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单元 荒漠化的防治 以西北地区为例,联合国有关部门的最新统计显示,地球表面面临荒漠化威胁,非洲的土地和亿人口已受到荒漠化影响,亚洲一半以上的干旱地区也受到荒漠化的影响,土地荒漠化每年给全球造成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土地荒漠化后就成为不毛之地,而且正以每年万至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相当于每年吞噬一个比利时加丹麦。目前全球的饥饿人口居住在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其中一半生活在土地荒漠化地区,由于土壤贫瘠、农作物产量低下,人们处在饥饿与贫困之中,可以说,荒漠化与贫困密不可分。,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受害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类型多样、成都严重。受风蚀、水蚀、盐碱化、冻融等因素影响,我国
2、干旱的沙漠边缘和绿洲、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黄淮海平原、南方湿润地区和青藏高原等地都有分布。其中以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发展最为严重。,一、区域特征,1.范围,西北内陆,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内蒙古大部分地区。,一、区域特征,2.地形,位于第二级阶梯。东中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是“三山夹两盆”,一、区域特征,3.气候,远离海洋,加上高达山系、特别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挡,导致北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一、区域特征,4.景观,西部干旱:原生沙质荒漠和砾石荒漠(塔克拉玛干)次生荒漠(乌兰布和、科尔沁),二、荒漠化的发展,1.历史,二、荒漠化的发展,1.历史,近300
3、年来,移民开垦,使农牧边界向西北移 (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但也带来了荒漠化问题,以毛乌素沙地和科尔沁沙地最为严重),二、荒漠化的发展,1.历史,50年代以来,迫于人口压力和管理失误,荒漠化问题日益严重,二、荒漠化的发展,2.分布,二、荒漠化的发展,2.分布,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二、荒漠化的发展,2.分布,二、荒漠化的发展,二、荒漠化的发展,2.分布,内陆河流和山麓冲击扇,塔里木河下游和石羊河下游,水资源利用不当,固定沙丘活化,三、荒漠化的成因,1.自然原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 物质条件土质疏松,沙质沉积物 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10,三、荒漠化的成因,2.人为原因,荒漠化90%
4、以上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引起的:,过度放牧 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四、荒漠化的防治,1.核心人与自然的协调,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 扭转正在发展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科尔沁沙地产业见成效,四、荒漠化的防治,2.整治模式,明确整治目标:贯彻国家环境和资源法规,建立既防止沙漠化,又促进经济发展的防治体系。,四、荒漠化的防治,2.整治模式,针对不同自然条件和各种外力作用的性质,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要有健全而完善的治理实施系统,这是完成荒漠化防治目标的基本保证。,核心:消除贫困,四、荒漠化的防治,3.整治措施,生物固沙,四、荒漠化的防治,3.整治措施,沙地飞
5、播造林种草,恢复植被,小流域综合治理沙坡头治沙经验,a.沙障固沙,b.选择植被,沙拐枣,梭梭,知识总结:,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荒漠化的成因,荒漠化的防治,自然原因,人为原因,防止核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防止内容,防止模式,防治对策的核心消除贫困,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决定性作用,预防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退化,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生产力,明确整治目标,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健全而完善的治理系统,干旱缺水地区节水农业的发展。,河西走廓、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及新疆的绿洲农业区发展的分析应
6、从宏观上把握其农业发展的条件(含制约条件)及其发展的相关对策。,(1)图中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 。 (2)图中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是 ;为防治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我国正在上述地区进行巨大的生态工程建设为 。,(3)图中地区的水地流失对流经该地区的河流产生的影响和对下游地区造成的危害是 (4)根据你所学和了解的知识,你认为我国其它地区还存在什么环境问题,把它写在下面并把序号填在图中相应地区。,A. 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 B. 上游流量大于下游 C. 流量季节变化小 D. 侵蚀作用强烈,含沙量大 72003年,某地理考察团到该地 区考察,不可能见到的景观是( ) A. 斑点状荒漠化圈广布 B.
7、古长城遗迹D. 草方格沙障,6图中所示各河流 ( ),C. 西气东输工程设施,(1)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分别是我国的第三和第四大沙漠。近年来,两沙漠已有多处连在一起,呈“握手”之势,这是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的表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城市P兴起的原因是( ) A. 交通 B. 科技 C. 资源 D. 政策,(3)甲、乙、丙三个地区共同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甲、乙、丙三地区中发展农业生产条件最好的是 。 (4)贺兰山不仅是西部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和水源涵养林区,而且对乙农业区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表现在: a. b.,(1)图中所示山脉的走向是 。 (2)甲河下游经常断流,
8、其主要原因可能是(3)乙地区荒漠化较严重,试分析其主要原因,36(共36分)(1)西北东南走向(4分) (2)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旺盛(3分);沿途用水量大(3分);水资源利用率不高(3分);下渗严重(3分)。 (3)主要是过度樵柴,破坏植被,造成沙丘活化(3分)。,(4)图中城镇当初形成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该地区冬春季城市大气污染较严重,主要原因可能是(13分) (5)图示地区文物古迹分布较广,但损毁较严重。试分析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自然原因。(4分),(4)河流(水源)(4分)。冬春季节气温较低,取暖用煤量大,粉尘排放多(3分);多风沙天气,悬浮颗粒物多(3分);地处河谷地带,污染物不
9、易扩散(3分)。 (5)气候干旱,风沙侵蚀严重(4分)。,用某一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除以本地区最高年降水量和最低年降水量的差,所得的商,用百分数表示,就是降水变率。读我国某地降水变率等值线的分布图,(1)由图中降水变率等值线的分布分析,降水变率分布较明显的规律是_。(8分) (2)试分析AB两地的降水变率较小的主要原因(4分) (3)图示地区有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请用阴影画出该商品棉基地的位置。并分析该地成为商品棉基地的优势自然条件。(12分) (4)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发展。该地区最大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试分析该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12分),(1)A地受地形抬升作用影响,降水较多,降水变率小
10、;(2分)B地位于河西走廊,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所以降水变率较小。(2分)(回答“两地降水较多,所以降水变率较小”即可得满分。) (3)画图(4分):阴影应该画在塔里木盆地北部塔里木河沿线。优势自然条件有:热量丰富,日照时间长,(2分)昼夜温差大,(2分)降水较少(气候干燥),(2分)土质疏松,灌溉条件较好等(2分),有利于棉花的生长。 (4)土地荒漠化严重(2分)人为原因:过度樵采;(2分)过度放牧;(2分)过度开垦;(2分)水资源利用不当;(2分)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2分),1地成为我国最早最大卫星发 中心的区位优势是,(2)均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城市形成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什么?城
11、市主导工业及容易出现的城市污染问题是什么?(6分),(1)气候干旱,荒漠分布,天气晴朗,地形开阔,地广人稀(4分) (2)开发自然资源 (镍矿) 石油化学工业 城市大气和河流水污染(6分,(3)城市所在的河段在冬春交替的季节容 易出现的是 现象,在此河的段也能发生。(4分)(4)甲、乙、丙三地发展种植业的农业特色各 是什么?(6分)乙、丙两地相比较热量差别及原因 各是什么?(4分),(3)凌汛 山东(或下游)(4分) (4)甲:绿洲农业(灌溉农业) 乙:灌溉农业 丙:河谷农业(6分)乙地热量多于丙地,丙地势高于乙地(4分),流动沙丘与风向关系及治理。 流动沙丘为沙漠或半沙漠地区风力推积而成的地
12、貌,在沙丘迎风坡,坡度和缓,在背风坡,由于重力作用沙粒滑落,坡度较陡。风不断吹送,沙粒则从缓坡向陡坡方向迁移,从而造成沙丘的流动。即形成流动沙丘。治理沙丘,应在缓坡一面种植草皮,以固定沙源;在陡坡一面种植树、草,阻滞沙丘前进,同时降低了下一个沙丘缓坡的风力。,下列沙丘图中,正确表示移动沙丘的是,若想植树造林,固定移动沙丘,林地应选在 沙丘陡坡一侧 沙丘缓坡一侧 沙丘移动的前方 沙丘移动的后方 A. B. C. D.,(1)如果甲、乙、丙三幅等高线示意图的比例尺相同,那么,哪一幅表示的是新月形沙丘? ,为什么? (2)在新月形沙丘示意图中,风向的箭头是A还是B? (3)从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来看,沙丘是由于 作用形成的。沙丘的位置不断移动,所以防护林应建在示意图中沙丘的左方还是右方? 。其原因是,(1)乙 甲图中高差太大,丙图中陡坡与缓坡对比太小 (2)A (3)风力沉积 右方 森林具有防风固沙、减弱风速的作用,建在右方可阻挡沙丘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