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实务重点 可 应 用 的 理 论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人在环境中 答题要点 :分析服务对象面临的困境和问题,要在 3个 层次:个人、 家庭、 环境 (包括社区、朋友、邻里等) 系统理论 : 不只是 分析 服务对象自身原因, 强调系统对人的影响以及 人与 各系统的互动 答题要点 :在运用是要加上(例如家庭) “系统”二字 ,如:家庭系统中需要多沟通,学校、朋辈系统中要努力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社区系统中要参与社区活动等。要有层次的从小到大,一层一层的分析,不要遗漏;如果不记得具体运用的工作策略,可直接写“通过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 ”。 系统理论视角 下的 问题 评估要从三个层面 :
2、生理、心理 +社会 (微、中、宏) 。 生态系统理论 : 与人在环境中类似,强调 生命周期 (即不同 社会力量对 人生发展阶段 的影响)以及个人与环境交流有效掌控环境、与他人建立关系的能力。 层面 : 微观 :个体; 中观 :家庭、单位、小群体; 宏观 :单位、社区、文化。 提供直接、间接服务 个案、小组、社区 + 行政、研究) 。 论述时应将这四个层次带入 :如:根据生态系统理论系统分析的家庭问题有: 1. 微观系统 :人 ; 2 中观(间)系统 :两人 /人际关系 ; 3. 外在系统 :家庭 ; 4. 宏观系统 :社区、社会、社区文化、政策、环境等。 问题的评估要从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
3、社会、经济、政治动力的全人系统分析评估,同时进行个案倡导、社会政策、公共计划等宏观的间接工作。 优势视角和增能理论 : 特点:非疾病假设,重视服务对象的优势,强调整全性干预服务(参考生态系统理论)。 要点:每个人、小组、家庭、社区都有优点,都有 内在外在资源 ,包括天赋、知识、社会支持和资源;创伤、虐待、疾病和挣扎可能是伤害、痛苦的,但也可能成为挑战和机遇;认真对待个人、群体、社区的抱负;相互协作才能更好地为其服务; 每种环境都充满资源; 强调服务对象能力的提升 。 PS:谨记 “人在环境中” 2 通用过程模式中的四个基本系统 改变媒介系统 社会工作者 与改变媒介系统中 其他专业人士 形成的一
4、个 共同工作 的 团队 。 要点: 要说出所有相关的参与服务的人,如社工,老师、民警、居委会、家庭等。 服务对象系统 是指社会工作服务的对象,也是社会工作服务的直接受益人; 服务对象系统可以是 个人、家庭、团体、组织或社区 。 现有服务对象:来机构求助,并已经使用社会工作服务的服务对象 潜在服务对象:没有求助,但可能需要社会工作服务的服务对象 目标系统 指 为了达到改变服务对象系统的目的 需要改变和影响的系统 。 注意: 服务对象系统与目标系统的关系:服务对象系统与目标系统有时是一致的,有时是不一致的,有时还可能是交叉的 。 行动系统 与社会工作者一起努力,实现改变目标的人, 是社会工作者的合
5、作者 ;当存在多个行动系统时,要注意协调各行动系统的工作步调 。 PS:如果问题是是四个系统,一定分开阐述。 简化法:任何人、家庭、团体、组织、或社区都可以成为以上系统之一。 通用过程包括 六个阶段 /步骤 : (熟记于心) 1. 接案 2. 预估 3. 计划 4. 介入 5. 评估 6. 结案 3 一 接案 内容 步骤 准备提纲、会 谈、资料收集、初步预估、建立专业关系、决定工作进程、签订初步服务协议。 重要性 :澄清双方的期望和义务;激励服务对象; 促进和诱导服务对象的改变;影响后续工作关系; 影响今后的互动。 任务 : 了解服务对象来源 :主动求助、转介、工作者主动接触; 认定服务对象类
6、型 :自愿、非自愿(转介)、强制; 了解求助过程 ; 使潜在服务对象成为现有服务对象 与服务对象初步建立专业关系 准备 资料准备 :研读对象资料、了解其是否接受过服务、查询是否有特殊事项、走访社区 拟定面谈提纲 :解释自己和专长;说明回头目的和内容、角色和责任;解释机构的功能和服务、保密原则和过程;征求对象的意见和期望;是否有需要处理的紧急事件。 会 谈 主要任务 : 1.界定 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 2.澄清 角色期望和责任; 3.激励并帮助 服务对象进入受助角色; 4.促进和引导 服务对象改变态度和行为。 技巧 : 主动介绍自己 ; 沟通 ; 倾听 ;对服务对象的想法与反应有透彻的 了解
7、;经自己与服务对象 融合 ;敏锐感觉服务对象情绪 反应 ;向服务对象表达愿意协助的 态度 。 (个案技巧) 收集资料 范围 :个人、身体(生理、病史)、特点和能力、社 会环境。 (人与环境) 方法 :亲自询问、向相关人员咨询、查阅档案、家访。 初步预估 主要任务 :界定并确认问题、机构是否能处理、了解服务对象是否愿意被协助、达成服务协议 、确定问题先后与次序、紧急介入 。 建立专业关系 技巧:同感、诚恳、温暖与尊重、积极主动。 决定工作进程 终结服务 转介 进入下一个助人阶段。 签订初步协议 与服务对象 : 问题的初步界定、机构和工作者可提供的服务、相互的角色期望、暂定的时间长度。(口头或书面
8、) 注意:可与 其他系统 订立关系和协议(改变媒介系统、目标系统、行动系统) 接 案的注意事项 :是否紧急介入;是否有能力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先后次序;保证服务对象所要求的服务符合机构的工作范围 影响 接案 成功的因素 :双方期望不一致;工作者能力不足;临时事件、外部障碍;服务对象不愿意;社会文化;不同专业间配合出现问题。 例题: 2011 年第三题 4 二、预估 (案例分析) 任务目的: 了解各方面情况 (人与环境:问题、原因、资源) 基本步骤:收集资料、分析和解释服务对象资料和问题、认定问题、撰写预估报告。 资料收集 内容 : 个人、环境 、两者交互作用。 (生理、心理、社会)。 方法 :
9、询 问 ( 会谈、角色扮演、问卷 ); 咨询、观察、家访、利用已有资料。 分析解释 排列次序;发现问题;识别原因;对问题与需要作出解释 认定问题 个人(问题需要、原因) + 环境(四大系统、原因) + 发展阶段(生命周期)+ 资源 方法 社会历史报告 家庭结构图 ( P37) 社会生态系统图 ( P39) 社会网络分析 (非正式系统、正式系统) 将“环境”资源进行区分 。 社会网络分析 ( P41) : 非正式支持系统来源 :家庭系统、朋辈系统、邻里系统; 正式支持系统来源 : 社工、 医疗机构、社区、学校、群团组织、司法、公安 、各种专业人士 等。 例题: 2014 年第二题(资料收集方法)
10、 2012 年第二题(社会支持网络 /资源分析) 5 三、计划 (方案设计) 答题注意 :不要忘记写标题名称(帮助 *的计划书);写方案时只答目标,不答目的;画系统图,写图例。 计划的构成 ( 6 点要背下) 1.目的和目标 (最重要):要用正面的语言、优势视角、目标可测量、可行性、说明完成的时间、目标与机构功能一致。 2.关注的问题与对象 个人 :社工能、要做什么; 家庭 :找家庭成员谈话; 小组、群体 :介绍小组、组成小组; 组织 :帮助 个人寻找资源; 评估组织机构的服务,以改进工作 社区 : 人在环境中、社会 生态系统理论 。居民代表共同讨论社区问题、在社区内寻找资源帮助个人。 3.介
11、入策略 注意 : 答题时写“ 通过 + 计划目标 + 介入策略 ”,内容与目标对应、正面语言、服务对象自决。 5 点必写 : 直接、间接;微观、中观、宏观。 方法 :个人辅导、小组活动、社区介入、网络构建(志愿者、邻里)、政策倡导。 介入行动 :危机介入、物质支持、心理辅导 、专业咨询 ;资源整合、经济援助、安置服务 等 。 4.协同合作者 服务对象 +题中出现的人、介入中需要参与的人 (参考四大系统) 5.角色 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各自的角色 :略写:(如提供者:提供 *服务) 社工角色 :直接服务的提供者、资源的联络人(正式、非正式资源) ;间接服务提供者(与其他各系统展开工作) 服务对象
12、角色 :合作者、信息提供者 6.工作程序 具体工作程序及工作时间表 :简写 ,但要有 策划 :多长时间; 实施 :多长时间; 评估、总结 :多长时间 签订协议:协议内容要清楚明确、可操作性强、有弹性、双方认可 例题:几乎每年都有 ,最后的方案设计题 一般要区分个案、小组、社区服务方案 (详见答题策 略与模板) 6 四、介入 分类 直接介入 :以个人、家庭和群体为关注对象,针对个人、家庭和群体采取的行动 间接介入 :由社会工作者代表服务对象采取行动,通过介入服务对象以外的其他系统间接帮助服务对象的行动 综合介入 :从人与环境两个环节进行介入,将直接实践和间接实践结合在一起的综合介入行动 选择 介
13、入行动的原则 以人为本、服务对象自决 : 从服务对象的需要和利益出发,并且在决定介入行动时要有服务对象的参与 个别化 : 针对服务对象系统的特殊性采取个别化的介入行动 发展阶段和特点 : 协助个人完成相关阶段的生命任 务;考虑与家庭和群体发展的特殊阶段相关的特殊任务 相互依赖 : 依靠服务对象,双方共同合力参与介入行动 瞄准目标 : 介入行动应围绕着介入目标进行 经济效益: 要量力而行,以最小的成本投入获得最有效的改变结果 直接介入的行动及策略 (与服务对象发生各种关系) 促使服务对象运用现有资源 :包括自己的内在资源和 现有的外部资源 。(社工应具备的能力:了解资源、转介、资源倡导、增能)
14、进行危机介入 : 将焦点放在 恢复和发挥功能 上,而不是解决整个问 啊、 题;帮助 宣泄 由危机带来的紧张 情绪 ,给予其 支持 ,以防精神崩溃;瞄准服务对象 当前需要 ; 社会工作者担任 教导角色 运用活动作为介入的策略: 如 小组活动等 调解行动 ( 满足共同需要 ) : 帮助服务对象与环境系统进行接触;协助环境系统回应服务对象的需要;协助双方界定共同目标 。 运用影响力 : 运用各种能够影响服务对象改变的力量 ( 诱导;劝导;利用关系;利用环境 ) 间接介入的行动及策略 (社工工作于服务对象的环境) 运用和发掘社区人力资源 协调资源与系统以达到服务的目标 制订计划创新资源 (如发展互助小
15、组、志愿服务等) 改变环境(时空和关系 ,见下 ) 改变 组织与机构的 政策、 工作 程序和方式 对于 介入或改变 社会关系 可以这样说: 1. 改变个人或家庭社会网络的构成,如发展新朋友,连接非正式资源; 2. 增加或动员各种所需支持,如物质、情绪、信息支持等; 自然助人者介入、互助小组、网络促进 3. 强化人们发展和维持社会支持关系的技巧,如教授社交和人际沟通技巧; 4. 改进或提升社会网络关系的功能,如帮助家庭学习减少争论,发展说“不”的能力等。 具体介入方法: 自然助人者介入、 网络促进、建立互助小组、 技术训练 例题:每年都有 7 五、评估 作用 监督进度;发展本土 知识和方法 ;巩
16、固改变成果;社会问责 (服务对象、社会、专业) 类型 过程 评估 : 对整个介入过程的监测评估, 重点是对服务对象的表现及社工的工作和技巧进行评估,了解进展以修正介入方案,改善工作技巧。 结果评估 : 检视目标结果和结果实现的程度和影响 。 方法与技巧 1.基线测量 : 介入开始时对服务对象的状况进行测量,建立一个基线作为对介入行动效果进行衡量的标准基线,以评估介入前后的变化,并以此判断介入目标达成的程度 。 程序 : 建立基线;进行介入期测量;分析和比较。 2.任务完成测量 : 运用 5 个等级尺度来测量任务的完成情况 ,将每项得分加总,除以可能获得的最高分数,就是完成任务的百分比 。 3.
17、目标实现程度测量 : 目标核对 表 、个人目标尺度测量 4.介入 影响测量方法与技巧 : 服务对象满意度测量;差别影响评分 (由服务对象区分哪些是介入带来的变化,哪些是其他因素带来的变化) 带有个人主观色彩。 注意 : 要加入社工的自我评估和反思;调动服务对象的积极性,共同参与;与价值观吻合,注意保密;切合实际需要。 六、结案 类型 目标实现;服务对象不愿意而必须终止;存在客观和实际原因 (如能力不足) ;社工或服务对象身份变化。 任务 总结工作;巩固已有改变(回顾、强化、表达积极支持 的 态度);解除工作关 系;做好结案记录 ;跟进服务(电话、个别、集体、社会支持网络) 。 服务对象反应 正
18、面:获得成长、满意; 负面:否认、倒退、依赖、抱怨、愤怒、讨价还价、忧郁。 反应的处理方法 1.与服务对象一起讨论结案准备情况; 2.提前通知结案时间 ,做好心理准备 ; 3.逐渐减少与服务对象接触,提醒其学会自立、给予心理支持、告知有需要可继续帮助; 4.预估破坏成果的因素,稳定后再结束; 5.必要时安排正式的结案活动,分享收获、以建设性的方式表达感受、相互鼓励、面向未来。 8 再强调 一遍 通用过程 接案;预估; 计划;介入;评估 (过程、结果) ;接案 (跟进) 。 通用过程模式基本要素 完成生命任务的条件和资源 : 非正式 :物质与精神帮助、具体的服务和资源,临时性的帮助、帮助个人获取
19、和使用正式社会资源; 正式 :群团组织直接提供资源,单位、协会、团体组织等;社会性资源短期或特别需要,学校、医院、服务机构、派出所。 人与资源系统的互动 :人在资源中的互动;人与资源的互动;资源间的互动。 个人问题与社会问题的关系 。 通用过程 模式特点 强调助人是一个过程: 社会工作只是改变现状的媒介、改变是一种过程达到助人自助、必须主动自发; 运用综合的方法: 理论取向采取综合的立场; 工作过程阶段化: 不同阶段可以交叉重叠; 工作任务阶段化 : 过程评估与结果评估; 整合的价值观: 服务对象的参与和工作者的接纳。 9 第三章 儿童 社会工作 特点 1.社会性 (人生、家庭基础) ; 2.
20、社会发展基础性 (国家、民族未来) ; 3.成长发展性 :( 快速性、阶段性、顺序性、不均衡性、个体差异性、分化与互补性 ) 需要(对应问题) 1. 生存需要: 问题 : 营养、健康、户籍 生命存在的需要 :获得基本生活照料,包括养育照料和可获得的最高水平健康医疗照 社 会存在的需要 :获得社会身份,包括姓名、户籍和国籍 2. 发展需要 问题:贫困、家庭监护 家庭生活、父母爱和管教、亲子关系 受教育的机会 获得足够的休闲和娱乐,有适合儿童且安全的娱乐场所 等 3. 受保护需要 :避免遭受伤害,如 ( *) 问题 儿童虐待:身体虐待;情感虐待,如讽刺;性虐待 儿童忽视:日常生活照料和医疗照顾的忽
21、视、教育需要的忽视、同伴交流和接触社会的机会的忽视 儿童剥削:主要包括童工形式的劳动剥削和让儿童从事商业性活动的性剥削两大类型 ,包括被拐卖 4 .社会化需要 问题:不 足 生活技能、自我观念、自我约束、适应社会规范(发展社会角色) 介入策略 (回应需求) 微观 : 1. 支持性 服务(儿童和家庭:传播理念和知识如育儿、早教、健康等 ;儿童社会化引导、娱乐休闲服务、问题辅导等 ); 2. 补充性 服务(家庭支持服务如亲职辅导、婚姻辅导、家庭辅导、亲子关系辅导 ;“ 三 点半课堂” ); 3. 替代性 服务(改变儿童生存环境:剥夺监护权、流浪救助、儿童福利院、家庭寄养、收养服务) 4. 保护性
22、服务(外部监督、强制;家庭外安置 等。 2 或 3); 宏观 :推动立法、促进对儿童养育、推动儿童教育事业、创造快乐成长的环境、加强儿 童卫生保健、开展儿童家庭服务、增强儿童权益的保护、提供儿童的信息与资讯。 服务原则 :儿童中心、儿童参与;儿童发展;服务个别化 主要方法 1. 评估 2. 个案辅导:强调游戏辅导 针对儿童心理困惑;心理或行为问题 3. 团体(小组)辅导:发展性小组;治疗性小组 4. 社区工作:友好社区建设倡导 注意社会热点:儿童虐待 答题要点:从问题 需求 介入策略 具体方法 注意事项 10 第四章 青少年 社会工作 特点 多变、创新、反叛 。 需要(社 会 化) 接纳自己
23、的身体和容貌,表现符合社会规范的 性别角色 需求 ; 个体与同伴发展适当的 人际关系 ; 追求 独立自主 ,少依附父母; 自食其力 ,追求经济独立; 为 未来生涯 做准备; 发展符合 社会期望的认知技能和概念 ; 努力 表现负责任的行为 ,追求理想和抱负; 为未来 的婚姻和家庭 做准备 ; 建立 个体的价值体系 , 符合现实世界的需求 (在青春期很重要)。 理论 社会学习论 : 强调观察模仿重要性 实例 /认知楷模法 、激发自制力 (过程:注意、保持、再生、增强) 标签理论: 针对青少年偏差行为,去标签化 (与工作价值或工作原则一致:避免对于青少年的标签和排斥以及不自觉地参与青少年问题的主观建
24、构 ) 内容 服务成长发展 : 思想引导 (自我认识与探索) 、 习惯养成 、 职业指导 ( 生涯发展辅导、就学就业辅导) 、 婚恋服务 、 社交指导 ( 青少年历奇辅导服务) 维护合法权益 :困难帮扶、权益保护、法律服务、心理疏导 预防违法犯罪 :正面联系、临界预防、行为矫治、社会观护 主要方法 工作层面 : 微观 :个案辅导; 中观 :家庭和小组; 宏观 :组织和社区,倡导或改变性工作。 分析角度 : 社会工作 价值观 是核心基础;社会工作 专业方法和技巧 是开展工作的主要载体;“ 人与环境互动 ”的视角是工作的 基本介入焦点 ;青少年 社会功能的改善和提高 始终是工作的 主要目标 重点议
25、题举例 青少年网络脱瘾辅导服务: 直接治疗:支持性、直接影响性、讨论及描述与宣泄、反应性讨论; 间接治疗:建立新的朋辈关系、举办人际沟通训练、建立家长支持网络、开展就业培训。 历奇辅导: 是通过将青少年放在一个新奇的环境中,让他们跳出生理及心理的舒适区域,互相合作,解决问题。通过总结经验,让青少年得到成就感,并能将成功的经验转化为未来生活的参照 。 自我探索服务: “自我概念量表”测试、“生命环”活动、“自画像”“生命线”等活动开展自我认识与探索活动 ( 熟读书中案例 ) 青少年空间 :社会参 与、自我增能 行动研究 : 在行动中认知、在行动中反省、对行动做反省 例题:从 2008-2012
26、年每年 1 题 11 第五章 老年 社会工作 特点 生理、心理、社会功能老化。 需要 健康维护、经济保障、就业休闲、社会参与、婚姻家庭、居家安全、后事安排、一条龙服务 (不同类型照顾之间的整合与过渡) 。 独居 :精神需求、突发疾病的健康医疗、家务协助、生病的照顾。 高龄 :生理、心理、社会、精神、自理 以及濒临死亡 临终关怀; 对其家庭的支持。 伤残 :支持性生活化境、康复服务、角色与心理调试、年轻时累积的问题、个案管理。 困 难 :经济贫困、遭遇重大生活事件、短期或长期服务、危机干预到日常照料、心理辅导等。 问题 慢性病与医疗、家庭照顾、宜居环境、代际隔阂、社会隔离。 工作对象 :空巢(独
27、居)、残疾、行动困难的高龄老人;健康老人;家庭成员、亲属、朋友、邻居、志愿者。 目的 六有 : 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内容 身体健康服务 :健康促进、维护;健康照顾。 认知与情绪问题处理 :抑郁症、痴呆症、谵妄、焦虑症。 精神问题的解决 :珍惜生活、找到往事的意义、直面自己的局限、接受生活中好和不好的 一面、拓展个人爱与同情的圈子。 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 :老年伴侣工作、家庭体系工作、照顾人支持体系工作。 虐待与疏于照顾问题的处理 : 身体、情感 /心理、性或经济上的虐待,以及疏于照顾和自我忽视 临终关怀 :控制疼痛和症状(音乐治疗、艺术治疗、宠物治疗、戏
28、剧治疗);协助老人及家人解决医疗费问题、丧亲的后续服务(社会支持和专业协助)。 丧亲问题处理 :否认期、愤怒期、讨价还价期、抑郁期、接受期。提供情感支持、代表老人及家人争取合理权益、相关信息、丧亲辅导。 自杀问题 : 评估:直接线索、间接线索、行为线索干预:预防者的角色, 清除眼前的危险、与老人做安全约定、确认承诺、简短的缅怀往事治疗、动员环境资源 方法 个人与家庭 : 缅怀往事疗法: 抑郁症、自尊、社会化的积极作用。 人生回顾疗法: 分两节讨论、内容明确探查领域、特别事件、发现影响现在的历程主题(失去和得到)、该做什么以超越过去。 小组 : 现实辨识小组 :护理院、医院、成人日间护理设施中;
29、每天活动 1-2 次、每次 30 分钟、 5-7 人、有一位小组带领者。 针对有轻中度认知混乱的老人,协助他们确认时间、方位或人。 动机激发小组 :愉悦的活动 ,建立联系 ; 有一定 听力及语言能力。 社区照顾 :居家 服务、社区中心服务、社区入住设施服务。 机构照顾 :摒弃僵化的院舍管理方式,倡导家居型和人性化生活安排。环境、服务、消费者的选择。 例题: 2009 年 1 题; 2010 年 1 题; 2011 年 1 题; 2012 年 1 题; 2013 年 1 题; 2014 年 1 题 12 第六章 妇女 社会工作 需要 生命保障的需要; 生殖健康的需要; 妇女的权益和发展得到保障的
30、需要; 建立性别公正的政策、制度和社会环境的需要 问题 婚姻与家庭;针对妇女的暴力;生殖健康;留守和流动妇女;就业;贫困化; 失独家庭 工作特点 :关注妇女多样性;关注妇女的声音和经验;了解、理解和接纳妇女的现实处境; 个人的即政治的 (即强调人与环境) ;关注本土妇女工作经验的总结和提炼。 目标 直接 :缓解压力和宣泄情绪;重塑自信提升自我认识;解决实际困难和需要。 中间 :协助重新界定问题,认识“个人的即政治的”;提升性别意识、促进自省、自信和自我认同;建立支持小组,减少成员孤独感。 最终 :重新建构权利关系;建立妇女网络与网络间的连接;倡导和建立全社会的性别公正和公平意识和制度。 内容
31、(一) 婚姻家庭关系 : 1. 婚姻和家庭关系调试 : 夫妻关系、婆媳 关系、亲子关系。 2. 单亲母亲家庭介入 : 问题 :亲子关系、孩子教育、贫困化、就业、再婚困难、社会歧视和偏见、缺乏社会保障。 解决方法 :个别心理辅导、联络资源、解决就业、孩子入学问题、组成支持小组、建立社会福利保障措施和良好的舆论环境。 3. 失独家庭的服务 :失独伤痛、养老困境、婚姻破裂、经济困难等 介入层面: 社会层面(政策如二胎)、社区层面(资源、互助团体);家庭(心理辅导) 原则和策略 性别视角 :尊重接纳多样性;重新调整权利及不均衡;工作家庭协调平衡;父母职责同等,都需训练;社会应减轻家庭负担。 家庭为本和
32、妇女为本 :加强提高家庭自主能力以及人格平等 (二) 干预暴力 : 原则 :接纳;尊重人格、提升其自信心;关注生命安全;建立信任、真诚的专业关系。 (三) 流动与留守 流动妇女 :强调性别在内的社会平等;呼吁劳动权益保障、生育健康保障和服务、安全的就业环境、解决打工子女教育问题。 留守妇女 :倡导政策关注农业女性化的农业问题;农业技术培训;政策和资源改善精神生活、安全的生活环境、减轻生活负担、增加资源。 (四) 维护生殖健康 。 (五) 改善贫困 :加大扶贫力度;妇联和民间组织小额贷款、农村综合发展;能力扶贫。 (六 )妇女参政 (七) 推进性别平等 ; 推动社会性别主流化 。 13 妇女 社
33、会工作 方法 性别分析方法、 增能 、性别视角、社区层面性别视角 ;多部门合作 性别分析方法: 1. 性别角色分工分析: 妇女承担生育、生产和社区管理三种角色 2. 性别需求分析: 适用性社会性别需求(传统的角色);战略性社会性别(要求更多平等权利) 例题:阅读 案例 P176-177。 妇女增能的方法 : 干预目标 :意识提升;增强能力、发展技能;参与并扩展在家庭、社区和社会方面的支配和决策力量;行动。 干预方法 : 透明化、鼓励和肯定、权利 分析、意识觉醒、倡导政策改变;民众艺术:一人一故事剧场。 性别视角的妇女社会工作方法: 建立关系: 倾听、反应感受、同感、接受并协助厘清责任和归属、鼓
34、励、肯定价值、尊重表达逻辑和接纳情绪、平等关系。 协助妇女重新界定问题、提升意识 :问题不能个人化、评估社会因素影响、协助反省处境和角色演变、生育健康权利、认清无力感的形成。 挖掘自身潜能、联络周围资源、解决面对的问题 协助类似处境的建立支持小组 资源联结 :列出需求;优先排序;需求间逻辑关系;制定目标和手法;小组组建和发展;总结、评估、不断提出新内容。 社区层面性别视角方法: 宣传与教育、参与式学习 (角色扮演、案例讨论、游戏、情景剧、讲故事) 、倡导: 微观 (满足需要)、 宏观 (政策建议)。 例题: 2009 年 1 题; 2010 年 1 题 14 第七章 残疾人 社会工作 需求 康
35、复权;教育权;劳动权;文化生活权;社会福利权;环境友好权 问题 物质层面 精神层面 :社会文化带来的压力,孤独感、焦虑感和无奈感 社会交往 内容 政策层面: 社会保护政策体系建设 ;法律完善等 服务层面:康复服务 1. 教育康复:个体、家庭、社会组织、社区 2. 职业康复:职业咨询、评估、培训、就业指导 3. 社区康复:残疾预防、康复评定和建档、具体的康复服务 方法 社区康复 : 社会化;低成本、广覆盖;因地制宜; 因陋就简;因势利导;个人与家庭积极参与 社会康复 : 目标 :防止增加损伤、最大限度提高生理功能、增进对困境的自我处理和自我照顾能力、倾诉和沟通能力、情绪支持以社会适应能力、提高职
36、业技能。 措施 : 协助政府制定政策保护合法权益;保障基本生存权利:住、食、婚姻家庭;自身发展提供帮助;消除障碍;消除歧视和偏见;组织活动、社会交往、支持网络;经济自立和经济保障;保障政治权利。 职业康复 : 咨询、 评估、培训、就业指导。 教育康复 : 特殊教育 配合特殊教育:对残疾人 ; 残疾儿童的父母家属 ; 社会组织、服务机构和康复工作者。 例题: 2008 年 1 题; 2011 年 1 题 (教育康复) ; 2013 年 1 题 (结案时的反应) 。 15 第八章 矫正 社会工作 需要 基本生存条件的保障;教育、就业权益的保障; 正常家庭生活的需要; 再社会化的服务。 问题 加害社
37、会与他人的行为难取得民众的同情;社会功能严重缺失增加其功能恢复与重建的难度;受刑者的身份使其处于社会资源网络的边缘地位。 功能 监管 (限制其自由对犯罪的补偿、 预防再犯罪)、 矫正 (生理、心理、思想、行为)、 服务 (生活照料、经济支持、残疾医治、心理辅导、就学就业指导、家庭关系调适); 营造 有利于罪犯更新改造的 家庭和社会环境 ;促进 刑罚制度人性化、科学化 方向发展。 特点 :特殊性、复杂性、长期性、专业性。 价值:接纳 内容 司法判决前的介入 : 犯罪嫌疑人调查报告的撰写 :犯罪事实的记录、前科、本人的生活史。 对其亲友的介入 :心理情绪、连接资源应对生活困难、生活照料。 监禁场所
38、中的社会工作 : 协助适应监禁场所生活的介入 :熟悉监狱环境、戒除不健康生活习惯、解决生活困 难、预防犯罪观念和行为的交叉感染。 为在监服刑人员提供专业咨询服务 :公民教育、心理及情绪辅导、职业技能训练、人际交往意识与能力提升。 帮助在监服刑人员加强与社会的联系 :了解社会的变化、与家庭的联系、建构支持性社会网络(帮教结对)。 社区矫正 : 适用范围:被管 制、缓刑、监外执行、假释、剥夺政治权利 内容 : 1.缓刑、假释、监外的监督教育; 2.院舍训练(中途家庭、寄养家庭、教养院、感化院); 3.社会服务计划:社区服务 /社区劳役; 4.社会服务(促进就业、帮助接受教育、基本生活救助、社会保险
39、)。 刑满 释放后的工作 : 提供住宿场所、就业就学辅导、生活辅导和医疗保健转介、物质援助。 针对涉毒人员的社会工作介入: 为吸毒者提供戒毒治疗及康复服务 :建档、辅导 /家访、生活帮助、职业 为社会大众提供预防性禁毒教育及宣传服务 方法 基本价值理念 : 接纳、可塑性、个别化 。 1. 改善偏差心理 : 行为治疗法(外显行为)、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 同伴教育 2. 改善社会环境 : 社区工作、社会行政、社工研究 3. 个案管理(协调、整合)( 注意:建 立良好的专业关系;有重点分步骤制定计划;多部门、多机构整合性服务;着眼于潜能的发掘和自己解决问题。 详见第二章) 实务理论与视角 :行为主
40、义理论;认知理论;标签理论;优势视角;社会 心理视角:人在情境中(个人心理、社会)。 【行为治疗方法:技巧:反应性:反制约、系统脱敏、厌恶;操作性:正增强、负增强、削减、塑形、连扣、惩罚;综合性:由规则管理的行为、模仿、敢于自表训练、松弛训练。】 P223 例题: 2009 年 1 题 , 2010 年 1 题, 2014 年 1 题 16 第九章 优抚安置 社会工作 (参考老年社工 &医务社工) 共性方法 认知和情绪问题处理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 (事情 非理性想法 -不合理行为 信念辩论 改善 ; 社会融 合 临终关怀和哀伤辅导: 精神问题的解决 ( 人生回顾、 寻求当下生命的意义 ) ;
41、危机干预方法 :最小的努力产生最大的效果; 危机干预模式 /任务中心模式 支持网络建构 :建立支持性小组 (再适应和社会支持:正式 /非正式网络) 。 社会工作督导 :对工作者的,要能辨识无力感、增强权能 综合能力里面的三种督导形式:支持性、教育性、行政性督导 优抚医院 需要 :治疗康复、基本生存、家庭生活、社会交往、社会尊重。 工作内容 :协助处理服务对象及家庭问题;增强对医院环境的适应;处理与医疗系统的关系;出院及跟进服务;支持小组、网络、志愿 者;参与活动策划;协调资源、整合社会网络、鼓励社会参与、提高社会地位。 光荣院 需要 :健康维护、婚姻家庭、社会参与、社会尊重。 问题 :老化;老
42、年慢性病增加、生活质量受损;心理失衡;社会地位下降;社会隔离。 复员退伍军人 需要 :就业权益保障、社会再适应心理调试、就业难、隐性失业、延迟上岗。 介入重点 : 压力预防与减压 安慰鼓励、成 绩的认同、赞许。 构建支持网络 :协调有关部门、推进安置渠道多元化。 军休 需要 :军队情结、社会尊重、健康维护、居家养老、社会参与。 问题 :角色失调、地位下移、心理失衡。 技巧 (分阶段) : 接收安置前 :资料收集、预估协助了解政策; 接收安置中 :评估诊断、家访、政策解答和心理疏导、办理手续; 接收安置后 :心理补偿和精神慰藉、“六老”、居家生活、待遇、临终关怀、培训工作人员、志愿者训练、社会政
43、策良性改变。 归纳: 优抚安置服务对象的特点 :覆盖范围广、军队情结深、需要层次多、问题压力重。 需要层次 :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认知、审美、自我实现。 突出需要 :社会再适应、危机应对、心理补偿、精神慰藉、社会尊重、社会支持。 优抚安置工作的特点 : 政治性 (部队与社会稳定、社会公平) ; 政策性 ; 协调性 (部门多、任务重); 特殊性 (身份特殊、需求多样、保障环节复杂);矛盾性 (政治化与市场化、主体化与边缘化)。 17 第十章 社会救助 社会工作 工作方针 : 救急难;托底线;可持续 对象需要: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 内容 最低生活保障 : 服务对象识别;帮助申请
44、救助;提供心理支持;调节家庭关系;开展能力建设;促进社会融入 特困人员供养 : 提供基本生活条件;提供日常生活照料;提供疾病治疗;办理丧葬事宜 医疗救助 : 协助申请救助;改善救治环境;协调医疗资源;强化社会支持 住房救助 : 协助申请住房救助;宣传讲解政策 教育救助 : 提供教育机会;提供教育补助;心理能力建设 就业救助 : 转变就业观念;自我认知调整;职业技能培训;连接就业资源 临时救 助 : 危机干预;外展服务;机构救助 受灾人员救 助 : 协助安置受灾人员;及时开展危机干预;修复社会支持系统;社区重建与发展 方法 社会支持网络:丰富成员、整合资源、发挥功能;政府、社会、社区;正式 /非
45、正式 个案管理:整合性;程序 例题: 2010 年 1 题; 2012 年 1 题; 2014 年 1 题。 18 第十一章 家庭 社会工作 关键词:家庭的社会功能、增强家庭能力 、家庭整体需要、家庭结构 不同类型家庭的共同特征 :日常生活和沟通交流方式的干预;协助家庭成员改善家庭困扰产生的环境因素;为家庭成员提供直接、具体的支持和帮助。 工作基本假设 :提供以家庭为基础的支持、坚持以家庭为中心的理念、采取危机介入策略、运用生态视角(个人 家庭 社会环境互动)。 理论 家庭系统理论 :问题是整个家庭沟通交流方式导致的;面临的危机既是机会也是挑战;因“问题”而导致家庭功能的失调能够有效解决。 核
46、心要素 :家庭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 家庭成员相影响 ;家庭包含 子 系统,又归属于更大的社会系统;家庭 系统依据已建立的规则运行。 家庭生命周期 : 根据 不同阶段的不同角色和任务进行 分析。 家庭抗逆力 : 分析家庭危机因素和有利的保护因素,加强保护减少危机 优势视角 生态系统理论: 微观 系统 (家庭) 中观 系统 (两个微观系统或多个,如家庭、学校) 外部 系统 (社区) 宏观系统 (社会文化价值系统) 内容 改善亲子关系的服务 :家庭行为学习、家庭照顾技巧训练 、 心理健康教育。 改善夫妻关系的服务 :婚姻辅导、家庭暴力干预。 家庭的救助和帮扶 。 基本原则:家庭处境化、个别化、家庭成
47、员增能、需求满足 评估方法 绘制 家庭结构图 :长辈上晚辈下、同辈长左幼右、夫妻男左女右。 家庭 生态图 :表示不同系统和成员间的关系。( P293) 干预技巧 观察、聚焦、例子使用、再标签 、问题外化 例题 : 2008 年 1 题; 2010 年 1 题。 19 第十二章 学校 社会工作 内容 满足 所有学生一般需要 (掌握用词) : 促进学生与健康成人和益友的联系能力; 增强学生明确自我身份和有效处理冲突的社交能力; 满足学生情绪控制和表达能力的需要; 促进学生学业发展和认知能力的培养; 促进学生提升采取行动的能力; 提升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 增强学生自我 效能感的需要; 促进学生培养亲
48、社会规范的能力 。 满足部分学生特殊需要 : 学业困境学生; 人际关系困境学生; 家庭生活困境学生; 心理状况困境学生; 特殊行为群体学生 。 (主要结合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部分的需求进行分析) 理论方法 抗逆力 表现形式 : 常规形式 :亲社会的行为方式; 非常规形式 :反传统、反社会、反主流的行为倾向。 构成要素 : 外部支持因素 :正向的 联结 关系、坚定清晰的规范、关怀支持的环境、积极合理的期望、有意义的参与机会。 内在优势因素 :个人形象感、积极乐观感。 效能因素 :人际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绪管理、目标制定。 基本步骤 : 1.促进亲社会联结 :组织学生活动、创造机会吸引父母参
49、与学校工作、在教育教学环节中促进师生沟通。 2.建立清晰 稳定 的边界 :学校制定纪律规范、体现关怀淡化惩罚。 3.教授生活 技能 :与人合作、冲突解决方法、抵制、决策、沟通、解决问题、自我决定、压力管理。 4.提供关怀与支持 。 5.建立和表达高期望 :强调合作、淡化竞争。 6.提供机会促进参与 。 个案管理 注重生态系统,提供整合性服务。社工角色:服务经纪人、使能者 小组工作方法 : 注意基 本程序、运作策略和评估 例题 : 2009 年 1 题; 2011 年 1 题; 2012 年 1 题; 2013 年 1 题。 20 第十三章 社区 社会工作 目标 促进居民参与,解决社区问题;改善社区关系,提升社区意识;挖掘社区资源,满足社区需求。 特点 :以社区为对象;重点解决社区居民所面临的集体性问题;采用宏观结构的视角分析和介入问题;强调社会参与,关注人的发展;重视社区资源的挖掘和运用。 主要内容 城市社区 社区 公共 服务: 社区就业服务;社区福利服务;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社区教育;社区治安;流动人口服务 社区志愿服务: 策 划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带领志愿者开展服务; 发掘培养志愿者骨干,培育扶持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