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针式打印机原理针式打印机的基本原理针式打印机(简称针打)是利用机械和电路驱动原理,使打印针撞击色带和打印介质,进而打印出点阵,再由点阵组成字符或图形来完成打印任务的。针打不仅其机械结构与电路组织要比其它打印设备简单得多,而且耗材费用低、性价比好、纸张适应面广。由于针打是一种击打式和行式机械打印输出设备,其特有的多份拷贝、复写打印和连续打印功能,使许多专业打印领域对其情有独钟。现代针打越来越趋向于被设计成各种各样的专业类型,用以打印各类专业性较强的报表、存折、发票、车票、卡片等输出介质。从结构和原理上看,针打仅由打印机械装置和控制驱动电路两大部分组成。针打在打印过程中共有三种机械运动,即打印头横
2、向运动、打印纸纵向运动和打印针的击针运动,这些运动都由软件控制驱动系统通过一些精密机械来执行。针打的机械装置包括:打印头传动机构,该机构利用步进电机及齿轮减速系统,再由钢丝绳或齿形带来完成打印头的横向左、右运动;印字机构,由若干根打印针和相应数量的电磁铁组成,其中电磁铁可驱动打印针完成击打动作;色带驱动机构,色带常用涂有黑色或蓝色油墨的带状尼龙制成,打印头左右运动时,色带驱动机构同时驱动色带向左运动,既可改变色带受击部位,保证色带均匀磨损,延长色带使用寿命,又能保证打印字符颜色深浅一致;走纸机构,针打的走纸机构一般分为摩擦输纸和齿轮输纸方式,分别对应单页纸和有孔连续纸。当打印头完成一行(不管字
3、符多少)字符打印后,走纸机构将马上完成一行或多行走纸;打印状态传感机构,不同针打的状态传感机构是不同的,一般有纸尽传感机构、原始位置传感机构、计时传感机构等。针打的控制驱动电路虽然因品牌各有差别,但主要功能却一样,基本上包括:通过接口电路接收来自主机数据和相互交换控制信息;控制打印头横向运动;控制送纸机构换行、换页、调整行距及走纸等工作;控制打印头击针操作,打印各种要求的字符与图形;检查各传感器机构状态,检测打印错误并报警等工作。现代针打在控制驱动电路中还广泛采用了微处理器、ROM和RAM存储器。其中ROM主要用来存储针打管理程序、字符库和汉字库,不加汉字库时容量一般在10KB以上,加上汉字库
4、后容量更大。而RAM则主要作为打印机接收主机信息数据缓冲区,一部分在针打加电初始化后存储来自ROM的字符集,另一部分在程序执行中供动态参数交换使用。不同针打的RAM是不同的,汉字针打的RAM一般在几十KB,而非汉字钉打的RAM一般只有1KB左右。显然,现代针打不仅可以自身完成相关打印控制任务,还可独立打印汉字。针打一般具有两种打印方式,文本方式(Text Mode)和位映象方式(Bit Image Printing Mode) 。文本方式又叫字符方式,打印机接收主机送来的字符编码信息,该字符编码送到打印机内的字符库或汉字库中寻找对应的列点阵码,用这些列点阵码中的“1”去驱动打印针打点, “0”不打点,从而完成打印字符或汉字。而位映象方式又叫图形方式,打印机接收主机送来的是图形编码信息,该图形编码送到打印机后直接驱动打印针动作,由于完成的打印任务是图形,所以打印速度要比文本方式慢。针打虽然噪声较高、分辨率较低、打印针易损坏,但近年来由于技术的发展,较大地提高了针打的打印速度、降低了打印噪声、改善了打印品质,并使针打向着专用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使其在银行存折打印、财务发票打印、记录科学数据连续打印等应用领域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