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识长度单位 毫米教学内容:教材第 23 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 1 至第 2 题。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 1 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教学过程一、引言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估 计 实际测量数 学 书 的 长数 学 书 的 宽数 学 书 的 厚生 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 21 厘米、宽大约是 14
2、 厘米、厚有 1 厘米。师:你是怎么想的?生 1:因为 1 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 21 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 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 1 个指甲长那么厚。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四、揭示课题: 板出:毫米的认识五、建立 1 毫米的概念1、认识尺度上的 1 毫米有几长。2、闭上眼睛想一想 1 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 1 厘米和 1 毫 米,你发现了什么?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 1 毫米。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 1 厘米长度有几
3、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 1 厘米里面有 10 个 1 毫米。板出:1 厘米=10 毫米七、巩固发展1、完成数学课本第 3 页的做一做。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八、全课小结。教学反思: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这里所说的“有价值的、必要的数学 ”就可以理解为对生活有用的数学新课程标准突出了数学的生活化,也更加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因此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改变课本中原有的例题,从现实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来
4、呈现课本所要学的内容。反过来,在进行应用题的练习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让学生估计测量身边的事物,这就拉近了书本与学生的亲近度,真正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实际用途,还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更加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这节课中发现学生的估计、估量能力比较差,出现了一些笑话,以后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我相信要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感受数学是有价值的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直接经验,把教学归朴于实践,归朴于生活。同时再将数学运用与生活的过程中感悟数学的价值。 第 二 课 时分 米 的 认 识教学内容:教材第 4第 7 页的内容教学目
5、标: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2、认识分米,建立 1 分米的长度概念。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认识分米,建立 1 分米的长度概念教学难点: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过程: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师: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生: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2、全班交流。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二、建立 1 分米的空间观念1、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 0 刻度到刻度 10 之间的长度就是 1 分米,请学
6、生数一数几厘米是 1 分米。板出:1 分米=10 厘米2、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 1 分米。4、用手比划 1 分米有多长。5、闭上眼睛想一想 1 分米有多长。三、认识几分米1、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2、出示课件让学生认识几分米四、用分米量1、量绳子的长度(让学生先估测,然后再测量)五、巩固发展1、练习一的第三题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 ,错误的打“ ”(1)一条裤子长 9 分米( )(2)一张床长 5 分米 ( )(3)小明高 14 分米 ( )(4)一支毛笔长 2 分米也就是 20 厘米 ( )3、填空:5 分米=( )厘米 =( )毫
7、米 30 毫米=( )分米40 毫米=( )厘米 =( )分米 2 米=( )厘米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 4 题教和第五题。5、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六题和第七题。六、全课小结: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良好的情绪能使学生的精神振奋,不良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由此可见,营造自然宽松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主动体验成功的前提。因此,在此环节教学中我设法为学生营造一种自由、民主、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在这样的学习环境里更好地体验乐趣、体验成功。我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并鼓励学生可以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观察、测量,充分体现了师生的民主、平等,为学生提供了更
8、大的探索空间。通过在真实情景中让学生估一估、量一量、说一说、算一算、议一议,使学生建立起分米的表象。丰富了自己对 1 分米长度的感性认识,为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积累实践经验。第 三 课 时千 米 的 认 识 1教学内容:教材第七页至第八页例三和例四教学目标:1、认识千米,建立 1 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 1 千米等于 1000 米。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建立 1 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教学准备: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教学过程:一、认识千米 1、学生汇报到路边观察到什么。2、出示老师制作的第一块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南宁
9、市外环线 6 千米的含义,3、让学生看书第七页的例三,理解到叶镇 21 千米、灵山 23 千米的意义。4、小结: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二、建立 1 千米的长度概念师:从某路口到南宁外环线 6 千米,那么你是否知道从某路口到那里大约是 1 千米,1 千米又有多长呢?生:想师:从某路口到某处就是 1 千米,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 200 米,5 圈就有 1 千米。1、让学生到运动场看一看跑道,想一想 5 圈约有多长。2、让学生动手测量 1 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汇报板出:1 千米=1000 米3、举出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生活周围有 1 千米长的物体吗 ?三、巩固知识、动用知识: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一题
10、和第四题。2、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1)练习二第二题(2)补充题(略)四、全课总结教学反思:在这一节课中,我所感觉到的不足之处是在学生的组织纪律方面。走出课堂,有的兴趣盎然,而有的是跟着走马观花。这就与教师的操控能力、语言魅力及组织方面有密切的关系。今后我一定会更加认真钻研教材,练习基本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第 四 课 时千 米 的 认 识 2教学内容:教材第 8 页例四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千米,加深理解 1 千米的长度概念。2、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教学重点、难点:体验 1 千米有多远教学过程一、复习1、让学生说说 1 千米有多长,1 米、1 分米、1 厘米、1 毫
11、米呢?2、填空:1 千米= ( )米 1 米 =( )厘米1 米= ( )分米 1 分米 =( )毫米二、学生实践( 把全班学生分为 10 个小组进行测量)1、到操场上量出 100 米的距离,走一走,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 100 米有多远。2、汇报:(1)请学生说一说你走了 100 米你走了几步,如果你走 1000 米大约走了多少步。(2)提问;一个小组量出 100 米,10 个小组一共量出多少个 100 米?是多少千米?(3)让学生讨论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是非曲直千米。3、体验 1000 米有多远。带学生校外走 1 千米的路程,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 1 千米有多远。三、全课总结教学反思:我认为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但不拘泥于教材,要有一种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注意思考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有什么素材可供教学利用。让学生的生活经验成为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一笔宝贵的财富。结合实践,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让数学贴近生活,学生就会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就会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