行动是密不可分的,在意志支配下的行动叫意志行动。,意志行动是具有自觉目的行动三个特征 意志行动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的行动意志行动是以随意动作为基础的,二、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一)意志与认识的关系意志的产生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的。首先,意志行动的目的本身就是人的认识活动的结果。其次,在实现意志行动时,为了确定目的和选择行动方法与策略,就必须运用以往的知识经验,探索事物的规律,分析主客观条件,拟订行动方案,设想未来的后果。,再次,意志是与克服困难相联只有把意志行动建立在深思熟虑的认

34、识基础上,才能有效地克服各种困难,实现预定的目的。 (二)意志与情感的关系1、情感可以构成意志行动的动力。2、意志对情感起着控制作用。,第二节 意志行动的心理分析,采取决定 意志行动过程分 两个阶段 执行决定,一、采取决定阶段,动机斗争确定目的 采取决定阶段的心理活动选择方法与策略制定计划,1、按趋避方向分 双趋式斗争动机斗争 双避式斗争趋避式斗争(避趋冲突),2、按内容不同,可把动机斗争分为:非原则性动机斗争动机斗争原则性动机斗争,第三节 少年期学生意志的特点与教育,一、少年期学生意志的特点 (一)意志行动的动机和目的由动摇性逐渐趋向稳定性 (二)意志行动从盲目性向自觉性发展 (三)意志行动

35、中克服困难的毅力逐渐增强 (四)意志行动的模仿由无意向有意发展,二、意志的品质与培养,(一)意志的品质意志的品质是一个生活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意志特征。意志的品质包括:(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二) 意志的培养,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 2.发展健康的情感 3.发挥集体和榜样的作用 4.教育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 5.针对意志的个性差异,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第九章 个性和个性倾向性,本 章 要 点什么是个性和个性倾向性个性有什么特征个性的心理结构信念与世界观,第一节 个性的概述,一、什么是个性现代心理学把个性理解为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它是一个人的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具

36、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二、个性的基本特征,个性的稳定性基本特征个性的独特性,三、个性的心理结构,个性的心理结构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过程、自我意识。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性格、气质。,第二节 个性倾向性,一、什么是个性倾向性人性具有倾向性,人在与客观实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对现实事物总有一定的态度和取向、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 二、需要与动机需要是引起动机有内在条件,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需要1.什么是需要需要是同人的活动联系在一起的。需要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是人的活动

37、的基本动力。需要总是人对一定事物的需求与追求。2.需要的分类按需要的起源分:自然行需要、社会性需要。按需要的对象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自然需要包括饮食、运动、休息、睡眠等社会需要包括人对劳动、交往等。,(二)动机1.什么是动机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2.动机的分类自然性动机分类社会性动机,三、兴趣 (一)什么是兴趣兴趣是人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认识倾向。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二)兴趣的品质兴趣的品质包括:兴趣倾向性、兴趣的广阔性、兴趣的稳定性、兴趣的效能性。,(三)少年学生兴趣特点及其培养1.少年期学生兴趣的特点2.少年期学生

38、学习兴趣的培养 (1)启发学生学习的需要,加强学习目的教育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启发学生自觉培养学习兴趣,四、信念与世界观 (一)什么是信念信念是人们所遵循的与理想相联系的生活准则。 (二)什么是世界观世界观是一个对整个世界的看法和态度。并指导人的行动。,第十章 个性心理特征,本 章 要 点 什么是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能力的个别差异 能力的测量 什么是创造力 性格的怎样形成的 性格的鉴定方法 气质的类型,第一节 能 力,一、什么是能力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二、能力的分类能力可分不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指在各种活动中必

39、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它保证人们较容易和有效地认识世界,所以也叫做认识能力。特殊能力是指顺利地从事专业活动必须具备的能力。,三、能力和知识、技能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知识是人对事物的认识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技能是由于不断练习面自化了的动作方式。,四、能力的个别差异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的个别差异 能力的年龄差异能力的类型差异,五、创造能力 (一)什么是创造能力创造能力是指根据一定目的,创造出独特、新颖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产品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灵活性能力的特点 独特性流畅性,七、能力的发展与培养(一)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1.素质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2

40、.教育时能力发展起主导作用3.社会实践是能力发展的主要途径,(二)能力的培养1.教育与教学学校教育对学生能力的发展起主导作用。2.实践活动环境、教育对能力发展的作用是通过个人的实现的。3.勤奋能力的提高必须有勤奋的品质和个人的主观努力。,第二节 性 格 一、什么是性格性格是指一个人对客观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二、性格的基本特征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基本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四、性格的类型(一)以个体心理活动的倾向来确定性格类型(二)以心理机能来确定性格类型( 三)以某种或某些典型确定性格类型(四)以社会生活方式来确定性格类型根据社会生活方式把人的性格分为六种类型,即经济型、理论型、审美型、社会型、权力型、宗教型。,五、性格的鉴定方法 (一)观察法 (二)谈话法 (三)投射法 (四)自然试验法 (五)作品分析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