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 跨国公司理论,学习目标了解要素禀赋理论掌握垄断优势理论、产品周期理论、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和内部化理论重点掌握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思考5个理论有何异同?,跨国公司理论的演变,新古典国际资本流动理论(HO理论) 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理论(垄断优势理论、产品周期理论、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内部化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共同出发点,第一节 垄断优势理论,对外直接投资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垄断优势, 二是不完全市场。 案例:宝洁公司。 垄断优势:知识、产品差异、规模、管理、资本。 选择的依据和条件:成本比较模型(何希)。货币因素模型(阿利伯)。 评价:贡献、缺陷。,垄断优势理论 (Monopol
2、istic Advantage Theory),基本含义:垄断优势理论(Monopolistic Advantage Theory)又称所有权优势理论或公司特有优势理论,是最早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独立理论,是由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先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海默(Stephan Hymer)于1960年在他的博士论文国内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中首先提出的,由麻省理工学院CP金德贝格在70年代对海默提出的垄断优势进行的补充和发展。它是一种阐明当代跨国公司在海外投资具有垄断优势的理论。此理论认为,考察对外直接投资应从“垄断优势”着眼。,一、垄断优势理论的主要思想,市场的不完全行为是对外直接
3、投资的根本原因,同时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是对外直接投资获利的条件。 1、市场具有不完全性 不完全性产生于四个方面: (1)产品市场不完全。这主要与商品特异、商标、特殊的市场技能或价格联盟等因素有关; (2)生产要素市场的不完全。这主要是特殊的管理技能、在资本市场上的便利及受专利制度保护的技术差异等原因造成的 (3)规模经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 (4)由于政府的有关税收、关税、利率和汇率等政策原因造成的市场不完全。,2、垄断优势 (1)市场垄断优势。如产品性能差别、特殊销售技巧、控制市场价格的能力等。(2)生产垄断优势。如经营管理技能、融通资金的能力优势、掌握的技术专利与专有技术。(3)规模经济优势
4、。即通过横向一体化或纵向一体化,在供、产、销各环节的衔接上提高效率。(4)政府的课税、关税等贸易限制措施产生的市场进入或退出障碍,导致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利用其垄断优势。(5) 信息与网络优势。,二、垄断优势理论的结论,1、原因分析:在东道国市场不完全的条件下,跨国公司可利用其垄断优势排斥自由竞争,维持垄断高价以获得超额利润。 2、结论:对外直接投资是具有某种优势的寡头垄断企业为追求控制不完全市场而采取的一种行为方式。,三、对于不同国家之间直接投资的解释,1、对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可以绕过东道国的关税壁垒;同时技术等资产可以获得全部收益。2、对发达国家之间的交叉直接投资寡占反应现象,通过在竞
5、争对手的领土上建立企业来互相牵制和加强自身能力行为的综合表现。,四、评价p34,1、贡献:(1) 垄断优势理论突破了国际间资本流动导致对外直接投资的传统贸易理论框架,突出了知识资产和技术优势在形成跨国公司中的重要作用。因而,垄断优势理论在20世纪60-70年代中期,对西方学者产生过较深刻的影响。垄断优势论从理论上开创了以国际直接投资为对象的新研究领域,(2)使国际直接投资的理论研究开始成为独立学科。这一理论既解释了跨国公司为了在更大范围内发挥垄断优势而进行横向投资,也解释了跨国公司为了维护垄断地位而将部分工序,尤其劳动密集型工序,转移到国外生产的纵向投资,因而对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发展产生
6、很大影响。,2、不足:这一理论也存在一些缺陷,如不能很好解释对外直接投资流向的产业分布或地理分布;它以美国为研究对象,对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缺乏指导意义。垄断优势理论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条件和原因作了科学的分析和说明。,美国的垄断优势(小贴士),金德贝格通过研究,把美国的垄断优势概括为: 1.实行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的优势。前者使跨国公司对价格有一定的控制能力,后者使跨国公司获得外部规模经济的优势。 2.拥有市场的优势。如获得营销技术、专利、商标等优势 3.由于跨国公司资金雄厚、技术先进和实行全球性经营战略使其在生产和管理技能、方式上占有绝对优势。 4.由于面向发展中国家投资,使其具
7、有获得廉价劳动力的优势。 5.实行限制政策也给对外直接投资带来优势。,第二节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一、提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The Eclectic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又称“国际生产综合理论”,通过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所能够利用的是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只有当企业同时具备这三种优势时,才完全具备了对外直接投资的条件。 1977年,英国瑞丁大学教授邓宁(JHDunning)在贸易,经济活动的区位和跨国企业:折衷理论方法探索中提出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1981年,他在国际生产和跨国企业一书中对折衷理论又进行进一步阐述。,二、基本观点,该理论
8、的核心是,企业跨国经营是该企业具有的所有权特定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这三优势综合作用的结果。 1跨国公司是市场不完全性的产物,市场不完全导致跨国公司拥有所有权特定优势,该优势是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条件。 2所有权优势还不足以说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还必须引入内部化优势才能说明对外直接投资为什么优于许可证贸易。 3仅仅考虑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仍不足以说明企业为什么把生产地点设在国外而不是在国内生产并出口产品,必须引入区位优势,才能说明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和出口之间的选择。 4企业拥有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决定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和条件。,第一:所有权特定优势 (Owner
9、ship Specific Advantage),又称垄断优势(Monopolistic Advantage),是指企业所独有的优势。所有权特定优势具体包括:资产性所有权优势,指在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上的优势,前者指对生产设备、厂房、资金、能源及原材料等的垄断优势,后者指在专利、专有技术、商标与商誉、技术开发创新能力、管理以及营销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交易性所有权优势,指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跨国经营、合理调配各种资源、规避各种风险,从而全面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所获得的优势。 邓宁认为,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必然具备上述所有权特定优势,但具有这些优势并不一定会导致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也就是说,所有权特定优势
10、只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企业仅仅具有所有权特定优势,而不具备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时,国内生产出口销售或许可也是企业实现其优势的可行途径。,第二:内部化优势 (Internalization Advantage),是指拥有所有权特定优势的企业,为了避免外部市场不完全对企业利益的影响而将企业优势保持在企业内部的能力。内部交易比非股权交易更节省交易成本,尤其是对于那些价值难以确定的技术和知识产品,而且内部化将交易活动的所有环节都纳入企业统一管理,使企业的生产销售和资源配置趋于稳定,企业的所有权特定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但邓宁同样认为,内部化优势和所有权特定优势一样,也只是企业对
11、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同时具有所有权特定优势和内部化优势的企业也不一定选择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因为它也可以在国内扩大生产规模再行出口。,第三:区位优势 (Location Specific Advantage),是指某一国外市场相对于企业母国市场在市场环境方面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有利程度,也就是东道国的投资环境因素上具有的优势条件,具体包括:当地的外资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市场规模、基础设施、资源禀赋、劳动力及其成本等。如果某一国外市场相对于企业母国市场在市场环境方面特别有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那么这一市场就会对企业的跨国经营产生非常大的吸引力。 邓宁认为,在企业具有了所有权特定优势和内部化优势这两个必要条件的前提下,又在某一东道国具有区位优势时,该企业就具备了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对外直接投资就成为企业的最佳选择。,三、理论评价,积极:邓宁的折衷理论在理论渊源上融合了以往各种学说的精华,并加以归纳与总结,使理论更加丰富,较以往的各种理论更全面地解释了企业国际经营的动因,从而形成了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理论体系。 不足:它过于注重对企业内部要素的研究,忽略了企业所处的特定社会政治、经济条件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