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 年工作回顾2012 年是新一届区政府的起步年,也是闵行迎难奋进的一年。面对复杂外部环境和自身发展转型的双重考验,特别是面对经济下行的严峻挑战,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支持和监督下,区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依靠全区干部群众,准确判断形势,积极有效应对,把握发展主动,集中精力抓机制建设,抓重点难点,抓长远发展,全面完成区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一)稳中求进,经济运行平稳健康1、经济增长符合预期按照中央和上海市的决策部署,经济总量提升与结构优化统筹推进,“稳增长”实现预期目标。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1594 亿元,比上年增长 7.5%,其
2、中第三产业增加值 618 亿元,比上年增长 14%,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8.8%,比上年提高 2.3 个百分点。实现财政总收入 487.1 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区级财政收入 148.8 亿元,比上年增长 7%。2、产业转型步伐加快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预计达到 1130 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 29.3%。服务国家战略,民用航空航天、先进重大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链逐步形成。中航商发(一期)等项目竣工,中航民用航空电子产业园(一期)等项目开工,中航通用电气民用航电系统等项目落户。重点园区产业集聚功能增强,闵行开发区、紫竹高新区、漕河泾开发区浦
3、江高科技园、莘庄工业区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 2038 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 52.8%。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出台扶持政策,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68.8%。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 2 家。莘庄工业区西区、漕河泾开发区科技绿洲(三期)等项目开工。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百视通、土豆网等行业领军企业入驻国家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南方商务区开工建设。七宝生态商务区文新传媒谷、世纪出版产业园和法拉利文化中心奠基。莘庄商务区、马桥服务业集聚区部分重大项目启动。莘庄综合交通枢纽“上盖”项目完成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消费保持较快增长,服务业内生动力增强。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6 亿元,同比增
4、长 13.2%。招商引资保持高位增长。闵行区招商服务中心挂牌,区级招商服务平台实质运行。全区预计合同吸收外资 26.8 亿美元,同比增长 18.5%,实际到位 15.6亿美元,同比增长 10.8%,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 168%和 130%。新增内资注册资金 420 亿元,同比增长 10.5 %,完成年度计划的 140%。大项目和服务业投资成为主体,总投资 1000 万美元以上的外资项目 48 个,亿元以上的内资项目 59 个,服务业吸收内外资分别占总额的 65.9%和 65.6%。3、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出台新一轮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产业化的实施意见。新增市科技小巨人企业 6 家、
5、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 16 家,68 家企业被认定为市创新型企业。通过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区验收。专利申请量连续 9 年在全市领先,发明专利授权数列全市第二。上海紫竹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开工。建立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帮助科技型企业获得贷款超过 4 亿元。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累计完成投资 4 亿元,吸引社会资金 25 亿元。4、服务企业成效初显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区内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区四套班子领导与 96 家重点企业建立沟通服务机制。完成产业项目供地 2644 亩,占新增用地总量的 42%。启动存量工业用地二次开发试点,在不增加用地面积的基础上,新增工业建筑面积 41.6 万平方米。积极推进
6、“营改增”试点,减轻企业税负约10 亿元。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近 10 家企业启动新三板、私募债发行筹备工作,20 余家企业纳入集合票据发行备选名单。继续推动百家企业上市,申报和备案企业数创历史新高。(二)民生为重,社会保持和谐稳定1、民生保障落实有效全年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分别为 33700 元和 22650 元,比上年增长 10.2%和 12.1%。实事项目等民生工作全面落实。出台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新增养老床位 926 张、助餐点 2 个、综合为老服务中心 4 家,累计为 1.8 万名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大型居住社区开工 67.2 万平方米,工程质量
7、安全管理得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检查组肯定。116 个大型居住社区配套项目启动建设,项目开工率达到 90.6%。79 万平方米市属保障性住房转化为区属保障性住房,新开工区属动迁安置房 52 万平方米,预计春节前完成 5200 户在外过渡动迁居民的安置任务。统筹安排资金,实施旧住房综合改造40 万平方米,完成旧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 15 万平方米。“城中村”改造腾地 12 个地块,启动动迁 10 个地块。完成村庄改造 1611 户。新增就业岗位34658 个,扶持成功创业 609 人,创业带动就业 6544 人。按照市统一部署,91个政府部门公共服务窗口延长服务时间。建成社区服务站 178 个,在部
8、分街镇试点开通社区服务网。新增 200 户残疾人家庭社区无障碍设施。对 150 个居住小区实施消防安全工程。在 123 所中小学食堂建立食品安全实时监控系统。1.3万名三年级学生接受游泳普及教育。实施 12 万平方米公共绿地休闲健身等配套功能改造,新建 1 个社区体育活动中心、3 个公共运动场、6 条健身步道和 59个小区健身点。家庭医生制服务完成签约近 50.7 万户。5.4 万名退休困难妇女、11.6 万名 60 岁以上户籍老人和残疾人接受免费体检。对近 2 万名来沪青少年开展知识和技能培训。新建候车亭 200 座,新辟和调整公交线路 11 条。开展高雅艺术进社区活动 100 场。切实加强
9、市场监管,物价保持基本稳定。2、社会事业创新发展文明创建工作深入推进。围绕纪念建区二十周年等重大活动,举办一系列主题宣传,推动各类文明创建深入开展。5 家单位获得全国文明创建先进称号,建成市区两级文明小区 563 个、文明村 100 个和文明单位 525 家。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加大政府投入,教育占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首次达到 15%。在全市郊区率先接受区域教育现代化综合督政,获得高度评价。通过优质资源引进、合作办学等措施,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开办华东师大二附中紫竹校区、上海星河湾双语学校,启动建设上海市第二中学梅陇校区、上海师大附中浦江校区、上海外国语大学闵行外国语中学等一批优质学校。
10、在莘庄工业区引进高安路第一小学和位育初级中学。全面推进国家学前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在 7 个街镇开展非上海户籍人士子女入读公办幼儿园积分制试点。争创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获得全国数字化学习先行区荣誉称号。完善管理扶持机制,促进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和特殊教育发展。卫生综合改革继续深化。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初步形成医改“闵行模式”,并在全市推广。坚持公益性,健全公立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医疗联合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区域医疗中心协作机制不断优化。加大社区卫生投入,3 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分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开业,吴泾医院改
11、扩建(二期)开工,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医院(东院)、市五医院改扩建(二期)和区中医医院(二期)等项目顺利推进。通过国家卫生区复审。文化体育等事业加快发展。出台实施意见,推动闵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创新品牌文化活动,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成功举办第十届“金秋闵行”市民文化节。区镇两级文化、体育设施日趋完善。区群艺馆新馆建成运行,区文化公园建设顺利推进,闵行博物馆开工。旗忠网球中心配套功能逐步完善。颛桥镇文化中心基本建成,古美路街道文化中心投入使用,社区文化中心实现全覆盖。动员组织 46 万余市民参加上海首届市民运动会,承办全市乒乓球、网球、场地高尔夫等 8 个项目。精彩举办 ATP1000 网球大师赛
12、、中国世界乒乓球团体挑战赛等重大赛事,成功申办 2014 年世界青少年乒乓球锦标赛。开展学校体育场地开放信息化管理和健身积分奖励试点。积极创建全国幸福家庭活动试点区,建成闵行智慧早教网。超额完成市政府“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实事项目,2695 对夫妇接受服务。荣获上海市双拥模范区五连冠,被评为上海市征兵先进单位。闵行区志、上海县续志编纂加快推进。认真做好对口支援西藏、新疆、云南、湖北相关区县工作。民族、宗教、对台、侨务、外事、档案、红十字、妇女儿童等工作取得新成绩。3、社会管理有序开展综合运用“大接访”、“大调解”等措施,维护社会稳定。信访总量同比下降 18.7%。妥善处置虹桥机场航空噪声、吴
13、泾征地农民动迁等引发的群体性矛盾。村(居)委信访代理机制有效推行。开展“闵剑”系列专项行动,社会治安防控能力持续提升。有效处置群体性劳动纠纷 46 起。认真落实政府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和事故查处追究,加大对建筑施工、火灾消防、交通运输、特种设备和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监管,实施城市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全区城市运行安全和生产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可控,得到国务院安委会督查组充分肯定。构建食品安全立体监管网络,强化生产加工、食品流通等重点环节监管,开展地下加工窝点“百日整治”,实施农村固定办宴场所规范化建设,全区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开展万人防空疏散演练。在 17 个村宅推行社区化
14、管理。有效对接市政府新成立的“12345”市民服务热线,拓展区民生服务热线功能,推进“大联动”信息向社会公开。加强综合管理,非法客运、违规高立柱广告和居民小区周边餐饮店环境污染整治等工作取得成效。处置历史违法用地 1320 亩,拆除违法建筑 105 万平方米。开展人口服务与管理研究,加强人口综合调控。做好浦航新城浦东新区地块划入我区的对接工作。全区 482 个居(村)委会顺利完成换届选举。新增各类社会组织 38 个。4、城乡统筹力度加大扎实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 10 家、区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9 家,优质农产品进入本区 107 个社区直销,农业经营规模化综合率达到 7
15、8%。成功举办首届“葵花节”农业旅游活动。在国庆、中秋期间全市十大热门景点评选中,召稼楼古镇和七宝古镇分列第三、第五名。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全面推进。60 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启动产权制度改革,23 个村完成改革任务。组建全市首家农村社区经济合作社。出台指导意见,扶持经济薄弱村发展和推进农民长效增收工作取得实效。(三)智慧引领,城市功能持续优化1、“智慧闵行”建设全面启动制定和落实三年行动计划,重点项目建设取得初步成效。闵行国际智慧城发展战略及产业规划形成初步成果,部分土地收储启动。“智慧社区”建设试点推进,古美路街道列入全市首批示范单位,便民服务平台(一期)在试点小区开通。政府门户网站改版完
16、成。在 40 所中小学推进“电子书包”项目。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186.7 万份,被列入全国居民健康卡试点区。36 个公共服务场所实现免费无线上网。完成有线电视数字化整转 41 万户,覆盖率达到85%。“智慧交通”(一期)工程竣工。城市运行安全和生产安全监管信息系统覆盖上万家企业,食品安全联动监管信息系统(一期)投入使用。获得全国人防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称号。2、城市规划建设全力推进全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形成初步成果,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85%。经过各方共同努力,重大项目动迁顺利推进。嘉闵高架延伸项目完成动迁50%,局部工程开工。国家会展中心主体工程腾地及小涞港临时排水工程提前完成。全年
17、动迁居民 1209 户、企业 850 家,完成腾地 90 个基地,腾地面积14435 亩。虹梅南路高架越江工程主线施工。协调优化金山铁路支线改造工程方案。积极处理闵浦二桥建设和轨道交通 5 号线南延伸相关问题,滨江绿地等项目建设方案基本形成。14 条区区对接道路工程已完成 8 条。浦江、马桥等大型居住社区污水管网配套工程开工,迁建雨污水泵站 1 座,新建农村生活污水管道 40 公里。改造农村危桥 21 座。区城投公司成功发行企业债券,募集资金16 亿元。争取市补贴资金 62.6 亿元,保障市重大工程顺利实施。3、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明显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区和国家园林城区复验。启动第五轮环保三年行动
18、计划,49 个项目启动,项目启动率超过 80%。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节能减排,对 86 家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实施“关停转迁”,完成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 3.5%的目标,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吴泾工业区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新成效,新建 7.9 万平方米绿地,龙吴路整治工程竣工。实施 10 条(段)骨干河道综合整治,完成 19 条(段)中小河道疏浚工程。国家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示范区创建深入推进,固体废弃物处置中心选址确定,有机垃圾应急处置场建成,闵吴码头集装化改造工程获批,完成 149 个居民小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垃圾分类减量任务。新建公共绿地 53.3 万平方米、立体绿化 5 万
19、平方米。(四)融合联动,区域发展活力增强1、统筹联动形成机制成立区域融合发展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组建“大虹桥”、“大紫竹”、“大浦江”三大功能区协调推进小组。制定三大功能区融合发展行动计划和配套政策,明确各区域功能定位和发展战略,整体推进区域联动发展。2、区域融合汇聚合力创新政府、园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合作发展路径,以资源共享推动民生共建和产业共进。出台扶持政策,推进虹桥商务区总部型机构和现代服务业优质项目集聚发展。延续支持紫竹高新区发展的相关政策。与漕河泾开发区开展新一轮全面合作。上海交大致远游泳馆开工,上海航天八院航天展示馆向社区开放。加强区域人才合作培养和柔性流动,164 名
20、中央、市级“千人计划”专家纳入高端人才服务计划。实施教育、卫生、公共交通和重大工程建设经费全区统筹,加大以人口为主要因素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建立街镇产业转移财力分享机制,推动区域均衡发展。3、功能区建设稳步推进聚焦项目落地,全力推进 132 个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基本完成目标进度。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一期)10 个项目全面开工,总建筑面积达到 320 万平方米。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基础配套设施启动建设,4 家国际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落户,与上信资产、中投发展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紫竹国际教育中心建设启动,由区政府、紫竹高新区、上海交大共建的上海交大-法国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师学院开学。紫竹数字创意港开工
21、。剑川路商务区抓紧规划编制和方案设计。滨江两岸战略规划方案基本形成。(五)创新管理,行政效能不断提升1、制度建设有力推动认真接受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高度重视人大代表议案的落实,及时完成 281 件人大代表书面意见和 246 件政协提案的办理答复,同时引入第三方评估,不断提高办理质量。注重发挥工作机制对闵行转型发展具有的长远性和全局性作用,项目落地、服务企业和区域融合等工作机制成效初显。修订区政府工作规则,严格遵守决策、执行、监督各项规定。健全依法行政制度,积极落实司法建议,在全市率先成立区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稳步推行审计结果和审计整改情况公开,规范内部审计工作。加大公共资金、工程建设等领域政
22、府信息主动公开力度,拓展政府信息公开渠道,开通“上海闵行”政务微博。2、各项改革继续深化在全市率先成立公共行政服务管理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审批流程,减少审批环节,推进企业设立并联审批,加快建设网上审批平台,行政审批效率不断提高。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预算改革深入推进,财政支出结构调整优化,民生投入不断加大,会务、接待等六项费用继续下降。规范基层财政性资金管理,街镇财政性资金监管平台有效运行。限额以下小型建设工程承发包规范化管理基本实现全覆盖。事业单位改革取得初步成效,绩效工资改革方案基本形成。撤销事业单位 24 个,区人保局、区农委所属事业单位分别由 13个、11 个调整为 6 个。3、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广泛开展“创先争优”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通过形象大讨论、岗位建功和联系基层等措施,不断提高公务员的宗旨意识和综合素质。4433 人次公务员分别参加职业道德、法律知识、革命传统教育等培训,43 名青年英才参加各类实践锻炼。出台区级行政机关执行行政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监督办法等规定。在区级机关、区属公司和街镇全面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