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单元 面对市场经济,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总体小康,全面小康,又好又快 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知识线索,经济建设的新要求,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考点1:小康社会 考点2: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二、又好又快 科学发展 考点3:科学发展观 考点4:经济协调持续发展,考点分析,B,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为我们勾画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到20世纪末,我们实现了战略部署的第二步,即 A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的历史性跨越 B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C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D基本实现
2、现代化,“三步走”战略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建设的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从1981年至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至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1、总体小康 (1)总体小康成就的表现:微观表现、宏观表现 (2)总体小康的特点: 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十六大提出的奋斗目标。,考点1、小康社会 P85-86,中国2010年GDP世界排名
3、第二 增10.3%,60094亿美元 397983亿元,679亿元,材料:1978年中国农村家庭恩格尔系数约68,城镇家庭约59,平均计算超过60;2010年农村家庭恩格尔系数是41.1%,城镇家庭为35.7%左右,平均39.76%。 大于60为贫穷;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属于相对富裕;20-30%为富裕;20以下为极其富裕。,2164亿美元 3645亿元,1、卢森堡 104390 2、挪威 84543 3、卡塔尔 74422 4、瑞士 67074 5、丹麦 55113 6、澳大利亚 54869 7、瑞典 47667 8、阿联酋 47406 9、美国 47132
4、10、荷兰 46418 23、中国香港 31799 37、中国台湾 18303 95、中国大陆 4283,2010人均GDP排名(美元),材料: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低 水 平 的,不全面的,材料:东部沿海发达地区,2010年人均GDP已达到或超过三四万元,远远高于中西部一些落后地区。2010年内地人均GDP最高的省(直辖市)是上海87829元,最低的贵州省却只有大约12096元。,发展很不平衡,新“三步走” 战略,党的16大又将第三步奋斗目标进一步具体化到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
5、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下世纪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在邓小平分“三步走”战略构想基础上提出的新的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它更具体地展现了中国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考点2、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P86-87,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进入创新型
6、国家行列。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2、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3、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4、小康社会的建设特点和要求,二、又好又快 科学发展 考点3、科学发展观 考点4、经济持续协调发展,1、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进党章,因此,在复习时要着重关注,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必要性和意义等知识的全面把握。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
7、本考点的重点。从命题的形式来看,常以图表题的形式来考查。3、主观题多为开放式命题,运用时注意融会贯通。特别是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如何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等。表述时有很多共性的地方,答题时一定要结合材料灵活组织答案。,(高考重点,注意各种题型),1、如何看待GDP数字 GDP的增加是我国经济评价的重要指标 GDP对经济的评价是不全面的 GDP的增加标志着社会的全面发展 GDP是考核官员政绩的唯一指标 A B C D 2、片面追求GDP数字的增长,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 A 否定了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GDP增长了,社会财富却减少了 C 忽视了农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 D 忽视社会全面进步,导致
8、资源短缺,环境污染,A,D,GDP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发明之一”,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更科学的经济总量指标来取代它。,但是GDP远非“完美”GDP,不能直接反映老百姓人均实际收入。GDP,不能反映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GDP没有告诉我们,青山绿水又浊了几多?土地资源又没了几顷?朴朴古貌的老弄幽巷又少了几条?,、是什么:内涵(注意具体内容)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为什么: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必要性: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往往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收
9、入差距拉大等。重要性: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考点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P87-88,(2010天津卷1)长期以来,对经济快速增长的片面追求已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进而损害到人类自身的利益。在建的中新天津生态城以修复、保护生态为主旨,探索人类生存发展的新模式。生态城建成后,将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利用、节水生活化、城区无垃圾等目标。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中的 以人为本 全面发展 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 A、 B、 C、 D、解析: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天津的做法都是使人生活得更好,入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
10、是讲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发展,材料并未涉及此,故排除;天津的做法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故入选。选C,考点4、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发展。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重要性: 要求:,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经济发展要紧紧依靠科技
11、进步和自主创新。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求:,(1)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2)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3)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4)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5)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1)“一条
12、道路” 2)“一个方针” 3)“三个转变”,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4、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性:要求: 5、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重要性:要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6、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13、 要求:,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2011北京)二十多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三大产业的比重发生了很大变化。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可以推论出我国农业总产值逐渐减少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渐提高劳动者对服务业既能培训的需求上升劳务消费在居民消费中所占比重逐步增加A. B. C. D.,D,(2010陕西卷15)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它将建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巨大水网。截至2009年4月,国家对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投资538.7亿元。这一工程将带动新兴产业发展,提高社会劳动
14、生产率通过加大政府投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改善南北水运条件,降低产品运输成本改善水资源分布,促进经济结构调整A. B. C. D. 解析: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直接会带来改善水资源分布,从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工程累计投资538.7亿元,政府的巨额投资,一定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南水北调工程不会直接带动新兴产业发展,该工程更是改善水运条件的。正确答案:C,(2010江苏卷30)2009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这对于加快江苏沿海地区的发展,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优化升级和整体实力的提升,完善全国沿海地区的生产力布局具有重要意义。这表明搞好局部有利于推动整体的
15、发展 政府运用行政手段对经济实行调控 整体的功能状态极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 政府努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A. B. C. D. 解析: 用行政手段不符合题意,是经济手段。不符合题意,江苏沿海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答案A,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总体小康,全面小康,又好又快 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小结,经济建设的新要求,小康社会,是什么,为什么,科学发展观 自主创新能力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统筹城乡发展 可持续发展能力 区域协调发展,怎么样,发展协调性 改善人民生活 建设生态文明,科学发展观和小
16、康社会的经济建设,(2011天津)材料一:中国与世界部分经济指标对比注:以各产业增加占GDP比重计算材料二:1978年至2010年,我国GDP总量从3645亿元增长到397983亿元,年均增长9.87%。“十二五”规划确定我国年均经济增长率为7%。温家宝总理对此曾指出,“7%的发展速度也不算低了”,“真正实现有质量和效益的7%的增长速度,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根据上述材料解释为什么实现“有质量和效益的7%的增长速度,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亟待转变;科研投入不足,影响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环境压力较大,影响可持续发展;经济总量的大幅度提高,制约增长
17、速度。,(2011山东)材料一 :图9 是山东省“十五”末、“十一五”末、“十二五”末(发展目标)地区生产总值构成图。材料二: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山东省政府将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为实现“十二五”末的产业发展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为实现“十二五”农业产业发展目标,山东各政府的各项措施所蕴含的经济生活道理。,(2011山东)材料一 :图9 是山东省“十五”末、“十一五”末、“十二五”末(发展目标)地区生产总值构成图。材料二: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山东省政府将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
18、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为实现“十二五”末的产业发展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2011安徽)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纲要)描绘了安徽省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某校时政学习小组以“聚焦十二五,心系安徽发展”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在讨论纲要中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时,同学甲向大家出示了下表: 安徽省“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部分)同学们围绕表中目标纷纷发表意见,请你谈谈提出上述目标的经济学依据。,材料二:中国经济在创造奇迹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盲目扩张产能和忽视流通的重要作用,导致了重生产、轻消费的倾向;居民收入增幅赶不上财政收入和
19、企业利润的增幅,造成了重效率、轻公平的矛盾;以高能耗、高投入所维持的增长模式,形成了重速度、轻结构的局面。 (2)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对材料二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10分),36(1) 2011年,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存在差距。材料一 2011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万亿元(其中珠三角43966.18亿元,东翼3828.88亿元,西翼4262.07亿元,山区3897.34亿元),增长10.0%。人均GDP达50295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7787美元,跨入中上等收入国家或地区水平。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371.73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9
20、%。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97.48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9%。,材料二 2011年广东分区域经济指标增速(%),(1)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广东经济发展中的哪些积极变化?(6分),36(1) 2011年,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存在差距。材料一 2011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万亿元(其中珠三角43966.18亿元,东翼3828.88亿元,西翼4262.07亿元,山区3897.34亿元),增长10.0%。人均GDP达50295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7787美元,跨入中上等收入国家或地区水平。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371.73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9%。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97.48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9%。,材料二 2011年广东分区域经济指标增速(%),(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针对广东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你的建议。(9分),完成世纪金榜p44页典型训练和45页的新题快递、第十课的课时提能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