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一、剩余价值的生产,(一)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 1、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等于劳动力自身的价值,即工资(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创造剩余价值,2、剩余价值的实质: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自身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体现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3、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获取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来源 雇佣工人的劳动,劳动力自身的价值和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是一回事吗?1、劳动力自身的价值:指工人的工资 2、新价值:工资+剩余价值,不是,0,4,8,必要劳动时间4,剩余劳动时间6,2,4,10
2、,工作日(10小时),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进行的剩余价值生产。,(二)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工作日长度不变时,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进行的剩余价值生产。,比特为了维持企业正常生产,必须使购买、生产和销售同时进行。这样,他的资本必须一部分以货币的形式存在(称为货币资本),一部分以生产要素的形式存在(称为生产资本),还有一部分以商品的形式存在(称为商品资本);他还必须使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者之间能够顺利地依次转化,否则他的企业运行就要出问题。如果比特加强管理,同时市场上对鞋的需求量上升,比特
3、制鞋厂的产品就会出现供销两旺的状况。这时,比特发现他的资本周转速度大大加快,他获得的剩余价值也更多了。 产业资本在它的一个运动过程中,要经过几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上,它的存在形式是什么? 产业资本的运动要顺利进行下去,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哪些?资本周转速度加快,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有何影响?,(二)剩余价值的实现,探究四,购买、生产、销售,1、把其全部资本分成三个部分; 2、使三种资本在空间上同时存在; 3、使三种资本在时间上相继转化。,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1、生产周期的长短; 2、企业内部管理状况; 3、市场供求状况; 4、生产资本的构成; 5、加快资本周转速
4、度。,增加剩余价值总量,(一)产业资本的循环,1、产业资本运动过程的本个阶段和三种形式 2、资本循环的含义:资本循环指产业资本从它的某一种形式出发(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依次经过三个阶段(购买、生产、销售)实现价值增殖,再回到原出发点的过程。 3、资本循环条件:把其全部资本分成三个部分,使三种形式的资本在空间上同时存在,时间上相继转化,1、含义: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叫资本周转。2、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P33(1)生产周期的长短;(2)企业内部管理状况;(3)市场供求状况;(4)生产资本的构成; 3、加快资本周转速度的意义在资本完成一次周转获得的剩余价值量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周转速度
5、加快,可以增加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剩余价值总量。,(二)资本周转,在社会化生产条件下顺利发展国民经济,为什么要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能顺利实现吗?(1)原因:与分散的个体生产不同,社会化生产是以社会分工协作为基础的,一家企业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是它上线企业的产品,而它的产品往往是下线企业的原材料。因此(2)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社会化生产所需要的比例关系经济被破坏(为什么?),这使得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难以顺利实现。,探究五,比特把他赚的钱看作其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并把它称为利润。比特布鞋厂的产品,最初由自己销售。随着自身规模的扩大和新竞争对手的不断加入,比特发现,自产自销变得困难起
6、来。于是,他决定选择几家商场为自己销售产品。这样做的结果是,制鞋厂的资本周转速度加快了,获得的利润也增多了。但是,比特必须从多得的利润中拿出一部分交给商业资本家,否则商场就不为他销售产品。比特想进一步扩大企业规模,可是自己的资本不足,于是他从其他资本家那儿借入一笔资本。比特使用这笔借贷资本所获得的利润的一部分,必须以利息的形式交给它的主人,否则他将无法获得这笔资本。随着比特制鞋厂的不断扩张,他所需的资本越来越多;由于时间、金额、信息等方面的原因,从其他资本家那儿借钱越来越困难,于是比特开始与银行打交道。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银行资本家之间的不同。 商业利润、银行利润是从哪
7、儿来的?,(三)剩余价值的分割,探究六,(1)产业资本家是通过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组织生产、获得利润的资本家; (2)商业资本家是专门在流通领域通过商品买卖来获取利润的资本家; (3)银行资本家是专门从事存款与贷款业务,并从中获利的资本家。,(1)商业利润和银行利润都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2)银行利润=贷款利息存款利息银行费用,比特发现经营自己的制鞋厂越来越困难,而租种土地经营更容易赚取,于是他逐步从原来的行业中退了出来,改行租种土地所有者的土地。为了经营土地,比特从劳动力市场上雇农业工人,从生产资料市场上购置必需的农业生产资料。这样,比特成了农业资本家。 在资本主义农业这一领域,存在
8、哪几个阶级? 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全归农业资本家吗?,三、剩余价值的分割,探究七,土地所有者、农业资本家、农业雇佣工人,(1)(资本家)租地(土地所有者)地租 (2)资本家利润 (3)剩余价值在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分割,(三)剩余价值的分割,(1)在资本主义工商业领域:A。产业资本与产业利润B。商业资本与商业利润C。银行资本与银行利润D。借贷资本与利息 (2)在资本主义农业领域:A。地租B。利润 (3)总而言之,它们都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在以上主体之间被分割。,四、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意义:(1)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剩余价值,资本主
9、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2)该理论科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这对工人认清自己的地位、提高阶级觉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练习: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A、揭示了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剩余价值B、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C、使资本主义看到了自己的危机和灭亡D、揭示了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ABD ),小结,一、剩余价值的生产,(一)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二)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二、剩余价值的实现,(一)资本循环,(二)资本周转,三、剩余价值在两个领域的分割,四、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三个“揭示了”),24马克思的经济
10、危机理论,一、经济危机理论的主要内容,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的过剩。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经济危机的根源。 (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内涵 (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 3、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1)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四个阶段 危机阶段萧条阶段复苏阶段高涨阶段 (2)资本主义再生产具有周期性的原因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暴发的物质基础 固定资本的更新,二、经济危机理论的意义,1、如何评价萨伊和李嘉图的观点? (1)萨伊认为资本主义经济运行
11、过程中不会爆发经济危机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只有在物物交换的情况下,卖的过程也就是买的过程,供给会创造它的需求,社会不会爆发普遍过剩的经济危机。但在商品流通的条件下,卖的过程与买的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分离的,供给和需求会出现量上的失衡,有可能爆发生产普遍过剩的经济危机。 (2)李嘉图把资本主义生产等同于物质生产一般,并在此基础上得出资本主义制度将永远存在下去的结论是错误的。,2、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完整的经济危机理论,他们科学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而且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其物质基础,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