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良种与茶叶生产的关系,一、良种与茶叶生产的关系,(一)良种与茶叶产量的关系在茶叶生产中,品种对产量的作用远远超过其他任何一种农业技术措施。茶树品种的产量性状,主要表现在树冠的大小、发芽密度、单芽重量、生长期、萌芽轮次及适应性等几个方面。茶树是异花授粉作物,这些性状在同一品种不同个体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然而不同品种间的差异,则更为悬殊。如原产于福建省的福鼎大毫茶,以芽叶肥壮显毫,生长势强著称,平均亩产干茶比小叶种高出1倍以上。,又如乌龙茶品种铁观音,公认是乌龙茶“品质之王”,然而因其分枝稀疏,生长势较弱,发芽密度不大,一般亩产不到150千克,而同样制乌龙茶的毛蟹品种,分枝较密,育芽力强,芽叶肥壮,
2、亩产高达420余千克,相差很大。这也是铁观音品种虽知名度很高,品质好,但其推广面积及发展速度赶不上其他乌龙茶品种的根本原因。在步入市场经济的今天,人们关心产品的质量,然而从农业生产考虑,产量仍然是生产者从事生产活动的重要目标。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争取达到优质高产。,(二)良种与茶叶品质的关系,1名茶与品种的关系 构成茶叶自然品质的决定因素是茶树品种。名茶贵在品质,通常要求色、香、味、形俱美,并具有独特的品质风格,其品质风格的形成与茶树品种种性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茶树品种有特大叶、大叶、中叶、小叶之分,可依据品种的不同个性,制造各种名茶,而鱼叶、鳞片则不可用来制茶。,名茶内质的物质基础,取决于鲜
3、叶品质。而左右鲜叶品质是其内含成分组成与含量,这主要是茶树品种的遗传性决定。如云南大叶种的儿茶多酚类含量高,约在30以上,是制红茶的优良品种,不论是在原产地,还是引种到何地,其内含成分均无大的变化,制出的红茶,红茶汤色红艳,茶味浓郁,品质皆优;龙井43号茶多酚含量适中,约为19;氨基酸含量约为高,制成的龙井茶,香高味醇,具有狮峰龙井茶品质风格,若用它制成红茶,则汤色不红艳,滋味淡薄。,福鼎大白茶的氨基酸含量高,无论种植在哪个茶区都适制绿茶类名茶;祁门槠叶种的芽叶制成的工夫红茶,香气高,有祁门甜花香的特点,引种到英德、海南、山东甚至在日本、印度等地,制出红、绿茶,都顽强地反映出高香的特性。这说明
4、品种对名茶品质的作用是固有的、主要的。,名茶的外形与茶树品种的芽叶性状(主要是物理特性)关系密不可分。物理特性是指茶树新梢上芽叶的肥瘦、大小、叶色、叶质和叶片厚薄、柔软程度、茸毛多少等因素。良好的物理特性为塑造优质茶的外形创造了有利条件。许多名茶,外形纤细,就要求芽叶细嫩的品种。有的名茶,白毫显露,就要求芽叶茸毛多的品种。龙井要求色绿,芽叶小、茸毛一般的品种如龙井43。相反,如果用芽叶肥壮,茸毛特多的云南大叶种,就制不出纤细弯曲的碧螺春茶,也制不出外形扁平挺秀,芽毫隐藏稀见的西湖龙井茶。,乌龙茶要求叶厚、芳香物含量高的品种。这充分说明了品种和种性制约着茶叶品质,这种品种的种性,称之为茶树品种的
5、适制性。因此,在现实生产中,无论是老茶园的改种换种或是新茶园的发展,都必须因地制宜地引进适合当地生产条件和适制茶类的优良品种,同时采用与该品种相适应的配套栽培技术和精细采制技术,引种才能获得成功。,2名茶对茶树品种的要求茶树品种的固有特性是决定适制茶类和名茶品质特色及其经济价值的关键因素。如,采用芽叶肥壮、茸毛多的品种,很难炒制出“光、扁、平、直”的龙井茶;相反,用茸毛稀少的品种又很难加工出银毫满披的毛尖和银针茶:而茶树发芽的迟早又直接影响名茶的价格和价值的体现。因此,发展名茶生产对茶树品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早生。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消费者“尝新”心理驱使下,能抢先应
6、市的名茶,必然受到消赞者的青睐。因此,追求早发芽、早产茶、早上市,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已成为生产者的共识。例如,采用龙井43号和乌牛早等特早芽品种制作的“明前龙井茶”,比用中晚生品种制的同级龙井茶价格高出50以上。,(2)内质好,生化成分比例合理。决定名茶内质的主要成分是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和芳香物质。名茶都要求其生化成分的组成比例合适,一般是茶多酚含量不超过25,氨基酸含量高于3,酚氨比低于7,酯型儿茶素比例大,水浸出物含量较高。 (3)芽叶纤细少毛,淡绿或黄绿色。这类品种适制龙井、旗枪、雨花茶、竹叶青等名茶,其成品条能达到“光、扁、平直”的要求。,(4)芽叶多茸毛,持嫩性强。
7、这类品种适制毛峰、毛尖、银针等毫形名茶。成茶满披白毫,不仅给消费者以美的享受,提高名茶商品的观赏价值,而茸毛本身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增加了茶汤的鲜爽度。因此,茶叶叶片上的白毫是名茶一项形质兼优的标志。(5)抗逆性强。名茶中以绿茶类名茶最多,且在纬度和海拔较高的地方,其自然品质好。但这些地区冬季气温低,茶树易受低温和倒春寒危害,对采制早春茶极为不利。因此,选育抗寒性好和发芽力强的茶树良种,对发展名茶生产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三)良种与机械化生产,在茶叶生产中,采茶占整个劳动用量的60-70%左右,实行茶叶生产机械化,最重要的是机械化采茶问题。国内外对采茶机械化的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现行推广的采
8、茶机以往复切割式采茶机为主。它要求茶树蓬面整齐划一,发芽整齐度要好,因此筛选好茶树品种是提高机采功效与质量的最重要手段。机采茶树品种要求茶树本身有较强的再生能力与紧凑的树型。,1、茶树的再生能力 茶树的再生能力虽没有一个明确概念,但我们可以从茶树的耐剪性和耐采性两个方面进行测定。不同品种间的耐剪性和耐采性反应不一样,耐剪性和耐采性高,说明其再生能力强,比较适合机械化修剪。 2、茶树株型 适应机采茶树的筛选,在品种的株型上需考虑分枝的数量和叶片着生角度两个方面。凡分枝和分枝级数较多的树型,都较紧凑,能适应机采,无论是蓬面上生产枝的数量,或是新梢密度,比较能适应机采。,对机采茶树机械采摘来说,要求
9、茶树新生枝上叶片着生角度以水平或下垂为好,这样不易夹带老叶,如叶片着生角度太小,机采时容易夹带老叶,影响机采质量。为提高机采茶质量,以选择叶片着生角度稍大的品种为宜,因此,可以说品种与机采的问题,是机械适应茶树和品种适应机采正反两个方面的问题,必须同时考虑,才能提高机采的质量,(四)良种的经济效益,茶叶是一种商品,其经济价值不仅体现在商品数量与质量,同时也表现在商品应市迟早等多种因素。茶树品种在提高单产、改进品质和供应时间等方面能发挥更大的优势,从而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迟芽型茶树群体种,新茶应市时间晚,茶叶质量不高。而早生品种茶树,发芽早,茶芽萌动期比当地群体种早910天,实际开采期早911天
10、,同时其抗寒力也较强,发芽早,霜冻受害也较少,茶芽生长整齐,占据了抢先应市的优势,赢得了高价。,广东是我国无性繁殖良种推广较多的省份之一,特别是粤东地区,无性系良种面积已达十几万亩,占茶园总面积的80以上,基本上实现了品种无性繁殖化与良种化,茶叶生产进入了优质、高产、高效益的发展新阶段,并在商品竞争中取胜。要使茶叶生产获得高效益,关键在于发展无性系茶树良种,用良种建立标准茶园,提高茶园的整体素质。,二、茶树的遗传特性,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遗传学是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因此,在开展茶树育种和良种繁育时,有必要对茶树遗传表现和特点作些了解。 (一)茶树遗传物质1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遗传和变异
11、是一种生命运动现象,这种现象是有物质基础的。人们很早就证实了一种被称作基因的遗传物质是存在于细胞核里的。 大量的试验证明,遗传行为与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有关,也就是说遗传的细胞学基础主要是染色体。,染色体是由去氧核醣核酸(DNA)和核醣核酸(RNA)所组成的线状物,在细胞有丝分裂时出现,呈丝状或棒状小体,易被碱性染料着色,而得名染色体。它具有特定的形态结构和自我复制能力,参与细胞的代谢活动,它的数量或结构的变化会极大地影响生物的遗传或变异状况。所以,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不同物种是不一样的,而且是恒定的。它们在体细胞中是成双的,在配子中是成单的,故一般称为二倍体和单倍体,分别以2n和n表示,在遗
12、传学上常用n表示配子中的染色体数,如茶树n15,体细胞为2n30;x是指同一个属中各物种共同的染色体基数,如山茶属植物中的茶树、油茶、红山茶、金花茶等,x都是15,配子n可以等于x,也可以是x的倍数。 如三倍体茶树是2n3x45,四倍体茶树2n=4x=60 。各个物种的n与x是否等同,需对染色体倍数性进行鉴定后方可知道。,2茶树的染色体,染色体倍数与茶树形态特征、生理特性的关系有以下几种: (1)单倍体: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也就是只具有正常体细胞的一半染色体数(15)。单倍体茶树植株比较低矮,叶片和花均较小,生长势弱。由于只有一套染色体,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不能配对,不能形成有效配子,因此表现高度
13、不育,在性状表现上不存在显性掩盖隐性的状况。但由于单倍体茶树基因型是单一和纯质的,因此,只要对单倍体植株染色体进行加倍,便可获得纯合的二倍体。到目前为止,还未发现天然单倍体茶树。,(2)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是基数的2倍,即2n=2x30。茶树多为二倍体。 以有性方式繁衍的群体品种茶树,二倍体出现频率在90左右。 二倍体茶树般都能开花结实,并保持遗传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3)三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是染色体基数的3倍,也即2n3x45。目前已发现的天然三倍体茶树有福建水仙、政和大白茶、上梅洲以及杭州大叶(单株)等。三倍体由于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不能正常配对,大多数配子中含有的染色体数是在n与2n之间
14、,以致不能受精结实,通常用营养体,如枝叶繁殖。三倍体茶树营养生长较旺盛,树体高大,茎干粗壮,叶色深,叶质厚,这对以收获芽叶为目的的茶树来说,具有重要的生产价值。,(4)四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是染色体基数的4倍,也即2n4x60 。 从理论上讲,四倍体茶树可由两条途径获得,一是体细胞加倍,形成四倍体;二是生殖细胞加倍,不正常的减数分裂,使染色体不减半,也就是只有当雌雄配子都为2x时,才能形成四倍体。天然四倍体茶树极少。四倍体茶树在减数分裂时,染色体配对不规则,因而表现不同程度的不育性,故需采用无性繁殖法扩大数量。,(5)多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是染色体基数三倍或三倍以上的个体。三倍体和四倍体统称多
15、倍体。多倍体茶树由于染色体加倍,细胞核和细胞质体积变大,器官相应变大,如茎干变粗,芽叶肥壮,叶深质厚,新陈代谢旺盛,抗性增强等,有利于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但由于减数分裂时,染色体分配不均,雌雄配子无法配对完成受精过程,所以这类茶树大多数花而不实,通常只能用无性繁殖法繁殖 。,(二)茶树的遗传,在有性繁殖时,茶树子代与亲代在形态特征、生理特性上相似的现象称作遗传。茶树在世代繁衍过程中,这种相似性能稳定地保持下去,也就是说,遗传具有相对的保守性如云南勐海大叶茶,小乔木树型,直立树姿,肥硬的芽叶;茶多酚含量高,红碎茶的浓强度,易受冻害等特征特性:安徽祁门种的灌木树型,披张树姿,纤细芽叶,较高的氨基酸含
16、量,红茶特有的“祁门香”等,它们在世代中都几乎同等程度地表现出来正是因具有遗传性,一个新品种育成后,其优良种性才能在生产上较久地发挥作用,生物除了有遗传的一面,还有与环境统一的一面,也就是说,生物的各种生命活动是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在研究茶树遗传因子时,还需注意到环境的作用。1基因型和表现型 茶树的遗传基础和它的外在表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遗传学上常用基因型和表现型两个名词来表示。基因型是茶树的遗传基础,是性状发育表现的内在因素,是一种潜在能力;表现型是茶树性状的具体体现,是基因型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下的最终结果,是可以观察到的具体性状。换句话说,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因,是表现型的依据
17、,基因型通过外界环境条件的作用才能发展为表现型。,如茶树叶片色泽,有绿色和白色,它们是受不同基因型控制的。如生长在同一地块中的毛蟹品种,在生长期内不论是何种温度都表现为绿色,而安吉白茶在1025时表现为白色,当高于25 时就呈现绿色,第二年春季在温度不高于25 时又表现为白色,超过25时又为绿色。可见,环境条件(温度)能够影响性状的表现(由白色到绿色),但不会影响到基因型本身(白色)。,一个基因型相同的品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表现型所表现的变化范畴,叫做反应规范。茶树各种性状的反应规范是有差异的。例如树型、树姿、叶形、芽叶茸毛、花冠、果粒大小等反应规范不太大,但有些性状反应规范较大,如树体高矮,
18、叶片大小、百芽重、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等。因此,我们应根据品种这一特性,采取相应措施,实行良种良法,才能使有利性状得到充分表现,获得高产优质的目的。,2、数量性状遗传 生物界遗传性状的变异有两类:一类是非连续的变异,即性状在遗传表现中彼此界限清楚,可按类型明显地划分为几组,如茶树的乔木型和灌木型,长叶和圆叶,绿芽和紫芽,子房有毛和无毛等,这一类性状称为质量性状,另一类是呈现连续的变异,表现为变异只是在数量上的差异,这类性状相对地称为数量性状。茶树与产量品质有关的大多数经济性状都属于此类,如春芽生育期、叶片,大小、芽长,百芽重、芽叶茸毛密度、生化成分含量等。茶树数量性状是受较多独立的效应微小的基因
19、(遗传学上称微效多基因)所控制的遗传现象,它的主要特征是,变异表现连续性,在一定变异幅度内,从小到大可出现某种单位的任何数值。 例如,一芽三叶百芽重,一般在30150克间,在此范圈内具有各种重量的连续变数,因此数量性状难以截然分成几组。对环境条件影响表现敏感,易受光、温、水和营养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异。,3细胞质遗传 前面已知生物的大多数性状是受细胞核里的染色体所控制的,故通常称为核遗传。也有一些性状是受细胞质控制的,也就是通过细胞质遗传给子代,在遗传学上叫做细胞质遗传。生物在受精过程中,由于受精卵的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精细胞极少带有,甚至没有细胞质,所以F1代总是表现为母本性状,这种遗传方式
20、称为母系遗传。,茶树母系遗传现象较突出,多数形态特征,如树型、叶色、叶面隆起度、叶形、叶脉对数、发芽期、芽叶茸毛、花柱长度、子房茸毛、雌雄蕊高比等,均是如此。我们知道了某一性状是属于母系遗传,且期望它能在子代中得到保持,则在杂交亲本选择时,就应用作母本。例如,乌牛早是发芽特早的品种,为了提高其绿茶品质的鲜爽度,拟与福鼎大白茶杂交,期望获得发芽特早、品质优的绿茶新类型,就宜将乌牛早作母本,福鼎大白茶作父本。,(三)茶树的变异,遗传并不意味着亲代与子代的完全相象。实际上,亲代子代间,同代个体间,总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它们又相同,又不完全相同,即使同一植株上结的种子长成的新的个体,在特征特性上也不会
21、完全一样,这种差异就是变异。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前进的。有了变异,才会为选择提供大量的机会。 1、茶树变异的类型 大致可分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两类,它们的具体界限目前还不十分明确。,遗传的变异是指变异发生后能够遗传下去,如树型、树姿、叶片色泽、芽叶茸毛、花瓣色泽、花柱裂数、子房茸毛、抗性等;不遗传的变异是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所造成的变异,一般只表现于当代,不能遗传下去,因它仅影响个体的生长发育,未影响到遗传物质。这类变异多是与产量、品质有关的经济性状,它们常因水、肥、修剪深度、采摘方式的不同而有差异,如芽叶长度,百芽重、发芽轮次、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等。从这类变异中进行选择往
22、往是无效的,至少是不明显的。,2茶树变异的原因 从遗传学角度看,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性状分离现象;茶树在长期的异花授粉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性状,具有多种形态的特点,如叶片形状有卵圆、椭园,长椭园、披针形、圆形等;芽叶色泽有绿、黄绿、淡 绿、探绿、微紫等,芽叶茸毛有密、中、稀、无等。这是异花授粉植物表现型的最大特点。我们知道,杂合体在交配时,能产生两种或多种基因型的配子,配子的结合又产生了新的基因型,使遗传基础继续保持复杂化。这就是为什么有性繁殖的茶树,个体间性状不一致的原因。,(2)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染色体是遗传物质,它的变化直接影响着生物的特征特性。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可分为缺失、重复、倒位和
23、易位4类。缺失是指1个正常染色体上某个区段的丢失,因而该区段承载的基因也随之丢失,重复是指1个正常染色体增加了与本身相同的某区段。重复会对生物的发育和配子活力产生影响;倒位是指1个染色体某区段,正常排列的顺序发生180度颠倒,倒位虽没有改变染色体数量,但由于改变了相邻基因的位置,因而使某些表现发生位置效应。上述的缺失、重复和倒位,都是指对同源染色体内某区段的变异,而易位是指两对非同源染,色体间某区段的转移。易位一般不会改变染色体和基因的数量,只改变其原来的位置。 茶树存在着大量的变异现象,目前从杂种后代的性状分离来解释的较多,但从染色体结构的4种变化来阐明变异的原因还较少,因茶树个体间差异大,
24、这给实验分析带来一定的困难。,(3)诱变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人为地诱发染色体变异或使基因发生突变的现象叫做诱变。人为引起突变的因素,目前有两大类:一是物理因素。主要是电离辐射线,如x线、y线、a和r射线及中子流、紫外线、激光、电子束等;另一类是化学因素。如秋水仙碱、甲基磺酸乙酯(EMS)、硫酸二乙酯(DES)、乙烯亚胺(n)等。诱变比自然突变的突变频率要高出几百倍,甚至上千倍,为人工创造变异开辟了有效途径,因而诱变已成为一项新的育种技术。,茶树诱变育种,首先要注重材料的选择。应选择综合性状优良,仅有个别缺点的栽培品种。如龙井43发芽特早,长势旺,抗寒性强,适制高档龙井茶,为了改变新梢持嫩性差这
25、一缺点,可以用种子或插枝作为处理材料;其次是要确定适当的诱变剂量。诱变剂量与突变率成正比,但随着剂量的增加,个体成活率降低。因此,适当的诱变剂量应该是既能引起较多的有利突变,又能存活相当的株数。,(四)“细胞全能性”与茶树繁殖,“细胞全能性”是指植物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像受精卵一样,具有潜在发育成再生植株的能力。正是由于这种特性,茶树可以不依赖于有性生殖进行繁衍。如前所述,天然结实率低的品种、多倍体茶树以及诱变株等,都可采用营养枝扦插加以繁殖和固定。茶树育种上所称的无性系品种,就是指世代采用扦插法繁殖的品种。无性系品种一旦用种子繁殖,下一代就会发生变异,这就是通常见到的无性系品种变
26、得不纯的原因。,三、茶树优良品种选育,遗传、变异、选择是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茶树优良品种选育就是通过对茶树产生的变异(包括自然变异和人工创造的变异)进行鉴定,选择符合人类需要的有利变异加以培育,使其遗传下去,从而育成新的优良品种供生产利用。其过程包括原始材料的收集、创造,优良性状的鉴定、选择以及品比试验、区域试验、审定等一系列程序。,(一)茶树选种的原始材料,原始材料是指育种过程中最初应用的那些材料。丰富的原始材料就像贮藏优良性状(基因)的仓库,是选育优良品种的基础。没有原始材料,再先进的育种技术也会像巧妇难为无米炊一样,无法选育出优良品种。茶树育种的原始材料根据其来源,可分为自然原始材料和人
27、工创造的原始材料两大类。 1自然原始材料 指自然界原有的栽培或野生材料,或未经人为干预而产生的变异材料。有以下几类:,(1)栽培型原始材料,指现有生产上栽培利用的各种材料,包括育成品种、品系,地方群体品种、类型等这类材料都是长期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的结果,是理想的育种原始材料。(2)野生型原始材料;指未经人为干预完全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一类材料,它比一般的栽培类型具有更强的抗逆性,但在产量、品质等方面往往难以满足生产要求。这类材料一般可用做杂交亲本,通过杂交将某些优良性状引入到栽培品种中,以培育新的优良品种。,(3)自然变异材料:茶树是异花授粉植物,其实生后代,实际上自然杂交的结果,往往出现一定的
28、变异,此外,虽然频率很低,但确实存在着因自然突变而产生的变异。这类自然变异都可以作为育种原始材料。,2、人工创造的原始材料 指通过人为干预而产生的变异材料。人们从利用自然变异到人工创造变异,是育种史上的一大进步由于这类变异是根据育种目标的需要,有意识地创造出来的,对其进行选择,更易选育出符合生产需求的优良品种。茶树上用得较多的人工创造变异的方法有人工有性杂交和辐射诱变。,(一)人工有性杂交,将一个植株(材料)的花粉人为地授到另一个植株的柱头上,使其受精、结实,而产生杂种后代的过程,称为人工有性杂交。供应花粉的植株叫做父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做母本。在表示一个杂交组合时,常用“”表示有性杂交,将母
29、本写在“”的前面,父本写在“”的后面,如以龙井43为母本,福鼎大白茶为父本的杂交组合,可写作“龙井43福鼎大白茶”。杂交所产生的后代 分别以F1、F2、F3表示杂种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等。,有性杂交的主要作用有二,其一是由于不同遗传特性的亲本雌、雄性细胞的结合,导致控制性状遗传的基因重新组合,使杂种后代产生亲本各种性状的新组合,从而有可能育成兼有双亲优良性状的新品种:其二是由于基因的相互作用,在杂种后代中有可能出现表现优于双亲的个体,从而选育出超亲本的新品种。 有性杂交的步骤是:选配亲本:正确选配亲本是获得所需优良变异的关键。亲本选配得当,其后代出现优良变异类型的可能性就较大。选配亲本必须紧
30、扣育种目标,同时还要熟悉供作亲本材料的主要特征特性及其遗传传递能力。亲本选配一般应掌握以下几个原则:,一是父母本都要优点多,缺点少,且优缺点能够互补。为了使杂交后代中能出现较多的优良变异个体,必须选择优良性状多,特别是主要经济性状表现突出,且没有严重缺点的材料作亲本。为使一方的缺点尽可能从另一方得到弥补,父母本之间可以有共同的优点,且愈多愈好,但绝不能有共同的缺点,一方的缺点必须是另一方的突出优点。如云南大叶种是一个优质红茶品种,但抗寒性弱。为了获得优质抗寒的杂交后代,就必须选择一个抗寒性强,且红茶品质亦较优的材料与之配对杂交。,二是亲本之一必须对当地环境条件有良好的适应性。适应性是影响良种经
31、济效益发挥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杂交后代的适应力,必须选择一个适应性强的材料作为亲本之一,最好是作为母本,其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三是育种目标所需的主要性状在亲本上表现突出,且具有较强的遗传性。杂交是利用不同遗传特性的亲本的基因重新组合而获得变异的,如果亲本中不具备控制所需性状的优良基因,则其后代中也就不可能出现所需性状的优良变异。因此,育种目标所需性状至少要在1个亲本上有突出表现。如为了育成1个抗茶饼病能力强的品种,在选择杂交组合时,就必须选择1个抗茶饼病的材料作亲本。,四是亲本之间生态型差异大,亲缘关系远。生态型差异大、亲缘关系远的亲本,遗传特性差异也就大,其遗传基础也就更丰富,杂交后代中出现
32、新类型的机会也就大。如福鼎大白茶与云南大叶种的杂交后代中就出现了很多优良的变异类型,从中选育出了福云6号、7号、迎霜等一批国家级优良品种。,五是父母本花期比较一致,父本花粉生活力强,母本结实力强。不同材料的花期、花粉生活力和结实力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果双亲的花期差异较大就会给杂交工作增加很多困难:而父本的花粉生活力很弱或母本的结实力很差,甚至不结实,得到的杂种后代也就少,甚至根本得不到,那也就失去了杂交的意义。,选择、培育亲树:选配好亲本后,还要选择好的植株作亲树,特别是母树的选择,对杂交能否成功有着很大的影响。母树的选择宜在杂交前一年的秋冬季,或当年春季进行,选择生长健壮,分枝均匀的青壮年茶
33、树,剪除老、弱、病、虫枝和徒长枝,以增加透光性,并增施磷钾肥,以提高开花,结实力。施肥标准是以丰产茶园的施氮标准施用氮肥,并按1:1:1比例配施氮、磷、钾肥。,授粉前的准备:茶树开花期一般在912月份,10月中下旬至11月中旬为盛花期授粉一般在盛花期进行,授粉之前要准备好授粉所必需的材料和工具:是隔离袋。用透明或半透明的、不易破损的纸张(如羊皮纸)制作,大小与普通信封差不多:二是授粉笔。用普通毛笔即可。三是盛花粉用的培养皿。可用小型碗,碟代替,四是贮藏花粉用的干燥器。此外,还要准备好剪刀、镊子、回形针、标签以及记录用纸和笔。,采集花粉:授粉前一天,从父本植株上采集即将开花的花朵,装入纸袋后放入
34、室内干燥器中,没有干燥器时放在抽屉、柜子等比较干燥的地方亦可。次日上午授粉前、将花瓣剥开,用毛笔将花粉轻轻刷下,收集在培养皿中待用 隔离与去雄:为防止自然杂交,需要对母树的花朵进行隔离和去雄,其方法是:选择着生在短枝上将在盛花期开花的发育良好的花蕾,套上隔离袋,用回形针或大头针别好;待到花蕾全白、含苞欲放时,用镊子将花瓣轻轻拨开,然后仔细地钳出雄蕊,要求既把雄蕊去干净,又不能损伤花朵,特别是不能伤及雌蕊。去雄后仍要套上隔离袋 。,授粉:授粉一般在无风的晴天上午810时进行。授粉由两人操作,1人将去雄12天或处于蕾白期花朵的花瓣 轻轻剥开,使柱头露出,另一人用毛笔醮上花粉,轻轻地涂在柱头上,以肉
35、眼可见柱头上有金黄色花粉粘着为度。将授粉的花朵套上隔离袋,或将剥开的花瓣复原,用橡皮膏封住,挂上标牌,并将同枝上未授粉的花蕾摘除。授粉动作要力求精细而迅速,以防损伤花朵。授粉完毕,应及时记录,内容包括:母本名称、父本名称,母株所在地块名称或编号、母株编号、授粉时间、授粉花朵数等授粉约1周后可去掉隔离袋。,采种与播种:杂交后于翌年10月中旬前后即可采种。采种时按杂交组合分别采收,并记录各组合的采种数量。采种登记后,妥善贮藏。早春将种子浸种催芽后,播于营养钵或苗圃中。营养钵每钵播1粒种,苗圃实行单粒穴插,行距20厘米,穴距10厘米,以利茶苗生长和鉴定、筛选。,(二)辐射诱变:辐射诱变是通过射线直接
36、作用于染色体,或射线诱发产生的自由基作用于染色体,使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从而产生变异。其特点:一是提高突变频率,扩大突变谱。二是能够有效地改变品种的单一不良性状,比较适合于大多数性状优良,只有个别缺点的品种的改良。三是可打破基因连锁,使基因重新组合。有时控制优良性状的基因与控制不良性状的基因连锁在一起,通过辐射可望使其分开,从而有效地利用其有利基因。四是可克服远缘杂文不孕。在进行远缘杂交时,常常出现不孕现象,辐射处理花粉,可提高孕性。,辐射诱变的基本步骤如下;选择辐射亲本和材料:针对辐射对克服单一不良性状较有效的特点,选择大多数性状都比较好,只有个别缺点需要改良的品种作为辐射亲本,如云
37、南大叶种(抗寒性差)、龙井43(持嫩性差)、铁观音(适应性差)等。可供辐射的材料有种子,植株、枝条、花粉等,较常用的是种子和枝条,尤以种子操作方便、便于运输和贮藏,适于大量处理。选择辐射源:辐射诱变常用的射线有x射线、y射线、B射线、中子和激光。国内用得较多的是r射线。,确定辐射剂量:剂量的高低与诱变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剂量过低,起不到诱变作用,提高剂量,诱变效率增加,相应地辐射损伤也增加,过高的剂量,会使得诱变材料大量死亡,影响选择几率,同时由于染色体的损伤较大,使得有害突变增加。适宜的剂量,应以既能诱发产生较高比例的有利突变,又能在辐射后获得较多的存活个体为原则。由于不品种、材料、对辐射反
38、应的强弱不同,一般大叶品种的敏感性大于中小叶品种,枝条、芽、花粉的敏感性大于种子,因此,在确定剂量时,应充分考虑供辐射的亲本和材料的敏感性。,辐射处理:将选择好的辐射材料送到专业机构,按确定的剂量进行辐射处理。为增加选择的机会,尽量增加处理的数量;经辐射处理的种子、插穗,要及时播种、扦插,密度要比常规的播种、扦插密度稀一些,并加强管理。,四、茶树优良性状的鉴定,经济性状是判别一个茶树品种(品系、单株)好坏的主要标准,对其进行鉴定是贯穿茶树育种全过程的一项工作。茶树主要经济性状包括萌芽期、品质、产量和抗逆性等。早生、优质、高产、抗逆性强是茶树育种的基本目标,茶树优良品种的选育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对
39、这些性状进行鉴定,选择的过程。,1.萌芽期的鉴定萌芽期主要通过观察越冬腋芽萌发过程来进行鉴定。一般将越冬芽萌发过程划分为鱼叶期、一叶期、二叶期、三叶期4个物候期,从年初开始观测,初期每两天观测1次,后期每天观测1次,一直观测到三叶开展结束,分别记录被鉴定材料达到各物候期的日期.,2品质鉴定,品质鉴定有直接鉴定和间接鉴定两种方法:(1)直接鉴定:是采摘鉴定对象的鲜叶,加工成成品茶,通过感官审评来进行鉴定。审评时采取评分与评语相结合的方法,分为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5项,分别按百分制评分,并给予相应的评语。 由于不同茶类的品质要求不一样,适制绿茶的材料,不一定适制红茶,反过来讲,制绿茶品质不
40、好的材料,不一定制红茶品质也不好因此,在进行品质直接鉴定时,要多试制几种茶类,以确定其适制性。,为了保证鉴定的可靠性和可比性,鉴定中要做到3个一致:鲜叶采摘标准要一致:鲜叶的老嫩不同,品质差异很大,为了防止因原料的差异造成鉴定误差,不同鉴定材料的采摘标准要掌握一致,一般以采摘一芽二叶为好。 鉴定季节、批次要一致:不同季节以及同一季节不同批次的茶叶品质不一样,因此,进行品质鉴定要用同一季节、同一批次的茶叶来进行比较。一般绿茶宜采摘春茶第一批茶,红茶易采摘夏茶第一批或第二批茶。 加工方法要一致:加工方法不同,制成的茶叶品质不一样。进行品质鉴定时,不同材料要采取同样的加工方法。最好将要比较的一组材料
41、的加工,由同1 个(组)人操作,以减少加工中的人为误差。,( 2 )间接鉴定:品质的直接鉴定是最可靠的鉴定方法,但在育种初期,特别是进行单株鉴定时,由于可采摘的鲜叶少,难以进行直接鉴定,这时往往需要通过间接鉴定来进行选择。间接鉴定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根据形态特征鉴定:研究表明,叶片的大小、厚薄与适制性有密切关系。一般叶片大、叶张薄者,制红茶品质好;叶片小、叶张厚者,制绿茶品质好。叶面富光泽、隆起比强、芽叶茸毛多,也都是品质好的标志。因此,在育种初期进行单株筛选时,可根据这些性状来进行初选 。, 根据化学成分鉴定。鲜叶的内含成分是形成茶叶品质的物质基础。一般茶多酚含量高,且茶多酚与氨基酸的比值
42、(简称酚氨比)大者,制红茶品质优;氨基酸含量高,茶多酚含量适宜(16 % - 24 % ) ,酚氨比小者,制绿茶品质优。因此,可以通过测定茶多酚和氨基酸的含量来进行适制性鉴定鲜叶化学成分测定。 利用氯仿试验鉴定。鲜叶的发酵性能与红茶品质有密切的关系,通过氯仿试验可快速鉴定发酵性能的好坏。利用氯仿的饱和蒸汽破坏鲜叶组织的细胞活力,使原生质膜变为可渗透,从而使分布在液泡中的多酚类物质与分布在细胞质内的多酚氧化酶接触而氧化,使叶片发生红变,红变速度快,颜色红亮均匀者为发酵性能好。,3 产量鉴定 主要是通过采摘记产,即按照采摘标准进行采摘,记录采下的鲜叶数量记产可分为单株记产和小区记产。单株记产主要用
43、于单株鉴定,以株为单位记录其全年采下的鲜叶数量;小区记产用于正式的品种试验,以小区为单位记录全年采下的鲜叶数量,并折算成单位面积产量。产量鉴定一般要重复3 年。,产量鉴定要注意以下几个间题:第一,栽培条件的好坏和管理水平的高低,对茶树产量影响很大,为了保证鉴定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不同鉴定对象要栽培在同样的条件下,并采取相同的管理措施;第二,要按照采摘标准及时采摘。第三,要扣除表面水。一般不要采摘带表面水的鲜叶,露水叶可等到露水干后再采摘。,采摘记产只适用于成年茶树的产量鉴定,对幼龄茶树可通过一些与产量相关的性状进行初步鉴定。单位面积内芽叶数量和每个芽叶的重量是构成茶叶产量的两个基本因素。而芽数是
44、由单位面积上树冠面的大小、发芽密度、新梢生长速度、萌发轮次等决定的。因此,在幼龄期可通过观测茶树的年生长量、分枝数、树冠大小、芽叶重量等性状来进行初选,在同等条件下,年生长量大、分枝多、树冠面大、芽叶重者,可望获得高产 。,4 抗逆性鉴定,所谓抗逆性是指抵抗寒、旱、病、虫等自然灾害的能力。茶树在长期生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些灾害,影响茶树的正常生长,甚至造成茶树死亡。1 个优良的品种,不仅要优质、高产,还应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否则,优质、高产也就没有保障。,( l )抗寒、抗旱性鉴定:一般采用自然鉴定法,即在寒害或旱害发生时,调查鉴定对象的受害情况,主要是调查叶片受害率,其结果可直接用做抗
45、性指标,受害率越低,抗性越强。也可根据芽叶受害率,并结合枝干受害情况,按5 分制进行抗性评分,分值越高,抗性越强。在进行抗寒、抗旱性调查时,要注明寒、旱害的程度,寒害用绝对最低温度表示,旱害用连续无雨天数表示。,( 2 )抗病性鉴定:可采用自然鉴定或人工诱发鉴定方式进行。自然鉴定即在病害发生时,调查芽叶受害率,以受害率的大小,作为抗性强弱的指标。其调查方法与寒、旱害基本相同,调查时要注明病害名称。 ( 3 )抗虫性鉴定 主要采用自然鉴定,在虫害发生时调查单位面积上害虫的数量,即虫口密度。以虫口密度作为抗虫性指标,密度越小,抗性越强。调查时要注明害虫名称。,(三)茶树育种程序,育种程序就是品种选
46、育过程中必须进行的各项工作及其先后次序,茶树育种程序如图33 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不论是系统选种,还是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其差别只在于原始材料的来源不同。其后的一系列试验工作基本相同,关于原始材料,前面已有详述,现着重介绍后面的几项工作,1 单株选拔与扩繁,单株选拔,就是对获得的育种原始材料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单株鉴定,筛选出符合育种目标要求的优良单株。这是关系到育种成败的一项关键性工作。单株鉴定、选拔,在原始材料圃中进行,一般需要经2-4 年的观察鉴定成年的原始材料,其特征特性都比较清楚,产量、品质等主要经济性状都可直接鉴定。筛选出优良单株后,便要进行扩繁。扩繁一般采用短穗扦插的方法。最好
47、采用营养钵育苗,以保证苗木的质量,提高移栽成活率,以利于下一步试验筛选出优良单株后,便要进行扩繁,为升级试验准备苗木。扩繁一般采用短穗扦插的方法。最好采用营养钵育苗,以保证苗木的质量,提高移栽成活率,以利于下一步试验 。,2 品比试验,单株鉴定筛选出的优良单株,经扩繁后形成的来源相同,表现一致的群体称为品系。将新选出的品系与生产上现行推广的品种,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系统比较鉴定的试验,称为品比试验。( l )试验地的选择:要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的地方,并要求土壤肥力、土层深度,地下水位等都比较均匀一致,没有隔层。,( 2 )试验的基本原则:为了有效地控制土壤差异,提高试验的精确性,品
48、比试验的田间设计要遵循以下3 个基本原则。 设置重复:试验中安排1 个品系的小块地段,称为试验小区,简称小区。一组小区,称为1 个区组或1 个重复,试验中有几个区组,就是几次重复。任何田间试验都应设置重复。其目的:一是估计试验误差。试验误差是客观存在的,这种误差必须通过同一品系几个小区观测值之间的差异来进行估测。,二是降低试验误差。重复次数多,试验误差就小,有4 次重复的试验,其误差是1 个重复的一半;三是更准确地估计品系效应。单个小区所得到的观测值易受土壤差异的影响,通过设置重复,可排除或减轻因土坡差异造成的偶然比影响,其结果更为可靠,更能反映品系间的差异。, 随机排列:所谓随机排列就是每个
49、品系在1个重复(区组)中的排列位置必须是随机的,不受主观影响,即保证每个品系都有同等机会被布置在区组内的任何位置小区上。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正确的试验误差估计值。具体进行随机排列时,可以应用抽签法,也可应用随机数字表。, 对照区的设置:品比试验中必须设立1 个对照品种,与参试品系进行比较鉴定。对照品种必须采用当地推广的省或国家审定(认定)品种。 保护行的设置:由于试验地四周的光照、通风、营养、水分等都与试验地中间有所不同,加之人、畜的影响,使四周的植株与生长在中间的植株有差异,这种差异通称为边际影响(边际效应)。为消除这种差异,必须在试验地四周设置保护行。, 苗木种植:参试各品系(含对照品种)的苗
50、龄和苗木质量要一致,一般宜采用一年生一级无性苗,实行单行条栽,行距150 厘米丛距33 厘米,大叶品种每丛1 一2 株(各品系要统一),小叶品种每丛3 株各品系在每个重复内的位置要随机排列。,(二)茶树良种推广的原则 茶树良种的推广,既要坚持因地制宜,考虑生态条件,又要注意生产茶类和品种的搭配,以发挥良种的经济效益。 1 坚持良种审定的原则 一个好的品种推广到适宜地区种植,其经济效益可以成倍提高,但由于盲目引种而造成损失的事,也时有发生。例如云南大叶种在我国西南部茶区栽培,是一个适制红茶的高产优质良种,在60 年代红碎茶大发展时期为满足出口的需要,浙江、江苏、安徽等一些东部茶区从云南大量引进云南大叶种,结果由于引入地区气温过低,难以越冬而大量死亡,经济损失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