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初中生不可不知的民族常识.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7988835 上传时间:2019-06-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不可不知的民族常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中生不可不知的民族常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中生不可不知的民族常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中生不可不知的民族常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中生不可不知的民族常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初中生不可不知的民族常识怀来县沙城第三中学 范宏往1、维吾尔族分布:中国西北边陲新疆,天山脚下支柱产业:维吾尔族以农业为主,种植棉花、小麦、玉米、水稻等农作物。此外还擅长园林艺术。中国最大面积的葡萄生产基地,如吐鲁番盆地。服饰:维吾尔族男女都喜欢穿皮鞋和皮靴,男女老少都戴四楞小花帽;维吾尔族花帽有用黑白两色或彩色丝线绣成的民族风格图案,维吾尔族姑娘以长发为美,婚前梳十几条细发辫,婚后一般改梳两条长辫,辫梢散开,头上别新月形梳子为饰品。也有人将发辫盘系成发结。艺术文化:人们围圈席地而坐,男女相对起舞,动作粗犷、豪迈。音乐由慢变快,舞蹈由两人对跳、集体舞双人竞技性旋转表演。建筑:住房一般为土木结构

2、的平房,经济条件好的住房讲究,设有廊房,并雕花纹或绘制图案。宗教:维吾尔族信奉伊斯兰教。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等。维吾尔族十分重视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古尔邦”节最为隆重。届时家家户户都要宰羊、煮肉、赶制各种糕点等。屠宰的牲畜不能出卖,除将羊皮、羊肠送交清真寺和宗教职业者外,剩余的用作自食和招待客人。过肉孜节时,成年的教徒要封斋 1 个月。封斋期间,只在日出前和日落后进餐,白天绝对禁止任何饮食。肉孜节意译为“开斋节”。2、壮族分布: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国内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和贵州等地文化习俗:广西壮族古老的歌圩集会和绣球一直流传至今。“歌圩”是节日性的群体

3、会唱活动形式,多在春秋两季举行,尤以三月三歌圩最为隆重,大的歌圩场人山人海,场面壮阔。有唱道:“一路唱歌一路来,一路唱得百花开,妹是花开香千里,哥是蜜蜂万里来。”人们以歌会友,以歌交情,依歌择配,赛歌赏歌;同时,还举行抢花炮、抛绣球、斗鸡、碰彩蛋、演壮戏等各种游艺文体活动,成为展示壮族传统文化的盛会。被誉为歌仙的刘三姐是壮族歌手的典型代表。刘三姐,是民间传说的壮族人物。聪慧机敏,歌如泉涌,优美动人,有“歌仙”之誉。人们对其无比喜爱,有关她的故事与记载很多,更是在每年的三月三当成节日来纪念她。建筑:居住在坝区和城镇附近的壮族,其房屋多为砖木结构,外墙粉刷白灰,屋檐绘有装饰图案。居住在山区的壮族,

4、其村落房舍多数是土木结构的瓦房或草房,建筑式样一般有半干栏式和全地居式两种。3 蒙古族分布:文化习俗: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主要生产方式。以奶和肉类食品为主,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和茶是他们日常生活最喜欢的饮料食品和待客佳肴。辽宁辽西的蒙古族比较早地从事农耕生产,所以在饮食上既保留了蒙古族的传统食俗,还有一些东蒙地区独特的美食。如全羊汤、“手把羊肉 ”、蒙族馅饼、喇嘛糕等。服饰: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 4 个主要部分。蒙古袍是蒙古族男女老幼都爱穿的长袍,是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形成的独特衣着装饰。蒙古族妇女头上的装饰品,用宝石、金银等制成,多在节庆宴会上或探亲访友时使用,平时则

5、用彩色长绸缠绕。蒙古袍两袖长而宽大,下端左右不分衩,领子较高,大襟右钉扣;领口、袖口、衣边常用花边镶饰。男袍多为蓝色、棕色;女袍多为红色、绿色、紫色。穿蒙古袍必备腰带和马靴,这样的装束使男子汉显得强悍潇洒;女子则显得身材苗条、矫剑建筑: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满语将家或屋称为“博” ,因为诣音,所以后来叫成了“蒙古包”。蒙古族将自己的住房称为“格尔”;汉族人称蒙古包为“穹庐” 或“毡房”等。蒙古包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搬运轻便,十分适合蒙古族游牧生活。蒙古包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空气流通,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非常适合于转场放牧的牧民居住和使用。辽宁的蒙古

6、族人现在大多数居住在与汉族或满族人相似的砖木结构的房屋,但是在室内的装饰上却有着明显的民族特色。4、藏族分布: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其余在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地。宗教信仰:藏族人多信喇嘛教。文化习俗:敬献“哈达”是藏族对客人最普遍、最隆重的礼节,献的哈达越长越宽,表示的礼节也越隆重。对尊者、长辈,献哈达的时候要双手举过头,身体略向前倾,把哈达捧到座藏族风情前。对平辈,只要把哈达送到对方手里或手腕上就行;对晚辈或下属,就系在他们脖子上。如果不鞠躬或用单手送,都是不礼貌的。接受哈达的人最好做和献哈达的人一样的姿势,并表示谢意。藏民对客人有敬献奶茶,酥油茶和青稞酒的礼俗。客人到藏族家里作客,主人要

7、敬三杯青稞酒,不管客人会不会喝酒,都要用无名指蘸酒弹一下。如果客人不喝、不弹,主人会立即端起酒边唱边跳,前来劝酒。按照藏族习俗,主人敬献酥油茶,客人不能拒绝,至少要喝 3 碗,喝得越多越受欢迎。藏胞最忌讳别人用手抚摸佛像、经书、佛珠和护身符等圣物,认为是触犯禁规,对人畜不利以青稞等制作的糌粑,喝酥油茶、青稞酒是农牧民的主要食品。糌粑是由青稞或豌豆炒熟后磨制而成的炒面,把糌粑用酥油茶或青稞酒拌和,用手捏成小团就可以吃了。酥油茶是把砖茶的茶叶倒入 1 米长的木质长筒内,加上盐巴和酥油,用长轴上下冲击,使其各种成分均匀融合而成。藏族同胞宁可三月无肉,不可一天无酥油茶。青稞酒是用当地出产的青稞酿制而成

8、的一种低度酒,男女老少皆喜欢,食物多用肉食和奶制品,不少人爱吃风干的牛羊肉。服饰:藏族服饰无论男女至今保留完整。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服饰。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妇女冬穿长袖长袍,夏着无袖长袍,内穿各种颜色与花纹的衬衣,腰前系一块彩色花纹的围裙。藏族同胞特别喜爱“哈达” ,把它看作是最珍贵的礼物。“哈达”是雪白的织品,一般宽约二三十厘米、长约一至两米,用纱或丝绸织成,每有喜庆之事,或远客来临,或拜会尊长、或远行送别,都要献哈达以示敬意。哈达是藏语,即纱巾或绸巾。它以白色为主,亦有浅蓝色或淡黄色的,一般长约 1.5 米至 2 米,宽约 20厘米。最好的是蓝、黄、白、绿、红五彩哈达。蓝色表示蓝天

9、,白色是白云, 绿色是江河水,红色是空间护法神,黄色象征大地。五彩哈达用于最高最隆重的仪式如佛事等。头饰佩饰在藏装中占有重要位置,佩饰以腰部的佩褂最有特色,饰品多与古代生息生产有关讲究的还镶以金银珠宝、头饰的质地有铜、银、金质雕镂器物和玉、珊瑚、珍珠等珍宝。5、回族分布:回族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在居住较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又称礼拜寺。公元 7 世纪中叶,大批波斯和阿拉伯商人经海路和陆路来到中国的广州、泉州等沿海城市以及内地的长安、开封等地定居。公元 13 世纪,蒙古军队西征,西域人大批迁入中国,吸收汉、蒙古、维吾尔等民族成分,逐渐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民族 回族。回族分布较广,食俗也不完全一

10、致。如:宁夏回族偏爱面食,喜食面条、面片,还喜食调合饭。甘肃、青海的回族则以小麦、玉米、青稞、马铃薯为日常主食。油香、馓子是各地回族喜爱的特殊食品,是节日馈赠亲友不可少的。民间特色食品有酿皮、拉面、打卤面、肉炒面、豆腐脑、牛头杂碎、臊子面等。主要节日:回族有三大节日:开斋节(大尔迪)、宰牲节(小尔迪)、圣纪节,所有节日都与其他穆斯林保持高度一致有着密切的联系。文化习俗:回族人在居住较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由阿訇主持宗教活动,经典主要是古兰经 ,信徒称“穆斯林”。生活习俗固守回族传统,遵循教规,讲究卫生,不吃 猪肉,狗肉,动物的血液等。 伊斯兰教在回族的形成过程中曾起过重要作用。清真寺是回族穆斯

11、林举行礼拜和宗教活动的场所,有的还负有传播宗教知识、培养宗教职业者的使命。清真寺在回族穆斯林心目中有着重要位置。 按伊斯兰教历,每年 12 月 10 日为古尔邦节。每年的这一天,形成了宰牲献祭的习俗沿袭至今。 另外,伊斯兰教规定,每年教历 9 月定为斋月。在斋月里要封斋,要求每个穆斯林在黎明后至落日前的时间里,戒饮、戒食、戒房事其目的是让人们在斋月里认真地反省自己的罪过,使经济条件充裕的富人,亲自体验一下饥饿的痛苦心态。到教历 1 0 月 1 日即斋戒期满,举行庆祝斋功完成的盛会,这一天就是开斋节。开斋节这天,人们早早起床、沐浴、燃香,衣冠整齐地到清真寺作礼拜,聆听教长讲经布道。然后去墓地“走

12、坟”,缅怀“ 亡人”,以示不忘祖先服饰:回族妇女为了防风沙还戴盖头、搭围巾等等。二是装饰的作用。男子穿衬衫、套青坎肩,女子点额、染指甲,在衣服上绣花,都有装饰的因素。三是具有信仰的因素,回族人去清真寺或过民族节日,需头缠戴斯达尔、穿准白、穿麦赛袜子,妇女搭盖头等,6、傣族分布:全球有傣泰人口约 6800 万,泰国境内约 4700 万,老挝境内约 500 万,缅甸境内约 850 万,印度境内约 425 万,越南境内约 133 万,中国境内约 126 万,柬埔寨境内约 66 万。主要分布在泰国全境、老挝全境、缅甸大部、印度东北部、越南西北部、中国云南省、柬埔寨西北部。中国境内有傣泰人口 126 万

13、( 2006 年数据) 。主要分布在伊洛瓦底江上游的支流域、怒江流域、澜沧江流域、红河流域、金沙江流域等几大江河流域的热带河谷及高原盆地中。信仰:中国境内的傣族主要信仰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崇拜宗教。西双版纳、普洱、临沧、保山、德宏等地的傣族以信仰上部座佛教为主,也兼信原始崇拜宗教;丽江、大理、楚雄、玉溪、红河、文山等地的傣族以信仰原始崇拜宗教为主,也崇尚儒教文化。服饰:傣族妇女的穿着打扮,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傣族妇女一般都长得身材苗条,面目清纯娇美,看上去亭亭玉立,仪态万方,因此素有“金孔雀” 的美称。她们不仅长得美,而且还善于打扮,一个个用独具特色的服饰把自己装扮得如花似玉。傣族妇女一般喜欢穿窄

14、袖短衣和筒裙,把她们那修长苗条的身材充分展示出来。上面穿一件白色或绯色内衣,外面是紧身短上衣,圆领窄袖,有大襟,也有对襟,有水红、嫩粉、淡黄、浅绿、雪白、天蓝等多种色彩。多是用乔其纱、丝绸、的确凉等料子缝制。窄袖短衫紧紧地套着胳膊,几乎没有一点空隙,有不少人还喜欢用肉色衣料缝制,若不仔细看,还看不出袖管,前后衣襟刚好齐腰,紧紧裹住身子,再用一根银腰带系着短袖衫和统裙口,下着长至脚踝的统裙,腰身纤巧细小,下摆宽大。傣族妇女的这种装束,充分展示了女性的胸、腰、臀“三围”之美,加上所采用的布料轻柔,色彩鲜艳明快,无论走路或做事,都给人一种婀娜多姿、潇洒飘逸的感觉。傣族男子一般都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衫

15、,下穿长管裤,用白布、青布或绯布包头,有的戴礼帽,显得潇洒大方。傣族无论男女,出门总喜欢在肩上挎一个用织绵做成的挎包(筒帕)。挎包色调鲜艳,风格淳朴,具有浓厚的生活色彩和民族特色。图案有珍禽异兽,树木花卉或几何图形,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每一种图案都含有具体的内容,如:红、绿色是为了纪念祖先;孔雀图案表示吉祥如意;大象图案象征着五谷丰登,生活美好,充分表现了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传统节日:泼水节一般在傣历六月中旬(即农历 清明前后十天左右) 举行,是 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其内容包括民俗活动、艺术表演、经贸交流等类别,具体节日活动有泼水、赶摆、赛龙舟、浴佛、诵经、章哈演唱和孔雀

16、舞、白象舞表演等。 到了节日,傣族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而妇女们则各挑一担清水为佛像洗尘,求佛灵保佑。“浴佛“ 完毕,人们就开始相互泼水,表示祝福,希望用圣洁的水冲走疾病和灾难,换来美好幸福的生活。7、苗族:分布: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黔、湘、鄂、川、滇、桂、琼等省区,以及东南亚的老挝、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苗族口碑资料,苗族先民最先居住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其祖先是蚩尤信仰:苗族的主要自然崇拜对象有天、地、日、月、巨石、大树、竹、山岩、桥等。在云南的金平麻栗坡等地的一些苗族中,每当农作物抽穗时都要祭“天公地母” ,祈求天地使农作物丰收,这是苗族

17、崇拜天、地的遗迹 9 。苗族先民有自己崇拜的图腾。由于苗族支系繁多、分布广,他们崇拜的图腾有多种。如凤凰、枫木、蝴蝶、神犬(盘瓠)、龙、鸟、鹰、竹等服饰:苗族妇女上身一般穿窄袖、大领、对襟短衣,下身穿百褶裙。衣裙或长可抵足,飘逸多姿,或短不及膝,婀娜动人。便装时则多在头上包头帕,上身大襟短衣,下身长裤,镶绣花边,系一幅绣花围腰,再加少许精致银饰衬托。苗族男子的装束比较简单,上装多为对襟短衣或右衽长衫,肩披织有几何图案的羊毛毡,头缠青色包头,小腿上缠裹绑腿 3 。建筑:吊脚楼,也叫“吊楼”,为苗族(重庆、贵州等)、壮族、 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在渝东南及桂北、湘西、鄂西、黔东南

18、地区的吊脚楼特别多。吊脚楼多依山靠河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龙,右白虎,前 朱雀,后玄武” 为最佳屋场,后来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吊脚楼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指干栏有所不同。干栏应该全部都悬空的,所以称吊脚楼为半干栏式建筑。文化艺术:刺绣是苗族源远流长的手工艺术,是苗族服饰主要的装饰手段,是苗族女性文化的代表。蜡染是贵州省丹寨县、安顺县、织金县苗族世代传承的传统技艺,古称“蜡缬”,苗语称 “务图 ”,意为“蜡染服 ”24 。传统乐器:而芦笙更是苗族传统的簧管乐器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黔、湘、鄂、川、滇、桂、琼等省区,以及东南亚的老挝、越南、

19、泰国等国家和地区。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苗族口碑资料,苗族先民最先居住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其祖先是蚩尤,苗族民间的传统节日非常的多。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等。每到过年过节的时候,苗族的青年男女都会穿上盛装跳踩堂舞。除了历史性的节日之外,绝大多数在秋收之后或者是春耕大忙之前的农闲季节举行。芦笙,是少数民族特别喜爱的一种古老乐器之一,是民族节日中必备的乐器。而芦笙更是苗族传统的簧管乐器,在苗族地区广为流传。芦笙是苗族文化的一种象征,苗族芦笙在表演吹奏方面把词、曲、舞三者融为一体,保持了苗族历史文化艺术的原始性、古朴性。服饰:银饰流行于黔东南和湘西苗族地区。有银冠、银珈、项圈、披肩、项链、牙

20、签、髻簪、耳环、手镯、戒指等。项圈由小到大多达七圈为一套,重二千余克8、彝族分布: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 1 主要聚居在中国西南的云、贵、川三省,总人口约 900 多万,中国户籍登记的有 871 万 4393 人(2010 年),越南、老挝、缅甸等国还有近百万人口。传统节日:有共同的传统节日“火把节” 。服饰:彝族的服饰,多姿多彩,风格独具,形态有近百种。历史上,由于彝族支系众多,居住分散,因此,各地服饰区别明显,样式各异,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琳琅满目,各具特色。青年男女服装色彩鲜艳,喜用红、黄、绿、橙、粉等对比强烈的颜色,纹样繁多妇女多着百褶长裙,用宽布与窄布镶嵌横联而成。彝族姑娘的特色礼服镶花边彝族姑娘很喜欢穿镶边衣,这是一种右衽宽长的上衣,衣服的衣袖和胸襟都绣有金、红、紫、绿等色花纹图案,衣领镶细银泡,这种服装也是彝族姑娘的一种护身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