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7中国石拱桥生 说明文阅读(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8103903 上传时间:2019-06-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7中国石拱桥生 说明文阅读(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7中国石拱桥生 说明文阅读(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7中国石拱桥生 说明文阅读(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7中国石拱桥生 说明文阅读(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7中国石拱桥生 说明文阅读(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中国石拱桥课内阅读石拱桥,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人神话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 ,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 “飞虹”等。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发挥交通作用。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 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 ,大约建成于公元 282 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 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附近的卢沟桥。 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

2、到现在 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 605 年左右,到现在已经 1300 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1、石拱桥总的特征是_,文中引用水经注提到的“旅人桥”为的是_。2、从上面的几段文字看,说明的顺序是( ) A、由本质到现象 B、由具体到概括 C、由一般到个别 D、由原因到结果 3第二段中写“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 “形式”和“结构”的先后次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4第三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 A、举例子 B、打比方 C、列数字 D、作比较 5第三段“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一句

3、中“几乎”一词的作用是什么? 6第四段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 50.82 米,两端宽 9.6 咪,中部略窄,宽 9 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 37.4 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 (三)大拱

4、由 282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 (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去,长虹饮涧” 。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 1.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选出正确答案,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A.说明赵州桥非常雄伟。 B.说明赵州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C.说明赵州桥结构的特点:结

5、构巧,用料省,强度高,形式美。 D.说明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2.将这段文字划分成三个层次,在文中用“”隔开。 3.作者以准确而生动的语言解说事物特点,或运用比喻,或列举数字,或引用古籍,或举例说明等。分析下边的句子,指出它们各属于哪一种?并指出这些句子分别说明了有关赵州桥的哪一点? (1)全长五十点八二米,两端宽九点六米,中部略窄,宽九米。(2)桥洞不 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3)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4)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5)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

6、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4.要准确地说明对象,必须用语准确,讲究分寸,体会下边句子中加黑词语的作用。(1)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2)大拱的两肩上 ,各有两个小拱。3阅读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 1189 到 1192 年间。桥长 265 米,由 11 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 16 米到 21.6 米。桥宽约 8 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 11 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

7、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1.这段文字共九句话,可划分为四个层次,从下列四种划法中选出一种正确的,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 ) A. B. C. D. 2. 以上四个层次,分别说明了卢沟桥的四个特征。这四个特征是什么?用简洁的 话写在下面。3.文中将卢沟桥和与之有关的两岸河堤作比较,说明了卢沟桥的什么特点? 4.卢沟桥桥长 265 米,由 11 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这 11 个石拱的排列,是不是中间一个最大,左右一对一对两两相对称的?根据课文回答问题,并说说文中这样写体现 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 5.“几乎与河面平行

8、” , “几乎”一词用得准确,表达了什么意思? 6.这段文字的最后一句对卢沟桥上的石刻狮子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这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描写有什么表达作用? 苏州园林课内阅读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4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

9、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 ,其中又以 为主。2、首句的“假山和池沼”能否换成“池沼和假山”?为什么?3、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共同特征是:4、文中概括苏州园林假山特点的一句是:5、池沼的相同点是: 不同点是:6、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7、“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与“ ”相呼应,说明假山的堆叠的艺术美。8、第二句话中的“艺术”与“技术”的词序能否对调?为什么?9、为什么说“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用简明

10、的话来回答。10. 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11.游览者“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的 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12.“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是怎样配合布置的?13. 作者将苏州园林的池沼设计分为两类,14.句中“鱼戏莲叶间”加引号的作用是( )15.这段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16.苏州园林一文中说苏州园林有很多特点,其中最主要的是:5阅读苏州园林片段,回答下列阅读题。(甲)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决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一道同样的

11、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乙)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回廊( ) 镂空( )9、甲段说明的中心是什么?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说出两种说明方法)10. 乙段说明的内容是什么?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11.“隔而不隔,界而未

12、界”是什么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是怎样的情形吗?12、苏州园林的花墙和廊子各有什么特点?13.“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地沼”,“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放意避免似的”。这两句中的“都有”、“可绝不”可否删去?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 ,没有阅兵式似的道6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1.给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将

13、选定义项的序号填在括号中。(1)苏州园 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A.着力 B.着重 C.下手 D.考虑(2)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A.单调 B.冷清 C.孤独 D.清闲(3)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 )A.曲折 B.缠绕 C.突兀 D.蔓延4.这段话所说的事物的特征是:5.这段话中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A.下定义 B.打比方 C.分类别 D.举例子 E.作比较 F.列数字6.把本段中起描写作用的词句写在横线上: 7. 本段说明的是苏州园林 8.“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中的“这”指代的具体内容是

14、什么?9.文中使用的说明顺序是:( )。10.“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一句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这句是为了说明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 11.文中的“中国画的审美观点”是指: ,用“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一句的目的是为了说明 阅读蝉的卵,回答下列问题(一)1文章最后一句,作者认为什么样的钹声也不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得来不易的刹那欢愉,结合全文,说说作者这样说的理由。72理解文中两个画线句子的含意。(1)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2)它开始投入严肃的实际生活中了。3本文尾段说:“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

15、。”这句话在全文有什么作用?4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试举例分析。(二)1 原文科学而具 体地说明了蝉的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全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仔细阅读所选文段,即文章第二大部分,然后概括该部分的内容,并且思考,作者为什么采用这样的顺序来写?假如把两部分顺序换一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答:2 选文最后一段说:“四年黑暗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受,这就是蝉的生活”,而前一段则说:“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 活,至今还是个秘密。”既然是个“秘密”,作者又为什么说是“苦工”呢?这样说,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答:3 读过文章,你知道蝉从产卵到成虫,其生长要经历哪些过程吗?请填写出来。_,_,_,_.4举例说明本文的语言特色.答:5蝉的一生既是漫长的,又是短暂的。读完本文后,你有何感想?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