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魏氏兒童智力量表第四版(WISC-IV)中文版研習台中教育大學 洪榮照壹、前言一、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標準(一)鑑定歷程與智力有關之類別:一般智能優異、智能障礙、學習障礙。(二)教育部頒鑑定標準(2006.09)1.身心障礙學生之鑑定,應採多元評量之原則,依學生個別狀況,採取標準化評量、直接觀察、晤談、醫學檢查等方式,或參考身心障礙手冊記載蒐集個案資料,綜合研判之。2.資賦優異學生之鑑定,應以標準化評量工具,採多元及多階段之評量方式。其評量之實施應依觀察、推薦、初審、初選、複選及綜合研判之程序辦理。除一般智能及學術性向優異學生之鑑定外,其他各類學生之鑑定,均不得施以學科成就測驗。 (第
2、二條) 3.智能發展較同年齡者明顯遲緩,且在學習及生活適應能力表現上有嚴重困難者;其鑑定標準如下:一、心智功能明顯低下或個別智力測驗結果未達平均數負二個標準差(第三條) 3.一般智能優異,指在記憶、理解、分析、綜合、推理、評鑑等方面,較同年齡具有卓越潛能或傑出表現者;其經鑑定後應符合下列各款規定之標準:一、個別智力測驗評量結果在平均數正二個標準差或百分等級九十七以上(第十四條) 。 二、特殊教育學生認知能力鑑定工具(一)篩選工具:CPM、SPM、SOI、學校能力測驗、托尼非語文智力測驗、修訂畢保德圖畫詞彙測驗、國民中學團體語文能力測驗(二)鑑定工具:WISC、比西量表(斯比量表) (平均數10
3、0,標準差16) 、KABC、新編中華智力量表、綜合心理能力測驗(平均數100,標準差15)貳、WISC-IV架構與修訂一、WISC-IV沿革:(一)W-B 1939; (二)W-B II 1946; (三)WISC 1949;(四)WAIS 1955; (五)WPPSI 1967; (六)WISC-R 1974;(七)WAIS-R 1981; (八)WPPSI-R 1989; (九)WISC-III 1991;2(十)WAIS-III 1997;(十一)WPPSI-III 2002; (十二)WISC-IV2003二、WISC-IV工具內容摘要(一)適用對象:6歲到16歲(二)目的:測量6歲
4、到16歲兒童的個別智力,可得全量表智商(FSIQ)及四種組合分數,以供特殊兒童衡鑑及安置之參考。(三)內容:共有十項分測驗(包含圖形設計、類同、記憶廣度、圖畫概念、符號替代、詞彙、數字序列、矩陣推理、理解和符號尋找等測驗),和四項交替分測驗(包含圖畫補充、刪除動物、常識和算術等測驗)。(四)時間:約60分鐘到90分鐘(事實上會增加)(五)著者:Dr. David Wechsler(六)中文版修訂者:陳榮華博士、陳心怡博士三、WISC-IV 修訂目標(一)更新量表理論基礎:1.流體推理:巧妙運用抽象概念、規則、歸納和邏輯關係,如新增之圖畫概念、矩陣推理分測驗。2.新增三分測驗:矩陣推理、圖畫概念
5、、字詞推理(中文版此測驗刪除) 。3.工作記憶:修訂算術測驗試題4.處理速度:增加刪除動物(二)提高臨床效用1.特殊樣本組研究:題目向上向下延伸,惟未選取安置於機構之學生。2.與成就測驗的統計連結(三)增加發展的適用1.對兒童指導語2.教導題、追問、提示3.評分標準4.測驗器材指導手冊分兩本(四)改進心理計量特性1.常模2.信度與效度證據3.延伸分測驗試題的下限與上限難度4.試題偏誤(五)增進與使用者的友善關係1.施測時間:十項分測驗可獲得五種組合分數,50的人可在67分鐘完成;90可在94分鐘內完成。32.施測程序:修改刺激卡片冊,方便操作。3.交替分測驗:4.手冊改編:指導手冊、技術和解釋
6、手冊。5.記錄本改編四、WISC-IV 與 WISC-III 之差別(量表的改變)(一)刪除的分測驗:連環圖系、物形配置、迷津。(二)保留的分測驗:類同、詞彙、理解、常識(交替) 、圖畫補充(交替) 、圖形設計、記憶廣度、算術(交替) 、符號尋找、符號替代(三)新增的分測驗:圖畫概念、數字序列、矩陣推理、字詞推理四項。(四)組合分數分測驗內容1.VCI(語文理解指數):類同、詞彙、理解、常識(交替) 、字詞推理(中文版刪除)-語文2.PRI(知覺推理指數):圖形設計、圖畫概念、矩陣推理、圖畫補充(交替)-作業3.WMI(工作記憶指數):記憶廣度、數.字序列、算術(交替)-語文4.PSI(處理速
7、度指數):符號替代、符號尋找、刪除動物(交替)-作業5.FSIQ(全量表)(五)組合分數測量重點1.VCI(語文理解指數):善用推理、理解、概念化語文能力2.PRI(知覺推理指數): 知覺推理與組織3.WMI(工作記憶指數):注意力、專心、工作記憶4.PSI(處理速度指數):心智速度、書寫動作處理五、WISC-IV 之架構特色(一)組合分數的術語及其成分(二)分測驗的術語:核心分測驗(十項) 、交替分測驗(四項)(三)歷程分數:(1)圖形設計無時間加分(BDN) 、 (2)順序背誦廣度(DSF) 、(3)逆序背誦廣度(DSB) 、 (4)最長順序背誦廣度(LDSF) 、 (5)最長逆序背誦廣度
8、(LDSB) (6)刪除動物測驗雜亂排序(CAR) 、 (7)刪除動物測驗結構排列(CAS)六、WISC-IV 之應用七、WISC-IV 之相關研究4第四版(2003)參、WISC-IV 施測原則與計分方式之說明與檢討一、WISC-IV 鑑定理念(一)資優鑑定力求條件一致、公平、公正、客觀。(二)身心障礙鑑定:考量障礙狀況,但也不能做濫好人,學生不符合特教生者,儘管如何弱勢或支援系統缺乏,亦不必替他廣開善門,列為特教生,應幫助他尋求符合其條件之協助管道(交學校輔導室攜手計畫.等處理) 。二、不予施測條件1.近六個月曾施測過52.為矯正之視障、聽障3.語言表達困難4.收容於精神機構5.服用抑制測
9、驗之藥物(抗痙攣、抗憂鬱、抗焦慮、抗精神病)6.被診斷有足以益智測驗表現之身體狀態或疾病四、施測注意事項(一)熟悉測驗器材(二)標準施測程序(三)施測時間:95以上施測完成時間,資優106分鐘、智障79分鐘。國內平均:6-8歲95分鐘;9-11歲110分鐘;12-14歲112分鐘;15-16歲110分鐘(四)外在物理環境(五)建立和維持友善關係五、一般施測指導要點(一)施測分測驗的標準順序(二)施測交替分測驗(三)分測驗取代規則(四)開始題、倒退施測規則、終止規則。(五)計時:從寬(六)資格題:數.字序列測驗 ,6-7歲及疑似智障先測資格題。(七)教導與練習(八)追問答案、提示、重述試題(九)
10、反應記錄六、一般評分指導要點(一)使用答案範例(二)評分追問後的答案(三)分辨弄糟的答案(四)評分多種答案七、填寫記錄本(一)計算實足年齡(二)填寫總結頁資料1.計算各分測驗的原始總分2.原始總分轉換為量表分數3.獲得五項組合分數的量表分數總分64.決定各項組合分數5.繪製各項分數側面圖6.按比率估算量表分數總分7.特殊情況下,需謹慎解釋的組合分數。(三)完成分析頁1.指數分數和分測驗分數的差異比較2.決定分測驗所測能力的強弱項3.決定歷程分數4.歷程分數的差異比較八、決定測驗年齡當量肆、WISC-IV 在疑似特教生鑑定注意事項一、 在施測前應對受試的生理、情緒與行為狀況先行瞭解。二、 小組成
11、員在安排施測前應檢視學校是否已進行轉介前的介入輔導三、 心評教師對特殊教育學生實施評量應注意的原則(一)特殊教育學生鑑定評量需有足夠的原因與理由(二)應獲得家長瞭解與同意後才能實施,且家長有權利參與表示意見並要求應根據評量資料進行教育計畫及相關決定。(三)評量人員應具備專業資格。測驗者需充分瞭解受評學生。(四)評量方式與過程要考量學生的特殊障礙條件,如有彈性調整,應予註明。(五)要根據學生的文化語言背景不同,選擇適當的標準化施測工具,如採母語應予註明。(六)評量後的結論與建議應根據直接的觀察及晤談所得等多元資料。(七)間隔一段時間應實施再評量,以評鑑先前的判斷及教育方案內容的適切性。(八)要保
12、持中立態度,不宜先預設立場定位受試為哪一類型的障礙兒童受試的反應的認知:正確反應、錯誤反應、反應很快、反應很慢、毫無反應(無法判定為正或誤)(九)對受試毫無反應時的處理1.檢討評量時機(含受試者身心狀況、家庭、環境、重大事故)2.是否為受試不理解測驗的要求(含作法、語文)3.受試的人格特質(應多予鼓勵)4.確定是完全不會?抑或反應遲緩(十)指導級任教師(測驗者)或家長詳細填寫社會適應行為量表,心理評量小組(評量者)不宜代為填寫7(十一)計分仔細核對不能有誤,以免影響受試權益(十二)遇無法當場判斷受試的反應是否正確時,請從寬計分或充分記錄,測驗後再予考量(十三)若受試者無法靜下來配合接受施測,應
13、瞭解原因,充分記錄,勿草草結束,勿隨意記錄結果、應將行為記錄下來(十四)受試如有特殊表現行為之情形時,請附上該生平時學習表現資料(十五)評量結果經整理後未經鑑輔會判定前,不宜先行向家長解釋(十六)受試者如有生理上障礙或其他已知明顯的文化刺激條件不利時,應記錄下來(十七)評量要求精準,不是求快速。個案確實被嚴謹鑑定,而非迎合個案。四、WISC 整體施測注意事項-(一)刺激題本翻頁的方式與 3 版不同,線圈應對著受試者。(二)施測時間較久易影響受試者的專注程度,主試者應斟酌給予休息、活動時間。(三)注意施測情境,施測座位的安排應避免受試者受到干擾,也應避免受試者看到記錄本或指導手冊。(四)要注意各
14、分測驗不同年齡組施測的開始題。(五)受試者若有明顯誤解題意或作答方式時,主試宜再重述指導語。(六)除非有特殊情形,否則要依序施測各分測驗,不宜任意更換分測驗施測程序。若有變更分測驗施測的情形,應於記錄本上註明。(七)主試應詳實記錄受試者的反應,施測流程也應詳加記錄,如:NR、DK、PC、PX、R、Q。(八)主試若發現受試者反應較衝動或較易放棄時,必要時宜多給予提醒、鼓勵。(九)記錄本首頁智商分數紀錄注意右中量表總分與組合分數之選擇,應該加強注意(有些人會填錯) 。五、各分測驗施測注意事項-(一)符號尋找:1. 慣用左手者容易遮到目標組,宜提供另一本記錄本,並特別留下記錄。2. 主試以答案卡計分
15、時要留意是未作答還是答錯,作答錯誤要倒扣。(二)矩陣推理:1. 應留意刺激題本的題號,避免一次翻到 2 頁。2. 此分測驗有時限,主試一定要記得計時。(三)圖畫補充:81. 不同於 3 版,4 版要求必須紀錄受試者的反應時間,這樣可能會讓主試覺得忙碌,但計時對於神經心理歷程的分析是有其必要性的。2. 計分較 3 版寬鬆,宜多留意指導手冊上的計分標準。(四)詞彙測驗:1. 刺激題本一次呈現 3 個辭彙易混淆受試者,也較容易讓受試者分心。(五)刪除動物測驗:1. 要提醒受試者要做 2 頁。2. 計分時要特別留意,作答錯誤要倒扣。(六)數.字序列:1. 816 組不需施測資格題,但若受試者 12 生
16、肖不熟,主試應在呈現 12 生肖 字卡讓受試者背 3 次再進入施測程序。(七)記憶廣度:1. 要念完該提所有數字後再讓受試者念。2. 主試者要注意念的數度,1 秒 1 字。(八)圖畫概念:1. 此分測驗沒有時限,但若受試者超過 20 秒沒有做任何反應時,主試宜提醒、鼓勵一下。2. 若受試者回答同一列中的選項,主試宜提醒受試者應從每一列各找一個最相配的選項。(九)圖形設計:1. 刺激題本應擺放於受試者正前方,避免斜放導致受試者呈現旋轉的圖形。2. 每次開始一個新的題目前,主試務必要將積木弄亂。3. 受試者若排列錯誤,應於記錄本上劃下錯誤的排列圖形。伍、計分與解釋軟體實務一、分數處理輔助軟體(一)
17、目的:幫助施測人員在施測和評分WISC-IV後,便於轉換各項分數與繪製剖析圖等作業,以提昇其工作效率。(二)內容:1.個人測驗結果報告單:包含五項組合分數之量表總分、組合分數、百分等級、90與95信賴區間,分測驗與組合分數之側面圖,差異分析與歷程分數分析等。2.整體報告單:可依學年度、機構、施測者、性別、施測日期與受試者年齡9區間,自行選定團體報告書之資料範圍,並選定依據任一種組合分數或年齡排序列印測驗結果摘要表。3.可將測驗結果資料轉成Excel檔案,方便研究使用。(三)系統需求:1.光碟機一台(CD-ROM/RW或DVD-ROM/RW皆可)2.硬碟50MB以上的空間。3.Windows20
18、00及32位元版本之Windows XP、2003及Vista。4.印表機及滑鼠。建議最佳螢幕解析度 1024*786。(四)使用本軟體之注意事項1. 先仔細考量該分數是否係代表該生能力之有效分數(valid score)2. 記錄-之分測驗數目愈多,將會導致組合分數估計之誤差增大。並且當-數量超過一定標準時,有些組合分數將無法被估計,且後續之相關差異比較將無法順利進行3. 如果時間許可,請盡量施測全部14個分測驗,以確保學生正確智能之評估,同時也能獲得最完整的診斷訊息。4.資料匯出功能,使用者可將系統中之資料轉存成.CSV檔案格式,該檔可以Excel開啟,以利資訊人員將資料匯入資訊系統,做進
19、一步之資料分析或處理(五)安裝與運用操作說明:第一步:輸入個案的基本資料:其中個案姓名、編號、測驗日期以及出生 年月日等欄位務必依照選單格式確實填入,其餘欄位可依不同情況輸入適當資料。移動位址方式可以利用滑鼠、Enter 鍵或 Tab 鍵。第二步:輸入個案的各項分測驗原始分數與歷程分數並選擇差異比較之依據。第三步:確認資料輸入是否完全無誤,點選輸入即完成個案建檔。第四步:系統即時將各原始分數轉換為量表分數 ,再由量表分數轉換為組合分數 、 百分等級 、並計算各項組合分數的90%信賴區間與95%信賴區間 、 各分測驗的量表分數與其平均量表分數的差異以及歷程分數的量表分數差異分析等資料。第五步:查
20、詢與列印測驗結果報告單。上述建檔作業完成之後,本套軟體尚提供個案資料查詢、修改、 刪除、列印、排序以及資料處理等功能。個案建檔作業畫面10(2) 整體報告單預覽畫面個人報告單範例1112PDF 檔案輸出由於坊間 PDF 的製作軟體商業使用多屬付費方式,部分產品對於個人使用者有提供免費之使用,為遵守智慧財產權相關規範,本程式安裝光碟不提供製作PDF 軟體,僅介紹軟體使用方式。PDF reDirect 為 EXP Systems LLC 公司出版之免費轉換軟體,可於http:/www.exp- norms)(1) 心理年齡(mental age)13(2) 年級當量(grade equivalen
21、ts)(二)組內常模(within-group norms)(1) 百分等級(percentile ranks) %105.NRP(2) 標準分數(standard score)i. Z 分數 Xii. T 分數 501iii. 離差智商(Deviation IQs)(3) 常態化標準分數i. 常態化 Z 分數ii. 常態化 T 分數iii. 標準九(stanine)(三)標準分數:標準分數是所有衍生分數中,最令人滿意的一種形式。標準分數之優點:(1)標準分數代表兒童與其同年齡標準化樣本群兒童相較,是高出或低於平均數若干個標準差。(2)整個分數分布範圍內,都有相等的計分單位。例如 100115
22、 之間的差異和 130145 之間的差異,是相等的,都是一個標準差的差距。(3)標準分數的誤差帶:一方面由於人類行為在不同時間不同場合會有變化,另一方面由於測驗工具的效度,所以任何的測量分數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誤差。因此,從心理測量工具所得到的分數,其實都只是兒童實際分數的估計值。當我們在解釋分數時,應將其測量標準誤(standard error of measurement;簡稱 SEM)列入考慮。標準分數誤差帶的功用,即用以解釋所得到的標準分數,或於多大的不可靠區間內。(4)理論上,若兒童的平均能力可以被同樣的工具重覆測試好幾次,所得的分數將會成常態分配,則平均值即代表兒童的真實分數。因為真
23、實分數在實際應用中永遠不可能得知,因此我們只能就所得的分數及其 SEM,大約估計真實分數落於何處。(5)SEM,代表就我們所得到的分數上或加、或減,得出一個可信賴區間,基於常態分配曲線的特質,我們可以說真實分數就落在這一個特定的信賴區間。對多數的評量而言,68的信賴水準是不夠的,它的誤差範圍太大了;因此,本量表建議採用 90或 95的信賴水準。14(四)百分等級:百分等級代表一個特定兒童之表現,優於同年齡參照團體的百分比。百分等級分布的範圍通常是由 1 至 99,百分等級 50 就代表在標準化樣本群中適中的表現結果。(1)百分等級最主要的優點是很容易了解,但其最大的缺點就是每一個百分等級間的單
24、位不相等。例如,在常態分配狀況下,百分等級 50 和 55 中間的差異(差距兩個標準分數) ,便遠小於百分等級 90 和 95 之間的差異(差距六個標準分數) 。(2)由於百分等級並非等距量尺,且有向中央集中、向極端分散的趨勢,以致分析兩個不同百分等級間的差異時,很容易導致錯誤的解釋。(五)標準九:(1)標準九代表常模化標準分數的範圍,其範圍從 1 到 9,平均數為 5,標準差約為 2(1.96) ,每一區間代表 1.5 個標準差。(2)使用標準九最大的好處,就是避免過分誇大解釋標準分數間的微小差異,及百分等級間的微小差異。簡言之,標準九對小的差異較不敏感。使用標準九的缺點,就是當標準分數落在
25、某兩個相鄰標準九的接壤處時,它就表現得過份敏感。例如,本量表標準分數 103 相對於標準九的 5,而 104 則落在標準九的 6。二、信效度(一)信度與測量標準誤1.台灣地區信度:內部一致性信度係數在.74-.91之間,四個組合分數與全量表在 .85-.96之間。2.重測信度(二)分數差異分析(三)效度WISC 常被當成效標四、分數解釋之注意事項(1) 解釋測驗分數時,應以測驗內容及形式解說受測者的表現。(2) 應根據測驗目的,適當地解釋測驗分數。(3) 分數皆含誤差,最好呈現區間分數。(4) 進行測驗分數比較時,應注意分數的可比較性。(5) 解釋測驗分數時,應將受測者的相關資料納入考慮,以提
26、昇解釋的恰當性。柒.WISC-IV解釋上考慮要點一、報告與敘述成績(一)標準分數:1.分測驗:平均數10、標準差32.組合分數(VCI、PRI、WMI、PSI、FSIQ):平均數100、標準差15。15(二)百分等級:(三)測量標準誤與信賴區間:選擇90或95信賴區間(四)描述性質性分類:非常優秀(130以上) 、優秀(120-129) 、中上(110-119) 、中等(90-109) 、中下(80-89) 、臨界(70-79) 、非常低(69以下)(五)基本側面圖分析的建議程序1.進行側面圖分析:步驟(1)報告和解釋全量表智商(2)報告和解釋語文理解指數(VCI)(3)報告和解釋知覺推理指數
27、(PRI)(4)報告和解釋工作記憶指數(WMI)(5)報告和解釋處理速度指數(PSI)(6)評估指數分數層次的差異比較(7)評估強項及弱項(8)評估分測驗分數層次的差異比較(9)評估分測驗內的得分組型(10)進行歷程分析三、使用者的責任四、適合性及公平性議題(一)施測適用年齡範圍兩端的兒童(一)為再評估而目的而施測兒童(二)為神經心理學的目的而施測兒童(三)為施測特殊需求兒童(四)施測全聾或重聽兒童捌、WISC-IV在學習障礙之運用一、學習障礙之定義二、鑑定流程(可參閱張蓓莉主編(民88年8月) 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原則鑑定基準說明手冊pp.75-91)1.智力正常(亦即 IQ 70 以
28、上)-考量測量標準誤2.排除其他障礙及環境因素之影響(亦即非生理、情緒之障礙及中輟之影響,可訪談教師及家長,如有生理缺陷或情緒障礙,應先鑑定是否符合該項障礙條件?)3.學業低成就(小學國語、數學;國中國文、英文、數學)4.內在能力顯著差異(1) 學習潛能與實際成就(智力換算成標準分數與與成就測驗換算成標準分16數差距達 1.5 個差異標準誤以上者)(2) 各項認知能力的差異5.心理歷程差異神經心理功能異常(記憶、注意、理解、推理、表達、知覺、知覺動作協調)6.特殊教育標準三、適應行為評量(一)智障定義:智能障礙,指個人之智能發展較同年齡者明顯遲緩,且在學習及生活適應能力表現上有嚴重困難者;其鑑
29、定標準如下:1.心智功能明顯低下或個別智力測驗結果未達平均數負二個標準差。2.學生在自我照顧、動作、溝通、社會情緒或學科學習等表現上較同年齡者有顯著困難情形。(二)採評定方式(三)適應技能與智能障礙(四)中華適應行為量表(ABS徐享良) (平均數100,標準差15)(五)文蘭適應行為量表(心理出版) (平均數100,標準差15)玖、結語一、 熟練的施測流程與嚴格的遵守標準化的測驗程序二、 注意測驗資料之保密、正用與誤用三、 多元評量原則四、 疑似特殊教育學生鑑定注意事項1.瞭解受試動機與意願2.無法或不願作答時宜先暖身3.充分記錄各項反應4.分測驗結束時,看看有無必要稍做休息五、 顧及受試者的最大權益拾、附錄17181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