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艾滋病研究进展.doc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8072164 上传时间:2019-06-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艾滋病研究进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艾滋病研究进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艾滋病研究进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艾滋病研究进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艾滋病研究进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论文名称:艾滋病的研究进展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专业:2011 级给排水学号:201108054142名字:罗力指导老师:刘仁华艾滋病研究进展摘要:研究艾滋病的概念、致病机理、现在对艾滋病的治疗的研究成果进展、药物的优缺点 以及社会研究对艾滋病的伦理转换关键字:艾滋病 病理 转变艾滋病(AIDS)是由免疫缺陷病毒侵入人体引起的病死率极高传染病。在过去 20 多年里,虽然用高效抗艾滋病毒疗法(HAART)治疗 AIDS 取得了很好疗效,但不能杀死病毒,且具有较大的毒副作用,不能彻底清除体内的 HIV,而且易引起病毒产生变异性和耐药性1。目前,中医治疗艾滋病的研究取得初步成效,综述如下。1 病因

2、病机艾滋病属中医“疫病” 、 “伏气温病”等范畴。病因为湿热、秽浊、疫毒损伤正气,禀赋不足,房劳过度,血虚体弱,脏腑功能失调。正气亏虚,疫毒之邪通过精窍、皮肤伏于血络、营分而成为发病之源 2。2 分型论治艾滋病的辨证分型治疗可以归为两类。一是先分期再分型,即按现代医学对艾滋病的病期规划基础上再进行各个阶段的中医辨证分型论治;二是直接中医分型,并根据不同的病性、病位指导临床用药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艾滋病中医药临床治疗技术方案对各型的辨证论治为:急性感染期:治疗原则是尽快透邪外出,消除急性感染的症状。风热型用银翘散加减,风寒型用荆防败毒散。潜伏期:治疗原则是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延缓发病时间

3、。气血两亏型用八珍汤或归脾汤加减,肝郁气滞火旺型用柴胡疏肝散,痰热内扰型用温胆汤加减。发病期:治疗原则是减轻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减少死亡率。热毒内蕴、痰热壅肺型用清金化痰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减,气阴两虚、肺肾不足型用生脉散和百合固金汤加减,气虚血瘀、邪毒壅滞型用补中益气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肝经风火湿毒蕴结型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气郁痰阻瘀血内停型用消瘰丸合逍遥丸,脾肾亏虚湿邪阻型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元气虚衰、肾阴亏涸型用补天大造丸加减。3 研究成果单味中药研究。单味药物的研究近 20 年来,我国已经对超过 800 种的中药进行了抗 HIV 的体外筛选,其中 100 余种具有较为明确的抗 HIV

4、 的作用以及提高艾滋病患者机体免疫力,并且已有 20 余种中药作为科研用药进行过临床观察 4。罗士德等发现在 700 种中药中有 141 种有抑制 HIV 活性作用,如桑白皮、巴豆、漏芦等5。徐宏喜等对抗 HIV 酶类的中药筛选研究显示,黄连、紫草、丹参、五味子、黄芩等 22 味中草药有抗 HIV 逆转录酶作用,知母、黄连、淫羊藿、白花蛇舌草、黄柏、桔梗、乌梅、黄芩、牡丹皮等 19 种中药有抗 HIV 蛋白酶作用6。天花粉蛋白在体外可选择性杀伤被 HIV 侵犯的 T 细胞和巨噬细胞,对正常 T 细胞有保护作用。甘草甜素(GL)可明显抑制 HIV 增殖、并具有免疫激活作用,甘草次酸及其衍生物具有

5、抗艾滋病作用,有望成为抗艾滋病的新药7。如果把不同类中药按不同剂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制成“中药鸡尾酒”疗法,其针对性强,可能会取得较高的抗 HIV 疗效。中药复方研究。中药复方是结合中药研究而组成多种功效的方剂,作用靶点复杂,有抗 HIV、增强免疫力、改善症状、减毒增效作用。一般说来,大部分清热解毒类中药具有抗 HIV 和抗感染的作用,补益类和健脾类中药具有增强免疫功能和减毒增效的作用。复方 SH 是中国科学院“九五”天然药物重大项目计划,是罗士德教授及其研究组奋斗 15 个春秋调制成功的“中式鸡尾酒” ,以桑白皮为主,包括艾叶、紫云英等 5 味中药组成。所含活性成分桑根皮素及其二聚体具有抗

6、 HIV 的活性,主要作用是抑制 HIV 蛋白水解酶和逆转录酶的活性,可增强 NK 细胞的活性,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并且无毒副作用8。如 806、809,中研 1、2、3 号等,治疗总有效率 50%,治疗结果表明中药可使游离于血中的 HIV 病毒被清除9。中研号(黄芪、人参、当归、枸杞子、甘草等) ,曾用于坦桑尼亚临床确诊的 52 例艾滋病患者,结果有效率 51.92%10。复方三黄散(黄芪、黄柏、蒲公英、柴胡、防风、白头翁、白花蛇舌草等)具有清热解毒功能,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体外实验表明对 R5 型病毒和 X4 型病毒活性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且细胞毒性较低11。唐草片(老鹳草、香薷、诃子、金

7、银花、黄芪等)具有益气养血、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除湿化痰功效 , 是第 1 获得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抗艾滋病中药复方,唐草片虽无明显的体内抗 HIV 作用,但具有提高 CD4 淋巴细胞计数的作用,改善乏力、脱发、食欲减退和腹泻等症状。益艾康胶囊用于 1068 例 HIV/AIDS 患者,取得满意效果。没有发现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9。艾可清胶囊治疗无症状期患者及进入发病期但 CD4 相对较高、无活动性机会性感染的患者,初步观察效果较为肯定10。古方研究。小柴胡汤治疗艾滋病,发现小柴胡汤能抑制 70%艾滋病患者体内逆转录酶活性,抑制能力和剂量成正相关,还可抑制 PGE2 和过氧化物的产生,抑

8、制 HIV 复制,毒性较小11。日本、台湾等地医生研究表明,小柴胡汤、人参汤等有抗艾滋病病毒的作用,可增加淋巴细胞数量,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发现小柴胡汤和人参汤都能使末梢血中淋巴细胞增加,T4 T8 细胞增加12。韩桂华等用四君子汤治疗脾肾两亏型艾滋病,症状、体征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总有效率 86.7%。李建中等用人参养荣汤和右归丸加减组方治疗,结果免疫指标改善,尤其是 CD4 细胞数低于 200 个 /L 时,可显著提高 CD4 计数,同时临床症状及体征也有明显改善。李延斌等研究发现六味地黄丸对多形核白细胞的免疫功能有明显的双向调节作用,具有增强 T 细胞功能、诱生干扰素、清除病毒的功能,

9、可用于艾滋病肾阴不足型。刘宝录等用扶正逐毒丸治疗艾滋病 8 例,4 个月后临床症状改善,CD4 淋巴细胞明显升高。郭选贤等用银翘散治疗艾滋病肺卫表热证,有很好疗效13。另外,生脉散、归脾汤、补中益气汤、龙胆泻肝汤、三黄解毒汤、金匮肾气丸、清营汤、白虎加人参汤、羚羊钩藤汤等,均有一定抑制艾滋病毒作用。中药注射剂研究。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医学院和西达新奈医疗中心对 56 种临床上常用的无毒的中草药注射液抑制 HIV 作用进行了体外评价,结果发现复方丹参注射液、银黄注射液、红茴香注射液、丹参注射液、丁公藤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等 10 种制剂能抑制 HIV 细胞感染,其中以复方丹参注射液和银黄注射液为最

10、好11。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北京艾滋病临床研究中心研制出一种新型纯中药制剂“公明抗HIV”注射液,经国家卫生部艾滋病临床基地北京地坛医院临床应用,证明对艾滋病的治疗有显著疗效。4 优势和问题西药抗病毒治疗须有符合相应的治疗条件时才能使用,而中药可从无症状期 HIV 感染期治疗。中药具有多靶点特性,特别是一些单味药能够以 HIV 复制生命周期中多个步骤为靶点发挥 HIV 抑制作用。与西药相比,中药的依从性好,适合长期服药。中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控性,长期使用毒副作用小,产生耐药性的机率小。不过,由于缺乏统一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的疗效评价标准和政府统一协调的管理机制,使中药治疗艾滋病研究

11、发展缓慢,规范性、系统性不强,选择指标和标准不统一,低水平、多单位、重复研究也造成了大量的人力、物质、财力和时间的浪费。因此,应努力解决现存的问题,使中医治疗艾滋病有更大作用。5 社会科学研究视角从伦理学向社会学转变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社会对艾滋病的主流态度是把它和资本主义腐朽的生活方式联系起来。因此,学界除了介绍疾病的基本情况外,普遍认为道德堕落导致的不道德的行为是引发艾滋病问题的根本原因14。随着艾滋病疫情在中国的扩大,一些学者逐渐走出了道德谴责的视角,以理性的态度进行思考,邱仁宗、翁乃群等人对艾滋病传播的社会文化动力进行了理性分析。很多学者开始正视娼妓、吸毒、同性恋等现象存在的现实

12、性和长期性,提出单纯的道德谴责和法律制裁的不足,从功利主义视角提出了应该对这些艾滋病高危人群进行行为干预,否则会使艾滋病疫情进一步扩大15。这一观点对中国的防艾政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政府逐渐转引入了对艾滋高危人群的行为干预1617。同时对于艾滋病人和感染者的权利问题也进行了一些探讨,如林喆教授的 5 论艾滋病人的权利及其人权保障 6,以及昆明理工大学的陈桂荣、东南大学的刘兆麟等都对艾滋病人和感染者的权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探讨。基于伦理学的讨论,在艾滋病防治立法问题上,李敬鹉建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吉林长春 130012*基金项目: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扶持项目/统一战线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3、0 项目编号:2006FC25 议:在确定法律调整对象时应当考虑处理好/公权 0 与/私权0、一般人群和特殊人群、/病 0 和/人 0 的关系,处理好政府、市场主体与非政府机构的关系;在设定有关艾滋病法律制度时考虑运用适宜的疾病控制基本理论,如传染病控制中的/三环节,两因素 0 理论,疾病的三级预防理论和健康促进理论;提出艾滋病立法中应当考虑的重点调整领域;提出艾滋病立法应当充分考虑法的局限性,分清楚哪些行为是可以通过法律规范来调整的,哪些行为应当由其他的社会规范去调整。作为具有强制力的法律,不宜强行干预、限制、禁止涉及人们思想、认识、信仰或者一般私生活方面的问题。在运用法律手段规范艾滋病控制

14、行为的同时,还应当注重其他社会规范的作用。随着艾滋病疫情在中国的蔓延,政策上逐渐从回避谈论、消极漠视到接受现实、主动预防。学界对问题的研究也逐渐深入,开始从社会学视角研究艾滋病问题。清华大学的景军教授对艾滋病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社会学研究。他从铁莫斯预言对我国人血买卖与艾滋病流行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我国有偿供血现象背后是立法者和政策制定者对中国老百姓的公益精神之怀疑。否则,中国就不会出现一大批由于有偿的血液买卖而感染艾滋病的受难者。结合/风险社会学说 0 与/泰坦尼克定律 0 揭示了我国艾滋病流行的实际风险和风险认知都带有深深的社会阶层烙印。指出社会分层造成了我国艾滋病流行的实际风险和风险认知的

15、重合。分析了国内艾滋针刺谣言及其造成的社会恐慌,指出这一恐慌带有明显的/集体道德恐慌 0 色彩,部分新闻媒体持有所谓艾滋病患者一定会报复社会的观点,在公共舆论中营造了一种敌视艾滋病感染者的声音,是形成公众轻率相信艾滋针刺谣言的关键因素之一。并把这些谣言所导致恐慌的社会渊源也可以追溯到文革之后中国进入转型社会之际特有的人际信任不稳定状态,即/信任危机 0。他还综合分析了中国的人口构成与地域分布、性交易以及流动人口、官员和商人购买性服务的次数、同性恋群体的特殊性等因素提出中国在艾滋病问题上已经处于历史性的十字路口,应该借鉴国际经验,把握好政治志向和资源,阻止艾滋病的迅速蔓延,以推动社会发展。以潘绥

16、铭为代表的性社会学从社会性别、女性主义等视角分析了性别差异、性产业、性交易等问题与艾滋病问题的相互影响。北京师范大学的刘力等人研究了艾滋病及相关污名的成因与表现。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的杨翌对艾滋病相关耻辱和歧视的现状及影响进行了探索。另外一些学者对艾滋病传播的社会网络以及报纸媒体对艾滋病的报道进行了分析。山东大学社会学研究生陈萍/艾滋病传播的社会网络分析;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杜昕的/人民日报与纽约时报对艾滋病报道的比较研究,兰州大学的蔡月亮从框架建构的视角进行了/报纸媒体艾滋病报道研究 0,郑州大学武启峰/中国媒体艾滋病报道研究 0。李楯教授从制度层面上分析了中国的艾滋病政策,指出中国艾滋病运动中由于

17、政策的不当存在着严重的资源浪费问题,/麦当劳化 0 遏制了本土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应该加快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本土化进程,采取适合中国社会实情的艾滋病政策17。 参考文献 1 张旋,黄宁,郑永唐 . 我国中药来源的抗 HIV 天然化合物研究进展 J. 药学学报,2010,45(2):141-153.2郭晓辉,谢世平,彭勃,等.艾滋病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10,25(3):535.3陈晓蓉,杨宗国,张云鹏.中医药辨治艾滋病研究进展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9,43(12):22-28.4吕乃达,王禄林.艾滋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17(4):409.5傅桂梅

18、.艾滋病中医病名辨析J.中医药学报,1990(,3):6.6曹廷智,聂广.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进展J.湖北中医药杂志,2009,31(7):61-63.7李辉,张琳.中医药对抗艾滋病高效逆转录病毒疗法毒副作用的研究进展 J. 中国药业,2009,18(20):175-177.8史宏,刘美莲,余磊,等.艾滋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中国性科学,2011,6(20):40.9熊南山,刘启,程斌,等.中药治疗艾滋病的最新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9,29(2):156.10曹玺.治疗艾滋病中药复方制剂的进展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2):65.11黄艳平,邢爱华,王媛,等.抗人体

19、免疫缺陷病毒中药研究进展 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30(3):285-287.12 张清仲,符林春,岑玉文 . 艾可清治疗 HIV/AIDS 的研究进展 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0,21(1):98-100.13张亚萍,邓鑫,梁健.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评述J.湖南中医杂志,2011,27(1):117-119.14 UNAIDS and WHO. 2007 AIDS epidemic updateDB/ OL.2008-09-20.http:/www. unaids. org/ en.15 吕姿之,常 春.打破沉默,共同行动-来自第十三届国际艾滋病大会的声音J.中国健康教育,2000,16(9):550-552.16 O.Brien K K, Bayoumi A M, Strike C, et al.Exploring disabi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dults living with HIV/AIDS: Development of a conceptual frameworkJ. Health Qual Life Outcomes, 2008,6 (1): 76.17 程伟彬,杨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自杀行为研究进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