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武陵春,李清照,教学内容分析,词武陵春是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词五首当中的第四首。代表了南宋时期的其中流派之一婉约派。武陵春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词作,真实地反映了她凄惨的生活水平处境和忧愁悲痛的思想感情。词人通过描摹外部动作和神态,通过新奇的比喻、新颖的构思生动地再现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 本单元以史传文学为主,所选的文章大部分是史学家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客观记录和描述,呈现了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状况和不同人物的思想面貌。另外,这个单元还将五首词统一编排,更加便于集中体现当时的各种社会状况及思想。,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不少古典诗词,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再
2、加上他们的思想正从幼稚向成熟阶段过度,对表达爱、恨、情、愁的文章颇感兴趣,特别是对类似的比较经典、简短的古诗词更是偏爱。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背诵武陵春这首词,从而体会作品是如何表现浓重之“愁”的; 前面刚学习了望江南这首词,了解了作品采用白描、拟人等手法,生动地表现闺中思妇望夫不至的绝望情绪,为学习武陵春这首词奠定了基础; 九年级学生虽然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欣赏、感悟能力,但运用贴切的修辞来表达某种情感还是比较困难的。因此,要引导学生认真体会武陵春这首词运用夸张式的比喻表达“愁绪”的方法,结合拓展训练,培养学生运用修辞,形象生动地表现情感的能力。,教学目标分析
3、,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词的能力,品味词的节奏美、语言美、意境美; 通过教学,在认识作品表达情感的基础上,正确面对学习、生活中的“愁”; 反复吟诵,联想品味,既提高欣赏能力,也感受诗人抒发的强烈情感,从中受到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分析,引导学生品味词的意境,感受词的情感 朗读背诵作品,学习作品中用“夸张”、“比喻”等修辞表达愁绪的方法;提高学生对词的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分析 主要采用反复诵读法,研读讨论法(咬文嚼字),合作探究法,比较阅读法,拓展延伸法等,通过PPT,朗读音频,及板书媒体手段来教学。,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称号,评价及名句,
4、引出作者及作品背景的介绍 称号:“一代词宗”;评价:“中国古代最杰出,最有才华的女文学家,女作家”;名句:“人比黄花瘦”,“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二.作者作品简介: 李清照的作品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早期她生活优裕,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收藏和整理,所以她的词作多写其悠闲生活。代表作有如梦令。到了晚期,由于金兵入侵,家乡沦陷,丈夫在赴任途中病逝,她孤单一人,流落南方,境遇孤苦。所以她的词作多写其悲惨生活,情调感伤。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醉花阴武陵春等 。,三.朗读文本,体会情感,1.听录音范读 2.教师带读,学生跟读,在朗读过程中指导情感,明确“蚱蜢,载”等字的读音。 3.学生自由
5、朗读,小组合作,最后全班齐读。 4.教师点评,四.品读语言,1.(再听一遍录音范读),你能从这首词中感受到流淌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能用一个字来概括这首词吗? 2.文中哪句话最能形象的表达了作者的这种感情? 3.对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句子进行赏析,如“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拟”等。,五.合作探究,1.对比之前学过的望江南中女子的“愁”与武陵春李清照的“愁”,谁的愁更重些呢,两篇文章有何不同?请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着个问题,然后请几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 2.联系平时积累,让每组的同学思考关于描写“愁”的诗句,并进行全班分享。,六.结语,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武陵春,感受到了李清照内心愁苦的情感,领略到了她遣词造境的文学才华,还有在潜移默化中朗诵、品词、对比的方法赏析诗词,课后请同学们有意识的运用这些方法去赏析李清照的其他词作,希望同学们能够爱上李清照,爱上中国古典诗词。 七.作业 熟背这首词,并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