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认识论公开课课件.ppt

上传人:fmgc7290 文档编号:8008617 上传时间:2019-06-03 格式:PPT 页数:91 大小:19.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论公开课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认识论公开课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认识论公开课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认识论公开课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认识论公开课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认识过程的飞跃、反复与无限发展 二、坚持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上与时俱进: 理论创新和科技创新与终生学习 三、认识活动中的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第二节 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辨证过程,一、从实践到认识,第二节 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辨证过程,一、认识过程的飞跃、反复与无限发展 1、从实践到认识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1)感性认识及其具体形式,包括两个阶段: 感性认识阶段和理性认识阶段,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关于事物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的认识形式,它是认识的初级阶级。,感性认识的含义,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关于事物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的认识形式,它是认识的初级阶级。,感性

2、认识的含义,感觉是人对客观事物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个别特征的反映形式。,硬!,红!,甜!,感性认识的形式,感性认识有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知觉是对事物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综合反映。,一个又甜又硬的红苹果!,苹果(知觉)=红+甜+硬+,感性认识的形式,感性认识有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感性形象。包括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表象,感性认识的形式,感性认识有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感性认识的特点,直接性:感性认识与客观对象之间不存在中介,是人们感觉器官对事物的直接感知。,具体性:感性认识是以感觉、知觉、表象这样具体形象的形式,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感性认识的特点,

3、从感觉、知觉到表象,是由个别特性到完整形象,由当时感知到印象的直接保留和事后回忆的认识过程,这里已经含着认识由部分到全体,由直接到间接的趋势。 它是用具体的、生动的形象直接反映外部世界。直接性是它的突出的特点。虽然是生动的,形象的,但是还不深刻,这就是它的局限性所在。,第二节 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辨证过程,一、认识过程的飞跃、反复与无限发展1、从实践到认识,(1)感性认识及其形式 (2)理性认识及其形式,理性认识是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头脑的思维活动得到的关于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F=GM1M2/R2,理性认识的含义,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水果,理性认识的形

4、式,理性认识有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理性认识的形式,理性认识有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判断是对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思维形式。,这是学生。那不是学生。品德高尚的人是关心他人和集体的人,推理是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由已有判断推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卡斯帕洛夫与“深蓝”对弈,这位同学是品德高尚的人,理性认识的形式,理性认识有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品德高尚的人是关心他人和集体的人 这位同学是关心他人和集体的人,理性认识的特点,一是间接性,即它不是人们在接触事物中直接产生,而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经过头脑思维才产生的对事物的间接反映。,二是抽象性,即它不是具体形象地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而是

5、以概念、判断、推理这样抽象的逻辑思维形式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对比,第二节 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辨证过程,一、认识过程的飞跃、反复与无限发展 1、从实践到认识,(1)感性认识及其形式 (2)理性认识及其形式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一方面,二者是区别对立的;另一方面,二者又是统一的。,其一,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没有感性认识就没有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来自于生活观察和实验资料,袁隆平的科学结论以实验获得的感性材料为基础,其一,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没有感性认识就没有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我们对大学的认识

6、就是建立在感知现象的基础上,其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从而由对事物现象达到对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发展到理性认识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F=GM1M2/R2,认识不会满足于感性认识,人要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其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只解决现象问题,只有理性认识才解决本质问题。,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舍罕国王:当然可以?!,班达依尔:陛下,我只要,舍罕王赏麦,18,446,744,073,709,551,615颗麦粒,其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一方面,感性认识包括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在理性认识指导下去

7、感知,感性认识包括理性认识,“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中医把脉要精通脉理,这花是红的。,表象,判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其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另一方面,理性认识包括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包括感性认识,当我们说到“朋友”的概念时每个人同时会产生自己以往对“朋友”含义的感觉、知觉、表象,理性认识包括感性认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和一个涉世未深的少年说出同一句人生的格言会包含不同的体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的要求,正确认识二者的相互作用和地位,在丰富的感性认识基础上上升到对事物本质规律的理性认识水平上。反对片面强调感性认识否定理

8、性认识作用的经验论;片面强调理性认识否定感性认识作用的唯理论,第二节 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辨证过程,一、认识过程的飞跃、反复与无限发展 1、从实践到认识 (1)感性认识及其形式 (2)理性认识及其形式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4)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第一,掌握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年,年,数十年,物候学,本草纲目,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第一,掌握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鸟的翅膀无论怎样完善,但若不借空气支持是不能使鸟体上升的。事实就是科学家的空气。没有事实,你们永远飞腾不起来。没有事实,你们的理论就是枉费了苦心”。,第谷,开

9、普勒,第二,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培根,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第二,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你们不要变成事实的保管人,要设法洞悉事实发生的奥秘要坚忍不拔地去寻求支配事实的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作加工,才能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二、从认识到实践,第二节 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辨证过程,一、认识过程的飞跃、反复与无限发展 1、从实践到认识 2、从认识到实践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 (1)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第一,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与发展。

10、,二、从认识到实践,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与发展,同学们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在实践中得到检验,脱氧核糖核酸结构的理论在基因工程和图谱测定技术中得到证实和发展。,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 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专业人员在检查原因,第二,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第二节 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辨证过程,脱氧核糖核酸结构的理论广阔的应用前景,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第一,理论要同具体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化为指导实践的具体观念;,第二,理论付诸实践,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理性认识向实践

11、飞跃的条件,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第三,理论要要为群众所掌握。,马克思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 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第三,理论要要为群众所掌握,三、认识过程的循环性和上升性,第二节 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辨证过程,一、认识过程的飞跃、反复与无限发展 1、从实践到认识 2、从认识到实践,3、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麦哲伦,爱迪生,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牛顿:光是“粒子”。,惠更斯:光是波。,爱因斯坦:光既有粒子性,又有波动性。,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光的本性之争,亚里斯多

12、德: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不同。,伽利略: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相同。,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比萨斜塔的实验,一、认识过程的飞跃、反复与无限发展 1、从实践到认识 2、从认识到实践 3、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 4、认识过程的无限发展,第二节 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辨证过程,认识过程的无限发展,认识过程的无限发展,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次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认识过程的无限发展,认识过程的无限发展,世界上的事物是无限的,事物的发展是无限的,社会实践的发展也是无限的,因此,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永远不会终结,人类的认识是永无止境

13、的无限发展的过程。,一、认识过程的飞跃、反复与无限发展 1、从实践到认识的飞跃:感性认识阶段和理性认识阶段 2、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3、对复杂对象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 4、人类对世界认识过程的无限发展,第二节 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辨证过程,一、认识过程的飞跃、反复与无限发展问题:从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辩证过程的原理中受到了哪些启发,这一原理对我们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要求和指导意义是什么?,第二节 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辨证过程,一、认识过程的飞跃、反复与无限发展 二、坚持以实践为基础在认识上的与时俱进理论上总体意义和要求:认识过程是不断解决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 践具体历史统一的过程,第二节 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辨证

14、过程,一、认识过程的飞跃、反复与无限发展 二、坚持以实践为基础在认识上的与时俱进联系实际的意义要求:1、坚持理论创新和科技创新2、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第二节 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辨证过程,一、认识过程的飞跃、反复与无限发展 二、坚持以实践为基础在认识上的与时俱进1、坚持理论创新和科技创新,第二节 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辨证过程,理论创新与科技创新,李四光,长期从事地质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副主席等职。提出了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探索地壳运动与矿产分布的规律,从而创立了一门新的边缘学科地质力学。在实践中,他分析中国东部地质构造

15、特点,认为新华夏构造体系的3个沉降带具有广阔的找油远景。大庆、胜利、大港等油田的相继发现,证实了他的科学论断。,(1889-1971),理论创新与科技创新,我国近期发现储油量10亿吨的冀东南堡油田。这是一个优质、高效大油田。,“找到石油的地方首先在人们的脑海里”建设人工岛“海油陆采”造价低,寿命长;进口槽批量钻进技术,节地10倍以上;节时搬安钻机由6天到13分钟。,新时期理论创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加强共产党员先进性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建设和谐世界,理论精华: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

16、、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精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理论精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创新型国家,理论精华: 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理论精华: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

17、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建设和谐世界,理论精华: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坚持积极稳妥方针,推进联合国改革,理论创新与科技创新,创新和创造离每个人都不遥远,深入掌握和坚持辩证发展的认识论原理,加强创新意识,积极探索和投入创造性实践 。,一、认识过程的飞跃、反复与无限发展 二、坚持以实践为基础在认识上的与时俱进1、坚持理论创新和科技创新2、树立和实

18、践终身学习的观念,第二节 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辨证过程,树立和实践终身学习的观念,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世界加快了变革的步伐。终身雇佣制被打破。组织和雇员都需要不断提高个体的技能。因此形成了学习型组织,终身学习的观念。在人的整个一生中,大学阶段只能获得需用知识的10%左右,而其余90%的知识都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才能取得。有人预言,今天的技术知识到2050年,仍然在利用的只剩1%了。 知识总量的扩张与更替周期的缩短,使人们的学习时期自然而然地从青少年延伸到人的整个一生。传统的一次性学校教育,已不能满足这种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发展和知识更新的需要,对高校而言,这种变革则体现为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型教育向

19、大众化教育的转变,众多的高校已经将培养具备较高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作为教育的基本目标。高校要为人们的终生学习提供机会,让想学习的人都有机会学习。高校应着力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观念和能力,学会学习,适应社会,造福个人。,树立和实践终身学习的观念,“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国际著名未来学家 阿尔温.托夫勒,终身学习,“欧洲终生学习促进会”“终生学习是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它激励并使人们有权利去获得他们终生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并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有创造性和愉快地应用它们”。,终身学习本质就是终身发展认识,第二节 认识是无限发展

20、的辨证过程,一、认识过程的飞跃、反复与无限发展 二、坚持以实践为基础在认识上的与时俱进 三、认识过程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1、含义理性因素是指:在人心理活动中知、 情、意,这三大类精神意识要素中逻辑认 知的部分。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诸 形式。,认识过程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1、含义非理性因素:作为认识主体的人所具有的非认识能力的要素和非逻辑性的思维形式两个方面。其一,人的心理活动(知、情、意)中的非认知因素,包括情感、意志,以及动机、欲望、信念、信仰、本能等; 其二,人的认知活动中的非逻辑的思维形式,包括想象、幻想、直觉、灵感、顿悟等。,认识过程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理性因素:认识过程

21、中的逻辑因素,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诸形式。非理性因素:包括两方面内容:心理活动中的非认知因素,包括情感、意志、欲望、等;认知活动中的非逻辑的思维形式,包括想象、幻想、直觉、灵感、顿悟等。,讨论:从下面的2个实例中哪些是理性因素,哪些是非理性因素。如何看待非理性因素的作用?,课堂上的魏泽洋眼神里满是对知识的渴望。,非理性因素的作用,案例一:身矮家贫不自卑 志高乐观求自强身高仅1.2米的魏泽洋出生于安徽省灵壁县的一个农民家庭。他一边打工一边自学了初中课程。捡破烂、卖报纸高中3年,魏泽洋也是半工半读过来的。“上天给了我有缺陷的身体,我改变不了这个事实,但我要用自己的努力,让生命更放光彩!”03年

22、9月,魏泽洋以494分考上了重庆工商大学。带着自己挣的300元钱和一只小皮箱,他从安徽独自来到重庆工商大学报到。他的自强不息感染并感动着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有了他们的关心,我才会过得这么顺利!”魏泽洋感慨地说。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魏泽洋大学的体育课选修的是游泳,在泳池边他非常快乐。大学第一学期,魏泽洋就获得了学校的三等奖学金。在竞选学院学生会干部时,他因为热情洋溢的演讲,“投票支持率超过90%。”现在的魏泽洋是学院新闻网络部部长,校报记者团成员已经是大学2年级学生的魏泽洋对自己的未来已经有了规划。他自信地说:“我以后也会有自己的实业。”“再困难也要把大学念完,这样才能够改变我的命运!”魏泽洋说

23、,他从小对商务专业都很有兴趣,因此现在就读的学校和专业都是自己所梦想的。,魏泽洋有一颗平常心,和同学们在一起没有丝毫的自卑感。,魏泽洋的生活和学习是老师和同学关注的焦点。,案例二:苯环转结构式的发现,凯库勒据他自己说这来自于一个梦。那是他在比利时的根特大学任教时,很长时间对苯这种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进行研究却未找到答案。一天夜晚,他在书房中打起了瞌睡,眼前又出现了旋转的碳原子。碳原子的长链像蛇一样盘绕卷曲,忽见一蛇抓住了自己的尾巴,并旋转不停。他像触电般地猛醒过来,凯库勒立即奔向书房,迫不及待地抓起笔在纸上画了起来。一个首尾相接的环状分子结构出现了。经过进一步论证,凯库勒终于提出了苯的环状结构

24、式,解决了有机化学上长期悬而未决的一个难题。,案例二:苯环转结构式的发现,凯库勒据他自己说这来自于一个梦。那是他在比利时的根特大学任教时,很长时间对苯这种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进行研究却未找到答案。一天夜晚,他在书房中打起了瞌睡,眼前又出现了旋转的碳原子。碳原子的长链像蛇一样盘绕卷曲,忽见一蛇抓住了自己的尾巴,并旋转不停。他像触电般地猛醒过来,凯库勒立即奔向书房,迫不及待地抓起笔在纸上画了起来。一个首尾相接的环状分子结构出现了。经过进一步论证,凯库勒终于提出了苯的环状结构式,解决了有机化学上长期悬而未决的一个难题。,认识过程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2、非理性因素在认知中的作用非理性因素中的非认知

25、因素(情感、意志、欲望 等),对人的认知活动发挥动力和调节的作用。积极的情感情绪给认识活动注入活力,对认识发展 是一种推动力量,消极的情感意志束缚人的认识和发展,布鲁诺面对大火毫不畏惧,例:丁肇中:实验室中的兴趣学习与革命中对运动员梦想的借鉴我院考研学生的毅力情绪与认知的相互作用,认知活动中的非逻辑的思维形式(想象、幻想、直觉、灵感、顿悟等)同思维的逻辑形式相互补充,对认识的发展和飞跃,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往往在认识飞跃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非理性因素的作用,想象、直觉、灵感、顿悟等对认识的发展的 突破性作用,在一次交流会上听日本学者说“这路不通走那路”,忽然想到转向野生水稻资源考察。,想象对认

26、识活动的影响,莱特兄弟由天上的飞鹰想到了飞机,直觉、灵感对认识活动的影响,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作用的格言,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 杜威 灵感这是一个不喜欢采访懒汉的客人。 车尔尼雪夫斯基 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 牛顿 没有伟大的愿望,就没有伟大的天才。巴尔扎克 伟大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坚强的意志。 爱迪生,认识过程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3、对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的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视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的重要作用,强调非理性因素要受理性因素的制约,强调人应当在理性因素的主导下发挥非理性因素的积极作用,反对非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片面夸大人的非理性因素的作用,认为人的情感意志本能等是人的本质力量,是正确认识事物及其本质的能力,否认科学和理性对认识事物的作用。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随心所欲、做事受情绪支配是错误的。,第二节 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辨证过程,小结: 一、认识过程的飞跃、反复与无限发展 二、坚持以实践为基础在认识上的与时俱进1、坚持理论创新和科技创新2、树立和实践终身学习的观念 三、认识过程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作业:思考题和选择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