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 届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一诊模拟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一、选择题1. 下列有关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酵母菌和大肠杆菌都有环状 DNA 分子B. 生物膜功能的复杂程度取决于膜上糖蛋白的种类和数量C. 由两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构成的中心体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D. 光学显微镜下可看到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的细胞核【答案】A【解析】酵母菌的核 DNA 为链状, 线粒体、质粒中的 DNA 为环状, A 项正确;生物膜功能的复杂程度取决于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B 项错误;中心体由两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构成,C 项错误;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没有细胞核,D 项
2、错误。【点睛】本题易错选 B 项。错因在于:认为酵母菌不含有质粒;混淆了膜上糖蛋白和蛋白质的功能。糖蛋白位于细胞的外侧,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润滑、保护作用;膜上的蛋白质具有更复杂的功能。2. 下列关于细胞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甘油、脂肪酸合成为磷脂的场所在内质网B. 脱水缩合反应只发生在形成肽的过程中C. 无氧条件下马铃薯块茎细胞中生成乳酸的过程不消耗HD. C3 还被原的过程既消耗 H 2O,也会生成 H 2O【答案】A【解析】磷脂属于脂质,合成的的场所在内质网 ,A 项正确;脱水缩合反应发生在氨基酸、 核苷酸、葡萄糖的聚合过程中,B 项错误;无氧条件下马铃薯块茎细胞中生成乳酸的
3、过程消耗第一阶段生成的H,C 项错误;光反应过程消耗水,C 3 还被原的过程生成 H2O,D 项错误。3. 下列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饮食过咸会使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细胞对水通透性下降B. 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 Na +的通透性增加C. 衰老细胞的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D. 8%的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甲基绿和吡罗红加速进入细胞【答案】A4. 下列是以洋葱为材料的四个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观察 DNA 与 RNA 分布的实验中,取洋葱外表皮细胞制片后再水解B. 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中,始终在低倍镜下观察细胞的变化C. 观察根
4、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可观察到多个四分体D. 观察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卡诺低液处理过的根尖需用清水冲洗【答案】B【解析】观察 DNA 与 RNA 分布的实验中,应取白色的洋葱内表皮细胞制片后再水解,外表皮细胞为紫色,影响实验结果的观察,A 项错误;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中,在低倍镜下即可到观察细胞的变化,B 项正确;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 ,同源染色体不联会,不会形成四分体,C 项错误;观察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卡诺低液处理过的根尖需用 95%的酒精冲洗,D 项错误。5. DNA 分子中的碱基 C 被氧化后会转变为碱基 U,细胞中的一种糖苷酶能够识别出
5、碱基 U, 将其切除,之后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能识别和切除残留下的脱氧核糖和磷酸基团,最后由其他 酶将缺口修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中不存在游离的尿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B. DNA 缺口修复需 DNA 聚合酶和 DNA 连接酶发挥作用C.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丧失功能的人的癌症发病率高于普通人D. 若某个突变基因未被修复,则复制后有突变基因的子代 DNA 占 1/2【答案】D【解析】尿嘧啶一般不与脱氧核糖结合,细胞中不存在游离的尿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A 项正确;DNA 缺口修复需在 DNA 聚合酶作用下添加单个的脱氧核苷酸,然后由 DNA 连接酶连接两个片段,B 项错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6、丧失功能的人修复功能弱,基因突变率高,癌症发病率高于普通人,C 项正确;某个突变基因两条链中的碱基未被修复,复制后子代 DNA100%含有突变基因,D 项错误。6. 鸡的性别(ZZ 雄性,ZW 雌性)不仅和性染色体有关,还与只存在于 Z 染色体上的 DMRT1 基因有关,该基因的表达量与其数目呈正相关。雄性的高表达量开启性腺的睾丸发育, 而雌性的低表达量开启性腺的卵巢发育。研究发现:无 Z 染色体和含有 3 条 Z 染色体的个体无法发育;一定环境因素下,母鸡可性反转成公鸡。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 卵细胞中可能找不到 DMRT1 基因B. 鸡的种群中可存在只有一条性染色体 Z 的雌性个体C.
7、 性染色体组成为 ZZW 和 ZZ 的个体交配,子代中雌性个体占 1/5D. 染色体正常的母鸡性反转为公鸡,并与正常的母鸡交配,子代中雌性雄性为 21【答案】C【解析】母鸡的性染色体为 ZW,卵细胞中可能不含有 Z 染色体,可能找不到 DMRT1 基因,A 项正确;只有一条性染色体 Z 的个体 DMRT1 基因表达量低,开启性腺的卵巢发育,表现为母鸡 ,B 项正确;性染色体组成为 ZZW 和 ZZ 的个体均表现为公鸡 ,C 项错误;染色体正常的母鸡性反转为公鸡,性染色体组成仍为ZW,并与正常的母鸡 ZW 交配,由于无 Z 染色体的个体无法发育,子代中雌性雄性为 21,D 项正确。【点睛】解答本
8、题的关键是:(1)明确无 Z 染色体和含有 3 条 Z 染色体的个体无法发育;(2)明确 DMRT1 基因的表达量与其数目呈正相关;(3)明确 DMRT1 基因的高表达量开启性腺的睾丸发育, 而低表达量开启性腺的卵巢发育。二、非选择题7. 登革热是伊蚊传播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发热等症状,如图为登革热病毒致病机理的简图,请据图回答:(1)登革热病毒感染会使人体产生不同的抗体,说明登革热病毒表面存在不同的_,当 T 细胞活性下降时,会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下降,其主要原因是物质甲分泌量少,影响_。(2)登革热病毒侵入人体后,血液中_和肾上腺素等激素含量升高,从而使产
9、热增加导致发热,发热要多饮水,饮水较多,_降低会刺激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进而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减少,导致尿量增加。(3)物质甲和抗体能促进_,使复合物增多,复合物增多又会使血管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外渗而引起组织水肿。【答案】 (1). 抗原 (2). B 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3). 甲状腺激素 (4). 细胞外液渗透压(或血浆渗透压) (5). 病毒在吞噬细胞的繁殖【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免疫,考查对体液免疫过程的理解。解答此题,可根据图示分析物质甲和抗体的作用。(1)登革热病毒感染会使人体产生不同的抗体,说明登革热病毒表面存在不同的抗原(决定簇) 。当 T 细胞活性下降时,其
10、分泌的甲淋巴因子减少, B 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的过程减慢, 导致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下降。(2)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可以使产热增加导致发热;饮水较多,细胞外液渗透压(或血浆渗透压降低。 (3)据图可知,物质甲和抗体能促进病毒在吞噬细胞的繁殖。8. 某研究小组选择健壮的、处于生长期的绿色植物进行了一系列探究实验:(1)分别选择该植株不同比例的叶片进行完全遮光处理,在适宜光照下检测未遮光叶片的光 合速率和淀粉含量,结果如下图所示。本实验的因变量是_。随着遮光叶片比例上升,未遮光叶片光合速率上升、淀粉含量下降,原因是_ 由此推测,摘除花、果实等非光合作用器官,叶片中光合产物含量_,对光合作用产生_作
11、用。 (2)取该植株生长状态一致的新鲜叶片,用打孔器将叶片打出若干圆片,圆片平均分成甲、 乙、丙三组。甲组立即烘干处理并测得圆片干重为 A(g),乙组保持湿润且置于一个黑暗密闭装置内,丙组保持湿润且置于一个密闭装置内并给予适宜强度的光照。乙组和丙组其他条件一致,一小时后,测得乙装置内圆片干重为 B(g),丙装置内圆片干重为 C(g)。则圆片叶肉细胞的实际光合速率为_(gh)。【答案】 (1). 未遮光叶片的光合速率和淀粉含量 (2). 遮光叶片转变为需要有机物输入的器官,使未遮光叶片光合产物利用量增加、光合速率上升 (3). 上升 (4). 抑制 (5). C-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光合
12、作用、呼吸作用,考查光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光合速率的计算。解答此题,可根据图示分析未遮光叶片光合速率上升,但淀粉含量下降原因,理清实际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 、表观光合速率的关系。(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遮光叶片的比例,因变量是未遮光叶片的光合速率和淀粉含量 。随着遮光叶片比例上升,未遮光叶片光合速率上升、淀粉含量下降,原因是未遮光叶片合成的有机物可以及时运输到遮光叶片,使未遮光叶片光合产物利用量增加、光合速率上升。根据上述分析,摘除花、果实等非光合作用器官,叶片中光合产物不向外运输,含量上升, 但对光合作用会产生反馈抑制作用。 (2)乙组保持湿润且置于一个黑暗密闭装置内,只进行呼吸作用,呼吸速率为
13、(AB)(gh) ,丙组保持湿润且置于一个密闭装置内并给予适宜强度的光照,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表观光合速率为(CA)(gh)。圆片叶肉细胞的实际光合速率为 AB+CA= C-B (gh)。9. 某植物是一种雌雄同株的二倍体(2n=20)植物,花的颜色与细胞中的色素有关,当细胞中含有甲物质时呈紫色,含有乙物质时呈红色,无甲和乙时呈白色。与这些色素合成 有关的部分酶和基因情况如下表所示(注: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完全显性,生长发育过程中 不发生基因突变且在形成配子过程中不发生交叉互换) ,请回答下列问题:(1)现有纯合红花植株,请在下图框中画出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可能 的位置关系。 (注:方框
14、内只要画出与上述基因相关的染色体,用竖线 表示染色体,黑点表示基因的位点,并标上相应的基因) 。_(2)若要验证基因分离定律,应选用基因型为_的植株与上述纯合红花植株杂交。(3)若某一基因型为 AaBbDd 的植株自交,子代所开花的性状及分离比为_或_(4)已知 A 基因位于 9 号染色体的中部,若利用限制酶将 A 基因从一个 DNA 分子中剪切出来,则剪切之后形成的所有 DNA 片段较原 DNA 多出现个游离的磷酸基团。若该基因一条单链中(G+T)/(A+C)=2/3,则其互补链中(G+T)/(A+C)=。【答案】 (1). (2). AABBDd (3). 紫色红色白色=637 (4).
15、紫色白色=97 (5). 4 (6). 3/2【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解答此题,可根据题中表格,明确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明确基因型为 AaBbDd 的植株两种可能的基因分布位置。(1)纯合红花植株基因型应为 AABBdd,根据题意 A 基因位于 9 号染色体上,B 和 d 基因位于 10 号染色体上。(2)验证基因分离定律,可选用杂合子自交或测交的方法,与纯合红花植株 AABBdd 杂交的应为基因型为AABBDd 的植株。(3)基因型为 AaBbDd 的植株自交,若 B 和 D 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则子代中紫花所占比例为( 3/4)(3/
16、4)=9/16,红花比例为 0,白花比例为( 3/4)(1/4)+(1/4)1=7/16;若 B 和 d 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则子代中紫花所占比例为(3/4 )(2/4)=6/16,红花比例为(3/4)(1/4 )=3/16,白花比例为(3/4)(1/4 )+(1/4)1=7/16。(4) A 基因位于 9 号染色体的中部,一个 DNA 分子含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利用限制酶将 A 基因从一个 DNA 分子中剪切出来,则剪切之后形成三个 DNA 片段,较原 DNA 多出现 322=4 个游离的磷酸基团。不互补的两个碱基之和在两条单链中所占的比例互为倒数。该基因一条单链中(G+T)/(A+C)=
17、2/3 ,则其互补链中(G+T)/(A+C)=3/2。10. 当萌发水稻种子的根长至 6 mm 时,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用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IAA)的琼脂片贴在根尖表面的一侧,进行光照或黑暗处理,24 小时后,记录处理后根尖的弯曲度,结果如下表。请回答问题:(1)黑暗条件下,根尖的弯曲度随琼脂片中 IAA 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据此推测单侧光照条件下,根尖负向光性生长的原因是_。 (2)上述实验说明,根尖的生长方向受到_、_的调控。 (3)为了进一步验证根尖向背光侧弯曲生长确实是由于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引起的,还需用锋利的刀片将根 尖剖开,测定_的生长素含量,预期结果为_【答案】 (1). 单侧光
18、引起背光侧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生长 (2). 单侧光 (3). 生长素浓度 (4). 向光侧和背光侧 (5). 背光侧生长素含量大于向光侧【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作用,考查对生长素作用实例的分析。解答此题,可根据表格中黑暗、单侧光照、贴琼脂片三种条件的比较,分析根尖弯曲方向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2)实验说明根尖的生长方向受到单侧光、生长素浓度的调控。 (3)进一步验证根尖向背光侧弯曲生长是由于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引起的,可用锋利的刀片将根尖剖开,测定向光侧和背光侧的生长素含量,预期结果为背光侧生长素含量大于向光侧。11. 营养缺陷型菌株就是在人工诱变或自发突变后,微生物细胞代谢调节机制中
19、的某些酶被破坏,使代谢过程中的某些合成反应不能进行的菌株。这种菌株能积累正常菌株不能积累的某些代谢中间产物,为工业生产提供大量的原料产物。以下是实验人员利用影印法初 检氨基酸缺陷型菌株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过程的接种方法为_。(2)进行过程培养时,应先将丝绒布转印至基本培养基上,原因是_。釆用影 印法培养的优点是_。(3)为了进一步完成对初检的营养缺陷型菌株的鉴定,实验人员进行了如下操作:用接种针挑取_(选填“菌落 A”或“菌落 B” )接种于盛有完全培养液的离心管中, 28振荡培养 12 天后,离心,取沉淀物用_洗涤 3 次,并制成菌悬液。吸取 lmL 菌悬液加入无菌培养皿中,倾注
20、15mL 融化并冷却至 4550的基本培养基,待 其冷凝后用记号笔在皿底划分五个区域,标记为 A、B、C、D、E。在划分的五个区域上放入少量分组的氨基酸粉末(如下表所示) ,经培养后,观察生长圈出 现的区域,从而确定属于何种氨基酸缺陷型。在上述鉴定实验中,发现在培养基 A、D 区域出现生长圈,说明该营养缺陷型菌株属于_【答案】 (1). 稀释涂布平板法 (2). 防止将特定营养成分带入培养基 (3). 同种菌株的接种位置相同 (4). 菌落 A (5). 无菌水 (6). 天冬氨酸缺陷型【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分离,考查对微生物接种、培养方法的理解。解答此题,可根据基本培养基和
21、完全培养基上菌落的不同挑选缺陷型菌株。(1)经过过程,培养皿上菌落较为均匀的分布,接种方法应为稀释涂布平板法。(2)进行过程培养时,先将丝绒布转印至基本培养基上,后转印至完全培养基上,而不是反过来操作,目的是防止将完全培养基中特定营养成分带入基本培养基。釆用影印法培养,同种菌株的接种位置相同,可在完全培养基上找出基本培养基不能生存的缺陷菌株。(3)据图可知,菌落 A 在基础培养基上不能生长,为营养缺陷型菌株。进一步完成对初检的营养缺陷型菌株的鉴定,可用接种针挑取菌落 A 接种于盛有完全培养液的离心管中, 28振荡培养 12 天后,离心,取沉淀物用无菌水洗涤 3 次,并制成菌悬液。培养基 A、D 区域共有的氨基酸是天冬氨酸,在 A、D 区域出现生长圈,说明该营养缺陷型菌株属于天冬氨酸缺陷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