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生化检测系统校准周期的确立[教育].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7987439 上传时间:2019-06-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化检测系统校准周期的确立[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生化检测系统校准周期的确立[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生化检测系统校准周期的确立[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生化检测系统校准周期的确立[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生化检测系统校准周期的确立核心提示:【摘要】nbsp;nbsp; 目的 nbsp;nbsp;以生化实验室日常工作中最常用的项目为例,探讨生化检测系统校准周期,确保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 nbsp;nbsp;将观察项目更换新的试剂、定标后,以不同的间隔检测一批质控血清,以累积 CV 小于1/6CLIA88允许张国伟,范立雨,李虎(上海艾迪康医学检验中心)【摘要】 目的 以生化实验室日常工作中最常用的项目为例,探讨生化检测系统校准周期,确保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 将观察项目更换新的试剂、定标后,以不同的间隔检测一批质控血清,以累积 CV 小于1/6CLIA88允许误

2、差作为评价标准,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最短的定标周期为每6小时一次(肌酐) ,最长的校准周期可超过30天。结论 科学地确立校准周期、对检测系统进行定期校准,是保证生化项目检测结果可靠性的基本措施。【关键词】 生化;检测系统;校准校准(Calibration )是指建立分析物的浓度或活性与检测方法/ 检测系统间响应关系的过程 1,相当于确定了用来丈量物体的尺子的长度。因此,检测系统的校准是保证病人检测结果可靠的基础。生化检验项目众多,试剂种类繁杂多样。不同项目、不同方法的试剂成份各不相同,和空气接触后所受的影响不尽相同,试剂的挥发也会造成有效组分的浓缩,在生化分析仪上的稳定时间有很大差异。卫生部

3、临床检验中心拟定的“临床实验室室内质控工作指南” 中明确提出“ 对不同的分析项目要根据其特性确立各自的校准频率。 ” 2为了解生化项目的校准周期,我们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仪器与材料 日本生产的 OLYMPUS AU64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质控品为美国 BECKMAN COULTER 公司生产的高、中、低三水平复合非定值临床化学控制血清,批号:M802291,M802292,M802293,有效期至2010年4月30日。1.2 所检测的项目 钾(K )ISE 法、钠 (Na)ISE 法、氯(Cl )ISE 法、镁(Mg)二甲苯胺兰比色法、葡萄糖己糖激酶法

4、、 肌酐(Cr)苦味酸法、尿素脲酶速率法、尿酸 尿酸过氧化酶法、总蛋白双缩脲法、白蛋白溴甲酚绿法、 甘油三酯(TG)法、胆固醇法、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速率法、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ST)IFCC 速率法。(ALT)IFCC(CHO)COD-PAPGPO-PAP(ALB)(TP)(UA)(Urea)(GLU)1.3 方法更换试剂后对生化仪进行校准,每2h 检测一批质控血清,每批三个水平,每个水平做4次重复检测 3,以累积 CV 小于 CLIA88允许误差的1/6 作为评价标准 4,连续监测12h。从校准完毕后开始计时,至累积 CV 大于1/6 CLIA88允许误差时结束,此间隔时间作为该项目的校准周期

5、,其余的项目继续每24h 监测一次,连续观察一个月。2 结果肌酐检测结果见表1,各项目判断标准及校准周期见表2。表1 肌酐24h 监测结果L1 L2 L3浓度 校准后CV% 判断CV% 判断CV% 判断0h 2.19 PASS 0.43 PASS 0.33 PASS2h 2.27 PASS 1.65 PASS 1.63 PASS4h 2.37 PASS 1.78 PASS 1.85 PASS6h 2.44 PASS 2.21 PASS 2.01 PASS7h 3.01 FAIL 2.48 PASS 2.08 PASS8h 3.83 FAIL 2.71 FAIL 2.11 PASS10h 3.9

6、8 FAIL 2.97 FAIL 2.24 PASS12h 4.36 FAIL 3.31 FAIL 2.45 PASS18h 5.14 FAIL 3.73 FAIL 3.42 FAIL24h 5.96 FAIL 4.22 FAIL 3.97 FAIL表2 各项目判断标准及校准周期项目判断标准校准周期 项目判断标准校准周期Cr 2.50% 6h ALB 1.67% 8dK0.08mm0l/L 12h TP 1.67% 9dNa0.67mm1l/L 12h GLU 1.67% 14dCl 0.83% 12h TG 4.17% 17dBUN 1.50% 3d CHO 1.67% 19dUA 2.83

7、% 4d ALT 3.33% 30dMg 4.17% 7d AST 3.33% 30d注:判断标准为 CLIA88可接受性能 5的1/6从表1可以看出,肌酐从校准后第7小时即有低水平的质控血清累积 CV2.5%,其校准周期最短,每6小时就需校准一次。从表2可以看出,ISE 法的离子类校准周期次之,K+、Na+ 、Cl-每12小时需校准一次;酶类项目较稳定,校准周期可达30天以上。所有项目的高、中、低三个水平的质控血清中,因低水平质控血清的分析物浓度低、CV 最大而普遍表现出最先达到校准周期,高水平的质控血清累积 CV 最后达到校准周期。所以,在确立检测系统的校准周期时,一定要选用接近于检测下限

8、的质控血清,选用高浓度的质控血清可能会造成确立的校准周期过长。3 讨论只要按照试剂厂家要求的储存条件来保存试剂,试剂的稳定时间基本上都能达到试剂的有效期。不同项目或厂家的试剂开启以后在生化分析仪上表现出来稳定性的差异,主要是由于试剂的组成不同及实验条件的差异造成的。苦味酸法的 R1试剂主要成份为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吸收了二氧化碳后 PH 下降很快,故校准周期只有6个小时;二甲苯胺兰比色法的镁试剂虽然 PH 达11.3,但由于缓冲系统的存在,其上机后的稳定性表现优于肌酐;ISE 法离子项目的不稳定性主要是由于电极处于不断老化的过程中,再加上其判断标准较其他项目低造成的;而酶类项目由于反应条件较温和

9、,又有缓冲体系存在,其判断标准也较宽,故校准周期可长达30天以上。确立检测系统的校准周期既能避免不必要的校准、节省检验工作的时间和成本,又可保证病人结果的准确性。科学地确立校准周期、对检测系统进行定期校准,是保证生化项目检测结果可靠性的基本措施。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校准周期的确立是在不添加试剂的情况下进行的,如有添加试剂则需根据项目的不同决定是否需要校准,但至少每六个月需进行一次校准。通常情况下,改变试剂的种类或批号应重新进行校准。检测仪器进行大的预防性维护或更换重要部件后(如生化仪的光源) ,有可能影响检验性能,需重新进行校准。室内质控若反映出异常的趋势或偏移,超出实验室规定的接受限,经采取一

10、般性纠正措施后,仍不能识别问题和纠正问题时,需重新进行校准。 6【参考文献】1 黄亨建,宋昊岚,李萍 .检测系统的线性分析与校正验证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29(6):562-5642 储海,皇甫月明,浅谈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校准体会J ,医疗装备,2005.18(8):583 焦连亭,我国生化分析仪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5):4722744 冯仁丰,临床检验质量管理技术基础(第2版)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815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606 申子瑜,我

11、国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26(11):700-701确立的校准周期过长。3 讨论只要按照试剂厂家要求的储存条件来保存试剂,试剂的稳定时间基本上都能达到试剂的有效期。不同项目或厂家的试剂开启以后在生化分析仪上表现出来稳定性的差异,主要是由于试剂的组成不同及实验条件的差异造成的。苦味酸法的 R1试剂主要成份为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吸收了二氧化碳后 PH 下降很快,故校准周期只有6个小时;二甲苯胺兰比色法的镁试剂虽然 PH 达11.3,但由于缓冲系统的存在,其上机后的稳定性表现优于肌酐;ISE 法离子项目的不稳定性主要是由于电极处于不断老化的过程中,再加上其判断标准

12、较其他项目低造成的;而酶类项目由于反应条件较温和,又有缓冲体系存在,其判断标准也较宽,故校准周期可长达30天以上。确立检测系统的校准周期既能避免不必要的校准、节省检验工作的时间和成本,又可保证病人结果的准确性。科学地确立校准周期、对检测系统进行定期校准,是保证生化项目检测结果可靠性的基本措施。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校准周期的确立是在不添加试剂的情况下进行的,如有添加试剂则需根据项目的不同决定是否需要校准,但至少每六个月需进行一次校准。通常情况下,改变试剂的种类或批号应重新进行校准。检测仪器进行大的预防性维护或更换重要部件后(如生化仪的光源) ,有可能影响检验性能,需重新进行校准。室内质控若反映出异

13、常的趋势或偏移,超出实验室规定的接受限,经采取一般性纠正措施后,仍不能识别问题和纠正问题时,需重新进行校准。 6【参考文献】1 黄亨建,宋昊岚,李萍 .检测系统的线性分析与校正验证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29(6):562-5642 储海,皇甫月明,浅谈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校准体会J ,医疗装备,2005.18(8):583 焦连亭,我国生化分析仪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5):4722744 冯仁丰,临床检验质量管理技术基础(第2版)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815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606 申子瑜,我国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26(11):700-7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