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初中化学第九单元知识点.doc

上传人:kpmy5893 文档编号:8001796 上传时间:2019-06-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6.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第九单元知识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中化学第九单元知识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中化学第九单元知识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初中化学第九单元知识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初中化学第九单元知识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九单元 溶液知识点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 混合物 ,叫做溶液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均一性:是指溶液中任一部分的浓度和性质都相同。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等)不变时,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放出气体。注意:a、溶液是混合物;溶液不一定是液体。b、溶液一般是透明的但不一定无色,如 CuSO4溶液为蓝色 FeSO 4溶液为浅绿色 Fe 2(SO4)3溶液为黄色c、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实验 9-2)d、溶液的质量 =

2、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 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分子间有间隔)e、溶质的质量是指分散到液体中的那部分物质的质量,未溶解的部分不能算在内。溶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但溶剂只能是一种。f、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g、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存在形式不同。一般来说,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水中以分子的形式存在,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在水中以离子的形式存在。2、溶液的用途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1) 化学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得快,制造某些产品的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可以缩短生产周期。(2) 溶液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3、,植物吸收的养料必须以溶液形式存在,医疗上用的多种注射液也都是溶液。名称:溶质在前,溶剂在后 3、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有水,水为溶剂, 液体溶于液体无水,量多的为溶剂4、浊液分悬浊液和乳浊液(实验 9-4)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悬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乳浊液。悬浊液和乳浊液振荡后都呈混浊状态,静置后都分为两层。5、乳化现象(1)乳化剂:人们把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的物质叫做乳化剂,乳化剂所起2的作用就叫乳化作用。乳化与溶解不同,乳化后形成的是乳浊液。(2)乳化原理:乳化剂分子一端具有亲水性,一端具有亲油性,把乳化剂放到油

4、和水的混合物中,亲水的一端插入水中,亲油的一端插入油中。由于分子的运动,使得油和水混合在一起。生活中的牛奶稳定剂,洗衣粉,肥皂等都是利用了乳化原理。注意:用汽油与用洗涤剂清洗衣服上的油污有本质的区别,用汽油清洗是利用汽油来溶解油脂,形成的是溶液;而用洗涤剂清洗是利用洗涤剂将油珠乳化变小,形成的是乳浊液。6、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物质在溶解的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1)扩散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吸收热量(2)水合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放出热量a、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溶液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溶于水,浓 H2SO4溶解时放出热量

5、b、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溶液温度降低,如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C、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等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溶液温度不变,如氯化钠溶于水。二、溶解度(一)、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溶质为气体时,还需要指明压强) ,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注意: a、明确前提条件: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因为改变溶剂量或温度,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是可以相互转化的。b、明确“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c、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不是固定不变的,一旦前提条件发生改变,则溶液的饱和

6、或不饱和状态也会发生改变。2、判断方法: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对大多数物质而言)注:Ca(OH) 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在一定量的溶液里含溶质的量相对较多的是浓溶液,含溶质的量相对较少的是稀溶液。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在一定温度时 ,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降温、蒸发溶剂、加溶质升温、加溶剂3(二) 、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1)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7、 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 :条件:一定温度标准:100g 溶剂状态:达到饱和质量:溶解度的单位:克(2)溶解度的含义: 20时 NaCl 的溶液度为 36g 含义:在 20时,在 100 克水中最多能溶解 36 克 NaCl 或在 20时,NaCl 在 100 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 36 克。注意:通过溶解度可得该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和溶液的质量比。假设某温度下,某溶质的溶解度为 Sg,则溶质、溶剂和溶液之间的质量比为 S :100 :(S+100) 。S = 100g(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 温度大多数固体物

8、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如 KNO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 NaCl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如 Ca(OH)2(4)固体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20时 S 易溶 10g 可溶 1-10g 微溶 0.01-1 难溶 BA(5)从 A 溶液中获取 A 晶体可用降温结晶 的方法获取晶体。(6)从 B 的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 蒸发结晶 的方法获取晶体(7)t 2 时 A、B、C 的饱和溶液各 W 克,降温到 t1会析出晶体的有 A 和 B 无晶体析出的有 C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 A7 溶液呈碱性,PH 越大,碱性越强。注:A、若要使酸

9、溶液的 pH 升高,可以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碱性溶液或水;若要使碱溶液的pH 降低,应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酸性溶液或水;12B、当向酸溶液中加水将其稀释时,酸溶液的 pH 将会变大,但不会大于 7;当向碱溶液中加水将其稀释时,碱溶液的 pH 将会变小,但不会小于 7.C、酸溶液一定显酸性,但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碱溶液一定显碱性,但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懂的酸溶液是酸的溶液,因此一定显酸性,能使石蕊溶液变红;酸性溶液是指溶液为酸性,但不一定是酸的溶液,如 NaHSO4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显酸性,但 NaHSO4不属于酸。碱溶液是碱的水溶液,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使石蕊溶液变蓝;碱性溶液

10、是指溶液显碱性,但不一定时碱的溶液,如 Na2CO3溶于水显碱性,但 Na2CO3不属于碱。(2)pH 的测定: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 pH 试纸用玻璃棒(或滴管)蘸取待测试液少许,滴在 pH 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 pH(读数为整数)注:A、不能将 pH 试纸直接浸入到被测液中,因为这样会使被测液受到污染;B、不能先用蒸馏水将 pH 试纸润湿,再向试纸上滴被测液,如果这样,则相当于将被测液稀释了,会使所测得的 pH 不准确;C、检验酸性或碱性气体时,可将试纸润湿再用;D、用 pH 试纸测得的 pH 为整数,而不是小数。(3)酸碱性与酸碱度关系:指示剂 pH 值 石蕊 酚酞酸性

11、 7 变红色 无色中性 =7 紫色 无色碱性 7 变蓝色 变红色(4)酸雨:正常雨水的 pH 约为 5.6(因为溶有 CO2) ;pH5.6 的雨水为酸雨第 11 单元 盐 化肥知识点一、常见的盐 定义:能解离出金属离子(或 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物质 俗称 物理性质 用途氯化钠 食盐 白色粉末,水溶液有咸味,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1)作调味品(2)作防腐剂(3)消除积雪(降低雪的凝固点)(4)农业上用 NaCl 溶液来选种(5)制生理盐水(0.9% NaCl 溶液)Na+ 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分分布,促进细胞内外物质交换Cl- 促生盐酸、帮助消化,增进食欲碳酸钠Na2CO3纯碱(因水溶液呈

12、碱性)苏打白色粉末状固体,易溶于水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食品工业等碳酸氢钠 小苏打 白色晶体, 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13NaHCO3 易溶于水 医疗上,治疗胃酸过多备注 (1)粗盐中由于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杂质,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无水氯化钙可用作干燥剂)(2)碳酸钠从溶液中析出时,会结合一定数目的水分子,化学式为Na2CO310H2O。碳酸钠晶体 Na2CO310H2O(纯净物) ,俗称天然碱、石碱、口碱。风化:常温时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失去结晶水而变成粉末。 (化学变化)(3)2Na H CO 3 Na2CO3+ H2O+ CO2 NaHCO3+HCl=NaCl+ H2O+

13、 CO2二、精盐提纯去除不溶性杂质,得到的精盐中还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1、 实验步骤:溶解、过滤、蒸发2、 实验仪器实验步骤 实验仪器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溶解 烧杯、玻璃棒 加速溶解过滤 铁架台(带铁圈) 、漏斗、烧杯、玻璃棒 引流蒸发 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玻璃 棒 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 溅三、盐的化学性质1、 盐(可溶)+ 金属 1 金属 2 + 新盐(金属 1 比金属 2 活泼,K、Ca、Na 除外)2、 盐 + 酸 新盐 + 新酸3、 盐 + 碱 新盐 + 新碱(反应物需都可溶,且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4、 盐 + 盐 两种新盐(反应物需都可溶,且满足复分解反

14、应的条件) 四、酸、碱、盐的溶解性1、 酸:大多数都可溶(除硅酸 H2SiO3 不溶)2、 碱:只有氨水、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和氢氧化钙可溶于水,其余均为沉淀3、 盐: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都可溶;氯化物除 AgCl 难溶外,其余多数均可溶;硫酸盐除 BaSO4 难溶,Ag 2SO4、CaSO 4 微溶外,其余多数可溶;碳酸盐除碳酸钾、碳酸钠、碳酸铵可溶,其余都难溶。注:BaSO 4、 、 AgCl 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五、化学肥料 1、农家肥料:营养元素含量少,肥效慢而持久、价廉、能改良土壤结构2、化学肥料 (氮肥、钾肥、磷肥)(1)氮肥 作用: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促

15、苗) 。 缺氮:叶黄a、常用氮肥尿素 CO(NH2)2:含氮量最高的氮肥(有机物)46.7%含 N 量 使用注意事项NH4HCO3 17.7% 易分解,施用时深埋NH4NO3 35% 易爆,结块不可用铁锤砸(NH4)2SO4 21.2% 长期使用会使土壤酸化、板结NH4Cl 26.2%铵态氮肥防晒防潮,且均不能与碱性物质(如草木灰、熟石灰等)混合施用NH3. H2O 加水稀释后施用NaNO3b、NH 4+的检验试剂:碱(NaOH、Ca(OH) 2 等)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NH4NO3 + NaOH=NaNO3 +NH3 +H 2Oc、生物固氮: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氮气转化为含氮的化合物而吸收(

16、2)钾肥 作用: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杆粗硬,抗倒伏(壮秆) 。 缺钾:叶尖发黄14常用钾肥 KCl草木灰:农村最常用钾肥(主要成分为 K2CO3) , 呈碱性K2SO4:长期使用会使土壤酸化、板结(3)磷肥 作用:促进植物根系发达,穗粒增多,饱满(催果)缺磷:生长迟缓,产量降低,根系不发达常用磷肥 磷矿粉 Ca3(PO4)2钙镁磷肥(钙和镁的磷酸盐)过磷酸钙 Ca(H2PO4)2 和 CaSO4 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重过磷酸钙 Ca(H2PO4)2 如草木灰、熟石灰4、复合肥:含 N、P 、K 中的两种或三种KNO3NH4H2PO4 (NH4)2HPO4 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三、使用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1、土壤污染:重金属元素、有毒有机物、放射性物质2、大气污染:N 20、 NH3 、 H2S3、引起水体污染 :N、P 过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赤潮、水华等现象四、合理使用化肥1、根据土壤情况和农作物种类选择化肥 2、农家肥和化肥合理配用五、氮、磷、钾三种化肥的区别方法氮 肥 钾 肥 磷 肥看外观 白 色 晶 体 灰白色粉末加 水 全 部 溶 于 水 大多数不溶于水灼 烧 可燃烧,熔化有气泡或冒烟 不燃烧,跳动或有爆裂声加熟石灰 放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 无气味放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