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自主检测与反馈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不知为不知,是知也B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C由,诲女知之乎D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答案 B解析 A 项第三个“知”通“智” 。C 项“女”通“汝” 。D 项“食”通“蚀”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更也,人皆仰之 更:改变、改正B小人之过也必文 文:通“纹”C人能弘道 弘:扩大、光大D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信:信用答案 B2解析 文:动词,掩饰。3下列句子中, “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过而不改,是谓过矣B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C知而不争,不可谓忠D知文而不知武,知一而不知二
2、答案 B解析 B 项如果,其他三项均作“却”讲。4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人能弘道,非道弘人B比及三年,可使足民C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D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答案 A解析 B 项“足”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丰足。C 项“厚” ,形容词作动词,严格要求;“远”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远离。D 项“过” ,名词作动词,犯错误。5下列句式与“其何以行之哉”相同的一项是( )A以吾一日长乎尔 B贤哉,回也C他人之贤者,丘陵也 D不吾知也答案 D解析 D 项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3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
3、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
4、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 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 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
5、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B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C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D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答案 B解析 “君子能修其道”意思是“君子能够修明自己的学说” ,不能再分开,排除 A、D 两项。“赐”在这里是子贡的字,应
6、该单独断开,排除 C 项。4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夫,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后世遂以大夫为一般任官职之称。B “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C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君的两个儿子。武王灭商后,他们耻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于首阳山。封建社会里把他们当作抱节守志的典范。D “庙号”是东亚地区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夏朝。如文中的“楚昭王” 。答案 D解析 庙号起源于商朝。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国、蔡国的大夫的所作
7、所为都违反孔子的心意且孔子又是贤人,因而当得知楚昭王要派人聘请孔子时,他们考虑到孔子入楚对己不利,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B孔子一行被困在野外时,粮食断绝,随从一一饿倒,生命危在旦夕,就连被孔子称为最勇敢的子路这时也沉不住气了。而孔子临危不忘义,处惊而不变,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节做了形象的注解。C子路、子贡对孔子“为什么受困在这里”的回答,子路认为,主张不被别人采纳,是由于自身在仁、智方面不到家,所以别人看不起。子贡认为,主张不被采纳,是由于老师把标准定得太高,别人接受不了,应该降低要求。虽然角度不同,但都对孔夫子之道表示怀疑,表现了二人“穷”境之中的信仰危机,所以遭到了孔子的批
8、评。D颜回认为正确的主张不被人家采纳,自己仍坚持下去,这才显出君子的修养。颜回对孔子的回答,做到审时知事而又笃信其道坚守操行,正符合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孔子听了颜回的议论感到欣慰,并许诺将来让颜回拥有许多财产,自己愿给他当管家。答案 D解析 D 项后半句是对原文“使尔多财,吾为尔宰”的误解,其中“使”是“假使”的意思。全句意思是“如果将来你发了财,我愿给你当管家” 。5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译文:_(2)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译文:_(3)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译文:_答案 (1)假如智者就必定能行得通
9、,那怎么还会有王子比干?(2)老师的学说极其弘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容得下您。老师是否可以稍微降低一点标准呢?(3)老师的学说已经宏大美好却不被采用,这是当权者的耻辱。参考译文孔子迁居到蔡国的第三年,吴国军队攻伐陈国。楚国出兵援救陈国,驻扎在城父。听说孔子在陈国、蔡国之间,楚昭王派人聘请孔子。孔子准备前往拜见回礼,陈国、蔡国的大夫谋划说:“孔子是个贤人,他所讥刺抨击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如今他长久滞留在陈国、蔡国之间,众大夫所作所为都违反仲尼的心意。如今楚国是大国,派人前来聘请孔子,倘若孔子被楚国起用,我们这些在陈国、蔡国主事的大夫就危险了。 ”于是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孔子没法行路,
10、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但孔子仍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子路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困厄吗?”孔子说:“君子能固守困厄而不动摇,小人困厄就胡作非为了。 ”子贡怒气发作。孔子说:“赐啊,你以为我是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说:“是的。难道不是吗?”孔子说:“不是啊。我是用一个道理来贯穿自己的全部学说。 ”孔子知道弟子们有怨恨之心,就召见子路而询问道:“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 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子路说:“也许我们还不够仁吧?人们不能相信我们;也许我们还不够有智慧吧?人们不肯去推行我们的道
11、。 ”孔子说:“有这些缘由吗!仲由,我打个比方给你听,假如仁者就必定受到信任,那怎么还会有伯夷、叔齐?假如智者就必定能行得通,那怎么还会有王子比干?”6子路出去,子贡进入见面。孔子说:“赐啊, 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 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子贡说:“老师的学说极其弘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容得下您。老师是否可以稍微降低一点标准呢?”孔子说:“赐,优秀的农夫善于播种耕耘却不能保证获得好收成,优秀的工匠擅长工艺技巧却不能迎合所有人的要求。君子能够修明自己的学说,用法度来规范国家,用道统来治理臣民,但不能保证为世道所容。如今你不修明你奉
12、行的学说却去追求为世人收容。赐,你的志向太不远大了!”子贡出去,颜回入门进见。孔子说:“回啊, 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 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颜回说:“老师的学说极其弘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够容纳。即使如此,老师推广而实行它,不被容纳怕什么?正是不被容纳,然后才显现出君子的本色!老师的学说不修明,这是我们的耻辱。老师的学说已经宏大美好却不被采用,这是当权者的耻辱。不被容纳怕什么?不被容纳然后才显现出君子的本色。 ”孔子高兴地笑道:“有道理啊,颜家的孩子!假使你拥有许多财产,我给你当管家。 ”于是孔子派子贡到达楚国。楚昭王兴师动众
13、迎接孔子,孔子然后得以脱身。三、语言表达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6 个字。西方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育应顺应人的天性,这一理念被无数的教育家肯定。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家孔子就非常强调_,道家教育理念也注重_。教育应该考虑受教育者的性格和年龄特征,对他们区别对待,凡超出他们所理解范围的东西就不要让他们去学习了。答案 因材施教(或“分门别类”或“个性教育”)顺应自然(或“尊重自然”或“效法自然”)解析 此题考查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等,二是对孔子的教育思想和道家教育理念的理解等。从空格前的“教育应顺应人的天性”和空
14、格后的“考虑受教育者区别对待”等可以看出,空格的内容应该与因材施教、顺应自然等有关。11为号召学生阅读名著,某学生会将开展一次名著阅读讨论会,假如你将应邀参加这次活动并发言,请你为这次活动准备一则简短的发言。要求:联系你阅读过的名著,谈谈阅读名著的好处;观点鲜明,并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 60 字。7答:_答案 (示例)同学们,名著是优秀文化思想的结晶,是人类聪明才智的体现,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排比)我们可以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谨的态度。让我们在古今中外名著的海洋中遨游吧!(比喻)解析 解答此题需要注意:开头称呼;观点鲜明,能联系读过的名著,讲明阅读名著的好处;运用两种修辞手法;语言简明、生动,有感染力和号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