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而新,苏而新”苏州博物馆,设计师贝聿铭,设计制作者: 吴丹,黄冰倩,贝聿铭,著名美籍华人建筑设计师,1983年普利兹克奖得主,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苏州博物馆新馆选址位于历史保护街区范围,紧靠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平天国忠王府。具体在忠王府以西,东北街以北,齐门路以东和拙政园以南地块,占地面积约10750平方米。该地块被贝聿铭先生称为“圣地”,在这一地块上设计博物馆是“人生最重要的挑战”,“在这里设计博物馆很难很难,既要有传统的东西,但又一定要有创新,传统的东西就是要运用传统的元素,让人感到很协调、很舒服;创新的东西就是要运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让人感到很好看
2、,有吸引力,因为时代是在发展的”。按照贝聿铭先生的设计思想和专家组提出的“中而新,苏而新”的设计思路,经过一年的紧张工作,先后完成了概念性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设计思路,建筑整体解读,总平面图,建筑总面积:15391m2 分首层、二层、地下一层 绿地占地率42.4,博物馆采用三条轴线的布局,与忠王府格局十分和谐,总平面图,东西两侧的院落式组合和周边的合院式住宅相呼应,透视图,中央庭院,建筑高度为了与周边建筑环境相协调大堂高度只设为15.3m、书画厅高度为16m,建筑色彩建筑的基本色调是灰白两色,与苏州传统民居的粉墙黛瓦和谐统一。但用白墙灰瓦降低传统白墙黑瓦的对比度。,建筑细部解读,门面不算突出
3、,入馆前有一庭院,宛约而舒朗,正如园林设计总欲言又止,大堂北面落地玻璃把主庭院的景色引进室内,用展区和回廊一隅配上六边形镂窗再现“移步换景”和“借景”的概念,楼梯设计成悬挑增大了楼梯下空间利用,用墙面规则的矩形凹块,把清水自上而下阶梯状地引入底楼池塘,用假山片石在白墙前表现“以壁为纸”,“让光去做设计”是贝老的座右铭光是形状和空间的关键,没有光就没有形状,没有光就没有空间。,光影,展厅内部采光示意图,走廊大堂的采光,回廊的玻璃顶和金属遮光条把光线理成一丝丝撒在地面,庭院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新旧园景融为一体,苏州博物馆屋顶分析,问题一:苏博为何有三个突出屋顶? 为何作此布局?,苏州园林
4、非常注重屋顶的高低错落,苏州民居 屋顶与山墙构成的节奏感 非常强烈,拙,忠,民,不高大,不突出。-贝聿铭 屋檐高度小于4米,最高处小于16米 。严格控制,解决矛盾:将三个突出屋顶放在最远离拙政园和忠王府的西南角,并且尽量削减体量。 好处:既做到了高低的韵律,又避免了对旧建筑的遮挡,还为沿街提供了精彩的立面,并且做到了轴线这一传统布局上的空间节点。,问题二:苏博的屋顶的形式从哪来,坡度如何确定?,我不想要一个完全苏式的灰瓦飞檐,我需要一些新的东西来代替,发展建筑的体量。贝聿铭纽约时报,几何化,为什么要几何化?,为什么要几何化?,几何化使得物体本身获得抽象的美感,也使得设计更为现代,简洁,并简化了
5、制作工艺。,金子塔型的天窗,来源是民居中的老虎窗 不得已而为之的东西,经过几何化的抽象,一举解决了苏式大屋顶采光不足的现象。,金字塔屋顶的来源,中央天窗设置在人流活动区域,无展品处,使博物馆阳光温暖,柔和。,屋顶与空间,几何化屋顶也使得空间更为自由,采光更为合理。,在我国风水理论中,几何形被赋予了阴阳的概念,方形,三角形,象征了静态的稳定,为阴,圆形则象征着动态的循环,为阳,日本建筑很重视这一点。贝聿铭受到日本建筑中禅思意向的影响,往往创造出赋予几何化的禅意空间。,问题三:屋顶的材料为何要不同于传统?是何材料?构造如何?,屋顶并不是孤立的,屋顶是和墙是和很多形体转折面有关。而做成瓦则只能成为屋
6、顶,很难延续到其他界面。,北京香山饭店屋顶材质:小青瓦。 经过时间证明,容易碎裂的小青瓦维修成本高,所以,用石头代替了小青瓦。,一种名为“中国黑”的石材,黑中带灰,雨淋更黑,晒后变浅,加工为菱形,由不锈钢固件固定于屋面上。与周围屋顶的颜色融合在了一起。,屋顶的遮阳板,是用木纹装饰膜贴起来的金属板,为了延续大众的审美心理惯性。,总结,如果说,当年香山饭店的建成在中国建筑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同时它也为新时期我国建筑和室内设计工作者的创作起到了解放思想、开拓思路的作用。那么,苏州博物馆,则使苏州民居风格和现代建筑和谐对接,融建筑于园林之中,化创新于传统之间,使传统与现实,东方古代文明和西方现代科技相辅相成协调相融。对于贝老本人来说,创立一种属于中国本土的建筑风格,香山饭店是一个开端,苏州博物馆则是一个漂亮的结局,他用自己的努力,实现着一个特殊的理想,为中国创造了一种新的建筑语言。,谢 谢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