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科学的比较研究法,第一节 比较法的基本认识,一、基本概念 比较法定义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些联系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考察,寻找其异同,以把握研究对象所特有的质的规定性。实质:从事物的相互联系和差异的比较中观察事物、认识事物,从而探索规律。,二、比较法的特点从比较的角度把握对象特有的规定性;研究对象必须具有可比较性,限定了研究的内容和范围;研究方法上以比较分析方法为主,三、比较法的历史发展旅游者的传说记实研究阶段分析研究阶段多样、综合的系统比较研究方法阶段,四、比较法在教育科学发展中的作用1比较法和历史法结合,帮助我们从现实问题入手,追溯事物发展的历史渊源并研究事物发展的过程和规律。2用比
2、较法,分析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有利于深化教育科学理论的研究。3通过对教育现象问题的比较研究,为制定正确的教育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第二节 比较法的种类,一、比较法分类同类比较和异类比较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定性分析比较和定量分析比较,同类比较研究:比较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事物而认识异同点的方法。异类比较研究:比较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相反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的正反两方面,通过比较表面相异的两类对象以发现异中之同,找出其中的共同规律。,纵向比较研究:比较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内的发展变化。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横向比较研究:对同时存在的教育现象进行比较,因为每一事物不是孤立存在,
3、必须在相互关系的比较中认识事物的本质。,定性分析比较研究:通过事物间本质属性的比较来确定事物的性质。 定量分析比较研究:对事物属性进行量的分析以判断事物的发展变化。,第三节 教育比较法的方法要求,一、运用比较研究法的步骤1、 希克尔和乔治 贝雷迪提出:纪实;解释;并列;比较四个阶段;2、 布赖恩 霍姆斯仿效杜威的“反省思维”,提出比较法的四个阶段:问题的选择与分析;解决对策的计划;相关因素的确认;根据三种范型,进行有关资料的系统选定、分类与相关分析,做出预测。,3、比较法的基本步骤:明确比较目的,选定比较主题。广泛搜集、整理资料。对材料的比较分析。做出比较结论。,二、运用比较法的基本要求1、要保证可比性:比较的标准统一;比较范围项目一致;比较的客观条件要相同。 2、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坚持全面本质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