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上学期高二语文 11 月月考试题 06一、古诗文阅读( 41 分 )(一)课内知识(20 分)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0 分)( 1) ,知来者之可追。( 2) 善万物之得时,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 闾 阎 扑 地 , ;舸 舰 弥 津 , 。云 销 雨 霁 , 。 ,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 4) 伏 惟 , 凡 在 故 老 , , 况 臣 孤 苦 , 特 为 尤 甚 。臣 , 死 当 结 草 。 臣 , 谨 拜 表 以 闻 。 (李 密 陈情表)2.课 内 文 言 知 识 检 测 。 ( 10 分 )( 1) 下 列 各 句 中 没 有 通
2、 假 字 的 一 项 是 ( )A.乃 瞻 衡 宇 , 载 欣 载 奔 B.寻 蒙 国 恩 , 除 臣 洗 马C.祖 母 今 年 九 十 有 六 D.此 小 大 之 辩 也( 2) 下 列 各 组 中 加 点 词 语 意 思 相 同 的 一 项 是 ( )A.三 径 就 荒 金 就 砺 则 利B.引 壶 觞 以 自 酌 控 蛮 荆 而 引 瓯 越C.临 帝 子 之 长 洲 下 临 无 地D.请 息 交 以 绝 游 去 以 六 月 息 者 也( 3) 下 列 加 点 词 语 的 用 法 不 同 于 其 他 三 项 的 一 项 是 ( )A 襟 三 江 而 带 五 湖 B.屈 贾 谊 于 长 沙C
3、 臣 具 以 表 闻 D.眄 庭 柯 以 怡 颜( 4) 下 列 各 句 中 , 句 式 与 其 他 三 句 不 相 同 的 一 项 是 ( )A 奚 以 知 其 然 也 B.背 负 青 天 , 而 莫 之 夭 阏 者- 2 -C 非 臣 陨 首 所 能 上 报 也 D.胡 为 乎 遑 遑 欲 何 之(5)下列对“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这句话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我出任县令,路过这个有名的地方。孩子们年幼无知,有幸亲自参加这场盛大的宴会。B我父亲出任宰相,我(因探望父亲)路过这个有名的地方。我年幼无知,有幸参加这场盛大的宴会。C我出任宰相,路过这个有名的地方。孩子们年幼
4、无知,有幸参加这场盛大的宴会。D我父亲出任县令,我(因探望父亲)路过这个有名的地方。我年幼无知,有幸亲自参加这场盛大的宴会。(二)文言文阅读(15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36 题。忠臣者务崇君之德,谄臣者务广君之地。何以明之?陈夏征舒弑其君,楚庄王伐之,陈人听令。庄王以讨有罪,遣卒戍陈,大夫毕贺。申叔时使于齐,反而不贺。庄王曰:“陈为无道,寡人起九军以讨之,征暴乱,诛罪人,群臣皆贺,而子独不贺,何也?”申叔时曰:“牵牛蹊人之田,田主杀其人而夺之牛,罪则有之,罚亦重矣。今君王以陈为无道,兴兵而攻,因以诛罪人,遣人戍陈。诸侯闻之,以王为非诛罪人也,贪陈国也。盖闻君子不弃义以取利。 ”王曰:“
5、善!”乃罢陈之戍,立陈之后,诸侯闻之,皆朝于楚。此务崇君之德者也。张武为智伯谋曰:“晋六将军,中行、文子最弱,而上下离心,可伐以广地。 ”于是伐文子、中行氏,灭之矣。又教智伯求地于韩、魏、赵。韩、魏裂地而授之,赵氏不与,乃率韩、魏而伐赵,围晋阳三年。三国阴谋同计,以击智氏,遂灭之。此务为君广地者也。夫为君崇德者霸,为君广地者灭,故千乘之国,行文德者王,汤武是也;万乘之国,好广地者亡,智伯是也。昔者智伯骄,伐文子、中行而克之,又劫韩、魏之君而割其地,尚以为未足,遂兴兵伐赵。韩、魏反之,军败晋阳之下,身死高梁之东,国分为三,为天下笑。此不知足之祸也。老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修久。 ”此之
6、谓也。- 3 -(取材于淮南子人间训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申叔时使于齐,反而不贺 反:返回B牵牛蹊人之田 蹊:践踏C乃罢陈之戍,立陈之后 罢:罢免D三国阴谋同计 阴谋:暗中谋划4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证明“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修久”的一组是( )庄王以讨有罪,遣卒戍陈,大夫毕贺诸侯闻之,以王为非诛罪人也,贪陈国也乃罢陈之戍,立陈之后,诸侯闻之,皆朝于楚韩、魏裂地而授之,赵氏不与三国阴谋同计,以击智氏,遂灭之万乘之国,好广地者亡,智伯是也A B C D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楚庄王遣卒戍陈的根本目的在于诛杀夏征舒
7、,对陈国的土地并无贪图之心。B楚庄王听取了申叔时的谏言后,罢陈之戍,立陈之后,使诸侯皆朝于楚。C智伯听信谄臣之言,裂韩、魏之地,兴兵伐赵,最终导致身死国灭,为天下笑。D本文明辨了忠臣、谄臣之别,并阐释了君主只有知、知止,才能长久的道理。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1)忠臣者务崇君之德,谄臣者务广君之地。(2)军败晋阳之下,身死高梁之东,国分为三,为天下笑。此不知足之祸也。1.古代诗词阅读。 (6 分)- 4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离亭燕张昪一 带 江 山 如 画 , 风 物 向 秋 潇 洒 。 水 浸 碧 天 何 处 断 ?霁 色 冷 光 相 射 。 蓼 屿
8、 荻 花 洲 , 掩 映竹篱茅舍。 云 际 客 帆 高 挂 , 烟 外 酒 旗 低 亚 。 多 少 六 朝 兴 废 事 , 尽 入 渔 樵 闲 话 。 怅 望 倚 层 楼 ,寒 日无言西下。注:南宋初人,作者经历宋由盛到衰的时代。此词为作者退居期间所作。低亚:低垂。(1)“水浸碧天何处断”中的“浸”字用得好,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答: (2)结合诗歌简要分析“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这句话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9 分)(一)文学名著三国演义阅读。 (13 分)8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 ( ) ( )A.关羽约三事而降后,曹操见关
9、羽所穿绿战袍已旧,即度其身品,取异锦作战袍一领相赠。但关羽把新袍穿于衣底,上面仍穿旧袍罩之;曹操笑云长节俭,云长说因为旧袍是刘备所赐,不敢因丞相之新赐而忘兄长之旧赐。曹操闻言不由的感叹“真义士也” ,但心里着实不悦。B.长坂桥上,面对曹操大军,张飞怒目横矛,三声大喝,使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而亡,曹操及众军也仓皇逃窜。张飞见曹军已退,便令拆断桥梁,让曹操的军队无法前进,真可谓粗心中见谋略。C.官渡之战前夕,许攸为袁绍所逼而投奔曹操。曹知许来投,跣足出迎,还先拜于地。- 5 -攸说明来由,并问曹军军粮多少。操先答可支一年后改口半年,攸拂袖出帐,操为挽留攸曰“三月耳”,攸笑操果为奸雄。操就附耳说只有此
10、月粮。攸大声道“粮已尽矣”,操愕然。而后,攸出谋取乌巢,使曹军以少胜多,打败袁绍。D.操获全胜,将所得金宝缎匹,给赏军士。于图书中检出书信一束,皆许都及军中诸人与绍暗通之书。左右曰:“可逐一点对姓名,收而杀之。 ”曹操对平时不喜之人收而杀之,对左右亲信更不再问。E.田丰在狱中。一日,狱吏来见丰曰:“与别驾贺喜!”丰曰:“何喜可贺?”狱吏曰:“袁将军大败而回,君必见重矣。”丰笑曰:“吾今死矣!”“袁将军外宽而内忌,不念忠诚。若胜而喜,犹能赦我;今战败则羞,吾不望生矣。”狱吏未信。忽使者赍剑至,传袁绍命,欲取田丰之首,狱吏方惊。丰乃自刎于狱中。9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
11、) ( ) ( )A.刘备投奔荆州刘表,受到厚待。蔡夫人早对刘备怀有戒心,当她听到刘备反对刘表立幼时,就对刘备起了杀心,与弟蔡瑁密谋,以刘表的名义在襄阳设下“鸿门宴”,在宴会上,幸亏伊籍密报刘备,并引其从西门单骑速逃,蔡瑁随后追至檀溪,刘备纵马下溪,马前蹄忽陷,刘备挥鞭急呼,马纵身而起,跃过檀溪,刘备脱险。B.刘备一行在长坂坡遭到曹操夜袭,刘备与部将、家眷失散。赵云单枪匹马不仅从乱军中救出甘夫人、糜竺、阿斗,还杀死曹军将领五十余员;夺得青釭剑,力战四将,曹操赞他“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玄德接过阿斗,掷之于地曰:“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C.蒋干为了立功,自告奋勇往江东去说降。周瑜将计就
12、计,设下群英会款待这位旧友,故意做出狂态,大谈东吴兵强粮足,让蒋干无法陈述劝降之意。晚上,周瑜又邀蒋干入帐共寝,假装醉酒,故意让蒋干看见并盗走伪造的蔡瑁、张允与东吴私通的书信;又故意两次说梦话,并让蒋干偷听到所谓江北密报。蒋干回到江北,将书信献给上,曹操下令处斩深得水军之妙的蔡瑁、张允。D.曹操大军南下,刘备与孙权已有联结以抗操之意,此时虽然东吴内部意见不一,主降的声势甚大,但孙权下了决心迎战,让鲁肃邀请诸葛亮前往东吴成结盟大计。孙权在见诸葛- 6 -亮之前先安排江东英俊对诸葛亮之见识考验一番,谁料诸葛亮谈笑应对,将张昭、陆绩等百般问难的一大班东吴饱学之儒驳斥得哑口无言。E.周瑜仰天长叹:“既
13、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之后死去,年仅三十六岁。瑜临死前上书吴侯荐鲁肃以代己。孔明至柴桑吊丧周瑜,回程中遇到庞统,庞统对诸葛亮表示佩服。诸葛亮告诉庞统如果不如意可去投奔刘备。孙权见庞统貌不出众,不用庞统,鲁肃荐庞统于曹操,但庞统不肯。10.简答题(选做一题,5 分)(1)因谓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出君之口,入于吾耳,可以赐教矣?”孔明曰:“公子岂不闻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安乎?是谁让诸葛亮赐教,请简述这件事的前因后果。(2) “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是孙策临死时留给孙权的忠告,结果周瑜主内事时把孙权的妹妹嫁给了刘备。请说说周瑜为孙权所主的这件内事是否成功,并简述这一事件的前
14、因后果。(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11.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6 分)孟子曰:“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矢人唯恐不伤人,函人唯恐伤人。巫匠亦然。故术不可不慎也。孔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莫之御而不仁,是不智也。不仁、不智,无礼、无义,人役也。人役而耻为役,由弓人而耻为弓,矢人而耻为矢也。如耻之,莫如为仁。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 7 -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 (公孙丑上 )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 (公孙
15、丑上 )注解:矢人:造箭的人。函人,造铠甲的人。御:阻挡。(2)孟子强调“术不可不慎” ,请结合选段谈谈你的理解。 (2 分)(3)请结合选段,简要说明人应该如何远离耻辱,获得尊荣。 (4 分)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1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2-14 题。夜 归 人年轻的妇人静静站在窗台前面,她像是盼望着什么似的,倾听着屋外的动静。屋子里只有她一个人。窗外在下着大雪,这是今年冬季的第一场喜雪,大雪覆盖了窗外那荒寂的大草原。妇人隔着窗户痴痴地向外望去,但她什么也看不见,只有单身孤影投在那锃亮的窗玻璃上。此时,她比任何时候都感到孤寂和害怕。她丈夫常常出门远走,一去就是好几天,只留下她一个人守
16、在家里。但是,这次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现在她已确知自己怀孕了。她恨自己为什么不把这件喜事早点告诉丈夫。他已经对工作产生厌烦的情绪了,如果知道她已有了身孕,一定不会再出远门的。然而她却不愿意让他为自己而焦灼。她回想起几小时前的一个插曲:他告诉她关于那一包钱的时候,正是站在这个窗台前,双手轻轻地搭在她的肩膀上。她丈夫是一个边区的税务员,把一大包税款拿回了家,放到一个饼干箱里,藏到厨房的地板底下。“为什么呢?”唉,倒大霉了!小俩口自己的那一点存款,存在老远的一家农村银行里了,现在银行就要倒闭了,他只好赶快去取回他们的钱。然而他不敢随身带着公款跑这么远,所以把它藏在- 8 -家里了。“你得答应我,我不
17、在家你千万别离开屋子, ”他说, “不许让任何人进房子,无论说什么都不能让人进来。 ”“好的,我答应。 ”她说。现在,他已经走了好几个小时了,天色已昏沉下来,夜幕降临了。大雪和黑暗笼罩着孤寂的木屋。她听到了声音。这不是风声,风吹门窗的声音虽然像有人想偷偷地进来,可是她能分辨得出,她听到的是一阵敲门声。声音很低,但很急促。妇人把脸紧贴在窗户边,只见有一个人靠在门前。她连忙走开,从壁炉边取下了丈夫的手枪,真倒霉,这是一支没有用的手枪,好的那一支和火药筒都让丈夫给带走了。她只好拿着空枪,快步走到紧紧地锁着的大门边。“是谁在外边?”她喝道。“我是伤兵,迷了路,走不动了,请你做件好事,让我进来。 ”“丈
18、夫吩咐我,他不在家,谁也不让进来。 ”年轻的妇人实实在在地告诉他。“那么,我就只好死在你们家门口了。 ”再过了一会儿,他又恳求说:“你打开门看看我,就知道我不会伤害你的。 ”“我丈夫是不会饶恕我的”她哭诉着,开门让他进来了。这伤兵的确已筋疲力尽,似乎就要垮了。他高个子,步履踉跄;苍白粗糙的脸,手臂上包扎着绷带,浑身是雪花。妇人让他到火炉边,坐在她丈夫的椅子上,替他清洗伤口,换绷带;又把准备自己吃的晚餐给他吃。等他吃完,她已经在后房里用地毯为他铺了一张床,他往床上一倒,似乎马上就睡了。真睡着了还是假的?是在骗她,等她去睡觉吗?妇人在自己卧室里走来走去,心里忐忑不安,象是要出什么乱子。深夜里,万籁
19、俱寂,只有炉火噼噼啪啪地低声作响。忽然有一阵非常低的声音,很轻,显然是有人在干什么,鬼鬼祟祟地,比老鼠偷啃东西的声音还要轻。这到底是哪儿来的声音呢?难道是隔壁房里的那个男人?想到这,她拿起灯,轻轻地走到狭窄的通道,站着静听。伤兵的呼吸声音不会那样响,准是故意装的。她把门推开,走进后房,俯身去看伤兵,只见他睡得很甜。她走出房间,立刻又听到了那个声音。这次她知道了:有- 9 -人在撬前门的锁。妇人立刻从工具箱里拿出丈夫的一把折叠式洋刀,然后轻轻摸到那伤兵床边,推醒他。他哼了一声,睁开了眼睛。“你快听!”她低声地说, “有人要偷进屋里来,你来帮我一下忙!”“谁要偷进来呵?”他困倦不堪地说, “这又没
20、有什么东西可偷的。 ”“有的,有很多钱,藏在那厨房地板底下。 ”“那么,你拿我的手枪,我右手伤了,拿不了枪,你把刀给我。 ”他说。妇人迟疑了片刻。这时,又听到前门被撬的声音。她立刻把刀递给伤兵,自己拿了他的手枪。“你来对付头一个进来的人, ”他说, “靠近门边站着,门一开就开枪,枪里有六发子弹,一定要打到他倒下来动不了为止。我拿着刀,在你后边,应付第二个进来的人。我们一站好位置就把灯吹灭。 ”顿时,屋子里一片漆黑。撬锁的声音停止了,传来了扳扭东西的声音,门锁被打掉了,门开了,溜进了一个人来。刹那间,白雪衬托着那人的身影,她看清楚了,立刻一枪打去,那人倒下了,但马上又踉踉跄跄地站起来,妇人再开了
21、一枪,他这才慢慢地倒下。脸碰着墙脚,再也不能动弹了。伤兵俯着身子,咒骂了一声,然后叫道:“原来只有一个人!好枪法呵,太太!”接着,他把尸体翻过身来仰天躺着,这才看到这强盗还蒙着一个面罩。伤兵把面罩揭开,妇人凑近去看。 “认识这个人吗?”伤兵问。“从没见过!”她说。这时妇人比任何时候都有勇气,盯着死者的脸,看着这个回来抢劫自己的人她的丈夫。12.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 ) (4 分)A. 年轻妇人之所以宁愿自己独自承受内心的孤独和害怕,也不愿意告诉即将出远门的丈夫自己已怀孕的喜事,是因为她不愿意让丈夫担心自己。B. 丈夫临走时告诫年轻妇人千万不要离开屋子和不许让
22、任何人进来,充分表现了丈夫细心和对妻子的深切关爱。C. 雪夜之中,年轻妇人没有遵从丈夫临走时的叮嘱,最终让伤兵进屋休息。这一情节既表现了年轻妇人的善良,同时也为后文两人联手,击毙入室强盗埋下了伏笔。D. 当年轻的妇人感觉到有人在撬前门的锁时,她立刻想到请伤兵帮忙并告诉他“有很- 10 -多钱,藏在那厨房地板底下”这表明此时伤兵已经完全赢得了年轻妇人的信任。E. 这篇文章主要靠“年轻妇人让陌生伤兵进屋休息”和“强盗入室盗窃”等突发事件来推动情节发展的,巧妙地传达了作品的内在意蕴。13.作者在文章中多次写到大雪,这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 分)14.小说在结尾处才点出入室抢劫者就是年轻
23、妇人的丈夫,请你结合具体情节,对这一结局 的合理性作简要分析。 (4 分)五、语言文字运用(9分)15.阅读下面几个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4 分)1.三国时期著名诗人曹植才华横溢,世称“才高八斗” ,而很多人一说起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实在是安于套语烂调。(2)在演讲比赛中,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所讲内容与事先定下的主旨并不相关,显得小题大做,榜上无名也就理所当然了。(3)最近相关部门对两个小区新装修的住房进行空气质量检测,结果有一半住房甲醛超标,而引发甲醛超标最主要的原因是居民不合适的装修造成的。(4)记者连载报道:“南湖开放后,我已多次光顾,不论是春天的姹紫嫣红,还是冬天的
24、玉树琼枝,我都领略过。” (1)第一句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_改为_。 (1 分)(2)第二句中成语使用不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_改为_。 (1 分) (3)第三句有语病,针对性修改:_(1 分)(4)第四句话语情境存在表述不当之处,请指出并加以修改,使之准确、得体。 (5 分)- 11 -_改为_。 (1 分)16. 从今年 5 月 1 日起,我国在室内公共场所实行全面禁烟,请你为校园内的“禁烟提示牌”编写一条温馨提示语。要求:符合场景 语言表达简明、生动、得体 不超过 20字。 (2 分)17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诗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有人说,语文是 的气势,语文是
25、 的激情,语文是 的雄浑,语文是 的婉约,语文是对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叹服,语文是对屈夫子“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注解。春江潮水 大江东去 春意阑珊 浪遏飞舟大漠孤烟 铁马秋风 春花秋月 小桥流水A B C D. 六、写作(70 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 (70 分)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勒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弥勒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落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
26、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勒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韦陀铁面无私,锱铢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庙里一派欣欣向荣景象。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12 -参考答案一、古诗文阅读( 41 分 )1.(1)悟已往之不谏(2)感吾生之行休(3)钟鸣鼎食之家,青雀黄龙之舳,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4)圣朝以孝治天下,犹蒙矜育,特为尤甚。生当陨首,不胜犬马怖惧之情。2.(1)B(2)A(3)A(4)
27、C(5)D3.答案 C解析 “罢”应该是“撤掉、撤出”之意。4.答案 解析 从正面证明了观点;从反面证明了观点; 楚庄王放弃了对陈的占领是“知止” ,得到了诸侯的尊重是“不辱 ”,说明“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三国灭智氏是智氏不知足.不知止导致的结果。智氏 “好广地”是“不知止” “不知足” , “亡”是“殆” ,从反面证明了“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楚庄王占领陈,大夫祝贺,与 “辱” “殆”无关;楚庄王“遣卒戍陈”是不“知止” ,会得到贪心的恶名是“辱 ”,与“修久”无关;叙述智伯的不知足,不知止,与“辱” “殆”无关。5.答案 解析 从文中看不出楚庄王“对陈国的土地并无贪图之心” 。6.(
28、1)译文:忠诚的臣子力求使君王品行高尚,而谄佞的臣子力求使君王的领土扩展。(2)译文:智伯兵败晋阳城下,身死高梁城东,国家被分为三份,被天下人笑话,这是不知足带来的祸患哪。【参考译文】- 13 -忠诚的臣子力求使君王品行高尚,而谄佞的臣子力求使君王的领土扩展。怎么证明这点呢?陈国的夏征舒杀害了他的国君,楚庄王发兵讨伐他,陈国人也听从楚王的命令。庄王讨伐有罪之人以后,留下部队驻扎在陈国,楚国的大夫们全都来表示庆贺。当时申叔时正出使齐国,回国以后却没有表示庆贺。楚庄王就问申叔时:“陈国叛臣大逆不道,我发动大军讨伐他们,平息了暴乱,惩处了罪人,群臣都来庆贺,唯独你不庆贺,为什么呢?”申叔时说:“有人
29、牵牛踩踏了别人家的田,田主杀了那牛的主人又抢走了他的牛。牵牛人的罪过倒是有的,但是这样的惩处也太重了。今天您认为陈国弑君者大逆不道,发兵征讨,已经诛杀了罪臣,却还派兵驻扎在陈国不走。诸侯们听到这件事情,认为你君王发兵征讨的目的不在诛杀罪臣,而是在贪图人家的国家。我听说君子是不抛弃道义来谋取利益的。 ”楚庄王说:“你讲得好。 ”于是便撤走了戍守陈国的部队,并立了陈国国君的后代作新的国君。诸侯们知道这件事后,都到楚国来朝拜。这就是在竭力使君王品行高尚啊。张武替智伯出主意,说:“晋国的六大将军中,中行、文子最弱小,而且他们内部又离心离德,现在正好可以讨伐他们来扩展我们的领地。 ”智伯于是听从张武的计
30、谋发兵攻打中行、文子氏。把他们消灭之后,张武又唆使智伯向魏、韩、赵三家索要土地。韩家和魏家割让了土地给他,而赵家不肯割让。智伯于是胁迫韩、魏两家一起攻打赵家,并包围晋阳达三年之久。后来赵、魏、韩三家暗中联合,秘密商议,一同进攻智伯,于是消灭了智伯家族。这就是竭力使君王的领土扩展的结果啊。竭力使君王的品德高尚,君王终于称霸天下;竭力使君王的领土扩展,君王最终被人家消灭。所以,千辆兵车的诸侯小国,只要实行德政就能称王天下,像商汤王和周武王就是这样;而万辆兵车的大国,如果喜欢扩展领地,最终还是导致灭亡,像智伯就是这样。过去智伯骄横,攻打中行文子,并且战胜了他们,又胁迫韩魏的君主,割去了他们的土地。还
31、认为不满足,于是起兵伐赵,韩魏二君反戈一击,智伯兵败晋阳城下,身死高梁城东,国家被分为三份,被天下人笑话,这都是不知足所带来的祸患哪。老子说:“知道满足就不会遭到羞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这样就可以保持长久。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7.(1) “浸”有浸染之意(1 分) ,一个“浸”字描绘出天幕低垂,天空仿佛被江水完全渗入的景象, (1 分)表现出天水相连、浑然一色的宏大开阔的意境(1 分)(2)表达了作者担忧时政的惆怅之和无人可诉的孤寂之感。 (1 分)诗人靠着层楼,面对清- 14 -秋景象,想到历朝兴废尽入渔樵闲话,心中不免生出国家兴衰的兴亡之感和担忧时政的惆怅之情(1 分) ;诗人
32、面对清秋寒日西下之景,独倚层楼, “无言”寂寞,更生出一种无人可诉的孤寂和无奈。 (1 分)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9 分)7.B.便令拆断桥梁,示怯于曹方,致使再度追击,因此刘备说他:“吾弟勇则勇矣,惜失于计较。 ”D.操曰:“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遂命尽焚之,更不再问。8.D.孙权自己也举棋不定,鲁肃主动提议。E.“庞统对诸葛亮表示佩服”错,庞统说诸葛亮名欺东吴无人;庞统欲投曹操,鲁肃荐庞统投刘备。2.(1)刘表因为听信后妻的话,宠爱幼子刘琮,而不喜欢长子刘琦。刘琦每次想向诸葛亮谋求自保的方法,诸葛亮总是拒绝、搪塞,而没有帮他安排计划。于是刘琦便带着诸葛亮到后堂,请他到
33、密室共饮;又请诸葛亮登小楼看古书;命人撤去了梯子,并对诸葛亮说:“如今我们往上够不着天,往下触不到地,话出自你口中,只会进入我耳里,现在你可以说了吧?”诸葛亮回答他说:“你难道没见到申生在朝廷内却身陷危险,重耳在朝廷外却获得了安全吗?”刘琦明白了诸葛亮的意思,于是便暗中规画离开的计谋。(2)东吴孙权要向蜀索回荆州,都督周瑜定计,谎称欲将孙权妹妹嫁给刘备,借以把刘备骗到东吴作人质,以便索回荆州。刘备按诸葛亮的对策行事,到东吴成婚后偕同夫人逃出东吴。周瑜急急下得船时,岸上军士齐声大叫曰:“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带兵追赶,被诸葛亮的伏兵打败。10.(1)答:孟子指出人们应该谨慎选择职
34、业(1 分)职业环境对人的修养同样能产生影响,人们应该选择仁德的职业,选择那些有利于自身修养的环境。(1 分)(2)答:人远离耻辱,获得尊荣的根本方式是“为仁”;(1 分)人们应该选择有利于仁德修养的环境,(1 分)通过端正自身,不断反省,修养仁心,(1 分)在位者应当尊贤使能,修明政治,施行仁政。(1 分)11.B、D(B 项丈夫临走时的告诫,事实上为后文他回家行窃作了铺垫。 D 项年轻妇人请伤兵帮忙,是因为当时情景很危急,告诉伤兵家中有钱也是因为情急之下未加思索。)- 15 -12渲染恐怖的气氛,衬托妇人孤独惶恐的心情,为后文做铺垫。13小说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因为前文丈夫叮嘱妻子不
35、要让任何人进入家里以及丈夫拿走了有子弹的枪,留给妻子的只是空枪,这些都为后文丈夫抢劫妻子埋下了伏笔。14.古代诗人为应酬滥用典故;政治压迫和礼教束缚迫使诗人不能自由抒情,不得不用典故;诗人为追求艺术感染力而过度用典。15. (1) “烂”调改为“滥”调(2) “小题大做”改为“离题万里”(3)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病因是句式杂糅,是将“引发甲醛超标最主要的原因是居民不合适的装修”与“引发甲醛超标是居民不合适的装修造成的。 ”两句杂糅。(4) “光顾”改为“游览”16.【参考答案】让校园永远明朗清净,让心灵不受烟雾缭绕书香何需烟草香。【解题思路】注意审题,内容要符合要求,句式简单,语言简洁,有警示作用。17.(3 分)C18.(1)从佛祖的角度看,我们要知人善任,要看到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等。(2)从弥勒和韦陀的角度看,要清醒客观的认识自己,在集体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