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年云南省昆明市高三上学期1月摸底调研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799484 上传时间:2018-04-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云南省昆明市高三上学期1月摸底调研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年云南省昆明市高三上学期1月摸底调研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年云南省昆明市高三上学期1月摸底调研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8年云南省昆明市高三上学期1月摸底调研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8年云南省昆明市高三上学期1月摸底调研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云南省昆明市 2018 届高三上学期 1 月摸底调研考试理综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着多种化学反应B. 病毒、蓝藻和酵母菌都具有核糖体C. 肌细胞进行细胞呼吸产生 C0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或线粒体D.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都需要通过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来完成【答案】A【解析】细胞质基质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进行着多种化学反应,A 正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所以没有核糖体,B 错误;肌细胞进行细胞呼吸产生 C02的场所只有线粒体,C 错误;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不一定通过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来完成,如动物细胞间的激素调节以及植物细胞间的胞间

2、连丝,D 错误。2. 人体胃壁细胞膜上的质子泵能催化 ATP 水解,并协助 K+逆浓度梯度进入胃壁细胞,同时协助 H+逆浓度梯度进入胃腔,从而维持胃腔的酸性环境。胃壁细胞内的 K+又经过通道蛋白顺浓度梯度进入胃腔。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A. 质子泵能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B. H+进入胃腔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迗输C. H+维持的胃腔酸性环境可使胃蛋白酶保持较高活性D. K+进、出胃壁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相同【答案】D3. 细胞周期中的分裂间期可分为 G1期(不进行 DNA 的复制,主要为 S 期进行相应的物质准备)、S 期(进行 DNA 的复制)和 G2期(DNA 的复制已结束,主要为分裂期进行相应的物

3、质准备) ,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A. 合成 DNA 聚合酶所需的 mRNA 可在 G1期产生B. 同一细胞 G1期和 G2期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是相同的C. 抑制 G1期、S 期或 G2期相应物质的合成,可抑制癌细胞的增殖D. 核 DNA 数量的加倍发生在 S 期【答案】B【解析】S 期进行 DNA 的复制,需要 DNA 聚合酶的催化,因此 DNA 聚合酶应该是在 G1期合成的,即合成DNA 聚合酶所需的 mRNA 可在 G1期产生,A 正确;基因是选择性表达,同一细胞 G1期和 G2期合成的蛋白质不同,所以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是不同的,B 错误;抑制 G1期、S 期或 G2期相应物质的合成,导致细

4、胞分裂无法进入分裂期,故可抑制癌细胞的增殖,C 正确;S 期进行 DNA 的复制,导致核 DNA 数量加倍,D 正确。4. 下列有关核酸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 A 占 25%、T 占 33%、G 占 24%、C 占 18%旳核酸为双链 DNA 分子B. 真核生物的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都存在平行关系C. 细胞内所有基因的碱基总数与 DNA 分子的碱基总数是不同的D. tRNA 的单链结构决定了其分子中没有碱基配对现象【答案】C【解析】已知 A 占 25%、T 占 33%、G 占 24%、C 占 18%,由于 A 与 T 不相等、G 与 C 也不相等,说明不是双链 DNA,A 错误;真核生物的基

5、因不都在染色体上,如细胞质基因,B 错误;基因是基因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因此细胞内所有基因的碱基总数小于 DNA 分子的碱基总数,C 正确;tRNA 是三叶草型的,其分子中存在局部双链结构,含有少量的碱基互补配对现象,D 错误。5. 下列教材实验与其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或技术,不匹配的是选项 实验 方法或技术A 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 假说一演绎法B 克隆羊多莉的培育 核移植技术C 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 同位素标记法D 研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建构模型法A. A B. B C. C D. D【答案】C6. 下列关于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可

6、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利用B. 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C. 种间关系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D. 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答案】B【解析】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可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利用,A 正确;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的组成仍处在动态变化中,B 错误;种间关系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C 正确;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D 正确。二、非选择题7. 鱼腥草是一种极具开发前景的药、菜兼用型植物,为探究不同波长的光对鱼腥草产量的影响,科研人员将生长状况相同且良好的鱼腥草幼苗分为两组,分别用相同光照强度的红光和蓝光处理,一

7、段时间后对鱼腥草幼苗相关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如下表所示。检测指标组别叶绿素 a(mg/gFW) 叶绿素 b(mg/gFW) 气孔导度(mmol/m 2s)红光处理组 0.66 0.24 0.0596蓝光处理组 1.03 0.39 0.0656(注: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放程度越大)回答下列问题:(1)为测定鱼腥草幼苗叶绿体中色素的含量,应先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提取色素时加入少许二氧化硅的目的是_。(2)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有两方面用途:一是用于_,二是用于_。在红光和蓝光处理下,气孔导度不同可通过影响叶肉细胞的_供应影响鱼腥草幼苗的暗反应过程,暗反应发生的场所是_。(3)大棚种植时,悬挂

8、发_(填“红光”或“蓝光” )的灯管作为补充光源,可提高鱼腥草的产量,理由是_(答出两点即可)。【答案】 (1). 使研磨充分 (2). 水的光解 (3). ATP 的合成 (4). 二氧化碳 (5). 叶绿体基质 (6). 蓝光 (7). 叶绿素吸收蓝光的百分比高于吸收红光的百分比;蓝光处理组叶绿素含量高于红光处理组【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表格分析,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波长的光,因变量是叶绿素 a、叶绿素 b 和气孔导度;表格数据显示,与红光处理相比,蓝光处理组的叶绿素 a、叶绿素 b 和气孔导度都增加。(1)叶绿体色素提取实验中,加入二氧化硅的目的是使研磨更充分。(2)叶绿体色素吸收的光能可以

9、用于水的光解,还可以用于 ATP 的合成;气孔导度会影响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中二氧化碳的吸收,暗反应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3)根据表格分析已知,蓝光处理组叶绿素含量高于红光处理组,且叶绿素吸收蓝光的百分比高于吸收红光的百分比,因此大棚种植时,悬挂发蓝光的灯管作为补充光源,可提高鱼腥草的产量。【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光照是影响该和作用的重要因素,能都根据表格找出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并根据数据判断两种光照中哪一种更有利于光合作用。8. 肥胖已经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抑制前脂肪细胞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是预防肥胖的途径之一。科研人员以3T3-L1 前脂肪细胞为实验材料,研究了相关物质对前脂肪细胞分化

10、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回答相关问题:(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_。(2)前脂肪细胞的分化程度可通过检测细胞内脂肪粒的数最来进行定量分析,观察脂肪粒时,可用_染液将其染成红色。(3)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综合以上实验结果,该实验的结论是_。(4)检测发现,用发酵大麦提取物处理的前脂肪细胞内相关 mRNA 量明显下降,据此推断,发酵大麦提取物影响前脂肪细胞分化的机理是_。【答案】 (1). 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 苏丹 (3). 提取物的种类和浓度 (4). 在 0400g/mL 之间,随两种提取物浓度的升高,对3T3-L1 前脂肪细

11、胞分化的抑制作用增强相同浓度条件下,发酵大麦提取物对 3T3-L1 前脂肪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更强 (5). 通过抑制相关基因的表达(转录)来抑制前脂肪细胞的分化【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实验的自变量是大麦提取物是否发酵(种类) 、提取物的浓度,因变量是细胞分化的程度;提取物的浓度为 0 的为对照组,细胞分化程度最高;在 0400g/mL 之间,随着提取物浓度的增加,细胞分化程度逐渐降低,说明提取物对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越来越强,且同种浓度的发酵大麦提取物的抑制作用更强。(1)细胞分化指的是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脂肪可

12、以被苏丹或苏丹染成橘黄色或红色。(3)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实验的自变量是提取物的种类和浓度;根据柱状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0400g/mL 之间,随两种提取物浓度的升高,对 3T3-L1 前脂肪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增强相同浓度条件下,发酵大麦提取物对 3T3-L1 前脂肪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更强。(4)用发酵大麦提取物处理的前脂肪细胞内相关 mRNA 量明显下降,说明发酵大麦提取物是通过抑制相关基因的表达(转录)来抑制前脂肪细胞的分化的。【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于柱状图的分析,能够找出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与对照组相比判断两种浓度的提取物与细胞分化程度之间的关系。9. 黑暗信号促进哺乳动物的松果体

13、合成并分泌褪黑素(一种动物激素)的过程如下图:(1)黑暗信号刺激时,视网膜中相关神经产生兴奋,兴奋以_的形式沿着传入神经向神经中枢传导,神经中枢对传入的信息进行_,神经中枢的兴奋再经过传出神经到达神经末梢,释放_促使松果体细胞合成并分泌褪黑素。(2)临床上可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褪黑素的含量,这与激素调节的_特点有关。(3)研究人员给免疫功能低下的小鼠注射一定剂量的褪黑素,发现小鼠体内吞噬细胞的数量和吞噬能力明显提高,可推测褪黑素能通过增强机体的_免疫提高小鼠的免疫功能。【答案】 (1). 电信号(或神经冲动) (2). 分析和综合 (3). 神经递质 (4). 通过体液运输 (5). 非特异性和

14、特异性【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视网膜在黑暗信号的刺激下产生了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导神经中枢,神经中枢进行分析与综合,将兴奋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松果体细胞,促进松果体细胞合成与分泌褪黑素。(1)在反射弧中,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通过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的,神经中枢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神经中枢的兴奋再经过传出神经到达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促使松果体细胞合成并分泌褪黑素。(2)激素一般是由内分泌腺细胞分泌到血液中并运输到靶细胞发挥作用的,因此临床上可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褪黑素的含量。(3)吞噬细胞既参与了非特异性免疫,又参与了特异性免疫。根据题意分析,给免疫功能低下的小鼠注射一定剂量的褪黑素,发

15、现小鼠体内吞噬细胞的数量和吞噬能力明显提高,说明褪黑素能通过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提高小鼠的免疫功能。10. 某二倍体雌雄异株植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为 XY 型。该植物的某一相对性状中野生型对突变型为隐性,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回答下列问题:(1)该植物雄株的 X 染色体来自_。(2)若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现用纯合突变型雄株与野生型雌株杂交,子代中偶然发现一雄株基因型为 Bbb,分析认为该异常雄株出现的原因有两种:一是_(填“父本” 、 “母本”或“父本或母本” )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染色体结构的变异,该结构变异类型属于_;二是某一亲本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染色体数目的变

16、异,则该变异发生在_分裂。若该异常雄株能形成配子(其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两条同源染色体随机组合后和另一条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 ,则该雄株能形成_种配子。(3)若这对等位基因位于 X 染色体和 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位于 X 染色体上的基因在 Y 染色体上有相应的等位基因) ,现用某正常突变型雄株与野生型雌株杂交,若子代中雌株全为野生型,雄株全为突变型,则该突变型雄株的基因型为_。【答案】 (1). 母本 (2). 母本 (3). 染色体片段的增加(增添、重复)、移接 (4). 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 (5). 4 (6). XbYB【解析】试题分析:XY 型性别决定中,雌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17、 XX,雄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XY;根据题意已知,该植物的某一相对性状中野生型对突变型为隐性,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1)雄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XY,其 X 染色体来自于母本,Y 染色体来自于父本。(2)若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纯合突变型雄株基因型为 BB,野生型雌株基因型为 bb,后代基因型理论上为 Bb,而后代基因型为 Bbb,可能是母本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或移接,导致产生了 bb 的卵细胞;有可能是母本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异常,产生了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卵细胞。已知该雄株基因型为 Bbb,其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两条同源染色体随机组合后和

18、另一条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则可以产生 Bb、B、b、bb 四种配子。(3)若这对等位基因位于 X 染色体和 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正常突变型雄株与野生型雌株 XbXb杂交,后代雄株全为突变型,说明父本提供了 YB配子,该雄株突变型基因型为 XbYB。11. 破伤风芽孢杆菌可产生明胶酶,能将明胶(温度低于 24时呈固态,大于等于 24时液化)分解,使其失去凝固能力而液化。为验证破伤风芽孢杆菌能产生明胶酶,某同学将破伤风芽孢杆菌穿刺接种于明胶培养基中,放入 37恒温箱中培养。回答下列问题:(1)破伤风芽孢杆菌与不能产生明胶酶的细菌相比,能产生明胶酶的原因是_。(2)明胶培养基中的牛肉膏、蛋白胨可为

19、破伤风芽孢杆菌生长提供_(答出两点即可)等营养物质。在培养破伤风芽孢杆菌时需要严格控制氧气条件,理由是_。(3)培养基从 37恒温箱中取出后,应先放置在_环境条件下,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_。(4)使用后的培养基丢弃前一定要进行_灭菌处理。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采用无菌技术的目的是_、_和避免感染操作者。【答案】 (1). 破伤风芽孢杆菌具有控制明胶酶合成的基因 (2). 碳源、氮源、磷酸盐(无机盐)、维生素(特殊营养物质) (3). 破伤风芽孢杆菌是厌氧菌,只有在无氧环境中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 (4). 24以下 (5). 破伤风芽孢杆菌周围会出现明胶液化现象 (6). 高压蒸汽 (7). 防止

20、培养物被杂菌污染 (8). 防止污染环境【解析】试题分析:微生物培养基的一般成分是水、无机盐、碳源、氮源,还含有少量的生长因子;破伤风芽孢杆菌属于厌氧菌,在无氧条件下会大量繁殖。(1)明胶酶是由基因控制合成的,破伤风芽孢杆菌能产生明胶酶,说明其含有控制明胶酶合成的基因。(2)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水和生长因子等,明胶培养基中的牛肉膏、蛋白胨可为破伤风芽孢杆菌生长提供碳源、氮源、磷酸盐(无机盐)、维生素(特殊营养物质) 。破伤风芽孢杆菌是厌氧菌,只有在无氧环境中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因此在培养破伤风芽孢杆菌时需要严格控制氧气条件。(3)以上培养基从 37恒温箱中取出后,应先放

21、置在 24以下环境条件下,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破伤风芽孢杆菌周围会出现明胶液化现象。(4)对于使用后的培养基必须经过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后才能丢弃;微生物培养过程中,无菌操作的目的是防止培养物被杂菌污染、防止污染环境和避免感染操作者。12. 研究人员将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HBsAg)基因转入番茄幼叶细胞中,获得能产生乙肝疫苗的番茄植株。回答下列问题:(1)利用 PCR 技术扩增 HBsAg 基因时,目的基因 DNA 受热变性后的单链与引物互补序列结合,在_酶的作用下进行延伸。设计的引物含有 Cla酶切位点和 Sac酶切位点,用作载体的 DNA 分子_(填“含有”或“不含有” )Cla酶切位点和 S

22、ac酶切位点,理由是_。(2)将 HBsAg 基因导入番茄幼叶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_,该方法可以使目的基因插入到细胞中_的 DNA 上。(3)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转基因番茄植株,该技术利用的原理是_。(4)通过电镜对番茄果实提取物进行观察,发现了 HBsAg 颗粒,说明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_。用获得的转基因番茄果实饲喂小鼠,如果在小鼠血清中检测到_,说明转基因植物疫苗可口服。【答案】 (1). 热稳定 DNA 聚合 (2). 含有 (3). 供 HBsAg 基因插入载体 DNA 中 (4). 农杆菌转化法 (5). 染色体 (6). 具有某种植物全部遗传信息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

23、整个体的潜能(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7). 可以维持稳定和表达 (8). 抗乙肝病毐的抗体【解析】试题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 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检测转

24、基因生物染色体的 DNA 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 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 mR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1)PCR 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过程需要热稳定 DNA 聚合酶的催化;已知设计的引物含有 Cla酶切位点和Sac酶切位点,则用作载体的 DNA 分子也含有 Cla酶切位点和 Sac酶切位点,以便 HBsAg 基因插入载体 DNA 中。(2)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常用农杆菌转化法,通过该方法最终将目的基因插入细胞中的染色体 DNA上。(3)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4)HBsAg 是目的基因控制合成的,若在转基因番茄体内出现了 HBsAg 颗粒,说明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可以维持稳定并成功表达了。用获得的转基因番茄果实饲喂小鼠,如果在小鼠血清中检测到抗乙肝病毐的抗体,说明 HBsAg 颗粒(抗原)可以进入小鼠体内,则转基因植物疫苗可口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