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国学与安全管理.ppt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801942 上传时间:2018-04-25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4.2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学与安全管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国学与安全管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国学与安全管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国学与安全管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国学与安全管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国学中的安全思想,芜湖卷烟厂青年讲堂,主讲人:王芳,目 录,文人似乎注定要与苦旅连在一起。我以为,这乃是文人最大的财富。苦涩过后总会留下一丝回味对历史的感悟,对文化的理解,对人生的思索,全部融在这苦涩后的回味中了。文化是一种时间的“积累”,但也有责任通过“引导”而移风易俗。千百年来,古人留下诸多经典,如今“国学”却成为一种时尚。安全文化又能否成为气候呢?,国学又称“国故学”,指一国固有之学问。国学作为近代意义上的概念,始于世纪初。一般认为,国学相对于新学,指旧学;相对于西学,指中学。引申而言,它即今人眼中的中国的传统学术文化。,国学的分类,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编撰于乾隆年间,由当时的

2、纪晓岚、王念孙、戴震等等一流学者完成。“四库”指经、史、子、集四部,“全书”指所收都是全本。,1.重振国学对于传承中华文明,实现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意义巨大,2.对于提升国人道德水准,维持良好的社会秩序意义重大。,3.对增强我国文化竞争力,增强国际影响的意义重大。,4.对实现“中国梦”给予更大的启示或借鉴。,国学大家:康有为、梁启超、辜鸿铭、章太炎、蔡元培、胡适、王国维、鲁迅、陈寅恪、顾颉刚、梁漱溟、冯友兰、钱穆等,无危则安无缺则全,“安”字。安,定也。尔雅安,静也。从女在宀下。东汉许慎说文共给之为安。庄子天地好和不争曰安。唐令狐德棻周书谥法心皆安下切上。仪礼少牢礼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易系辞下居

3、安思危。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一年风雨不动安如山。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然后得一夕安寝。北宋苏洵六国论,何为安全?,“全”字完备,齐备,完整,不缺少:齐全。完全。整个,遍,全部;都;使不受损伤:保全。完备,完整法不平,令不全,是亦夺柄失位之道也。管子任法城郭不备全,不可以自守。墨子七患全石以为底。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全身盔甲。广东军务记保全又何吝一躯啖我而全微命乎?马中锡中山狼传千万不复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苟全性命。诸葛亮出师表,平安、无危险汉代焦赣易林小畜之无妄:“道里夷易,安全无恙。”百喻经愿为王剃须喻:“昔者有王,有一亲信,于军阵中,殁命救王,使得安全。”宋范仲淹答赵元昊书:“

4、有在大王之国者,朝廷不戮其家,安全如故。”,保护、保全。晋书慕容垂载记:“孤受主上不世之恩,故欲安全长乐公,使尽众赴京师,然后脩复国家之业,与秦永为邻好。”南史陈纪下后主:“隋文帝以陈氏子弟既多,恐京下为过,皆分置诸州县,每岁赐以衣服以安全之。”,小结:“安”字有不受威胁、没有危险、太平、安全、安适、安逸、安稳、安康、安乐、安详、安心、稳定、习惯、妥善、徐缓等含义,可谓无危为安。“全”字有完满、完整、完好、完备、整个、保全或指没有伤害、无残缺、无损坏、无损失等,可谓无损则全。,在古代汉语中,“安”字却在许多场合下表达着现代汉语中“安全”的意义,表达了人们通常理解的“安全”这一概念。例如,“是故

5、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系辞下这里的“安”是与“危”相对的,并且如同“危”表达了现代汉语的“危险”一样,“安”所表达的就是“安全”的概念。“无危则安,无缺则全”。即安全意味着没有危险且尽善尽美。这是与人们的传统的安全观念相吻合的。,古代的安全文化,博大精深,寥寥数语,胜过长篇大论,不失为“警世良言”,古往今来被有识之士奉为圭臬,而铭刻于心践于行。,古语指教的安全方略,左传有言:“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备则无患。”意思: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但也要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急相摩,聚散以成。” 典故出

6、自于战国庄子 则阳,意思:平安与危难互相转化,灾祸与幸福互为因果。 诗经云: “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尽管天未下雨,也需修补好房屋门窗,以防雨患。如要安全,也须此然。这不失为有效的防隐患对策。,礼记中庸“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真是安全行动的原则和方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毛泽东选集论持久战)长治能久安。出自汉书、贾谊传:“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只有发达长治之业,才能实现久安之势。这不仅对于国家安定是这样,生活与生产的安全也需要这一重要的安全策略。,有备才无患。出自左传、襄公十一年。只有防患未然时,才能遇事安然,成竹在胸,泰

7、然处之。这也是重要的安全方略。防微且杜渐。源于元史、张桢传:“有不尽者,亦宜防微杜渐而禁于未然。”从微小之事抓起,重视事物的苗头,使事故和灾祸刚一冒头就及时被制止,为损失控制的有效战术。,未雨也绸缪。出自诗、幽风、鸱:“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管天未下雨,也需修补好房屋门窗,以防雨患。如要安全,也须如此。这不失为有效的事故对策。亡羊须补牢。出自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尽管已受损失,也需想办法进行补救,以免再受更大的损失。古人云:“遭一蹶者得一便,经一事者长一智。”故曰:“吃一堑,长一智。”“前车已覆,后来知更何觉时。”谓之:“前车之鉴。”这些良言古训,不失为事故后

8、必须的良策。,古代人类的风险防范策略,安全文化具有民族、地域、时代的特点,它取决于当时、当地人民和社会的经济基础、文化背景、社会制度和科技水平,也是最纯朴的、最古老的、最普遍的大众安全文化。人类对安全或灾害的认识经历了无知、盲目、被动的阶段,才发展到局部有知、有意识的、系统的阶段,经过世代的创造、继承、优化、发展,而不断繁荣的。,古语指教的安全方略,不失为警世良言。但应予注意的是,面对现代复杂多样的事故与灾祸大千世界,以教条不变的策略对待它,是必定要失败的。只有以变化和发展的眼光在实践中探求和体验,才能在与事故和灾祸的较量中立于不败之地。,古语指教的安全方略,居安要思危。出自左传:“居安思危,

9、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安不忘危,预防为主” 。这真是安全行动的原则和方针。,长治能久安。出自汉书:“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只有发达长治之业,才能实现久安之势。这不仅对于国家安定是这样,生活与生产的安全也需要这一重要的安全策略。,体现预防为主,体现长效机制,有备才无患。只有防患未然时,才能遇事安然,成竹在胸,泰然处之。这也是重要的安全方略。,防微且杜渐。源于元史:“有不尽者,亦宜防微杜渐而禁于未然。”从微小之事抓起,重视事物的苗头,使事故和灾祸刚一冒头就及时被制止,为损失控制的有效战术。,亡羊须补牢。出自战国策:“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尽管已受损失,也需想办法进行补救,以免再受更大的损失

10、。,继承和弘扬,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写道:“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意思是说,最高明的医生治疗还没有发生的病,中等水平的医生治疗将要发生的病,而普通医生治疗已经发生的病。,这也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思想和道理。,清代朱用纯治家格言:“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意思:天还未下雨前,应先修补好屋舍门窗,喻凡事要预先作好准备。不要渴了才想起挖井。与“迨(音:代)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音:有,窗户的意思)户”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强调预先防范的重要性。 他们的驱动人生马云任志“千丈之堤,溃于蚁穴,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汉代刘向在说苑中说:“患生于所忽,祸起于

11、细微。”祸患的发生大多是因为事情初期的怠惰和松懈。这句话运用到日常安全管理上,就是怠惰松懈、马虎随意,都可能导致对细微问题的忽视,或是不能觉察隐患的存在,或是有所觉察而认为无所谓,都因一念之疏忽造成恶性事故,以至于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东汉政治家荀悦:“先其未然谓之防,发而止之谓之救,行而责之谓之戒,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其意思是说,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未雨绸缪是为预防,在事情的征兆刚出现就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制止,防止事态扩大是为补救,事情发生后再行责罚教育称为惩戒,预防为上策、补救次之、惩戒为下策。 汉代司马相如著谏猎书云:“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未形”。意思:在事物还没有发生之前就

12、预见到了事情的发生,可以在危险出现之前就已经安排好了避免危险的方法,而不是等到事情发生再去寻求对策。要着眼长远,居安思危。,“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大家一提起这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主要是赞扬司马光的机智勇敢。从安全方法学的角度分析,这种救人方式也是一种逆向思维的运用,如果作为安全教育和应急逃生的案例宣传更有实际价值!它不失为一个古代安全教育方法的生动事例。,古代的安全文化还很多,值得每一个安全管理人员认真学 习、细心研究,从这些闪烁着古人智慧的安全文化中汲取精华,做到古为今用,更好地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安全是伴随于人类进化和发展过程中古老而具有普遍意义的命题。远古时代,原始人为了提高劳动

13、效率和抵御野兽的侵袭,制造了石器和木器,作为生产和安全的工具。,早随着手工业生产的出现和发展,生产中的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安全防护技术随着生产的进步而发展。在公元七、八世纪我们的祖先就认识了毒气,并提出测知方法。隋代方巢著的 诸病源侯论中记载:“凡古井冢和深坑井中多有毒气,不可辄入必入者,先下鸡毛试之,若毛旋转不下即有毒,便不可入。”唐代王涛著的外台秘要引小品方中提出,在有毒物的处所,可用小动物测试,“若有毒,其物即死”。,在六、七千年前半坡氏族就知道在自己居住的村落周围,开挖沟壕来抵御野兽的袭击。大禹治水和都江堰工程更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付水患的伟大创举。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为人类认识地震作出了可

14、贵的贡献。在生产作业领域,人类有意识地安全活动可追溯到中世纪的时代,当时人类生产从畜牧业时代向使用机械工具的矿业时代转移,由于机械的出现,人类的生产活动开始出现人为事故。,从湖北铜绿山出土的古矿冶遗址来看,当时在开采铜矿的作业中就采用了自然通风、排水、提升、照明以及框架式支护等一系列安全技术措施。在我国古代采矿业中,采煤时在井下用大竹杆凿去中节插入煤中进行通风,排除瓦斯气体,预防中毒,并用支板防止冒顶事故。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一书中,详尽地记载了处理矿内瓦斯和顶板的“安全技术”:“初见煤端时,毒气灼人,有将巨竹凿去中节,尖锐其末,插入炭中,其毒烟从竹中透上”,采煤时,“其上支板,以防压崩耳。凡

15、煤炭去空,而后以土填实其井”。北宋木结构建筑匠师喻皓在建造开宝寺灵感塔时,每建一层都在塔的周围安设帷幕遮挡,既避免施工伤人,又易于操作。,防火技术是人类最早的安全技术之一。早在公元前七百年,周朝人所著的周易中就有“水火相忌”、“水在火上既济”的记载。据孟元老东京梦华集记述,北宋首都汴京的消防组织就相当严密:消防的管理机构不仅有地方政府,而且由军队担负执勤任务;“每坊卷三百步许,有军巡铺一所,铺兵五人”负责值班巡逻,防火又防盗。在“高处砖砌望火楼,楼上有人卓望,下有官屋数间,屯驻军兵百余人。乃有救火家事,谓如大小桶、洒子、麻搭、斧锯、梯子、火叉、火索、铁锚儿之类”;一旦发生火警,由军弛报各有关部

16、门。,汉唐时期,商品经济高度发展,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空前丰富。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熟)燔其余。其县官脯肉也,亦燔之。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臧(赃),与盗同法。”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变质食品,否则将处罚肇事者及相关官员。,唐律疏议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盗而食者,不坐。”知脯肉有毒不速焚构成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凡故意以有毒脯肉馈送或出售,使人中毒者

17、,食品所有者要被判处徒刑一年;使人中毒身亡者,要被判处绞刑。而他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食用了未被焚毁的有害食品而造成死亡的,食品所有者以过失杀人论罪,赎铜偿死;他人窃盗而食致中毒身亡者,食品所有者不负责任,但须杖九十。当然,如以有毒脯肉馈食尊长卑幼,欲加杀害者,则不得援引此律科罚,而应对馈食尊长者准谋杀尊长罪,馈食卑幼者依故杀卑幼科。,宋代法律也继承了唐律的规定,对有毒有害食品的销售者给予严惩。宋刑统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盗而食者不坐)。”首先,古代对危害食品安全的行为都施以“重典”,规定以有毒食品致人死命者,要被判处绞刑。其次,古代政府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管强调的不仅仅是食品卫生、食品安全,而且对掺假等食品质量问题的监管也毫不含糊。第三,古代政府对食品质量安全进行监管的同时,还引入了行会管理,通过行业自律,对食品质量进行把关并监察其不法行为。,中国古代沉淀的安全行为文化和物态文化的确光辉灿烂。 更为突出的是,在古老的中华民族悠久历史进程中,流传于民族文明长河中的安全方略,对我们今天现代社会的安全活动有着极有价值的借鉴。三十六计总说中所云:“阳阴燮理,机在其空;机不可设,设在其中。”只有以变化和发展的眼光,在实践中探求和体验,才能在与事故和灾祸的较量中立于不败之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