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稻田锌肥施用技术水稻秧苗移栽后迟迟不发棵,甚至不返青,或返青后不分蘖以至萎缩,群众一般称之为“坐兜” 。“坐兜”田大多出现于低洼阴湿地区和冷、烂、瘦田,但有时肥田也发生。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多种,缺锌导致的赤枯病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一、水稻缺锌“坐兜”症状稻株基部叶子的叶尖干枯,在叶片的中段出现黄褐色乃至红褐色的不规则斑块,并从老叶逐渐向上部邻近叶片发展。病情严重时,老叶上的锈斑扩大成片,呈条状,出叶速度呈著减慢,新出叶叶片变小,褪绿发白,植株矮缩,叶色褪淡。二、水稻坐兜发生时期坐兜多发生在水稻开始分蘖时,分蘖盛期达到高峰。三、容易缺锌地块1、盐碱土地块盐碱地最容易发生缺锌现象,底肥使用
2、硫酸锌已经属于常规技术措施,否则会导致赤枯病发生;2、新平整地块以前不缺锌的不平地块,在近几年的农业综合开发中进行大面积土地平整时,丧失表土较多的土壤和温度较低的冷浸田也易发生缺锌现象;3、磷过高地块通过多年的增磷补钾后,有效磷含量高的土壤,大量施用氮肥会使作物需锌量增加,易引起缺锌。4、土壤通透不良地块通常出现在地下水位高、长期积水的田块。三、稻田缺锌危害对缺锌田块补锌时一定要严格控制使用量和浓度,否则,适得其反。1、锌缺乏缺锌可导致水稻赤枯病产生,受害稻株矮小,分蘖减少,下部叶片的叶尖、叶缘褪色变黄。拔起病株,可见根部老化,整个根系呈黄褐色或暗褐色,新根或须根没有或很少,有的稻株根部发黑甚
3、至腐烂,发出硫化氢臭味。进而导致作物产量、品质下降,必须及时补锌。2、锌过量土壤中锌含量过多也会导致农作物中毒。4、采取农业措施对水稻坐兜的防治,应根据水稻栽培品种的遗传性状和正常生理需要,因时、因地、因苗,合理运用耕作和田间管理各项技术措施,创造适合于稻株根系生长发育的栽培环境。1、补施锌肥(1)底肥容易缺锌地块,连同基肥一起使用硫酸锌 30 公斤/公顷;(2)追肥对发病稻苗用 0.1%0.3%的硫酸锌溶液连续喷 23 次,每次间隔 7 天;或用硫酸锌 1525 千克/公顷,拌干细土后均匀撒于田面。2、增强土壤通透性常年发病田应实行水旱轮作,开深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增强土壤通透性。 3、加强营养对已发病稻区,待新根长出后追施尿素等速效肥料,有助恢复生机,减轻发病。也可叶面喷施营养剂进行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