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省湛江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11月月考试题08.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8031987 上传时间:2019-06-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湛江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11月月考试题0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广东省湛江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11月月考试题0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广东省湛江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11月月考试题0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广东省湛江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11月月考试题08.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广东省湛江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11月月考试题08.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上学期高二语文 11月月考试题 08第 I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流动的花朵为何难以与城市融合当前,随着大城市对日益饱和的城市资源的不断“挖潜” 、公共财政的不断增支、 “两为主” (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方针的贯彻落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的问题似乎得到了初步解决。流动的花朵在城市过得好吗?学得好吗?与学校老师、小伙伴的关系融洽吗?能适应城市文化吗?在异乡能产生归属感吗?将来会有发展吗?前不久,河南郑州一项大型调查显示,该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普遍易产生学习焦虑以及自卑、孤独、烦躁心理,很难融入同龄群体。

2、2010年,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曾选取上海、南京等 5市 17所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公办学校,进行融合问题调查。这两次调查结果十分相似: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入了城市却难以融入城市。我们过去多是从宏观着眼,由政策入手来解决问题。如果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仅是简单地将他们从乡村带到城市,在公办学校寻得一张课桌,那么,造成一个独特群体成长缺失的症候便已隐约可见,整个社会也将为之付出巨大代价。现在,到了从文化着眼、由个体入手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时候了。一个在浙江上学的孩子跟随父母回老家青海过年,刚住了两天,就说“我要回家了” 。这个孩子指的“家” ,是浙江。对他来说,家乡的概念和父母那

3、辈人心中的家乡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中的很多人出生在城市并在城市里成长。社会学上有一个“文化混血儿”的比喻:这部分人的身份意识是模糊的,心理状态呈现出既有希望又常怀失望,痛苦与憧憬并存、自卑与自强同在等特质。新一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渴望融入城市社会,享受和城里孩子平等的待遇,但令人遗憾的是,他们在各个现实层面都遭遇“想融而不能融”的困境。身份意识影响着融合。有一个就读于打工子弟学校的小女孩在课堂上这样描述自己的理想:“我要好好读书,长大后当城管!我当城管,在街上碰到妈妈的菜摊时,就可以慢慢追,慢慢撵!”而在说这番话之前几天,她的妈妈卖菜时因为躲避城管追赶,撞在电线

4、杆上受了伤。理想的存在,其意义正在于为平淡人生插上飞翔的翅膀。可“慢慢追” 、 “慢慢撵” ,又是何等微不足道,让人在为小女孩的微小理想唏嘘不已的同时,不得不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未来画上一个问号。文化冲突影响着融合。固守传统的乡土社会与具有现代性的城市社会,文化特质明显不同。最外显的表现,就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会感觉到自己的方言、衣着、饮食与城市学生格格不入。更深层次的文化冲突来自于行为习惯、生活节奏、价值体系上的综合差异。 “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 ,罗大佑的歌词反映的正是城市新移民因文化隔阂而产生的一种深深的心理孤独。不同文化的了解、交融显然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城市胸怀影响着融

5、合。一些城市居民具有优越感,对外来人口天然具有排斥心理和偏见,一些机构和学校在公务中仍存在歧视现象。 “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 ,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入城市,需要的是城市和城市居民的大视野和大气魄。说到底, “融入”属于深层社会问题。户籍制度尚未“破题” ,城市化浪潮已迅猛而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令人措手不及的社会整合。原有的城乡二元结构下,城市居民在医疗服务、教育质量、社会保障等方面,都具有乡村居民无- 2 -法比拟的优势,而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势必造成“争利”现象。要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第一步是力争做到同城待遇,第二步才是消弭同城隔阂。因而, “融入”是一个时间跨度更长、

6、更深也更难的问题。破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入难题的主阵地在教育。发挥教育“粘合剂”的作用,促进社会整合,让流动儿童健康快乐成长,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我们不能把解决方案仅仅停留在“两为主”的政策层面,也不能停留在“适应教育”的微观层面,而要把教育放大到文化融合与创新的高度。(中国教育有删改)1下列不属于“难以融合”的原因的一项是(3 分) ( )A城里人与乡下人身份的不同影响着融合。B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的冲突影响着融合。C城市及城市居民狭隘的胸怀影响着融合。D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较差的素质影响融合。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首先通过若干社会现象及调查数据

7、,指出“流动的花朵”进入城市却难以融入城市这一严峻的社会现状。B文章接下来分别从“身份意识” 、 “文化冲突” 、 “城市胸怀 ”等方面分析说明“流动花朵”难以融入城市的原因。C分析原因之后,作者明确指出问题产生的根源,认为“务工人员子女难以与城市融合”的瓶颈是户籍制度的限制。D最后作者提出解决“难以融合”问题除了“两为主” 、 “适应教育” ,还要把教育放大到文化融合与创新的高度。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两为主”方针的贯彻落实,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B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难以融入城市,主要源于他们心理上的自卑所产生的压力。C要根治“

8、难以融合” ,只需站在文化融合与创新的高度就可以了。D彻底解决“难以融合”是一个时间跨度更长,更深也更难的问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颜之推,字介,琅邪临沂人也。父勰,梁湘东王萧绎镇西府谘议参军。之推早传家业,年十二,值绎自讲庄老,便预门徒。虚谈非其所好,还习礼传,博览群书,无不该洽 ,词情典丽,甚为西府所称。绎以为其国左常侍,加镇西墨曹参军。好饮酒,多任纵,不修边幅,时论以此少之。绎遣世子方诸出镇郢州,以之推掌管记。值侯景陷郢州,频欲杀之,赖其行台郎中王则以获免,被囚送建业。景平,还江陵。时绎已自立,以之推为散骑侍郎,奏舍人

9、事。后为周军所破。大将军李显庆重之,荐往弘农,令掌其兄阳平公远书翰。值河水暴长,具船将妻子来奔,经砥柱之险,时人称其勇决。显祖见而悦之,即除奉朝请,引于内馆中,侍从左右,颇被顾眄。天保末,从至天池,以为中书舍人,令中书郎段孝信将敕书出示之推。之推营外饮酒,孝信还以状言,显祖乃曰:“且停。”由是遂寝。寻迁中书舍人。帝时有取索,恒令中使传旨,之推禀承宣告,馆中皆受进止。所进文章,皆是其封署,于进贤门奏之,待报方出。兼善于文字,监校缮写,处事勤敏,号为称职。帝- 3 -甚加恩接,顾遇逾厚,为勋要者所嫉,常欲害之。崔季舒等将谏也,之推取急还宅,故不连署。及召集谏人,之推亦被唤入,勘无其名,方得免祸。及

10、周兵陷晋阳,帝轻骑还邺,窘急计无所从,之推因宦者侍中邓长颙进奔陈之策,仍劝募吴士千余人以为左右,取青、徐路共投陈国。帝甚纳之,以告丞相高阿那肱等。阿那肱不愿入陈,劝帝送珍宝累重向青州。虽不从之推计策,然犹以为平原太守,令守河津。齐亡,入周,大象末为御史上士。隋开皇中,太子召为学士,甚见礼重。寻以疾终。有文三十卷,撰家训二十篇,并行于世。(节选自北齐书颜之推)注:该洽:博通,广博。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大将军李显庆重之 重:器重B时人称其勇决 称:赞扬C即除奉朝请 除:授官D孝信还以状言 状:状告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颜之推有才华的一组是 (3 分)词情典

11、丽,甚为西府所称 禀承宣告,馆中皆受进止兼善于文字,监校缮写 取急还宅,故不连署之推亦被唤入 有文三十卷,撰家训二十篇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颜之推很早就继承了家传的学业,十二岁就以门徒身份听萧绎讲授庄老,但他不喜欢这种虚谈,回到家里读书。B侯景攻陷郢州时,曾经多次想杀掉颜之推,因为颜之推做过行台郎中王才将其赦免,把他囚禁送至建业,后来颜之推回到江陵。C皇帝对颜之推恩宠很重,待遇越来越优厚,这种情况遭到了功勋卓著官居要职的人的嫉妒,甚至有了加害颜之推的企图。D北齐灭亡后,颜之推进入北周的朝廷做官,先是被任命为御史上士,后来又被隋太子召为学士,

12、受到了隋太子的礼待和重用。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2)天保末,从至天池,以为中书舍人,令中书郎段孝信将敕书出示之推。(二)诗词鉴赏(8 分)长安秋望赵 嘏云雾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净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4 -注“鲈鱼正美”:典出晋书张翰传 ,张翰思念故乡的鲈鱼,便辞官回家。 “南冠”、 “楚囚”:典出左传 ,为囚徒的代称。8.诗中“红衣落净渚莲愁”与李清照的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在抒情手法中有异曲同工之妙,而抒发的情感却不相同,结

13、合诗句对此作简要分析。 (4 分)答:_ 9.这首诗歌的颔联是赵嘏的名句,诗人杜牧对此赞叹不已,因称赵嘏为“赵倚偻” 。请你就颔联的艺术手法做简要赏析。 (不少于两点) (5 分)答:_ 10默写填空。 (8 分,每小题 1分) ,鸟倦飞而知还。 ,神人无功。 ,秋水共长天一色。 ,抚孤松而盘桓。渔舟唱晚, 。 ,形影相吊。善万物之得时, 。 酌贪泉而觉爽, 。 三、选做题 (25 分)11、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1)(4)题。天 职 海尔曼博士的诊所远近闻名,在布拉沙市没有不知道他和他的诊所的。这个倔老头子,像他那把用最好的钢材做成的手术刀一样坚硬、锋利。一天夜里,一个小偷撬开他的诊所,将

14、一点现金和几样珍贵的药物,放在提兜里准备带走。不巧,他在慌忙中撞倒了吊瓶支架,又被氧气罐绊倒,摔折了大腿,要跑也爬不起来了。这时,海尔曼和助手从楼上下来,助手说:“打电话让警察把他带走吧!”“不,在我诊所的病人不能这样出去。 ”把小偷抬上手术台,海尔曼连夜给他做了接肢的手术,并打上了石膏,直到在诊所里把他彻底治好才交给了警察。助手说:“他偷了您的财物,你怎么还如此给他治疗呢?”“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 ”这件事一时传为佳话。又一天,一个女人护送一位在车祸里受重伤的人来到诊所。海尔曼一愣:“呵,是她!她早已徐娘半老,怎么还这般漂亮?”这是他被人夺去的爱妻。直到今天她在他的眼里,仍然具有不可代替的

15、魁力。女人泪流满面地说:“海尔曼,亲爱的海尔曼,你还恨我吗?为了拯救他的生命,我不得不来求你,你是全市惟一能给他做手术的人。 ”受重伤的人是他原来爱妻的后夫,就是这个人把她夺去了,当时就差未同他进行古老的决斗。海尔曼曾经受过他们的侮辱。现在这种场合的重逢,使他不由心潮起伏,思绪万千。他始终一言未发,只冷冷地反问一句:“列夫斯基夫人,你忘记我常对你说的话了吗?”“噢,你是说,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一个修补头颅骨的手术,让海尔曼站了十个多小时,最后晕倒在手术台旁。列夫斯基在伤愈后,夫妻俩在海尔曼面前忏悔地说:“如您不嫌弃,我们愿意为服侍您而献出余生。 ”- 5 -“这是上帝的安排。医生的手术室里

16、记住的只是他的天职,忘记的是个人的恩怨。 ”这件事更赢得了人们的敬重。这年,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占领了布拉沙。一个盖世太保头目,被波兰地下战士一枪打中了胸部。随军医生没人能给他做开胸这样的大手术,便把他化了装送到海尔曼的诊所。海尔曼一搭眼就认出了这个最凶残的德国刑警队警官,在这个城市里不知有多少波兰人丧生在他的枪口下。他心中猛然一震,暗自喟叹,这也是上帝的旨意呵!海尔曼支走了所有助手和医护人员,他洗手,刮脸,重新穿好上教堂才穿的那套西服,罩上一件最新的白外套。然后拿起他最大的那把手术刀,一下子剖开了他的胸膛。他没有去找子弹,而是把手术刀插在他的心上审判海尔曼时,德国人说:“你玷污了你的手术

17、刀。 ”“没有,它用得其所。 ”“你忘记了医生的天职。 ”“没有,此时此刻反法西斯就是最高的天职!”他一字一顿,字字千钧,全市人都听到啦。海尔曼牺牲了。可城市到处都张贴着“天职”两个大字,不用再加其他文字,它就成了一条具有巨大号召力的反法西斯标语。时至今日,布拉沙还在最高的楼宇上,挺举着“天职”两个大字,谁都明白人们赋予了它更深远的含义。(原文略有删改)(1)下面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 ( )A小说首段中用“手术刀”作喻体来形容海尔曼的性格,既生动形象,又切合人物身份,显得浑然天成。B小说中两次提到“上帝的安排” “上帝的旨意” ,这里的“上帝”就是海尔曼心中最高的

18、信念反法西斯。C “他一字一顿,字字千钧,全市人都听到啦。 ”这句话使用夸张和比拟的手法,突出了海尔声音的宏亮高亢和他精神的感召力。D小说末段可视为故事的尾声,与许多小说的尾声一样,它使故事情节更完整,人物形象更,也深化了小说的主题。E这篇小说立意深刻,构思精巧,人物形象鲜明,在这么短的篇幅里达到了这么好的艺术效果,实属难能可贵。(2)在这篇小说中“天职”一词被赋予了两重含义。请对这两重含义分别加以阐释。 (6 分)答_ (3)简要分析小说中“海尔曼”这个人物形象。 (6 分)答:_ (4)在写主人公除掉法西斯头目这一中心事件前,小说先写了他救助“小偷”和“情敌”这两件事。这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

19、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8 分)答:_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乱世出奇才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别号五柳先生。生于晋裒帝兴宁三年(公元 365年)卒于宋文帝元嘉四年(公元 427年)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既是中国文学史- 6 -上地位崇高的大诗人和大散丈家,又是歧见最多的作家之一。他的引人注目之处一在于他的五度出仕而后坚隐不出,二在于他的诗文冲淡清雅、天然纯真而又偶现豪壮之气,三在于他的长期被埋没而后又被奉为一代宗师。多年来,陶渊明作为人们心目中才华超卓,情志雅远,旷群脱俗,率真任情的文学奇才和士林怪杰,对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只

20、有从陶渊明所处时代环境入手,审视他的心路历程和诗文道路,才能够予以更全面、恰切的评判与显扬。奇才怪杰的诞生,常常是有条件的。正常的时代,人的思想融入生活之中,不会有多余的意识来反观生命本身。只有在不平凡的时代,人们在得失、成败、荣辱、幸运与乘蹇之中惊喜、向往、痛苦、迷惑,在心理的不平衡中追求和谐,又从和谐中产生新的裂变,这才有了美到极致的陶渊明。情感和意绪,有了深到极致的哲理认识,这才产生了诗人、作家、哲学家。所谓愤怒出诗人,痛营出哲学家,就是这个道理。人之所以超越于凡人,并不是因为天赋灵气,而是不平凡的人生,所谓“天才”只是一种美誉,一种羡叹,归根结底是由于后天的不平凡的经历,不同于一般人的

21、主观追求与客观历练。而时代,则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个人的心态和生命历程,将其不平凡加诸于个人,并常常以文学或哲学的形式体现出来。这就是乱世出奇才的必然性。陶渊明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东晋王朝中度过的,晚年经历了晋宋易代。他生活在我国封建社会史上一个大分裂、大混乱的时期,整个中国社会矛盾重重、危机四伏、战争频仍、祸乱不已,陶渊明降世之时,西晋灭亡已 48年,东晋偏处一隅,时时受到北方的进犯,统治集团内部却并不励精图治,团结御侮,更不思收复失地,而是沉湎于江南鱼米之乡的安乐而不能自拔。大批兵权在握的将领,多以扩展个人实力、相互勾心斗角为能事,致使少数爱国志士如祖逖等发起的几次北伐复土运动,都半途而废。所

22、以青少年时的陶渊明,虽然也曾经“猛志逸四海” ,也曾经“抚剑独行游” ,却终因报国无门,建功无望,终于选择了田园。公元 383年的淝水之战以东晋大败前秦告捷,但外患稍缓,内乱继起,这就是公元 399年爆发的历时十二年、波及南方大部分地区的孙恩、卢循大起义。义军与官军的长期战争,给劳动群众带来更大灾难。陶渊明的故乡江洲浔阳是京都金陵的屏障,为兵家必争之地,遭受战火的毁坏更为惨重。陶渊明的诗文中对这次战乱虽无直接描写,但触目惊心,他的悲观、避世的情绪,他的桃花源理想,都固此油然而生。外患内乱使人们连生存都成问题,更不用说展其才志了。东晋统治集团内部的相互倾轧,更是令一切有识之士失望、厌倦。陶渊明一

23、度在桓玄手下为吏,后又入刘裕幕府中任镇军参军,亲睹了一帮野心家们争权夺利、犯上作乱的一幕幕,其心中那种不齿而无奈,渴盼远离尘嚣的情绪可想而知。陶渊明是在数番入仕过程中认识到他的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无从在这个动荡不堪的时代实现的。所以他才最后下决心归田。这既是一种消极退避,也确实是无可奈何,是无力回天的情形下做出的明智抉择。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但孔子那时还是能够有所为的,而陶渊明非退避不得免祸消灾,非隐居不能独善其身,以其才,以其情,以其时,他实在是除了吟诗作赋,再也不能别有所为了,转为歇斯底里,坠井而死,年仅 57岁。(摘编自龚斌中华名人传记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

24、项是(5 分)A陶渊明旷群脱俗,率真任情的做法不合封建正统思想也是他成为“又是歧见最多的作家之一”的一方面原因。B陶渊明一生大部分时间是生活在一个大分裂、大混乱的时期,也曾几度出仕,最后下决心归田,虽消极退避,但也是保全性命的明智抉择。- 7 -C “外忠内乱使人们连生存都成问题,更不用说展其才志了” 。但外忠内乱则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个人的心态和生命历程,对文学家或哲学家或许是大幸。D陶渊明报国无门,建功无望,终于选择了田园,由此,他曾经“猛志逸四海” , “抚剑独行游”的理想壮志也就不复存在了。E文章的后半部分却着重写晋宋时代大分裂、大混乱的外患内乱,照应了本文的题目“乱世出奇才” ,从而突

25、出了陶渊明的“奇才” 。(2)文中说: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地位崇高的大诗人和大散文家。结合原文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6 分)答:_ _ (3) “奇才怪杰的诞生,常常是有条件的” ,请简要分析其“条件” 。 (6 分)答:_ _ (4)在动荡不堪的时代,是像陶渊明一样“归隐”呢,还是像孔子所说“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呢?对此你赞成哪种看法呢?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8 分)答:_ _ 第卷 四、语言综合运用(20 分)13.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3 分)A. 盛筵 委屈求全 钟鸣鼎食 云销雨霁B. 酒馔 安然无恙 哀声叹气 逸兴遄飞C. 暇观 曲意逢迎 食不果腹 高朋满坐

26、D. 盘桓 诚惶诚恐 仗义执言 没精打采 14以下句子中加点的成语用错的一项是 ( ) (3 分)A 以前读明清小说,看到那些描述首饰的名词通常都是直接忽略的,虽然小说的作者们不胜其烦地罗列了一连串工艺术语,但我看后对这些物件还是不会有多深的印象。B卫生筷其实并不卫生,多为黑作坊经过简单浸泡漂白后即投放市场的“产品” 。近日,市警方和工商、卫生等部门上下其手,一举摧毁了多个制脏窝点。C时下商业竞争愈演愈烈,情形十发复杂,实力强弱固然是决定双方胜负的重要因素,但调查市场,调整结构也是出奇制胜对手的重要手段。D假若有好方法能实行以党治国,我相信从南京政府以后,决不致弄到今日象这样的大失败。但是失之

27、东隅,还可以收之桑榆,亡羊补牢,还未为晚。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A “723”甬温线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不仅要查清直接原因,还要追根溯源,查清设计、制造、管理等方面的源头性问题。B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特别是科学技术和造船工业能力的提高,才能够使一个国家有能力建造航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航空母舰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C日前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要抓紧网络招聘和现场招聘活动,帮助毕业生尽快落实就业岗位;对未就业毕业生进行集中培训。D稳定物价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在保增长、控通胀、稳民生之间寻找一条平衡道路是必不可少的,这需要政府的智慧、耐心和持久的努力。16阅读

28、下面的文字,在空缺处补写一个总括性的句子。 (不超过30字) (6分)- 8 -要让“敬老”形成浓厚的社会风气,真正使“民德归厚”成为社会道德的价值取向,应该加强个人修养,提高文化素质。目前社会上存在种种不符合传统道德规范的现象,如“啃老” 、不孝、弃养等,除客观原因外,与忽视自身道德素质的提高有关。因此, 。17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解释“中秋节” 。 (5分)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公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日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

29、” , “八月节” 。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们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五、写作(60 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 分)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亲历过、听说过很多“错过” 。错过一场精彩的比赛或演出,错过一次与家人或同学难得的团聚;一时犹豫,错过了展示(或锤炼)自己的绝好机会;一场误会,错过了一段真挚的友谊;一次退缩,错过了不会再来的机遇有些错过可以轻轻放下,有些错过却刻骨铭心,永难忘却。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月考答案1D原文无据2C绝对,是原因之一3D(A“基本”错误

30、,B“主要源于”片面,“心理自卑”错误,C“只需”错误)4D(状:情状,情况。 )5A(不能表现有才华,讲颜之推险被定罪。 )6B(侯景攻陷郢州时,曾经多次想杀掉颜之推, 依靠 行台郎中王则说情才将其赦免。)7见课本 天保末年,(颜之推)随从至天池,(显祖)准备任命(颜之推)为中书舍人,派中书郎段孝信带敕书给颜之推看。(“从”“以为”“出示”各 1分,省略句式 1分,句意 1分,共 5分)8、都是用移情手法(答“移情于物” 、 “以物托情” 、 “拟人”亦可) ,通过对莲(菊)凋残衰败景象的描绘来抒发愁情(2 分) 。 “红”句借莲花的红衣脱尽、蕊谢花败、满面愁容,抒发自己无限的乡愁(1 分)

31、 。 “满”句通过写满地残菊,任其枯萎凋谢,来抒发个人遭遇与家国兴亡交织在一起的满腔愁怀(1 分) 。9、视听结合,动静有致,颇具匠心。 “残星几点”是目见, “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 “人倚楼”取静态。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寥落的晨星。南归的雁阵,哀婉的笛声,倚楼听笛之人,构成一幅黯然神伤的画面,令人仿佛身临其境,受到感染。- 9 -烘托,渲染,饶有情韵。晨曦初见,天上还残留几点星光,空中又飞来一行归雁。诗人正被这景象迷往,忽闻一声长笛悠然传来。作者以景衬人,以高楼笛声为诗歌意境作了饶有情韵的烘托。(可以从任意某两个方面做赏析)10、略11 (1)B、C(B第一处“上帝”是“安

32、排” “海尔曼”救死扶伤,不是“反法西斯” ;C 句中没有比拟手法,全句也不是突出声音“宏亮高亢” ,而是突出“坚定有力” ) (共 4分。每题 2分)(2) “天职”在小说中的两重含义:一是指一个医生应尽的职责,即救死挟伤;一是指爱国者应尽的职责,即同法西斯作坚决的斗争,保卫自己的祖国。 (共 4分,每一点 2分)(3)海尔曼是一个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医生。他心地善良,宽容,为了救助他人,他不计个人恩怨,把救死扶伤当作自己最高的职责,他又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以他的手术刀作武器,沉着勇敢地处死了凶怒的法西斯头目,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6 分。答出基本要点即可)(4)小说中的前两件事着力表现海

33、尔曼高尚的品德,特别是他把救死扶伤看作医生的天职这一点,从而对中心事件作了有力的铺垫。这样一位医生却把手术刀变成了武器,这就更加突出主人公的爱国主义精神,使海尔曼这个人物形象更加饱满厚重,有说服力,也强化了小说的主题。 (6 分,意思对即可)12 (1)AC(答 C给 3分,答 A给 2分;B 给 1分;答、D、E 不给分;B“保全性命”以偏概全,还有对黑暗时代的不齿和无奈及独善其身;D“理想壮志也就不复存在了”没依据;E“从而突出了陶渊明的奇才 ”错。 )(2)他的诗文冲淡清雅、天然纯真而又偶现豪壮之气陶渊明对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影响。 (每点 3分)(3)不平凡的时代,让人的情感

34、和意绪,有了深到极致的哲理认识不平凡的人生,让人有了不平凡的经历,不同于一般人的主观追求与客观历练。 (每点 3分)(4)观点一:像陶渊明一样“归隐” 理由:归隐是独善其身,不同黑暗势力同流合污。归隐不是单纯的苟且偷生,也是一种无声的反抗。观点二:像孔子所说“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理由:人生应积极进取,用自己的努力改变现实。应不惧失败,勇敢的去实现人生的理想。 (观点明确 2分,理由充分 6分)13、D14、.C 15A (B 残缺主语,去掉“随着”或“使” ,把“才能够”放到“国家”后;C 搭配不当,在“抓紧”后加“组织” ;D 结构混乱,去掉“是必不可少的” )16、示例:社会应大力弘扬敬老

35、尊老传统,加强对年青一代的道德教育。 【共6分,每点3分】- 10 -1718、参考高考评分标准【参考译文】颜之推,字介,是琅邪临沂人。父亲名勰,是梁湘东王萧绎的镇西府谘议参军。颜之推很早继承家传的学业,十二岁时,适逢萧绎亲自讲说庄子 老子 ,他就参与到门生行列。他对清谈并不爱好,退学回家,自学周礼 左传 。他广泛地阅读各种书,无所不晓,文词典雅明丽,很受镇西府的人称赞。萧绎任他为湘东王国的左常侍,加授镇西府的墨曹参军。他嗜好喝酒,过分任性放纵,不修边幅,当时的舆论因此轻视他。萧绎派世子方诸出镇郢州,叫颜之推任管记。正赶上侯景攻陷郢州,多次想要杀死他,依靠他的行台郎中王则说情才得以豁免,被囚禁

36、押送到建业。侯景被平定后, (颜之推)回到江陵。此时萧绎已经自立为王,任命颜之推为散骑侍郎,掌管舍人之事。后来萧绎被周军所击败,周大将军李显庆看重之推,推荐他去弘农,让之推在他的兄长阳平公李远处掌管书翰。正好黄河水暴涨,颜之推就备办船只带妻子儿女逃奔北齐,中间经历险要的砥柱山,当时人称赞他勇敢有决断。齐显祖见到颜之推很喜欢他,立即授他奉朝请,召请他到内馆里,随侍在自己身边, (颜之推)颇受重视。天保末年,随从至天池,准备任命颜之推为中书舍人,派中书郎段孝信带敕书给颜之推看。颜之推正在营外饮酒,段孝信回来把这个情况报告给显祖,显祖就说:“暂且停下。 ”于是任命就停止了。不久官职慢慢升至中书舍人。

37、皇帝不时有索取,常叫中使传达旨意,颜之推遵守旨意宣布,馆中人都听他命令。馆里所进呈的文章,都由颜之推将文章封缄后复加印记,到进贤门奏上,等有了答复才出来。颜之推还擅长书法,监察校对抄写,办事勤快敏捷,可说是才能和职位相称。皇帝对他恩宠很重,待遇越来越优厚,被功勋卓著官居要职的人嫉妒, (这些人)常常想要加害他。崔季舒等人将向皇帝进谏,颜之推有急事回家,所以未能同其他人联合署名上书。等到(皇帝)召集进谏的人,颜之推也被叫进去,勘验奏书上没有他的名字,才得以逃过灾祸。等到周兵攻陷晋阳,皇帝轻装骑马逃回邺地,困窘急迫不知道怎么办好,颜之推沿用宦官侍中邓长颙关于逃往陈国的计策,仍然劝皇帝招募一千多个吴地的人做自己的随从,取道青州、徐州一起投奔陈国。皇帝很想采用这个计策,把它告诉丞相阿那肱等人。阿那肱不愿意到陈国去,劝皇帝将珍宝辎重等物送到青州。皇帝虽然没有听从颜之推的计策,但是仍然任命他为平原太守,命令他把守河津。齐亡后,颜之推进入周朝,大象末年任御史上士。隋开皇年间,太子征召之推为学士,对他非常礼待。不久因病去世。一生著作三十卷文章,撰写二十篇家训 ,这些作品一起传播于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