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PPT(韩).ppt

上传人:yjrm16270 文档编号:8107847 上传时间:2019-06-08 格式:PPT 页数:145 大小:1.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PPT(韩).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5页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PPT(韩).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5页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PPT(韩).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5页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PPT(韩).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5页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PPT(韩).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总论部分,一、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 涉及内容: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任务、根本目的、与语言学教学的差别(特点)。 二、建国后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概况 包括: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教学法的发展、教学理论的发展 三、与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相关的理论基础 包括: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第一讲 对外汉语教学总论,一.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任务 (1)性质:是对外国人进行的,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其性质是一种外语教学,也可以说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 第二语言教学包括(00年术语解释,讲义P9): (1)中国人学外语; (2)少数民族学汉语;

2、(01年选择) (3)少数民族学外语; (4)外国人学中文(即对外汉语教学)第二语言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96年解释;99、02、03年填空,讲义P9),第一讲、对外汉语教学总论,母语:从亲属角度,一般指本民族的语言。Mother tongue 外语: 从国别角度,一般指外国语或者外族语。 Foreign language 第一语言:通常是指学习者的母语或本族语而言的。尽管有些时候,学习者的第一语言并不是他的母语或本族语。First language 第二语言(03年术语解释):第二语言是在第一语言之后学习和使用的其他语言。在习得第一语言以后学习和使用的本民族的语言、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和外国语言

3、都叫做第二语言。Second language 目的语:Target language 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第一讲、对外汉语教学总论,(2)对外汉语教学的任务:研究以下几个问题:(1)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原理;(2)教学的全过程;(包括了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测试评估四大步骤)(3)教学体系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4)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制订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用以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第一讲、对外汉语教学总论,(3)对外汉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99年填空)培养外国汉语学习者用汉语进行社

4、会交际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培养汉语交际能力。1)语言是交际工具,教语言就是要让学习者掌握这个工具。2)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进行交际。3)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之间联系密切,人员交流往来越来越多。 所以,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第一讲、对外汉语教学总论,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指南P41盛书P5) (1) 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 乔姆斯基 定义:一个人掌握语言要素和语用规则的能力,是一种内在、高度抽象的能力,属于语言的范畴。语言要素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文字。(96年填空)语用规则:语言的使用规则,根据一定的语境对谈话的内容

5、、言语的语音形式、词、句式以及应对方式等进行选择的规则。语言要素+语用规则=语言知识 它们是语言能力的构成因素,第一讲、对外汉语教学总论,(2)语言交际能力 美国社会学家海姆斯提出“交际能力”:语法性(合乎语法);可接受性(在交际中能否被接受);在情境中的得体性和现实性。(02年填空) 社会语言学家卡纳尔认为语言交际能力包括:(2000填空) A.语言学能力:语音、词汇、正字法、语法、语义、听说读写技巧、辨别并造出合语法的句子 B.社会语言学能力:功能、意念、场合、社会地位、性别、身份、心理因素、行为语言、语体等 C.话语能力:即连贯的话 D.交际策略:解释、迂回、改正、重复、迂回、回避、猜测

6、、委婉、语体转换、代码转换等。,第一讲、对外汉语教学总论,(2) 语言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定义:一个人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包括口头交际能力和书面交际能力,是一种外在的能力,属于言语范畴。 语言交际能力=言语技能+言语交际技能(03填空) 言语技能:(96年术语;99年术语;2001年填空)听说读写的技能,听、说用于口头交际;读、写用于书面交际,听、读是理解,说、写是表达。 言语交际技能:用言语进行交际的技能。它以言语技能为基础,言语技能受语言规则的制约,保持言语的正确性,言语交际技能除了要受语言规则的制约,还要受语用规则的制约,保证言语的得体性。,第一

7、讲、对外汉语教学总论,跨文化交际:分属于不同文化的人们之间进行的语言交际。具有异质性高(无法共享语言符号系统)和冲突性大两个特点。,第一讲、对外汉语教学总论,(3) 语言要素、言语技能、言语交际技能的关系 语言要素:语音、词汇、语法、(文字) 言语技能:听、说、读、写 言语交际技能:以言语技能为基础。言语技能受语言规则的制约,保持言语的正确性,言语交际技能除了要受语言规则制约,还受语用规则的制约,保证言语的得体性。,第一讲、对外汉语教学总论,2.“语言教学”和“语言学教学”的区别 (1)目的不同语言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听、说、读、写),不是讲授语言学知识,所以应进行大量的技能训练,培

8、养交际能力,而不是大量讲理论。 (2)教学内容不同语言学教学:语言理论、语言知识、语言研究方法 语言教学主要涵盖以下内容: A. 学习语言四要素: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的规则,保证正确性。(96年填空) B.学习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培养听、说、读、写四大言语技能(以掌握语言要素为基础);言语交际技能受语用规则、语言规则制约。,第一讲、对外汉语教学总论,C.学习语言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的使用规则语用规则,以保证语言的得体性。 D. 学习相关文化知识:和语言使用密切相关的文化要素;了解目的语国家的国情。 (3)教学原则:语言教学应生动、有条理,理论联系实际。语言学教学讲究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

9、。 (4)教学方法:语言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以技能训练为主,教师适当总结、归纳规则。语言学教学以讲授为主。 (5)教学技巧:语言教学中,教学技巧的作用特别明显。,第一讲、对外汉语教学总论,3. 语言教学的原则: (1)正确处理语言要素的传授与言语技能、言语交际技能训练的关系,掌握语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原则。 (2)正确处理语言的形式结构教学与语义结构教学的关系,遵循结构语义语用相结合的原则。 (3)正确处理语言与文化、语言知识与言语要素的关系,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原则。,第一讲、对外汉语教学总论,(4)要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和编排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加强

10、重复,螺旋式提高的原则。 (5)强化学习环境,自觉学习与自然习得相结合的原则。 (6)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原则。(96填空2000填空 ),第一讲、对外汉语教学总论,二.建国以后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概况 (1)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 1)初创阶段(20C 50s初60s初)汉语预备教育: a.1950年,清华大学成立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是我国第一个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机构)。周培元、吕叔湘负责业务工作;邓懿、王还等6人授课。 b.1952年,由于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该班调到北大,更名为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 c.1960年9月,北京外国语学院

11、成立了非洲留学生办公室。,第一讲、对外汉语教学总论,2)巩固和发展阶段(60s初60s中) a. 1962年,北京外国语学院外国留学生部独立,成立了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是我国第一所以对外汉语教学为主要任务的高校)。 b. 1964年,改名为北京语言学院。 c. 1964年暑假,越南政府派来2000名留学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单位扩展到23所。 d. 1965年暑假,北语为新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22所院校举办了对外汉语教师培训班。 e. 1965年下半年,北语创办外国留学生基础汉语教学通讯(是我国第一份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1962年,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开始了汉语教学节目。 f. 1966年

12、,文革,教学停顿。1971年,北语被撤消。,第一讲、对外汉语教学总论,3)恢复阶段(70s初70s后期)a. 1972年6月,北京交通大学首先接受200名坦桑尼亚、赞比亚学生。b. 1972年10月,北语恢复,1973年秋开始接受留学生。 4)蓬勃发展阶段(70s末至今)a. 1987年7月,组成“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常设机构“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b. 现在全国有300多所高校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讲、对外汉语教学总论,c. 20世纪70s下半期开始是对外汉语教学确立学科时期。(98年选择) 学历教育:1975年,北语试办四年制“汉语言”专业本科(留学生为对

13、象);1986年,北语开始招收现代汉语专业外国硕士研究生;1997年,北语建立全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课程与教学论”硕士以及带有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的“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博士。 应用语言学(98年解释术语),第一讲、对外汉语教学总论,d. 学科建设1978年,第一次提出把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作为一个专门学科来研究。1983年6月,正式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名称。1984年6月,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研究机构“语言教学研究所”在北京语言学院成立。1984年12月,“对外汉语”发展成为一门新的学科。 e. 学术机构1988年,“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从“中国教育学会”中独立出来。1987

14、年,成立“世界汉语教学学会”,首任会长朱德熙。,第一讲、对外汉语教学总论,f. 刊物1979年9月,汉语教学与研究在北语正式出版。(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1987年9月,世界汉语教学,转为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刊,季刊。(96年选择)1987年,北语创办了以外国留学生为主要阅读对象的学汉语。 g. 师资1983年,北语首先开设对外汉语教学本科专业。1986年,北语、北大开始招研究生。1997年,北语建立全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教学论”(后改为“课程与教学论”)硕士专业,以及获准建立全国第一个带有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的“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学位点。,第一讲、对外汉语教学总论,(2)对

15、外汉语教学法的发展最早为对外汉语教学构建语法体系的教材?(01年选择)1)初创阶段(50s初60s初) 特点:a. 重视系统的语法、词汇教学。b. 以语法为主线,但同时强调听、说、读、写技能 的培养,强调“四会”能力全面发展。c. 培养实际运用汉语的能力。1958年,正式出版对外汉语教材汉语教科书。(我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96年选择),第一讲、对外汉语教学总论,2)改进阶段(60s初70s) 特点:a. 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强调实践性的原则。b. 提倡“精讲多练”。c. 采用“相对直接法”。d. 教学内容结合学生专业学习的需要,注意学以致用。 1977年汉语课本首先引入了句

16、型教学。,第一讲、对外汉语教学总论,3)探索阶段(70s初80s初) 特点:a. 对实践性的原则再认识。b. 打破旧的、脱离实际的科学系统,代之以符合实践性原则的新的科学系统。c. 引入了剧情教学,提出“听说领先”,形成“以听说法为主,结构为纲,兼顾传统方法”的综合教学法。 具体措施:a. 试验分课型,听说、读写分开。b. 改革精读课,加强听力、阅读,改名为“综合技能课”。 1980年基础汉语课本 以常用句型为重点。,第一讲、对外汉语教学总论,4)改革阶段(80s至今) 特点:a. 引进“功能法”,提出结构与功能相结合。b. 根据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与特点,提出“先读写,后听说”。c. 按

17、照语言技能分课型。d. 对本科课程教学法有全面、科学的研究,90年代提出了“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原则。e. 对教学活动进行了科学化、规范化的研究。(全 国制订教学大纲) 1981年出版实用汉语课本。(是第一部吸收功能法优点的教材)(99年选择),第一讲、对外汉语教学总论,(3)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的发展学科理论包括教学理论和基础理论两部分。(03填空) 1)教学理论的研究 A. 开始于50s60s初(十年初创阶段)1953年,周祖谟发表教非汉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些问题(第一篇论文)(01年选择)1958年,汉语教科书出版。(我国第一套对外汉语教材),第一讲、对外汉语教学总论,特点: a.

18、一开始就注意把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与对本国人进行的母语教学区分开来,探索第二语言教学路子。 b. 在重视掌握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同时,强调四项技能的基本训练,强调对语言的实践和运用。,第一讲、对外汉语教学总论,B. 60s初“文革”之前总结建国以来的教学经验。 特点:提出一系列对外汉语教学原则。a. “精讲多练、课内外相结合”的实践性原则。b. 用汉语进行课堂教学的直接性原则。c. 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相结合的学以致用原则。d. “语文并进”,听说读写全面要求、阶段侧重的主要教学原则。,第一讲、对外汉语教学总论,C. 70s 特点:着重解决教学中的具体问题。a. 在论述具体教学问题时,较多受到

19、听说法、结构主义语言学、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b. 把实践性原则定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教材编写中进行句型教学试验。c. 在语言技能训练方面听说和读写作为两类课进行了分开教学。,第一讲、对外汉语教学总论,D. 80s开始,真正从学科建设的高度进行教学理论研究。a. 进行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宏观研究。b. 对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教学活动展开了全面的研究。c. 对教学法原则的研究进一步深化。d. 提出用不同的方法训练不同的语言技能。 E. 90s以来,理论研究深化。逐渐引进了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文化学、跨文化交际学等相邻学科的理论成果。,第一讲、对外汉语教学总论,三、与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相关的

20、理论基础 组成:语言学理论、心理学理论、教育学理论(98年填空;03年填空)对外汉语教学规律是由语言学规律、心理学规律、一般教育规律等共同决定的。(98年填空),第一讲、对外汉语教学总论,3-1.语言学 语言学: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语言学的基本任务:研究语言的规律,使人们懂得关于语言的理性知识。 (1)普通语言学基础理论(参见语言学讲义) (2)汉语语言学基础理论(参见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讲义) (3)与语言学相关的跨学科分支学科理论,第一讲、对外汉语教学总论,A.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与社会的关系,把语言放在社会环境中进行研究,从社会生活的变化与发展中探究语言变化发展的规律,同时也从

21、语言的变化和发展中考察社会生活的某些倾向和规律。B. 心理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习得、语言学习和使用的心理机制和心理过程。理论语言学注重的是:研究语言的结构。 社会语言学注重的是:研究语言的社会功能。 心理语言学关注的是:语言的(心理)过程,过程是如何使结构去实现功能的,语言是如何被感知、理解和产生的。,第一讲、对外汉语教学总论,3-2.心理学(语言学习理论、语言教学理论,同心理学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98年选择) 为什么说心理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理论之一?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几乎与一切学科都有关系。语言教学活动的研究必然包括对学习者心理活动的研究。 语言习得理论和语言教学理论

22、都与心理学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历史上的每一种教学法流派都有一定的心理学基础。 心理学是对外汉教的重要理论支柱。一些热点问题必须将语言研究和心理研究结合起来。包括汉教在内的第二语言教学理论要取得新的突破,必须从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吸取营养。,第一讲、对外汉语教学总论,(1)跟语言学习相关的心理学基本概念 A. 注意a.定义:注意是人们对外界作用于感官的信息刺激做出的选择性反应。b.注意有一定范围:指人在一瞬间内清楚地觉察或认识客体的数量。c.注意具有稳定性:指注意维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或知觉指向相应内容上的时间。d.注意的分配:人在进行两种以上的活动时,能同时注意不同对象的能力。,第一讲、对外

23、汉语教学总论,B. 知觉a.定义:是将感官获得的信息转化为有组织有意义的整体的过程。b.知觉的组织性:将输入的刺激组成有意义的整体。c.知觉的整体性:由知觉的完整模式补充或解释部分(不完整)的感觉。d.知觉的恒常性:指对于熟悉的物体,不管它的透明度、颜色、形状和大小有什么变化,在知觉中的映像始终保持不变。,第一讲、对外汉语教学总论,C. 记忆a.定义:指知觉到的信息被编码、转化、联系、储存、复述、回忆以及遗忘的加工过程。b.记忆编码过程:人脑将感官接收的信息转化为神经系统可传递和贮存的代码,信息代码化为一个个相互联系的“结节”储存于记忆库,人脑可根据需要从记忆库中提取编了码的信息来复述或记忆,

24、但也可能因长久不提取而遗忘。c.短时记忆:一分钟内就会消失的记忆。以听觉、视觉编码贮存;长时记忆:以语义编码。(03年填空),第一讲、对外汉语教学总论,D. 遗忘:与记忆相对,记忆过的内容不能保持,也不能正确地再认或重现。是一种普遍和自然的现象。 遗忘的规律:在识记的初级阶段遗忘最快,然后逐渐放慢,这就要求学习者要及时复习。 易迅速遗忘:机械学习的材料未及时复习。 不易遗忘:有意义学习的材料,一般概念和原理。 防止遗忘:改进学习方法,适当安排复习。,第一讲、对外汉语教学总论,(2)语言学习跟个体心理因素的关系个体的心理因素会影响到学习的效果。A. 认知风格:个体对信息进行加工的方式。(学习风格

25、的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 96年解释术语)a. 场依存性:看待事物往往倾向于从宏观上着眼,从整体上审视。场独立性:看待事物常常倾向于以微观为基点,善于对每一个具体信息做出分析和辨 认,而较少受整体背景影响。(指南P24),第一讲、对外汉语教学总论,b. 沉思型:深思熟虑,谨慎而全面地检查各种假设,错误较少。冲动型:遇到问题急于作答,常常出错,元认知和记忆水平不高。 c. 容忍倾向:易于接受概括性广的类别,能兼收并蓄。排他倾向:易于接受概括性小的类别,有时会拒绝与他想法不一致的内容。,第一讲、对外汉语教学总论,B. 情感因素(见后:第二语言习得的个体差异)a. 动机:是驱使人们活动的一种动因和力量,

26、其中包括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的冲动或企图达到的目标等。外国人学习汉语动机:掌握工具、升学、深造、研究、不明确。(第二语言学习动机 01年解释术语)b. 态度: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应,是情感上的好恶以及因之而采取行动的倾向性。(积极、一般、消极),第一讲、对外汉语教学总论,3-3.教育学 (1)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 底层结构:跟第二语言教学有关的客观条件。 基础结构:有关理论和一定的教学经验。 主体结构: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选择)、课堂教学、测试。(教学活动四大环节 96年填空;99年填空) 上层结构:教学原则。一方面是总体设计的一项内容,反映教学实践活动的客观规律;另一方面是教学法的一

27、个组成部分,指导全部教学实践活动。,第一讲、对外汉语教学总论,A. 总体设计:分析各种客观条件,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教学措施并选择最佳教学方案。 B.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和主要依据。 C. 课堂教学:是全部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实施检验总体设计的内容。(01年选择;02年选择) D. 成绩测试:不但是对课堂教学的检验,也是推动课堂教学、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第一讲、对外汉语教学总论,(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点(00年填空;96年填空;02年论述)(吕书P77) 20世纪50s末、60s初,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中心;2)要发挥学生的积

28、极性、主动性;3)学习应是解决问题、创造和发现式的活动;4)要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讲、对外汉语教学总论,历年试题及相关练习,第二讲 语言习得理论,一、语言习得理论概述(考试指南P33) 1、第一语言习得通常指的是儿童不自觉地、自然地掌握/获得第一语言(通常是母语)的过程和方法。这个过程中注重意义的沟通,而不注重语言形式。 2、第二语言学习通常指的是在学校环境(即课堂)中有意识地、自觉地掌握第二语言的过程和方式。注重语言形式学习,经历由自觉到不自觉地过程。,第二讲 语言习得理论,3、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学习的对比(考试指南P36) (1)共同点:1)都是为了获得语言能力

29、和语言交际能力。2)都需要建立声音和意义之间的联系。3)都需要建立形式结构和语义结构的联系。4)都需要经过感知、理解、模仿、记忆、巩固和运用几个阶段。5)语法习得都有一定的顺序。6)都使用某些相同的学习策略。7)都是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相结合的结果。,第二讲:语言习得理论,(2)不同点:习得是潜意识的自然的获得;学习是有意识的规则的掌握.1)学习的主体不同,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2)学习的起点不同。3)学习条件、学习环境、学习方式不同。4)学习的目的和动力不同。5)语言输入的情况不同。6)语言习得过程不同。,第二讲:语言习得理论,小结:儿童习得母语时,主体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的特点与活动方式的基

30、本特征A. 生理特点:儿童15岁是生长发育时期。B. 心理特点:是借助于实物、实情建立概念,形成思想与思维能力的过程。C. 社会环境:有自然的语言环境,而且沉浸于其中,父母与家人用照顾式语言与其不断地进行交际。D. 活动方式:通过交际,进行反复模仿、记忆、应用,达到熟练的程度。,第二讲:语言习得理论,学习第二语言时,主体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的特点与活动方式的基本特征 生理特征:已过了青春期的成年人,发音器官、肌肉已经定型,模仿能力差些,大脑已经定型,智力发育健全。 心理特征:已有大量概念,具有思维能力,已经有完整的第一语言系统,借助于第一语言来学习第二语言。 社会环境:有、无语言环境两种情况

31、。 活动方式:以课堂学习为主,进行反复操练。,第二讲:语言习得理论,二、儿童语言习得 1.儿童第一语言的习得过程 五个阶段: 喃语阶段(6个月-12个月)独词句阶段(1岁左右)双词句阶段(1岁半以后)电报句阶段(2岁至2岁半)成人句阶段(2岁半至5岁),第二讲:语言习得理论,2.儿童习得母语的基本过程的理论解释(指南P34) 刺激反应论 是行为主义的解释。代表人物:华生(早期)(98年选择);斯金纳(后期) 理论:语言不是先天所有的,是后天通过刺激反应强化(反应后的刺激)的模式而获得 的,是后天形成的一套习惯,因此在儿童 习得语言的过程中,外部的环境条件是十分重要的。,第二讲:语言习得理论,先

32、天论 是心灵主义的解释。代表人物:乔姆斯基 理论:LAD(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假说,认为人类具有一种先天的、与生俱来的习得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受遗传因素所决定的“语言习得机制”(LAD)。这一机制脱离人类的其他功能而独立存在,甚至跟智力没有直接关系,在12岁前发挥作用。包括普遍语法和先天评价语言信息的能力两部分(01年解释术语;04年填空) “普遍语法”:即人类语言所普遍具有的语言原则。当儿童接触到具体语言时,就会不断地通过假设验证的演绎过程对“普遍语法”的参数进行定值以形成具体语言的规则系统。 认为后天环境的作用是次要的,只是起了触发语言机制和提供具体

33、语言材料的作用。与生俱来的语言能力才是人类获得语言的决定因素。,第二讲:语言习得理论,大脑功能侧化与语言学习关键期假说 大脑功能侧化有关键期,错过很难弥补。(01年填空) 伦尼伯格60年代提出了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指青春期以前,由于大脑语言功能侧化尚未完成,左右大脑都能参与语言习得的这段时期。是母语习得的最佳时期。,第二讲:语言习得理论,认知论 代表人物: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01年填空) 理论:儿童语言的发展是天生的心理认知能力与客观经验相互作用的产物,是认知能力的发展决定了语言的发展。 语言功能论 代表人物: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 理论:语言是交际工具,儿童习得语言就是学会如何用语言

34、表达自己的意思,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第二讲:语言习得理论,三 、第二语言学习1、定义: 通常指的是在学校环境(即课堂)中有意识地掌握第二语言的过程和方式。2、学习第二语言时,主体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的特点与活动方式的基本特征1)生理特征:已过了青春期的成年人,发音器官、肌肉已经定型,模仿能力差些,大脑已经定型,智力发育健全。2)心理特征:已有大量概念,具有思维能力,已经有完整的第一语言系统,借助于第一语言来学习第二语言。3)社会环境:有、无语言环境两种情况。4)活动方式:以课堂学习为主,进行反复操练。3、第二语言学习的基本过程的理论解释,第二讲:语言习得理论,(一)语言对比分析1、定义:是

35、将两种语言的系统进行共时比较,以揭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的一种语言分析方法。2、代表人物:美国 拉多 跨文化语言学3、理论基础:迁移理论语言学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4、观点:认为第二语言的获得也是通过刺激反应强化的过程形成的习惯,但与第一语言习得不同的是,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会产生迁移(讲义P17)的作用,两种语言最不同的地方最难掌握,相同或类似的地方较易掌握,因此主张对两种语言进行语音、语法对比,从而确定两者的相同点、不同点,对不同点加强教学。,第二讲:语言习得理论,5、四个步骤:描写、选择、对比、预测(01年填空) 6、意义与局限:A对比分析在第二语

36、言教学中的作用 通过对比,发现差异,发现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的干扰。 预测学习者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难点,加强学习的针对性。B局限(盛书P82,刘书P190) 重视语言形式,忽视语言功能 重视语际干扰,忽视语内干扰 重视预防,忽视诊断,第二讲:语言习得理论,(二)语言偏误分析1、定义: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其来源,揭示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从而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与规律。 失误与偏误(00年术语解释)失误:偶然产生的口误或笔误。偏误:由于目的语掌握不好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错误。2、代表人物: 科德3、理论基础:中介语理论语言学基础:普遍语法理论 心理学基础:认

37、知理论 (00年选择;02年填空),第二讲:语言习得理论,4、偏误的来源(盛书P102) (1) 母语的负迁移,造成的语际迁移。 (2)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又称语内迁移或“泛化” )。 (98年解释术语) (3)文化因素的负迁移。 (4)学习策略(02术语)和交际策略的影响。 (刘书P197、212、214) (5)学习环境的影响。,第二讲:语言习得理论,学习策略:学习者为了有效地掌握语言规则系统,发展言语技能和语言交际能力,解决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而采取的各种计划、途径、方法、技巧和调节措施。迁移就是一种学习策略。 交际策略:学习者为顺利进行语言交际活动有意识采取的计划、措施或方法技巧,是

38、语言使用者交际能力的一部分。如:回避,简化、语言转化、母语直译、重复等等。,第二讲:语言习得理论,5、对待偏误的态度 对偏误的本质要有全面的认识。看到偏误的积极意义;对偏误在交际中所产生的影响要有实事求是的估计;偏误是第二语言习得中必然有的现象,是正常的现象,伴随习得过程的始终。 利用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教师预先了解学习者可能产生的偏误及偏误的来源,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掌握主动;从一开始就提供正确的示范,让学习者正确地模仿、记忆和运用并帮助学习者克服偏误。 纠正学习者的偏误,要有正确的态度,采取不同的纠正方式,启发学生自己发现并改正错误。,第二讲:语言习得理论,6、意义与局限 意义:(1)是对比分

39、析的继承和发展。(2)改变了人们对语言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偏误本质的认识。(3)对习得过程和习得规律的研究丰富了第二 语言教学理论,促进了第二语言教学的发展。 局限:(1)正确与偏误的区分标准很难确定。(2)研究很不平衡。(3)对偏误来源的分析陷入公式化。(4)未研究中介语的正确部分。,第二讲:语言习得理论,(三)中介语理论1、定义: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特有的一种目的语的语言系统。这种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和交际等方面既不同于自己的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而是一种随着语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不断靠拢的动态语言系统。(99年解释术语)2、代表人物:美国 塞林克,第二讲:语言习得理论

40、,3、中介语的特点: (1) 是一种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都有自己的体系,可以作为一种交际工具。 (2) 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学习的进展不断地向目的语靠拢。 (3)中介语的存在是由于偏误产生的,要掌握目的语,就要慢慢减少中介语的偏误。 (4)中介语的偏误有反复性。 (5)中介语的偏误有顽固性,其中一部分进而形成僵化。,第二讲:语言习得理论,4、中介语理论是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 00年选择;02年填空) 5、中介语理论的研究目的:(1)可研究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习得规律。(2)能了解学生偏误产生的原因。A. 母语的负迁移。B. 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 “泛化”(98年解释术语)C. 文化

41、因素的负迁移。D. 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E. 学习环境的影响。,第二讲:语言习得理论,(四)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外部因素(刘书P227)1、社会环境对目的语学习的影响目的语环境/非目的语环境2、课堂语言环境与第二语言学习有关联/无关联3、充分运用语言环境提高学习效率(刘书P232),第二讲:语言习得理论,(五)第二语言习得的个体差异(刘书P207)1、生理因素(年龄)2、认知因素(1)智力(2)语言学能(学习第二语言所需要的特殊认知素质)(3)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刘书P212、P214)(4)认知方式,第二讲:语言习得理论,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考试指南P24) 场依存性:看待事物往往倾向于

42、从宏观上着眼,从整体上审视。 场独立性:看待事物常常倾向于以微观为基点,善于对每一个具体信息做出分析和辨认,而较少受整体背景影响。 沉思型和冲动型(考试指南P25),第二讲:语言习得理论,沉思型:深思熟虑,谨慎而全面地检查各种假设,错误较少。 冲动型:遇到问题急于作答,常常出错,元认知和记忆水平不高。 容忍倾向和排他倾向(考试指南P26) 容忍倾向:易于接受概括性广的类别,能兼收并蓄。 排他倾向:易于接受概括性小的类别,有时会拒绝与他想法不一致的内容。,第二讲:语言习得理论,3、情感因素 动机:是驱使人们活动的一种动因和力量,其中包括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的冲动或企图达到的目标等。融合型动机/

43、工具型动机外国人学习汉语动机:掌握工具、升学、深造、研究、不明确。(第二语言学习动机 01年解释术语) 态度: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应,是情感上的好恶以及因之而采取行动的倾向性。学习态度分为3个方面(刘书P221),有积极、一般、消极 性格内向/外向;自尊心和意志;焦虑;移情(刘书P224),第二讲:语言习得理论,历年试题及相关练习,第三讲: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一、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性质和特点 (一)性质和目的1、性质: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其性质是一种外语教学,也可以说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2、目的: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外国汉语学习者用汉语进行社

44、会交际的能力。简单地 说,就是培养汉语交际能力。,第三讲: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语言是交际工具,教语言就是要让学习者掌握这个工具。 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进行交际。 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之间联系密切,人员交流往来越来越多。 所以,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具体说来,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可以归纳为:(1)掌握汉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2)增强学习汉语的兴趣和动力,发展智力,培养汉语的自学能力。 (3)掌握汉语的文化因素,熟悉基本的中国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提高文化素养。,第三讲: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二)对外汉语教

45、学原则(刘书P305) (1)掌握汉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原则。 (2)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重视情感因素,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原则。 (3)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原则。 (4)强化汉语学习环境,加大汉语输入,自觉学习与自然习得相结合原则。 (5)精讲多练,在语言知识的指导下以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为中心原则。,第三讲: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6)以句子和话语为重点,语音、语法、词汇、汉字综合教学原则。 (7)听、说、读、写全面要求,分阶段侧重,口语、书面语协调发展原则。 (8)利用母语进行与汉语的对比分析,课堂教学严格控制使用母语或媒介语原则。

46、 (9)循序渐进,螺旋式提高,加强重现原则。 (10)加强直观性,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第三讲: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与汉语作为母语教学之异同 第一、第二语言教学的区别性特征。(1)教学的起点不同 第一语言教学: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教学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读写能 力,以及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第二语言教学:由于学生不具备最起码的言语能力,教学要从教目的语最基本的发音开始,要从教说话开始。,第三讲: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第一语言的影响 由于第二语言学习是在第一语言习得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第一语言会对

47、第二语言学习产生影响,可以产生正迁移,也可能起负面的作用。所以对外汉语教学必须充分利用正面影响,预防或排除负面影响,是第二语言教学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第一语言教学不存在类似问题。迁移与泛化(98年解释术语) 迁移(02年解释术语) 正迁移(99年解释术语)负迁移(03年解释术语),第三讲: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3)文化冲突 由于语言本身既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学习第二语言自然也要了解、学习、掌握第二语言的文化。第二语言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要结合语言教学进行相关文化的教学,扫除第二语言学习中的文化障碍。 第一语言教学中不存在此问题。 (4)教学对象不同,教学对象的学习目的不同

48、 第一语言教学:对象是儿童。 第二语言教学:相当部分是成年人,目的多样,使得教学要达到的目的也发生了变化,影响到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第三讲: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四)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类型(赵书P41) 教学类型:是根据语言教学的某些综合特点划分出来的与教学对象、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等有关的类型。 第二语言教学类型可分为:(吕书P67) 1、按教育性质分:普通教育(指中小学的第二语言教学)、预备教育、专业教育、特殊目的教育. 2、按学习期限分:长班(一学年及以上)和短班 3、按教学组织形式分:班级教学、个别教学,第三讲: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

49、学的教学类型: 1、汉语言专业教育(学历教育)2、汉语进修教育(非学历教育)3、汉语短期教学(非学历教育)4、汉语速成教学(非学历教育),第三讲: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五)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课程类型(赵书P58) 1、综合课 2、专项技能课(口语、听力、写作) 3、专项目标课(报刊阅读、应用文写作) 4、语言知识课(语音、词汇、语法、修辞、文字),第三讲: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以下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四大环节: 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总体设计 (一)总体设计的基本内容1、定义总体设计:第二语言教学的总体设计是根据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00年填空),在全面分析第二语言教学的各种主客观条件,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教学措施的基础上选择最佳教学方案,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途径、教学原则以及教师的分工和对教师的要求等做出明确的规定,以便指导教材编写(或选择)、课堂教学和成绩测试,使各个教学环节成为一个相互衔接的、统一的整体,使全体教学人员根据不同的分工在教学上进行协调行动。,第三讲: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