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滩水电站左岸导流洞与 2号尾水洞交汇段的设计与施工鲁智敏 1,甘国华 2(1.二滩水电工程公司,四川 攀枝花 617000;2.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水电第三总队,四川 成都 610036)摘 要:二滩水电站左岸导流洞与 2号尾水洞两个大断面隧洞的斜交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地下空间结构。该结构的稳定和安全,是确保 6号机组按期发电及运行期安全的根本保证。该交汇段的支护设计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确定了合理的支护范围及支护措施,保证了开挖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对于交汇段的长期稳定,考虑将 2号尾水洞延伸至导流洞内,形成洞中有洞的格局,并通过结构分析计算,确定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的结构形式。二滩水电站左岸
2、导流洞与 2号尾水洞交汇段的设计与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供类似工程借鉴。关键词:二滩水电站;交汇段;开挖与支护;钢筋混凝土;设计与施工1概述为减少地下开挖工程量,降低造价,二滩水电站 2号尾水洞在设计上考虑部分利用左岸导流洞的出口段作为其出口段。左岸导流洞及 2号尾水洞设计开挖断面分别为 20.5 m25.0 m和 19.5 m18.5 m,两洞以斜交的方式构成了一个巨大而复杂的地下空间结构,交叉口处最大断面为 38.48 m17.50 m。该交汇段地处坚硬完整的玄武岩内,岩体物理力学指标 E35 GPa,0.17,最大主应力 30 MPa,方位 N26E。从早期导流洞及 2号尾水洞开挖揭
3、示的地质情况看,该区域主要发育有两组陡倾角及两组缓陡倾角节理:(1)N70WNE70;(2)N3545ENW65;(3)N10ENW1520;(4)N50ESW30。由于这些节理的存在,致使导流洞在交汇段的开挖平均超挖 1.5 m左右;又因交汇段处于高地应力区,早期开挖过程中还伴随有岩爆现象发生。2开挖程序与支护设计2.1交汇段开挖程序及开挖方法交汇段开挖前,2 号尾水洞顶拱及台阶开挖已分别至 0+191.49和0+176.49,边墙及顶拱混凝土衬砌至 0+167.244和 0+151.313。此时导流洞正处于施工导流期,洞内水位为 1 016.72 m。在交汇区地段导流洞混凝土衬砌后的过水断
4、面为 17.5 m23.0 m,2 号尾水洞与左导交汇处最大断面达 38.48 m17.50 m。由于该交汇段的施工处于 6号机发电的关键线路上,为确保交汇段开挖岩体的稳定及施工安全,在交汇段开挖前,先从尾水调压井交通洞开挖一个平行于导流洞的锚索施工支洞,通过该支洞对交汇段的顶拱区域预先进行加固处理。交汇段的开挖程序为:(1)拱部开挖。由于拱部断面尺寸大,拱部的开挖分区进行,开挖后立即进行喷锚支护;(2)台阶开挖。台阶高度为 12 m,分两层开挖,每层台阶高约 6 m,每层开挖后立即进行边墙的喷锚支护。交汇段开挖程序见图 1(A)。交汇段的开挖在导流洞下闸并排除洞内积水后进行。拱部开挖采用 A
5、tlas两臂钻钻孔,光面爆破,轮式装载机配合 30 t自卸汽车出渣。为解决开挖爆破后 2号尾水洞内的排烟问题,导流洞下闸后,在拱部 1 019.00 m高程处先开挖一个小洞作为通风排烟孔。台阶开挖采用潜孔钻、梯段爆破方式进行。此外,在 2号尾水洞与左岸导流洞边墙开挖贯穿前,为确保不至损坏开挖线以外原导流洞的左边墙混凝土,从导流洞一侧沿开挖线用手风钻钻一些周边孔,孔深穿过左导边墙混凝土,间距约 0.15 m,间隔装药、分段进行预裂爆破。交汇段开挖期间,由于其它承包商正在离交汇段较近的左导堵头进行封堵混凝土施工,因此,整个交汇段开挖过程中严格控制装药量,以减少爆破振动对邻近结构的影响、保证交汇段的
6、开挖质量。由于采用的方法恰当、措施有力,交汇段的开挖质量令人满意。2.2支护设计2.2.1交汇段开挖支护设计交汇段早先设计的开挖支护措施一般采用直径 32 mm、长度 8 m、间距 1.5 m交错布置的系统锚杆并喷 10 cm厚素混凝土。由于交汇段是一个复杂的大跨度空间结构,考虑到 3台机组共用 1个尾水洞的重要性以及交汇段剩余工程的施工又处于 6号机发电的关键线路上,承包商对此部位岩体的开挖稳定及安全极为重视。为保证交汇段开挖稳定及安全,确定合理的岩石开挖支护措施,承包商专门聘请了一名资深的地质工程师,采用三维非线性弹塑有限元分析法,根据地应力、围岩分类、岩体物理力学指标以及各结构面的分布情
7、况,研究了交汇段在施工期和运行期的围岩稳定性。根据分析结果和结论,确定了交汇段最终施工采取的开挖支护方式见图 1(B)。交汇段开挖支护分 3个阶段进行:(1)先从尾调交通洞开挖一个平行于导流洞的锚索施工支洞(断面 2.5 m2.5 m),通过该支洞对交汇段的顶拱区域预先进行加固处理。主要采用 7根 75 t和 3根 45 t的锚索,深入导流洞拱部混凝土内 50 cm,下部灌浆长度不小于 6 m,然后从上部张拉;(2)交汇段拱部开挖过程中,拱部采用长度 11 m、15 t 的锚索,和直径 32 mm、8 m 长锚杆交错布置,并喷 10 cm厚的钢钎维混凝土进行支护;(3)交汇段拱部开挖完成后,再
8、从锚索施工支洞,采用 7根 45 t的贯穿锚索、7 根 45 t和 1根 15 t的非贯穿锚索加固交汇区拱部。整个交汇段的开挖支护措施见表 1。2.2.2长期稳定结构的设计与施工原设计 2号尾水洞衬砌仅到与左岸导流洞左边墙相交处便结束,交汇段右侧做一重力式导水墙。承包商在实施时认为,从交汇段结构的长期稳定角度出发,决定将 2号尾水洞钢筋混凝土衬砌延伸至导流洞内,形成了洞中有洞的格局,这样更有利于交汇段的长期稳定。此外,他们还通过结构分析,确定了交汇段钢筋混凝土衬砌,见图 2。交汇段设计的钢筋混凝土衬砌厚度为 1.5 m,混凝土标号为 R28250,保护层厚 10 cm。D 1D 8块边墙均采用
9、双层钢筋结构,主筋 32 mm、辅筋 25 mm,间距分别为 16 cm和 20 cm;边墙混凝土施工采用爬模分三次浇筑。D 1D 2块顶拱为三层钢筋结构,D 3D 8块顶拱为四层钢筋结构,D 1D 8块顶拱主辅筋与边墙相同,主筋间距为 12.5 cm,辅筋间距为 2025 cm 不等;顶拱混凝土施工采用顶拱钢模台车浇筑。所有混凝土均为二级配,采用泵送浇筑。最后对拱部进行回填灌浆。此外,为保持运行期不同工况下的内外水压平衡、保持交汇段结构的稳定,还在交汇段右侧边墙底部混凝土浇筑时,预埋了 5根直径为300 mm排水管。3 结语二滩水电站左岸导流洞与 2号尾水洞交汇段的开挖和混凝土衬砌施工已顺利完成,实践证明该交汇段的开挖程序及支护设计是成功的。二滩水电站已于1998年 7月投入运行,3 年运行表明交汇段结构是稳定的。虽然交汇段的长期稳定还需经受运行期的长久考验,但可以肯定的是,交汇段的设计和施工思想是正确的,对类似工程有指导和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