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运动生理问答题.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8028922 上传时间:2019-06-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生理问答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运动生理问答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运动生理问答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试分析比较三大能量系统的特点,并举例说明。a) 磷酸原系统(ATP-CP 系统)磷酸原系统是指 ATP 和磷酸肌酸组成的系统。特点:供能总量少,持续时间,功率输出量最快,不需要 O2,不产生乳酸 例如:短跑、投掷。跳跃。举重等b) 糖酵解(乳酸能)系统指糖原或葡萄糖在细胞浆内无氧分解生成乳酸过程中,并合成 ATP 的能量系统。 特点:供能总量比磷酸原系统多,输出功率次之,不需要氧气,产生乳酸。 例如:400m 跑、100m 游泳c) 有氧氧化系统指糖、脂肪和蛋白质在细胞内(线粒体)彻底氧化成 H2O 和CO2 的过程中,再合成 ATP 的能量系统。 特点:供能总量大,时间长,速率低,需要氧

2、,不产生乳酸。1、 简要回答神经肌肉接点的结构及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传播的过程。(一) 结构:a 接点前膜:(含乙酰胆碱) ,线粒体、微管、微丝等。b 接点后膜(运动终板):乙酰胆碱受体。胆碱酯酶c 接点间隙:与细胞外液相沟通,轴突末梢与终板膜相间部分(二) 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传播的过程:当运动神经兴奋时,神经冲动沿运动神经纤维传至轴突末梢,并刺激接点前膜。接点前膜去极化使膜上的盖通道开放,使得细胞外液中的 Ca2+离子进入接点前膜,触发轴浆中的囊泡向接点前膜的内侧面靠近,并与前膜融合,使其中的乙酰胆碱被释放出来进入接点间隙,随即与接点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引起接点后膜的 Na+和 K-等离

3、子(主要是 Na+)的通透性发生改变,接点后膜除极化,形成终版电位。终版电位通过局部电流作用,使邻近的肌细胞膜去极化而产生动作电位,实现了兴奋有神经传递给肌肉。2、简述肌肉的收缩过程。1 当肌细胞兴奋动作电位引起肌浆中的 Ca2+离子浓度升高时,Ca 2+与肌钙蛋白结合,引起肌钙蛋白构型变化,使原肌球蛋滑白向肌动蛋白沟底,肌动蛋白上能与横桥结合的位点露出。2 衡桥与肌动蛋白结合成肌动球蛋白,ATP 酶被激活,结合在衡桥上的ATP 分解释放能量供衡桥倾斜摆动,牵拉细肌丝向肌节中央滑行。当衡桥角度变化时,衡桥与肌动蛋白解脱,恢复到垂直的位置。3 紧接着衡桥又开始与下一个肌动蛋白的位点结合,重复上述

4、过程,进一步牵引细肌丝想粗肌丝中央滑行。只要 Ca2+浓度不下降,衡桥循环运动就不断进行下去,将细肌丝逐步拖向粗肌丝中央。于是,肌小节缩短,肌肉出现缩短。3、试述从肌细胞兴奋到肌肉收缩的全过程。运动神经传至末梢Ca 2+流入末梢内接头前膜囊泡想前膜移动、融合、破裂Na +、K +通透性增加产生终板电位引起肌膜动作电位肌膜动作电位沿横管传至肌细胞深处终池膜上钙通道开放,终池内 Ca2+释放入肌浆Ca 2+与肌动蛋白结合,引起后者构型变化肌丝发生位移,暴露出细肌丝上的衡桥结合位点衡桥与结合位点结合,激活 ATP 酶,分解ATP衡桥摆动,牵拉细肌丝朝肌节中央滑行肌节缩短,即肌细胞收缩。4、简单回答刺

5、激能引起组织兴奋所须具备的条件。一定的刺激强度、持续一定的作用时间和一定是强度一时间变化率四、问答题1、肌电研究结果发现,人体状态反射的规律是什么?试举例说明它在完成一些运动技能时所起的重要作用。状态反射包括迷路紧张反射、颈紧张反射1 迷路紧张反射:指头部空间位置反生改变时,内耳迷路耳石器官(椭圆囊和球囊)的传入冲动对躯体伸肌紧张的调节反射。这一反射的主要中枢是前厅核。2 劲紧张反射:指颈部扭曲时,颈椎关节韧带和颈部肌肉的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对四肢肌肉紧张性的调节反射。这一反射的中枢在颈脊髓部位。3 肌电研究结果发现,状态反射的规律是:头部后仰引起上、下肢及背部伸肌紧张性加强,使四肢伸直,背部挺

6、直;头部前倾引起上下肌及背部伸肌紧张性减弱,屈肌及腹肌的紧张性相对加强,四肢弯曲;头部侧倾或扭转是,引起同侧上下肢伸肌紧张性加强,异侧上下肢伸肌紧张性减弱。在正常人体中,由于高位中枢的存在,这类反射被抑制而表现不明显。4 状态反射在完成一些运动技能时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体操运动员进行后手翻、后空翻或在平衡木上做动作时,如果头部位置不正,就会使两臂伸肌力量不一致,身体随之失去平衡,常常导致动作的失误或无法完成动作。但必须强调指出,任何技能都是在打闹皮层参与下实现的,在某些动作仲,甚至可以表现出相反与状态反射的规律。例如,有训练的自行车运动员在快速的骑自行车时,能做到头后仰而身体前倾的姿态。2、

7、牵张反射有哪些特点?举例说明它在运动中的意义。在脊髓完整的情况下,一块骨骼肌如受到外力牵拉使其伸长时,能反射性地引起受牵扯的同一肌肉收缩,这种反射被称为牵张反射。牵张反射表现有动态牵张反射和静态牵张反射两种形式。动态牵张反射也称为腱反射,是有快速牵拉肌肉引起的,它的作用是对抗肌肉的拉长,其特点是程较短和产生较大的肌力,并发生一次位相性收缩。静态牵张反射也称为肌紧张,是由缓慢牵拉肌肉时而形成,主要调节肌肉的紧张度,对维持躯体姿势是非常重要的。该反射肌肉力量并不大,只是抵抗肌肉被牵拉,因此不表现出明显的动作。由于肌肉内的不同运动单位是交替进行收缩的,所以反射活动能持久而不易疲劳。牵张反射(尤其是肌

8、紧张)主要生理意义在于维持站立姿态。如果肌肉在收缩前适当受到牵拉亦可以增强收缩的力量,例如,投掷钱的引臂动作,起跳前的屈膝动作,都是利用牵拉投掷和跳跃的主动肌,使其收缩更有力。对于任何需要较大力量的运动来说,在一定范围内,尽可能以高速牵拉肌肉是必要的。为了能更大的增加肌肉力量在牵拉与随后的收缩之间的延搁时间越短越好,否则牵拉引起的增力效应就将减弱或消失。1、简单回答血液的组成。主要有血浆和血细胞组成2、简单回答血液的功能。运输 参与体液调节 保持 1 2 3内环境稳态 防御功能 调节 4 5体温3、试述运动对血液组成成分有何影响?a. 运动对血浆的影响:运动时,循环血量增加。长时间运动,出汗量

9、增加,血浆容量减少,血液浓缩,运动训练能增加血浆容量b. 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红细胞数量因运动而发生变化,其数量变化与运动的种类、运动强度和持续的时间有关。一般来说,运动后红细胞数量会增多,主要是由于血液重新分布的变化和血液的浓缩所造成的,运动停止后 12h便可以恢复。通过系统的训练运动,可以增强血细胞的变形能力,从而降低血的粘稠性,减少血循环的阻力。c. 运动对白细胞的影响:运动后外周血仲白细胞增多。运动后白细胞的恢复与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有关,运动强度越大,持续时间约长,恢复就约慢.4、简述运动性贫血与运动员贫血的区别区别:运动性贫血是由于运动训练引起的 Hb 浓度和/或红细胞数量和/或血细

10、胞比容低于亚理想值的一种暂时性现象。是以运动能力为标准地。运动员贫血是指运动员的 Hb 浓度低于正常水平,是以运动员的健康水平为标准的。1、什么是呼吸?呼吸过程由哪几个环节构成?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需要不断的从外界环境中摄取 O2 并排出 CO2, 这种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呼吸。呼吸分为 3 个过程:1.外呼吸:外界环境与血液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肺通气和肺换气) ;2.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3.内呼吸: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气体交换。2、分析憋气的利和弊,运动中如何?运用利:能反射性引起肌紧张力加强,使胸廓固定,为上发力的运动获得稳定的支撑点。弊:憋气时,胸内亚成正压,静脉回流困难,心

11、输出量减少,心肌脑细胞、视网膜供血不足。易产生头晕、恶心、耳鸣及“眼冒金花”的感觉。憋气结束后,出现反射性深呼吸,使胸内压骤减,血压骤升,3、为什么在一定范围内深而慢的呼吸比浅而快的呼吸效果好?在一定范围内深而慢的呼吸比浅而快的呼吸有利,运动时要尽量深呼吸。1.在呼吸过程中,每次吸入的气体中,留在呼吸道中的气体是不能进行气体交换的,这一部分叫解剖无效腔。只有进入肺泡的气体才能与血液进行交换,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呼吸频率 2在运动中,当呼吸频率过快时,气体主要往返于无效腔,而真正在肺泡的气体量较少,因此从提高肺泡气体更新的角度考虑,增加呼吸深度是运动时呼吸调节的重点,采取适当的呼吸深度

12、,既能节省呼吸肌的能量消耗,又能提高肺泡通气量和气体交换效率。3深而慢的呼吸比浅而快的呼吸可提高气体的交换效率,因为通气血流的比值受肺通气量的影响,肺泡通气量提高,可是通气血流更加接近最佳比值 0.84。1、简述心肌的生理特性。1.兴奋性 2.自动节律性 3.传导性4 收缩性2、简述重力性休克产生的原因。较长时间的激烈运动后,如果突然停止并站立不东动,会使机体中的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动脉血压减少,造成闹不贫血的现象。3、试述肌肉运动时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变化。(1)心输出量的变化;心交感神经兴奋提高,心率提高,心输出量增加,骨骼肌静脉泵有利于静脉回流,使搏出量增加(2)动脉血压的变化;取决

13、于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与运动方式、持续时间、运动强度有关。动力性:心输出量增加,外周阻力不变或减小,收缩压增加,舒张压变化不大或减少。静力性:心输出量增加幅度不大,外周阻力增加,舒张压升高。(3)血流量的重新分配:运动时骨骼肌和心脏的血流量增加,内脏器官和皮肤的血流量减少。长时间运动,体温升高,皮肤的血流量增加,促进散热。4、简述减压反射。并说明有何生理意义血压压力感受器刺激心迷走紧张、心血管交感紧张心率心缩力动脉血压生理意义:当心输出量、外周阻力、血量等发生突然变化时,对动脉血压进行快速调节,保使之不发生太大的波动。保持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维持内环境的动态平衡。5、何为运动时血液的重新分配?

14、其生理意义是什么?a. 运动是骨骼肌和心脏血流量增加,内脏器官和皮肤血流量减少。长时间运动,体温升高,皮肤血流量增加,促进散热。b. 意义:1.保证有较多的血液流向运动的肌肉;2.骨骼肌血管舒张,内脏血管收缩,事外周阻力不会明显下降,保证血压不下降1、简述运动对尿量及其成分的影响。剧烈运动时,肾血流量减少,尿量减少;动脉血压升高,机体大量,血浆渗透压增加,ADH 增加,重吸收能力加强,使其尿量减少。2、说明运动性尿蛋白的含义及其与运动的关系?在剧烈运动或长时间大强度运动后,尿中会出现大量蛋白质,经休息后尿蛋白消失,这种运动后出现的一过性或暂时性的蛋白质尿为运动性蛋白尿。尿蛋白阳性率(蛋白尿)及尿蛋白量与运动强度、运动负荷量、运动项目有关;1.评定负荷量和运动强度的大小;2.观察运动机体对负荷量的适应能力;3.反映运动员训练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