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学习记忆的关系(论文必备).ppt

上传人:ysd1539 文档编号:8107486 上传时间:2019-06-08 格式:PPT 页数:159 大小:2.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记忆的关系(论文必备).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9页
学习记忆的关系(论文必备).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9页
学习记忆的关系(论文必备).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9页
学习记忆的关系(论文必备).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9页
学习记忆的关系(论文必备).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六章 学习与记忆的分类,如何对学习进行分类?这是指导学习者有针对性地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效率的重大实践问题。由于研究者们所持的观点和所依据的理论不同,对学习进行分类的标准、角度和出发点各异,就有不同的学习分类。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分类理论:,第一节 学习的不同分类,加涅的学习分类(一),加涅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教育心理学家,是研究学习分类的心理学家最突出的代表根据学习的复杂程度,提出了累积学习模式,称为学习的层次理论。同时他还根据学习结果的不同,把学习分为五类。,加涅的学习分类(一) 1、信号学习:在经典条件作用基础上形成,对特定刺激信号做出特定反应。 例子:小孩子看到穿白大褂的护士,就想

2、到打针,所以感到害怕。 刺激信号:白大褂;反应:害怕。,2、刺激反应学习:基于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学习,个体做出某种行为后,得到强化,所以行为再次出现并得到巩固。 例子:儿童上课时,因回答问题受到老师表扬,所以变得爱回答问题。 3、系列学习:又称为“连锁”学习,将一系列“刺激反应”动作按照一定系列联合起来。 例子:各种技能的学习,如游泳划水、蹬腿、呼吸。,4、言语联想学习:与系列学习类似,其中的刺激是语词,即:将一系列语词联结起来。 例子:小孩子学说一句完整的话。 5、多种辨别学习:学习辨别多种刺激的异同,并做出不同的反应。 例子:辨别红绿灯,决定是否过马路。 6、概念学习:在辨别学习的基础上,学

3、会对同一类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发现同类事物的抽象特征。 例子:辨别动物和植物,并概括出动物的一般特征。,7、原理学习:对两个或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的学习。 例子:勾股定理学习,需要学习边、角、三角形概念。 8、问题解决学习:运用原理来解决问题。 例子:利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个三角形边角关系的问题。,1、言语信息(陈述性知识),定义:通过言语传达信息能力,即“知识”,“知道是什么”的能力。 重要性: 它是先决条件,是基础。 言语信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包括生活中各种事物的名称、地区、城市和国家的位置、年月日等。 有组织的相关知识实体是思维的载体。 言语信息学习的外部条件: 变化语体和字体,突出信息的

4、重要特征。 呈现的信息便于组块化。(组块:简化、短句,复诵。) 提供有意义的情景促进有效编码。提供有意义情境的方法。,加涅的学习分类(二),名词的有意义编码:把要记住的单词组成有意义的句子。 记忆术:把要记住的符号变成有意义的短句,从而使无意义的东西借助有意义的短句变得易于记忆。 心像:用空间想象使学生对所记住的事物产生心像。 关键词法:学习者把外语单词与母语的同音词的意义联系起来。 精加工:把新知识与学生早已熟悉的知识联系起来,使之融入学习者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结构。 为有效检索和概括提供指导。,2、智慧技能(程序性知识),定义:智慧技能作为一种学习结果,是指学习者运用符号或概念与环境发生相互作

5、用的能力。 智力技能的类别: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问题解决) 辨别:辨别是一种基本技能,指的是对一个或几个物理量不同的刺激物作出不同的反应的能力。 具体概念:具体概念是在一系列事物中找出共同特征并给同类事物赋予同一名称的一种习得的能力(具体概念指的是具体事物的特征:如颜色、形状以及事物的位置)。 定义概念:当个体能演示一些特定类别的客体、事件或关系的意义时,就可以说个体学会了定义性概念(演示也许包括对构成定义的词的相互关系的理解)。 规则:规则是揭示两个或更多的概念之间的关系的一种语言表达(规则可以是一个定律、一条原理或一套已确定的程序)。 高级规则解决问题:由简单的规则组合在一起,用来解决一

6、个或一类问题的复杂的规则称为高级规则。,意义:加涅指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育的主要目标,学生在试图解决某一问题时,可能把属于不同内容范围的两条或更多的规则结合在一起,组成一条能解决问题的高级规则。 学习者能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应用于其它类似的问题时,他也就学会了一种或一套新的规则。 智力技能学习的外部条件: 注意内容长度不要超过工作记忆的限度(如果内容过长,应以组块形式呈现,一次两步,并标上序号)。 刺激回忆先前学习的技能(学习的层级:先决技能,技能的逐步分解)。 安排经常性练习和定期复习。 创设各种情境促进迁移。,3、认知策略,定义:学习者用来选择和调节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方式等

7、内部过程的技能。 加涅的认知策略分类: 复诵策略:学习者运用该策略自我练习所学的材料。 精加工策略:学习者运用该策略有意识地把要学的内容与已学的内容练习起来。 组织策略:学习者运用该策略把学习材料组成框架结构。 元认知策略(超认知策略):这是关于学习者设置学习目标、评估成就、选择学习策略的策略,具有监督控制功能。 情感策略:学习者运用情感策略集中和保持注意力、控制焦虑、有效地利用时间等。,认知策略的特点: 学习活动中的执行监控成分。 认知策略是通过影响学习的内部加工方式来对学习者的活动作出调节的(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思维)。 认知策略的客体是学习者自身,而不是像概念或规则那样以外界环境为客体

8、。 认知策略的学习条件(间接影响): 说明和示范学习策略: 学习在策略的养成中期着重要作用。 在合适的情景中通过直接的言语指导来帮助学生理解认知策略。 提供练习机会。,4、态度,定义:态度是个体对于事情的看法和采取的行动。作为一种学习的结果,加涅定义为:一种习得的、影响个体对某事物、人或事件的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 教育所希望学生习得的态度类型: 学校教育目标中涉及到的态度:多方面的;对某种活动的肯定和喜欢。 态度习得的方式: 直接的:学习者经过成功体验而获得的。 间接的:指的是通过效仿榜样(学习者多半会效仿他们所尊敬或认同的人,会像他们心中的榜样那样选择自己的行为)。 态度学习特需的条件: 建

9、立态度与预期的成功期望相联系,建立期望是态度学习的关键所在(亲身体验、榜样认同)。 提供与期望态度有关的机会(亲身体验、榜样选择和行为表现的充分展示或描述)。 提供成功行为表现的反馈。,5、动作技能,定义:动作技能是一种习得的能力,其行为结果表现为身体动作的敏捷、准确、有利和连贯等方面。 动作技能学习的条件: 用言语或其他形式指导执行程序。 反复练习。动作技能学习需要多次重复才能达到准确和连贯的水平。 及时反馈动作的准确性。 鼓励多做脑力练习。研究表明进行心像式的脑力训练,有助于复杂动作技能的学习。,学习的分类方法(二),外显学习和内隐学习1.外显学习:类似于有意识的问题解决,是有选择力的、做

10、出努力的、言语化的和清晰的学习。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对学习的重要性,2.内隐学习:一种不知不觉的学习,它是有机体通过与环境接触,无目的、自动地获得事件或客体间结构关系的过程。1967,雷伯,在一个实验中,外显要求是规则发现,要求被试寻找字母串的内在结构;而内隐要求则是记忆,要求被试记住所呈现的字母串。在随后对新字母串做是否合乎语法规则的判别任务时,研究者发现即使被试无法外显地表述语法规则,他们还是能够成功判别新字母串是否合法。而且在语法规则较为复杂时,记忆组的表现反而比规则发现组要好。 内隐学习是一种产生抽象知识、平行于外显学习方式的无意识加工,关系到人类的潜能的开发。,最典型的人工语法可以用

11、类似下面所示的语法图来表示,。例如,MTV、MTTTV、VXTVRX都是语法字符串,而MXTV、VXTM则是非语法字符串。,序列反应时任务,它是由尼森首创。实验中,被试面对四个小灯,并必须在任何小灯亮起后尽快按对应键反应。小灯亮起的位置顺序符合一定的序列规则,如:”4321234121”。结果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多,被试的反应时会逐渐下降;此时若将刺激的序列规则改变为随机序列,结果反应时就会大幅上升;而如果再次将刺激序列变为原先的序列规则,反应时就相应地回到原先较快的水平上。这说明被试的反应时下降是由于习得了序列结构规则,从而可以预测下一刺激位置并使反应得以易化的结果。 在外显测试中,给出一个刺激

12、,要求被试直接预测下一个刺激的位置,结果发现被试对序列规则并没有外显的掌握。这样,对序列规则的学习就被认为是内隐的,而内隐学习的量可以用被试对规则序列反应时和对随机序列反应时的差来衡量。,3序列预测任务,他们的实验要求被试在观察了顺序呈现的5个项目后,预测第6个项目可能出现的位置。每个项目可能出现的位置有三个,第6个项目出现的位置可以由第2和第4个项目出现的位置推断出来。 序列预测任务的实验可以分为3个阶段:(1)被试接受2430次符合上述规则的预测试验;(2)改变原有的规则:第6个项目所出现的位置为按上述规则推断所得位置的下一个位置;(3)让被试在第6个项目位置随机的条件下进行972次预测试

13、验。,内隐学习的特征: 自动性:不被人们的主观所意识; 抽象性:能够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属性; 理解性:内隐学习的效果也可部分地被意识所理解; 抗干扰性:强健性(不易受到机能障碍和机能失调的影响)、年龄和IQ独立性(不受年龄和IQ的影响)、平均性(个体差异小、群体差异小)和过程的普遍性(具有跨物种的普遍性); 三高特征即高选择力、高潜力和高效性。,3.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区别现象学上的区分:内隐学习是自动的,外显学习是需要意志努力的;内隐学习是稳定的,外显学习是易变的;内隐学习较抽象,外显学习则易受表面刺激影响。雷伯和马修斯等的研究先后用实验证明了在学习限定状态人工语法时,外显学习获得的是特定的刺

14、激或刺激间某些表浅的规则,例如某几个字符更多地相继出现等,而内隐学习获得的是刺激内部的潜在的、具有抽象性的深层结构。,神经生理学上的区分:结果发现外显学习更多地激活右半球区域,而内隐学习更多地激活与抽象过程联系的左半球区域研究发现海马间脑乙酰胆碱能传导系统在外显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海马或间脑损伤病人的内隐学习却不受影响。有关睡眠剥夺的实验进一步发现,基底神经节纹状体多巴胺能系统的唤起和提取系统也只影响内隐序列学习,而不影响外显学习。,实验操作上的区分: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在现象学上的区分,是证明内隐学习独立于外显学习之外而存在的前提。但唯有用实验的手段将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分离出来才能真正确立内

15、隐学习的独立地位。瑞恩哥尔德在扬弃直接测量的两条假设的基础上,提出了证明内隐学习独立存在的分离逻辑假设: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都同等程度地对意识知识敏感,而当对某一特定的刺激维度,间接测验表现比直接测验来得更敏感时,就可以发现无意识学习(即内隐学习)的存在。前面提到的雷伯(1967)关于内隐学习的经典实验研究中就发现了这种内隐优势效应。此外,马修斯等(1989)在实验中采用连接被试技术,让原始被试练习800次并给以反馈,要求这些被试尽量多和准确地描述出规则,然后主试再把原始被试的描述告诉给连接被试。结果发现,连接被试的成绩高于随机水平,但低于实际练习被试的水平。这表明内隐学习所获得的知识超越了言语

16、报告所能表达的内容。,学习机制上的区分:目前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加工方式、心理表征和产生信息三方面。对于不加选择的或内隐学习的机制,当面临一个复杂的任务时,个体可能会不加选择地接收和试图贮存刺激之间的所有关联性;而运用精选(外显)的机制进行学习时,个体的加工方式是只选择几个关键变量,并且只对这些关键变量之间的关联性进行观察,如果被选择的是正确变量,那么此种机制将是快速而有效的。,威林汉姆(1998)曾对内隐位置序列学习的心理表征进行了描述。他认为外显位置学习和内隐位置学习分别是自我中心空间表征和客体中心空间表征。在自我中心空间系中,物体的位置是相对于被试自己的身体而言的。在客体中心空间系

17、中,物体的位置是用相对于另一个客体的位置进行编码的,客体中心空间系是一个浮动的空间系,物体的相对位置和相对距离在其中尤为重要。 斯戴德勒(1997)提出内隐学习产生知识间的横向联系,而外显学习产生信息间的纵向联系。横向联系是记忆中两个相邻节点激活的结果,比如在序列反应时(serialreactiontime,简称SRT)任务中两个相邻的事件。而纵向联系是组块化的结果,它是一种层次式的表征,也就是说记忆中的某些节点代表了一些下一级的子节点,比如我们通常会用一个游程(ABC)来表征系列反应时任务中出现的一系列事件。 综上,各方面的证据已经足以使今天的研究者相信,内隐学习确实能够作为相对独立的无意识

18、学习过程而存在。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它和外显学习毫无瓜葛,事实上自从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心内隐和外显学习相互联系的一面。,3.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联系,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最大联系,显然就在于:如果抛开意识或无意识这条标准,它们就都是个体获得环境知识和规则信息的过程,都包括信息加工的编码、输入、贮存、提取一系列过程。 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都具有学习特异性,包括编码特异性、场合依赖性、上下文一致的依赖性等等。,(1)外显学习对内隐学习的影响,有研究表明,外显学习有时阻碍内隐学习,有时又促进内隐学习。事实上,在内隐学习研究刚刚兴起的时候,一些实验已经发现,对规则的外显找寻会妨碍被

19、试对限定状态语法的学习。雷伯认为当鼓励被试去寻找他们不可能发现的规则时,外显学习会妨碍内隐学习。后来雷伯等专门针对外显指导的作用对人工语法学习进行了研究,实验中的外显指导就是给被试提供具体信息。在研究中,向被试提供了实际的语法结构图示,用7分钟时间向他们介绍使用这种结构生成字母串的方法。并且,在实验中还给出一套由这种语法生成的字母串让被试观察学习。结果发现,外显学习能够促进内隐学习,并且给予外显训练的时间越早越有效。,(2)内隐学习对外显学习的影响,实验表明,当学习者共同运用内隐和外显两种学习方式时,其效果是最好的,即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之间存在协同效应。,4.内隐学习的应用研究,语言的内隐学习

20、:在自然生活中,内隐学习的例子俯拾皆是:例如,儿童无需系统地学习语词和语法规则,就能不知不觉地就学会说母语;围棋的新手通过看大量的棋谱,即使不加点拨,棋艺也会有所长进等等。所谓的语感培养就多半是个大量利用内隐学习的过程。按照内隐学习的相关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建议教师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并让学生在其中不断接触刺激材料,这样就可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语言的内隐学习,形成所谓的语感。,技能的内隐学习:运动技能不仅可以内隐获得,而且内隐学习在运动技能领域还表现出外显学习无法比拟的优势:内隐学习不仅能使运动技能保持时间更长,而且还有利于复杂运动技能的掌握,以及对各种应激条件的适应。举一例来说,书法技能是运动技

21、能的一种,研究者发现书法学习带有很强的内隐特点。鉴于书法学习的不知不觉性,书法练习应当尽量利用内隐学习的效果。例如在书法教授和书法练习中,应当注重在实践活动中激发内隐学习,并恰当地将内隐训练和外显训练结合起来。,奥苏贝尔的学习分类(四),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根据材料和原有知识的关系又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1、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接受学习:指学生通过教师的讲授接受现成的理论。发现学习:指学生通过自己独立的探索得出结论。,2、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指利用原有的知识经验理解新学习材料的意义; 机械学习:指学习者没有理解新学习材料的

22、意义,新知识不能和原有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只能形成文字符号的表面联系。,其他的分类(五),1、简单学习:习惯化和敏感化2、联合学习:经典的条件反射,操作性或器具性条件反射,一次尝试性学习。3、复合学习:潜伏学习、铭记学习、悟性学习和模仿学习,第二节 记忆的不同分类,如前所述,记忆的早期研究停留在总体的框架式描述;而此后的研究发展,逐渐深入到记忆的多重系统和形式这一层面。简言之,研究者开始考察不同记忆类型的各自特征及相互关系。但是,就如何对记忆进行分类这个问题,迄今还没有统一的观点。而事实上各种记忆类型的划分也并不矛盾,只不过是不同的研究者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出发,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分类的结果而已。在

23、这一节里,我们就将从五个方面,介绍对记忆类型划分的各家之言。,记忆的加工过程,基本过程:记忆的获得,巩固和提取 获得:又称识记,也就是学习阶段。 巩固:获得的信息在脑内编码贮存和保持的阶段。 再现:使脑内的信息再现于意识当中。,记忆的分类方法一,感觉记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阿特金森和希夫林所提出,记忆的多存贮模型,该模型把记忆看作是一个系统,按照信息在系统内储存的时间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子系统: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一)感觉记忆:指感觉刺激停止之后所保持的瞬间映像。由于它的作用时间极其短暂,似乎只有瞬间的贮存,因而又可以称为瞬时记忆。比如,人们在观看电影、电视时,可

24、以将相继出现的静止画面看成运动的图像,人们在看东西时可以不受眨眼和眼动的干扰而保持知觉的连续等。这些都有赖于感觉记忆。特点:容量大,时间短,鲜明的想象性和单一性。斯波林的部分报告法实验。 机制:感觉信号传入大脑,在皮层感觉区传递时程。,记忆分类方法一,(二)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是指在刺激作用终止后,对信息保持到十几秒直至一分钟左右的记忆.例如,当我们打电话时,从电话簿上查到所需要的电话号码后,能立即根据记忆在电话机上拨出这个号码,但事过之后,对这个号码就记不清了。这种记忆现象就属于短时记忆。 特点:对信息的贮存具有暂时性、动态性和操作性,短时记忆的容量十分有限。能进行听觉和视觉编码。Conrad

25、的字母短时记忆任务;莫雷汉字短时记忆。 机制:关键大分子的可逆性构象变化,如磷酸化与去磷酸化。,记忆分类方法一,工作记忆:工作记忆的持续时间更长,和短时记忆不同,它定位与前额叶,能够持续的使用几个小时。能对信息反复处理,但不一定进入长期记忆。谷氨酸能和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平衡对其有重要意义。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需求和接受不断输入的新信息。 八臂迷宫实验,学生的考试。属于短时记忆的一种。,记忆分类方法一,(三)长时记忆:更长时间的记忆,甚至一生。 特点:容量大,保持时间长。沈德力的不同干扰因素实验。中小学生为被试,发现:(1)识记材料的语义性对长时记忆影响大,而对短时记忆的影响不明显;(2)每个项目

26、呈现时间的长短,不影响短时记忆,只影响长时记忆;(3)分心任务(实验中为四则运算任务)对长、短时记忆都有影响,对短时记忆的不利影响大于对长时记忆的不利影响;(4)识记材料的系列长短对长、短时记忆都有影响。最后,研究者们基本认为短时记忆是一个单一的系统,而长时记忆则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或系统。 机制:蛋白质合成增加,突触结构改变。,记忆分类方法一,塔尔文(1972)依据所贮存信息的类型,将长时记忆划分为两种类型: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情景记忆接收和贮存关于个人的特定时间的情景或事件以及这些事件的时间空间联系的信息;语义记忆是运用语言时所必需的记忆,它接收和贮存各种知识。换句话说,情景记忆是对个人在一

27、定时间发生的事件的记忆,如”我昨晚看了一场电影”、”我上个月去了北京”等,它总是与个人生活中特定的时间或地点相联系。语义记忆则不同,它是对语词、概念、规则等抽象事物的记忆,如数学公式、物理定理等。此外,佩威奥(1975)从信息编码的角度将长时记忆分为两个系统,即表象系统和言语系统。表象系统以表象代码来贮存关于具体的客体和事件的信息,它构成了非言语思维的表征方式;言语系统以言语代码来贮存言语信息,具有听觉运动性质。,记忆分类方法一,长时记忆的通路:信息在保存到不同脑叶之前,都保留在相应区域的联合皮层内。对记忆来说,要想保持持久,就必须遵循不同通路。人类至少有5种通路,分别为语义记忆、情景记忆、程

28、序记忆、自动记忆和情绪记忆。这些记忆都有自己的入口。,记忆分类方法一,语义记忆 语义记忆保持的是来自语言的信息。大多数教学环境都依赖于语义记忆。课本、讲义和网络等。 语义记忆保持的时间短,在进入长期记忆前必须经过重复的加工。考试,看电视。,情景记忆:也称为关系记忆或空间记忆。当你学习某些东西时,你一定处在某一位置上,就是将学习和地点联系起来。入口在海马。我们能够记住与某些地点联系的信息。开车,教室等环境。容易干扰。,程序记忆:程序性记忆是指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运动技能的记忆。各种不断重复的动作序列,都被存储在程序性记忆中。小脑是其入口,可以同时做两件事情。 骑车,跳绳,

29、滑雪,开车,游泳等。,自动记忆:又称为条件反射记忆,指特定的刺激对记忆或信息的自动激发。入口也在小脑。 字母表、乘法口诀、甚至语言的编码能力,歌曲,成对词。 能引起其他的记忆通路开启,比如听到旧歌曲,你唱了起来,自动记忆;唱歌同时,想起了最后一次唱歌情景,再去医院路上,情景记忆引发;又想起了坐在红色法拉利跑车上,手握方向盘的画面,程序性记忆激活;想到医院,又想起了好友的名字,语义记忆开启;突然,想起了当时自己的朋友死去,内心很悲伤的样子,体验到了情绪记忆.,情绪记忆:曾经体验到的快乐、悲伤以及其他一切可以说出的感受,是最高效的记忆类型。 位于前额叶内部,由杏仁核开启,同时释放很多神经递质,影响

30、逻辑思维。例如:某个讨厌的人,忘记了某些事情。,短时记忆缓冲器,前额叶皮层 工作记忆,小脑 程序记忆自动记忆,海马 情景记忆 语义记忆,杏仁核 情绪记忆,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按照记忆的意识性标准,格拉夫和沙赫特首先提出了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区分。他们认为外显记忆是通过有意识的直接测试表现出来的,而内隐记忆则是通过对记忆的无意识的间接测试表现出来的。,记忆分类方法二,记忆的分类方法二,外显记忆:在有意识的外显恢复的记忆。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相对,并非有意识地知道自己拥有这种记忆,但它可以在对特定任务的操作中自然地表现出来,并且这种任务的操作不依赖于被试对先前经验的有意识恢复。 内隐记忆将无意识纳

31、入到对记忆的考察之中,使得意识和无意识终于被共同纳入到实验研究中来,从而让研究者能够更深入和全面地揭示人类记忆乃至整个相关心理过程的本质和规律成为可能。国外研究者如沙赫特、罗迪格、雅各比等,对内隐记忆的理论建构和研究方法做出了较大贡献;而国内学者杨治良、朱滢等,在内隐记忆研究方法、社会性材料和汉字的内隐记忆等方面进行了富有创意的工作。,记忆分类方法二,(一)内隐记忆的提出 1、启动效应的研究:启动效应是指由于近期与某一刺激的接触而使对这一刺激的加工得到易化。通常分为重复启动和间接启动两种。重复启动是后呈现的测验刺激完全相同于前面呈现的启动刺激;而间接启动中除包含重复启动之外,还允许两个刺激有所

32、差别。词汇确定测验。 2、遗忘症的研究:沃林顿和韦斯克兰茨对忘症患者的记忆进行了考察,均发现虽然重度遗忘症患者在完成传统的再认和自由回忆任务时存在明显的障碍;但在某些间接测验形式下,例如使用残图识别测验和部分线索测验(现称为词干补笔测验)时,他们的成绩却与正常人接近。,记忆分类方法二,(二)内隐记忆的理论解释 1、多重记忆系统说:认为记忆是由多个不同的子系统所组成,而每个子系统又都由若干特定的加工过程组成。同一个子系统内的加工过程之间的关系比不同子系统中的加工过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并且在理论上每个记忆系统都可能具有其特定的神经机制与行为指标。在多重记忆系统理论看来,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就分别代表

33、了记忆的两种不同子系统。 塔尔文与知觉表征系统(字词系统、结构描述系统和概念语义系);神经心理学家在另一个研究层次(认知神经科学)上,利用正电子断层扫描等先进技术,以不同的推理逻辑论证了多重记忆说的观点。,记忆分类方法二,2、迁移适当加工理论:罗迪格等提出,它不认为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是不同的记忆系统,而主张一个单一的记忆系统。该理论认为,如果记忆测验所要求的加工过程与学习时的编码加工相似或重叠,就可以提高测验成绩,否则就会相对较差。由此罗迪格等认为记忆测验应由测验中参与的心理加工类型来区分,并区分了两种加工过程:概念驱动过程和知觉驱动过程。前者主要通过对刺激项目意义和语义信息的加工来完成测验,

34、而后者则主要依赖对刺激项目表面特征和知觉特征的分析来完成测验。,记忆分类方法二,(三)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之间的区别1、个体差异对内隐与外显记忆的影响不同: 通过对脑损伤、脑的老化、脑不成熟、酒精中毒以及抑郁心境等个体差异的研究表明,个体差异对外显记忆的影响十分明显,而对内隐记忆的影响却相对不明显。 2、学习和测验阶段感觉通道的改变对内隐和外显记忆影响不同: 雅各比和达拉思发现,学习阶段用听觉方式呈现材料,测验阶段用视觉方式呈现材料可减弱启动效应,使以单词辨别为指标的内隐记忆成绩显著降低,而对以再认为指标的外显记忆则没有影响。格拉夫等用单词补全和线索回忆测验也得出相似的结果。张厚粲等的实验表明汉

35、字音似的启动效应显著,而形似的启动效应则不显著。,记忆分类方法二,3、内隐和外显记忆的加工特点不同 罗迪格(1990)指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有着不同的加工过程。外显记忆是有意识的并需要注意资源的过程;而内隐记忆是无意识的和不需要注意资源的过程。如果记忆材料在编码时更注重有意义的概念加工,则外显记忆的成绩将提高,内隐记忆却不受影响;而如果记忆材料在编码时更注重知觉过程的匹配程度,则内隐记忆的成绩将提高,外显记忆不受影响。 大量实验研究均证实了罗迪格的观点。雅各比和达拉思(1981)的实验表明,是否对单词进行有意义的精细加工对外显记忆成绩有影响,而对内隐记忆无影响。帕金和罗索(Parkin和Rus

36、so,1990)发现分散注意对词干补笔和残图补全等内隐测试无影响,但却严重影响回忆和再认等外显测试的成绩。此外,改变学习和测验时刺激材料的知觉特征(如字体、呈现时声音的特点等)也会只影响内隐记忆,而不影响外显记忆。,记忆分类方法二,前瞻记忆与回溯记忆根据记忆内容在时间轴上的指向,可以将记忆分为前瞻记忆和回溯记忆。前瞻记忆(prospectivememory)是指对于未来要执行的行为的记忆,即对于某种意向的记忆。它反映了将来的情况,使我们记得去做一些事情。例如,记住每天早上取订阅的报纸,下班回家前要去幼儿园接孩子等等。而回溯记忆(retrospectivememory)指的是对于过去所发生事件的

37、记忆。例如,回忆童年的生活,记住刚刚学过的这本书中前面章节的内容,再认一幅图片等等。,记忆分类方法三,记忆的分类方法三,目前,理论界进就前瞻记忆与回溯记忆的内容和现象区分达成一致,而对于两者是否在内部过程上存在不同,则尚存争论。目前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 1、成功的前瞻记忆需要回溯记忆 艾因斯坦和麦克丹尼尔指出成功的前瞻记忆的两点要求:记住发生了什么事;记住必须要在将来特定的时间执行某个行为或是对特定的目标事件做出反应。前者包含了回溯记忆成分,而后者不是。也就是说,成功的前瞻记忆需要回溯记忆。艾尔德曼和伯吉斯(Alderman和Burgess,1993)从神经生理学的角度证明了这一观点。,

38、记忆分类方法三,2、单向实验性分离的假设 大量正常被试的研究却表明前瞻记忆和回溯记忆是两个不相关的系统,虽然回溯记忆受损会影响前瞻记忆,但是前瞻记忆受损,回溯记忆却会保持正常。沙利思和伯吉斯(1991)报告了3名额叶受损的病人,他们都保留了普通智力能力,并且在传统记忆测验中没有表现出困难,也就是没有回溯记忆的损伤;然而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却缺乏自我组织能力,体现出前瞻记忆的损伤。如两项任务:一是让他们在15分钟内执行6个开放性的较为容易的任务,二是让他们在医院附近的购物区买东西(其中有很强的前瞻记忆成分)。结果发现3名被试在两项任务上的表现都很差,表明前瞻记忆的损伤不一定是由回溯记忆的损伤导

39、致的。,记忆分类方法三,3、薄弱的多重系统假设 单向实验性分离部分地支持了前瞻记忆和回溯记忆可能属于多重系统的假设。但是这种假设的基础是很薄弱的。原因在于,实验性分离只在一个方向上得到了证实。也就是说,如果可以找到另一种只影响回溯记忆,但不影响前瞻记忆的变量,那么这种多重系统假设才会更加站得住脚。对此,考科伯克曾报告过一例病例,患者MG开始时在前瞻记忆和回溯记忆中的表现都很差,但是后来尽管在回溯记忆中的分数几乎没有提高,却恢复了许多前瞻记忆能力。然而,由于该实验中前瞻记忆的任务具有一定特殊性,如:比一般前瞻记忆测验的回忆时间要短或是有很明显的提取线索,而且此例中使得前瞻记忆水平提高的变量究竟是

40、什么也不明朗,因此还不能说多重系统假设得到完全支持。,记忆分类方法三,对于基于事件的前瞻性记忆的认知加工机制也有两种不同的理论解释:简单激活模型和注意搜索模型。 简单激活模型认为前瞻性记忆任务的完成是一个自动过程。在前瞻性记忆任务编码阶段形成线索和活动的连接,当线索出现时这一连接自动激活,前瞻性记忆任务完成因为和自动过程有关的认知功能是不受年龄影响的所以前瞻性记忆将不会随着年龄老化而出现下降。Einstein以短时记忆作为正在进行任务平衡了正在进行任务对于青年人和老年人的负载,结果没有发现前瞻性记忆随年龄老化出现下降的趋势。 注意搜索模型认为:线索出现会自动引起被试的熟悉感或者其他内在反应,从

41、而引起被试对线索的注意,进而引发对要进行活动的搜索。搜索过程是一个控制过程,所以会出现前瞻性记忆随年龄的下降。Maylor的实验中以图片命名任务为正在进行任务Park的实验以工作记忆任务作为正在进行任务,结果却表明前瞻性记忆和回溯性记忆一样存在年老化现象.,记忆的分类方法四,错误记忆与真实记忆错误记忆是指,错误地声明一个以前未呈现过的词或从未发生过的事曾经出现过。 而真实记忆则是指正确地报告出曾经呈现过的词或发生过的事。,记忆分类方法四,1、实验程序的相似性错误记忆的实验方法:基于单词的研究:无意识知觉研究范式,类别联想研究范式,DRM范式基于事件的研究:误导信息干扰范式,KK范式,想象膨胀范

42、式,记忆分类方法四,DRM范式,床、休息、醒来、疲倦、做梦、打盹、毯子、睡着、打鼾、小睡、安宁、哈欠、疲劳,2、理论解释的共通性 不同的理论解释模型,如内隐激活反应理论和模糊痕迹理论,同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真实记忆。 内隐激活反应假设是由安德伍德(1965)提出,在错误记忆的研究范式中,关键项目的激活不是因为其真实地呈现,而是因为词表中相关项目的激活所导致。而且,词表项目与关键项目的关联程度越高,错误回忆或再认的次数也就越多。但是,如果增加词表中项目的内部相关性,则激活更容易向词表中的其他项目传递,而不易向关键项目传递。因此,词表的真实记忆会增加,而关键项目的错误记忆则减少。曼弗依、纳尔逊

43、和寇玛苏的实验证明了这一点。也就是说,语义上的相关不仅可以通过提高学习项目的激活水平而增加真实记忆的可能性,也可以通过提高关键项目的激活水平而增加错误记忆的可能性。,记忆分类方法四,3、神经生理过程的一致性沙赫特等人采用正电子断层扫描技术(PET)进行的DRM范式实验发现,对关键项目的错误再认和对词表中学习项目的真实再认都与在左颞叶区增加的血流量相关。采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也发现真实再认和错误再认时颞叶区血流量增加。米勒等人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对错误和真实再认的差别进行了研究,并严格分析了真实再认和错误再认各自对应的P300成分,结果发现真实再认和错误再认之间没有差别。以上研究均未

44、发现错误记忆和真实记忆的神经生理过程有明显不一致之处,暗示了两者间的共同联系。,记忆分类方法四,4、共同的影响因素 许多研究均发现:影响错误记忆的多种因素(如:词表容量、呈现方式、间隔时间、测验效应、重复学习、年龄因素、健忘症患者、词表特性等),同样也影响着真实记忆的效果。 郭秀艳等同时操纵了关联性、时间间隔和学习程度三个影响因素,对错误记忆和真实记忆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记忆分类方法四,(1)关联性对错误记忆有显著影响。真实记忆是错误记忆的来源,因此,对于没有学过的无关项目,则既没有真实记忆,也不会有错误记忆。(2)错误记忆会随着学习程度的增加而降低。(3)时间间隔对错误再认率没有影

45、响,说明错误记忆一旦产生后极其顽固,不容易消退。这一点上,错误记忆和真实记忆产生了分离,因为后者的遗忘趋势是先快后慢。该实验结果揭示了错误记忆与真实记忆之间存在着较为复杂的关系。真实记忆可能是错误记忆的根源,两者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它们又在时间效应上存在分离。 错误记忆与真实记忆之间的关系是动态而又复杂的,它们可能是同一记忆系统的不同表现,并有着相同的加工过程。,记忆分类方法四,记忆的分类方法五,元记忆和客体记忆 它的划分,是按照记忆加工和控制的层面来进行的。所谓客体记忆包括如前所述的各种记忆类型,它们通常就是我们所说的对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等加工过程。而元记忆则反映人类记忆的独特特征,即

46、对自己的记忆活动所进行的了解和控制,是个体所具有的与自己的记忆活动有关的信念及监控系统,是人对自己记忆系统的认知。,记忆分类方法五,研究者们认为:元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认知系统,它是包括元记忆知识、元记忆监测和元记忆控制的有层次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动态过程。个体的元记忆能力就是记忆者对自己记忆状态的评估能力和以这种评估为依据的对记忆行为的调节和控制能力,表现在:元记忆知识的多寡与可激活性;元记忆监测判断的有效性;元记忆控制的有效性。,记忆分类方法五,1、元记忆的理论假设 纳尔逊和奈伦斯指出,人类的认知过程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水平,而应区分为两个水平:元水平和客体水平,这两个水平各具特点又相互联系。相

47、对应地,人的记忆过程则应区分为元记忆和客体记忆。依据元水平与客体水平之间信息流方向的不同,记忆的信息加工存在两种关系和作用,即控制和监测。 控制表现为元水平调节客体水平,从而改变客体水平的加工状态或使客体自身加工过程发生一定变化。控制作用在记忆加工过程中体现为五种功能形式:确定学习的目标和计划;确定学习时间的分配;选定信息加工模型;选择加工策略;发动、继续或中止记忆或提取过程。控制作用本身并不能从客体水平产生任何信息,它需要一些监测成分作为控制的依据。 监测则是元水平从客体水平获得信息,并依据该信息形成对客体记忆的各种类型的主观判断或评价,从而改变元水平的状态。监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回溯式监

48、测;另一类为前瞻式监测。,记忆分类方法五,2、元记忆与客体记忆的关系 在客体记忆中的信息加工过程包括识记、保持以及提取等阶段,在记忆信息加工的不同阶段,元记忆的监测与控制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纳尔逊和奈伦斯的研究向我们揭示了在整个记忆与学习过程中,监测与控制是如何交互起作用的(见下图所示)。,记忆分类方法五,如果从元记忆角度来概括记忆过程的话,可以分为六个阶段:决策前准备阶段,即确定采用什么样的记忆策略,及其可能会产生的后果;最佳策略的选择,即根据记忆任务要求、记忆材料特征选择最佳策略;被试运用某一选定策略;在策略运用过程中进行监控和评价即元记忆监控过程;改进原策略或以新策略代替之;反应前准备阶段

49、,确定反应标准/反应阈限,即在什么情况下做出反应,这与被试某些个性品质,如自信程度及实验规定的时间有关。,记忆分类方法五,其他的分类方法,根据内容分类:形象记忆型、抽象记忆型、情绪记忆型和动作记忆型。根据健忘症患者观察: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l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例如,我们参观所得的印象就是形象记忆。形象记忆可以是视觉的、听觉的、嗅觉的、味觉的、触觉的。如我们见到过的人或物、看到过的画面、听过的音乐、嗅过的气味、尝过的滋味、触摸过的物体等的记忆都属于形象记忆。正常人的视觉记忆和听觉记忆通常发展得较好,在生活中起主要作用。触觉记忆、嗅觉记忆与味觉记忆,虽然一般正常人在

50、这些方面也都有一定发展,但从一定意义上说可称之为职业形式的记忆,因为只有从事某种职业的人由于特殊职业的需要,这些记忆才会得到很好的发展。对于缺乏视觉记忆、听觉记忆的人,如盲人或聋哑人等,其触觉记忆、嗅觉记忆、味觉记忆等会得到惊人的高度发展。,2运动记忆:是以过去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例如,对游泳的一个接一个的动作的记忆,对体操、舞蹈动作的记忆等都属于运动记忆。运动记忆是运动、生活和劳动技能的形成及熟练的基础,对形成各种熟练技能技巧是非常重要的。运动记忆一旦形成,保持的时间往往很长久。在运动记忆中,大肌肉的动作不易遗忘,而小肌肉的动作易遗忘。 3情绪记忆:是以体验过的某种情绪和情感为内容的记忆。例如,对过去的一些美好事情的记忆,对过去曾经受过的一次惊吓的记忆,或对过去曾做过的错事的记忆等都属于情绪记忆。情绪记忆的印象有时比其他记忆的印象表现得更为持久、深刻,甚至终身不忘。在某种条件下,它还可以引起习惯性恐惧等异常症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