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近现代百年历史发展及思考xx 院 xxxxx xxxxxxx论文摘要:自辛亥革命以来的百年历史是中国人民奋斗图强的伟大历史,中国的发展和崛起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的重大事件。中国国家面貌发生的深刻变化早已超出百年前先人的所有构想。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已为中国百年历史做出了不可置疑的结论。如何看待中国的百年历史,不但是身历其中的全体中国人民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也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关注和探索的世界性历史现象,更是中国思想理论界应做出正确回答的重大课题。对于这样一个以历史事实和中国现实发展为背景的课题,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和看待,才能得出科学的符合历史逻辑的认知,否则只能如坠迷雾。无论
2、是中国的还是国外的人士,偏离开这个科学的认识方法,都不可能真正正确地认识中国百年历史。这是我们在回顾中国百年历史时特别需要提出的根本问题。关键字:辛亥革命 中国近现代史 外国势力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 北伐运动 全民抗战三年解放 思考 国史 国情一、 引文对中华民族来说,中国百年历史是一次伟大的洗礼,不但是血与火的洗礼,更是现代化的洗礼。正是通过这样的洗礼,中国社会才实现了跨越时代的巨变。没有这场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革命,中国社会就不可能“脱胎换骨”,走上现代化道路,走向民族复兴。因此,任何否定中国革命的说法,都是站不住脚的。历史潮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辛亥革命以来的一百
3、年间,中国进行民族民主革命、走上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必然选择。二、 百年历史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 1840 年以来中国的历史。其中从 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到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是中国的近代史;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中国的现代史。要对中国百年历史上一系列重大事件形成实事求是的认识,必须把握历史事件的本质。对于这一百年历史,我们可根据社会发展的主题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革命阶段,时间是从 1911 年辛亥革命到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主要是通过革命来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
4、、人民富裕的历史任务。第二阶段为探索阶段,时间是从 1949 年到 1978年,主要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第三阶段是改革发展阶段,时间是从 1978 年至今,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这一百年历史也可作个大致的时间段划分,即三个“30 年”:第一个“30 年”是革命,第二个“30 年”是探索,第三个“30 年”是改革发展。在第一个“30 年”的革命阶段,中国社会的剧烈变革像一曲多重变奏的交响曲,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全民抗战、解放战争等一连串的政治变迁构成了社会转型的主旋律。只有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正确地认识这些重大历史事件。(一) 、
5、关于辛亥革命。首先应承认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其功绩和历史地位是不可抹煞的,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这是不容否定的历史事实。但是也要看到,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也没有能够实现国家统一,国家仍处于军阀割据和军阀混战的分裂状态。这也是不容掩盖和抹杀的历史事实。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辛亥革命是不彻底的。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局,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领导这次革命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具有先天的软弱性,无法与帝国主义和封建旧势力彻底决裂,导致革命胜利果实
6、为袁世凯代表的军阀势力攫取。辛亥革命的历史也说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这不是主观臆断,而是历史作出的客观结论。(二) 、关于五四运动。从历史事实上看,五四运动是爱国知识分子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列强在巴黎和会上损害中国主权、反对当时政府的卖国政策而发动的。运动后期,中国工人阶级的参与,标志着运动突破了学生、知识分子的狭小范围,发展成为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范围的群众性爱国运动。当然,五四运动也是一次追求民主、科学的思想解放运动,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成为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此后,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
7、党登上了政治舞台,并找到了救亡图存的革命道路。因此,五四运动从根本上说是要寻找中国救亡图存之路,其主题非常明确,就是“救亡图存” ,其全部内涵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尊重历史事实,就不应该淡化这个主题。(三) 、关于北伐战争。1926 年 5 月,叶挺独立团揭开了北伐的序幕。北伐初期之所以出现势如破竹的胜利局面,是因为孙中山制定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民主主义三大政策符合民心。但是,后来随着北伐的节节胜利,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翼势力,为独吞革命的胜利果实,背离了三大政策,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士,公然走上了背叛革命的道路,致使国共合作破裂,北伐遭到挫折,造成了历史的倒退。这也是国
8、民党必然衰亡的根本原因。现在,竟有人不顾蒋介石屠杀共产党人、叛变革命的事实,极力为其屠杀共产党人、制造反革命事端的罪行开脱。历史事实是,蒋介石叛变革命后,中国陷入新军阀混战,给中国人民造成了空前深重的灾难。(四) 、关于全民抗战。相对于过去一段时间里很少提及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抗战中作用的情况,近年来又有人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即片面夸大国民党在抗战中的功绩,仿佛抗日战争中只有国民党进行了“英勇抵抗” ,作出了“重大牺牲” ,而极力回避和抹杀国民党在抗战期间“积极反共” 、 “消极抗战”的事实,这当然是裁剪和歪曲历史事实、掩盖历史真相的做法。事实上,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胜利,不仅仅是哪个党派的功劳
9、。共产党及其武装力量之所以在敌后根据地迅速地发展壮大起来,绝不是国民党散布的“保存实力” ,而是因为共产党坚持全民抗战方针,在敌后推行的土地改革政策和民主政权建设,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要求,维护和实现了他们的利益,因而只有共产党才能够真正做到发动和组织群众联合起来抗击日本侵略,打一场抗日的人民战争。因此,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全民抗战的结果,不应夸大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五) 、关于三年解放战争。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和平是国际国内的大势所趋和人心所向。但是,国民党无视人民的和平愿望,仗着美国的支持和援助,背信弃义地撕毁停战协定,发动了大规模的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使中国社会又陷入了内
10、战危机之中。内战开始,国民党在军事、经济方面的实力都大大超过共产党。军事方面,国民党军队达 430万人,而且装备精良;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只有 120 万人,且装备简陋。国共军事力量对比如此悬殊,但是,为什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能够以弱胜强、迅速胜利?连毛泽东都未料到国民党在三年之中就被打垮。其根本原因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了广大人民利益,团结了要求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愿望的先进知识分子、工人、农民、民族资产阶级等革命力量,实现了符合中国人民要求的一系列政策。 三、正确认识历史及进步对中华民族来说,中国百年历史是一次伟大的洗礼,不但是血与火的洗礼,更是现代化的洗礼。通过这次洗礼,
11、中国社会实现了跨越时代的大变革。我们应该深入地认识和总结百年历史中蕴涵的规律。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个规律,将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受益无穷。但是,要真正地从中国百年历史中找到规律性的东西,就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搞简单、片面的史料考证,不行!搞假设、解构不行!戏说、恶搞更不行!“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 相反, 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一) 、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大趋势。革命是一种剧烈的社会变革,是贯穿近现代历史的主旋律。近代中国革命是社会各种矛盾激化的总爆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及
12、其尖锐化,引发了近代以来日益壮大的革命运动。解决这两大矛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主要课题。而且,当时的中国革命正处在世界革命的大潮流之中,顺应这种历史潮流也是时代的要求,正如孙中山指出的:“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近代中国正是有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才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它不仅挽救了中华民族的危亡,而且打开了中国通向现代化的强国之路。但是,革命作为一种疾风暴雨式的变革,在打破旧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和原有利益格局的同时,必然会付出巨大的成本,但这就是“凤凰涅槃” 。历史和现实已经证明,没
13、有这个过程,中国就不会有今天的强盛。因此,那种否定中国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宣扬“告别革命”的观点,是罔顾历史事实的主观臆断。 (二) 、历史发展过程是曲折的,但中国百年历史进程具有不可抗拒的发展趋势。综观古今中外历史可以发现,没有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是一帆风顺、风平浪静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前进的道路都不是平坦的。否认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就是陷入历史唯心主义泥沼的表现。中国百年历史进程,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是十分曲折和复杂的。就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30 年”探索阶段来说,这种曲折性和复杂性更为明显,既有新中国头 7 年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独创性胜利,也有“文革”十年的严重曲折。但是,
14、曲折并不能改变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而且通过对挫折的认识,中国走上了更辉煌的振兴之路,这是历史大势,也是被历史事实印证的内在规律。 (三) 、社会实践是对历史的最高和最终总结,中国百年历史发展的深刻道理最终是由社会实践来检验的。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也是一本最富哲理的教科书。一个不善于从总结历史中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政党,是不可能成为顺应历史潮流的自觉的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指导实践,重视从历史分析中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但是,认识和看待历史,不能只讲局部,不讲全局。割断历史,只讲历史的枝节,就不能正确地认识历史和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因而也就无
15、法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中国这一百年来,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走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被实践证明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适应人民要求的。第一个“30 年”的革命是符合中国历史发展潮流的,为中国融入世界现代化潮流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并打通了迈向现代化的道路。第二个“30 年”的探索,即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用什么方法,不探索不行。革命要付出代价,探索也是有代价的,虽然付出了代价,但是为后来找到正确发展道路奠定了基础。第三个“30 年”坚持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不动摇,建设中国特色社
16、会主义,更是符合历史发展和时代要求的选择。结束语: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各条战线的生力军。为了胜利地担负起建设祖国的责任,我们必须了解中国的国情,不仅要了解中国的今天,还应当了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对于我们来说,不论今后将从事何种专业工作,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都是很必要的。 必须重视历史研究,总结和汲取历史经验,对广大青少年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的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优良传统。我们之所以必须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保持高度警惕,是因为如果听任这种思潮泛滥,必然会把中国人民革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丑化了、糟蹋了,必然会摧毁坚持人民革命的成果、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作用的历史依据,由此会导致何种严重的政治后果就不言而喻了。所以,在涉及近现代革命历史、党的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的重大问题上,我们必须要旗帜鲜明,坚持原则,决不能采取含糊敷衍的态度。参考文献: 1、梅宁华.邓小平文选M.人民出版社 1994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