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ppt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8055636 上传时间:2019-06-06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1.8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讲,剩余价值生产理论,一、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条件,(一) 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1、货币与资本的区别货币流通公式:WGW(运动目的是实现不同商品的交换)资本流通公式:G W G(运动目的是更多的货币)循环形式不同 运动目的不同 价值所处的地位不同,2、资本总公式及矛盾资本总公式:G WG 矛盾:价值规律说商品要实现等价交换G是怎么实现价值增殖的呢?资本家说- “资本的增值是因为贱买贵卖 但是,贱买贵卖并不能带来这个社会商品价值的增值。结论(1)等价交换不会发生价值增殖(2)不等价交换也不会发生价值增殖那么资本是怎么增值的的呢?一定是资本家购买到一种特殊的商品,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大的价值劳动力

2、。矛盾解决的结果:劳动力成为商品,(二)劳动力的买卖,1、概念:是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完全自由的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商品买卖除了劳动力一无所有3、劳动力使用价值:劳动过程中创造的所有价值(能生产大于自身的价值)4、劳动力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力价值的内容: 其一、劳动力自身生存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其二、维持劳动力家属子女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其三、劳动力教育训练费用.劳动力价值的特点:总是低于劳动力的使用价值,5、资本主义的工资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n)的价值和价格;不是劳动(v)的价值和价格。因此

3、: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条件。,二、剩余价值(M)的生产过程,1、例:制衣厂10+2+3=15元 前6小时(必要劳动时间)30-20-4-3=27元 后6小时(剩余劳动时间) 剩余价值就是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高于自 身价值的价值。,原材料,机器磨损,工资,2、价值增殖过程价值形成过程:生产过程既转移了旧价值又包含了劳动者新创造的劳动力价值,没有剩余价值价值增殖过程: 是超过劳动力价值补偿这个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三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率,1、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不

4、变资本C :是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变换了它的物质存在形式,转移原有的旧价值,并没有改变自身的价值量。原材料、燃料、机器,厂房等可变资本V :是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即工人的工资。 划分标准:价值增殖中作用。划分意义:揭露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准确计算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即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表明工人受剥削的程度。公式: 物化劳动表示:剩余价值(m)/可变资本(v)活劳动表示:剩余劳动/必要劳动时间表示: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剩余价值量:决定因素:剩余价值率;可变资本总量,公式 M= mv,四 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1、绝对剩余价值

5、生产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劳动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是绝对剩余价值,这种生产方法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6小时 12小时 15小时,必要劳动时间:6小时 剩余劳动时间:15-6=9小时,8小时工作日,劳动日的最低限度:生理界限;道德界限 资本主义社会工人争取缩短工作日的斗争 现代科技进步对缩大劳动日的作用,“我们要把世界变个样,我们厌倦了白白的辛劳,光得到仅能糊口的工饷,从没有时间让我们去思考。 我们要闻闻花香,我们要晒晒太阳,我们相信:上帝只允许八小时工作日。”,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劳动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是相对剩

6、余价值,这种生产方法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超额剩余价值: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的关系:前者: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后者: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每个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最终结果是,整个社会相对剩余价值提高。,第三讲 资本积累理论,一、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简单再生产:资本家瓜分到剩余价值后,如果将其完全用于个人消费,则生产就在原有规模的基础上重复进行,这叫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扩大再生产:资本家无偿占有剩余价值后,并不是将其完全用于个人消费,而是将一部分转化为资本,用以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这就是资本主义扩大

7、再生产。 如何扩大再生产,必须有一定的资本积累。,二、资本积累的实质,资本积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而资本积累的源泉又是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 资本积累 扩大再生产 资本积累的实质:就是资本家不断的利用无偿占有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资本积累造成的后果三、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和相对人口过剩,生产资本的构成可以从两个方面考察:资本的技术构成:由生产的技术状况所决定的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比例关系;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中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价值上的比例关系。资本的有机构成:

8、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通常用c :v来表示资本的有机构成。,如果资本有机构成不变 C不变,V也不变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资本有机构成会不断提高,这时候C如果不变,V就要变小。 C 代表着资本家的生产资料的投入量,为了扩大再生产,C的量是不断增加的,因此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情况下,C增加,V的值不断降低。 也就是说,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雇佣工人的工资相对降低,人数下降,因此会引起失业,即相对人口过剩。,相对过剩人口:劳动力供给超过了资本对他的需要,三种形式: 第一种:流动的过剩人口(临时工,在工作和失业中徘徊) 第二种:潜在的过剩人

9、口(农业过剩人口) 第三种:停滞的过剩人口(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扩大生产规模C的两种形式,资本积聚:是指个别资本通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资本的总量。(增产)资本集中:是指个别资本通过结合而形成的较大资本。(合并)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之间相互促进。 最终导致C的投入量不断增大,V的数量不断减少,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社会两极分化严重。,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胜利。,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越来越具有社会性。表现为:生产资料的使用社会化,生产过程成为许多人协同进行的社会化大生产,全球经济活动一体化。 另一方面,资本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

10、,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完全按照资本家个人意愿来进行,产品的分配也由他们掌控。 最终,使得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产生深刻的矛盾,并且日益加剧,资本主义最终会被新的、更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共产主义所代替。,第三讲 资本的循环与周转,如何实现资本的增值?,资本只有在不断的运动中才能实现价值的增值。 资本是怎样运动的呢?,1、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 2、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3、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是资本从一种形式出发,经过一系列形式的 变化,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一、剩余价值的实现资本循环,投在物质资料生产部门能够实现价值增殖的资本,1、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采矿业,建筑业

11、,农业,工业,W,PW,2、产业资本的运动,购买,生产,销售,GW,A Pm,A Pm,WG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销售 阶段,为生产剩余价 值准备条件,生产剩余 价值,实现剩余 价值,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购买 阶段,生产 阶段,阶段 公式 职能形式 职能作用,产业资本循环:,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变换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价值增殖回到出发点,购买-生产-销售,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G,W,Pm,A,P,W,G,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3、产业正常循环的条件,1)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资本在空间上并存。2)三种资本在时间上继起。并存性是前提,继起性是保证

12、。,小结,产业资本的循环,重点分析了资本运动过程中所经历的各个阶段及采取的职能形式,进一步揭示了资本只有在连续不断地运行中才能实现价值增值这一本质。资本不仅需要运动,而且还有个运行快慢的问题, 运行快慢的问题就是资本周转。,二、产业资本的周转,1、资本的周转:这种周而复始、不断反复着的资本循环就叫做资本的周转。 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剩余价值就越多。2、影响资本周转速度快慢的因素: 一是:资本周转的时间 二是:生产资本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重。,资本周转时间:,1)劳动时间:主要由技术水平和产品的特性决定。 2)非劳动时间:生产资料的储存时间、停工时间、 销售时间。 一个企业想要加快资本周转速度

13、需要 A 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B 生产资料就近,就少原则。尽量减少停工时间;及时了解供求状况、价格波动、竞争程度、交通运输条件。同时运用多种手段:研究消费心理、噱头营销、饥饿营销;运用多种平台:实体店、互联网商城、微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重 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第二大因素,固定资本、流动资本和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的关系,流动资本所占比重越大,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加快资本周转速度最终的目的是增加剩余价值量。a加快资本周转可以节约预付资本b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节约预付资本,尤其是节约预付流动资本,100万,1200万,机械厂1的年预付流动资本只是机械厂2的1/12,

14、a加快资本周转可以节约预付资本,小结,研究资本的循环和周转主要是考察资本循环的不同形态以及影响资本周转速度快慢的因素。,第四讲 平均利润理论,实际上是讲剩余价值是怎么被资本家瓜分的。,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和 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W=C+(V+M) W=(C+V)+M,W=K+M,W=K+P,k+p,(一)利润、利润率 1、成本价格概念: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用K表示,公式:K=C+V商品价值转化为 W=K+m意义:(1)产品出售的最低价格界限竞争胜败的关键(2)掩盖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C与V的区别,商品价值 W = c+v+m,新创造的价值,成本价格 k,= K + m,

15、利润,2、利润,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作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m转化为p.关系: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的产物,利润是全部预付资本产物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3、利润率,概念:剩余价值或利润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公式,关系: 联系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是同一M与不同K量的比率。区别 质:前者反映剥削程度,揭示剩余价值真正来源,后者表示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掩盖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量:利润率总小于剩余价值率。影响利润率因素:m高低, C:V高低, n快慢, C节省.,(二)剩余价值在产业资本间的分配,1、利润转化为平均利

16、润部门之间的竞争和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利润率不同,等量资本不能获得等量利润,引起不同生产部门竞争不同部门竞争的手段是资本转移,资本由利润率低的部门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转移部门之间竞争导致不同部门的利润率趋向平均化,平均利润率=社会剩余价值总额 / 社会总资本 100%,平均利润=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影响平均利润率的因素:,各部门的利润率水平;社会总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小结:平均利润形成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部门的资本家之间重新瓜分的结果各个部门所得的利润量与生产剩余价值不一致,但整个社会利润总量和剩余价值总量是相等的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平均利润率=社会剩余价值总额 / 社会总资

17、本 100%,平均利润=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2、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概念: 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是成本加平均利润构成的.,区别:与价值,质:同资本有联系,同活劳动没有直接联系 量:生产价格和价值经常不一致,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通过生产价格规律起作用,价值规律通过生产价格起 作用,并不违背价值规律,(1)平均利润与剩余价值: 个别不等;全社会总额相等.(2)生产价格与价值:个别不等;全社会总额相等.,(3)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取决于 价值的变动,意义,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解决了价值规律与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在形式上的矛盾揭示了雇佣工人和资本家阶级的对立,3、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规

18、律作用,(1) 分配社会劳动,调节资源配置(2)促进企业改革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3)调节剩余价值在各个部门分配生产价格规律作为价值规律的转化形式发生作用.4、平均利润率变动趋势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的原因-社会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结果:,(1)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比重相对减少(2)固定资本在总资本中比重增大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的现象:不意味利润量绝对减少,还可能增加不表明剩余价值率降低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和表现影响利润率下降的因素M提高;C价值降低;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对外贸易发展,条件: 商品销售成为商业投资者的独立业务,商业资本家必须有独立投资.作用- 扩大效率;节省流通资本、增加生产资本;加速资本周转、发展分工生产。2、商业利润的质和量 概念: 是从事商品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来源: 是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是产业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剩余价值一部分,并通过价格差价途径实现。,公式变化:W=k+p(产业利润)+h(商业利润)P=M /产业资本总额+商业资本总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