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爱莲说AB卷(无答案).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8032241 上传时间:2019-06-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爱莲说AB卷(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爱莲说AB卷(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爱莲说AB卷(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爱莲说AB卷(无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爱莲说AB卷(无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爱莲说 A 卷一、解释划线的词语:自李唐来( ) 濯清涟而不妖( )濯清涟而不妖( ) 出淤泥而不染( )不蔓不枝( )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 亭亭净植( )予谓菊( ) 陶后鲜有闻(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甚蕃( ) 淤( )泥 濯( )清涟( )而不妖 亵玩( )三、根据原文回答:1、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_。 2、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_ 。四、选择1、选出与“出淤泥而不染”中的“而”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A吾恂恂而起 B执策而临之 C学而不思则罔 D余闻而愈悲2、下列诗句中有咏莲的的,也有咏菊的,其中咏莲的诗句是(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 (2)荷

2、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中花别样红。(5)秋丛绕 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A(1)(3)(5) B(2)(3)(4) C(3)(4)(5) D(1) (2)(4)3、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陶渊明独爱菊 无独有偶 B香远益清 精 益求精 C陶后鲜有闻 屡见不鲜 D宜乎众矣 因地制宜4. 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 5. 第二段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和上一段关系怎样?6. 举例说明第二段所运用的修辞方法。2五、填空题:1、 作者在第一段中从_、_、_等方面来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_、_的品质

3、。2、 文章前后照应,“予独爱莲”和_一句照应,“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和_一句形成照应。“众“和_相照应。3、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和_。4、 指出句式: (1)菊之爱:_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_(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_。5、 衬托分_和_两种。本文用_来 衬托莲。其中菊花属于_,牡丹属于_。6、鲁迅有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随寒塘。”这首诗称颂的是什么花? _7、 作者以_自况;表明了他_的生活态度,婉曲地批判了_的世风。爱莲说 B 卷 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3 分) 甚蕃_ 亵玩_ 宜乎众矣_

4、2. 翻译下面文言句子。(4 分)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_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_3. 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 世态度有何异同?(5 分)相同:_不同: _4. 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把“莲花”比喻“君子”_ 的高尚品格。 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诗中用“_,_”抒发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_,_” 表达了坚贞的爱情;龚自珍在 己亥杂诗中,用“_;_” 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 强性格和献身精神。(8 分)5阅读本文,许多同学喜欢“出淤泥

5、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因为这两句写出了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你还喜欢本文中描写莲的那些语句?为什么?6.下面哪句话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 )A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C花之君子者也7.作者在文中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莲”来自比,又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联系你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一种花,并用一句话来概括喜爱的原因。最喜爱的花是: 喜爱的原因是: 8、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

6、。9、相接的两句话,_相同, _相对,叫做骈句,试从文中找出一句这样的句子。_10、本文采用_的写法,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作者_、 _的操守和感情。11、“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上文的“_”。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对_、_的世风的鄙弃。12、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爱莲说 A 卷答案一、解释划线的词语:从 洗涤 美丽而不端庄 沾染污秽 牵牵连连 更加 立 高耸的样子 认为 少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 fn y zhu lin xi4三、根据原文回答:1、出淤泥而不染 2、香远益清四、选择1、C 2、D 3、B4、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

7、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5. 议论、抒情。第一段描写“莲”的形象,第二段点明“莲 ”的含义,揭示中心。 6、(1)反问:同予者何人?(2)排比:菊花之君子者也。(3)比喻: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4)对比: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五、填空题:1、 (生活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洁身自好、不慕名利)2、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世人甚爱牡丹)(独) 3、 (对偶)和(拟人)。4、 (1)(倒装句) (2)(判断句) (3)(省略句)。5、 (正衬)和(反衬)(菊花、牡丹)(正衬)(反衬)。6、 (莲花) 7、 (莲)(洁身自好)(

8、趋炎附势、追求 富贵 )爱莲说 B 卷答案:1.蕃:多 (2)亵:亲近而不庄重 (3)宜:应当2. 喜爱菊花,陶渊明之后很少听说了。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过却不妖艳。3. 相同点:表现出他们不随波逐流的态度。不同点: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选择了归隐;周敦颐强调人格修养,尽管周边的环境很不好,但人格可以是很高尚的。4. 不求富贵名利,安贫乐道,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5写出喜欢的句子,表述理由时写出莲的形象,进一步表述出其喻义。示例:我喜欢“香远益清”这句话,因为这句写出了莲的芬芳,比喻君子美名远扬。6、 C 7、略 8、(提示:针对某一种观点或将两者结合起来谈均可,但必须扣住”人与环境”的关系)9、字数 意思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10、托物言志、不慕名利、洁身自好11、世人甚爱牡丹、追求富贵(或“贪慕富贵”、“追逐名利”)、趋炎附势12、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