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二次诊断测试化学科试题分析.doc

上传人:杨桃文库 文档编号:7985729 上传时间:2019-06-0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次诊断测试化学科试题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二次诊断测试化学科试题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二次诊断测试化学科试题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二次诊断测试化学科试题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二次诊断测试化学科试题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宜宾市 2015级第二次诊断测试化学科试题分析宜宾市教科所一、总体评价本次考试的范围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 1、必修 2、选修 3、选修 4 和选修 5 的全部内容。试卷模拟高考试卷结构,卷包括 7 个单项选择题,每题 7 分,共 42 分,卷包括 3 个必做题和 2 个选做题,共58 分。共有 15452 人参考,实测化学平均分 48.41,信度 0.79,中等难度题 0.75,难题 0.17,容易题0.08,区分度优秀。客观题平均分 26.04,主观题平均分 22.37。相对于一诊考试,客观题平均分增长接近6 分,但主观题平均分下降近 2 分。试题命制依据 2018 年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

2、并结合全国高考所要求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进行命制。试题设计较为科学合理,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命题坚持立德树人,充分发挥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注意联系实际,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考生加强科学素养的培养。通过本次检测,能够很好诊断全市各学校化学学科第二轮复习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优化高三备考复习策略,为后期复习提供参考意见。二、试题分析(一)选择题部分【选择题对比分析】题目 内容 满分 平均分 难度 区分度7 题 化学与生活、环境 6 3.8 0.63 0.458 题 NA 6 2.69 0.45 0.589

3、题 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6 3.66 0.61 0.5410 题 实验(证据推理) 6 4.73 0.79 0.5711 题 元素周期律(表) 6 4.11 0.68 0.5712 题 电化学(锂离子电池) 6 3.99 0.66 0.5513 题 沉淀溶解平衡 6 3.07 0.51 0.41相对于一诊考试选择题中错误率较高的电化学、电解质溶液和有机化学基础 3 种题型,本次考试有明显进步。本次考试中明显存在问题的是阿伏加德罗常数题,后期还需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各题分析】7化学与生活、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2A纤维素在人体内水解最终生成葡萄糖B羊绒衫的主要成分是天然纤维C新型能源页

4、岩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D用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气可减少碳排放【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了化学与生活、生产和环境的关系。要求学生关注生活、新能源与环境等社会热点问题,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生产中的有关问题。【实测数据】题目 满分 优秀率 平均分 难度 区分度客观题 7 6 0.63 3.8 0.63 0.45【选项分析】本题 B 选项错误较多,对于“ 纤维”这一概念还需给学生总结和辨析。8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11.2 L H 2O2 中含有共用电子对数目为 1.5 NAB56 g Fe 与过量稀硝酸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 2 NAC密闭容器中 1 mol P

5、Cl3 与 1 mol Cl2 充分反应,生成 PCl5 分子数目为 NAD将 1 mol CH3COONa 溶于稀醋酸中使溶液呈中性,溶液中 CH3COO 数目为 NA【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了化学中的常用物理量。结合物质结构与性质,综合考查相关物理量运用的条件、氧化还原反应转移电子、可逆反应、电解质溶液中电荷守恒等相关知识。【实测数据】题目 优秀率 平均分 难度 区分度客观题 8 0.45 2.69 0.45 0.58【选项分析】本题得分率为选择题中最低,难度系数为 0.45,反映出学生对变价金属铁与硝酸的反应以及可逆反应的理解不到位,后期还需对这些知识进行辨析和强化。39环扁桃酯是一种

6、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品,结构简式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环扁桃酯的分子式是 C17H24O3B1 mol 环扁桃酯最多能与 3 mol H2 反应C环扁桃酯水解得到的醇与苯甲醇互为同系物D环扁桃酯能发生取代、加成、氧化反应【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了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包括有机物的键线式和分子式、有机物的分类、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有机物的反应类型等知识。虽然本题得分较一诊有所提高,但仍不容乐观,除了对基础知识反复强化,对于学生掌握薄弱的共线共面和同分异构体等考点还应持续巩固。【实测数据】题目 优秀率 平均分 难度 区分度客观题 9 0.61 3.66 0.61 0.54【选项分析】10由下

7、列实验及现象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实验 现象 结论A 向少量无水乙醇中加入一小粒金属 Na 有气泡产生 C2H5OH 是弱电解质B 向某黄色溶液中加入淀粉-KI 溶液 溶液呈蓝色 溶液中含有 Fe3+C 向 Na2SO3 溶液溶液中滴入盐酸酸化的Ba(NO3)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原 Na2SO3 溶液中含有 SO42D 将气体 X 分别通入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两溶液均褪色 X 可能是乙烯【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离子的检验、气体的检验等化学实验基础知识。考查学生根据实验操作以及现象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考查证据推理的核心素养。【实测数据】题目 优秀率 平均分 难度 区分度客观题

8、10 0.79 4.73 0.79 0.57【选项分析】4本题错误答案集中在 B、C 两个选项,后期复习中对实验中离子的检验应引起重视。11短周期主族元素 W、X 、Y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 2 与 X+电子层结构相同,Y 所在周期数与族序数相同,Z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简单离子半径:XYZW BZ 与 X 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中性C氧化物的熔点:YX D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ZW【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相关知识,涉及元素及化合物位、构、性的考查。本题的难点在于“Z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的解读,Z 可能为 S 或者 Cl,Z

9、 与 X 形成的化合物有两种,Na2S 和 NaCl,其中前者的溶液呈碱性,后者为中性。【实测数据】题目 优秀率 平均分 难度 区分度客观题 11 0.68 4.11 0.68 0.57【选项分析】选项占 19%,表明学生对“Z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的信息解读有误,落入命题者设置的陷阱。12某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电池反应为:Li 1x CoO2Li xC LiCoO2C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放电时,电子从 b 极经用电器流向 a 极B放电时,若转移 1mol e ,碳材料将增重 7 gC充电时,锂离子通过隔膜进入右室D充电时,a 极反应:LiCoO 2xe = Li1-x

10、CoO2xLi +【答案】B【分析】锂电池与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有别。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充电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在充放电过程中,Li + 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充电时,Li +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放电时则相反。本题结合锂离子电池考查了原电池和电解池的相关知识,涉及充电放电中电子和离子的移动方向,电极反应式书写和变化的结果分析,其中电极的判断是难点。【实测数据】题目 优秀率 平均分 难度 区分度客观题 12 0.66 3.99 0.66 0.55【选项分析】513t时,AgCl(s) 与 AgI(s)分别在溶液中达到沉

11、淀溶解平衡,相关离子浓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Y 表示 与 的变化关系 1-Lmol)(g-c1-ol)(CcBt时,向 Z 点对应的溶液 中加入蒸馏水,可使溶液变为曲线 X 对应的饱和溶液Ct时,AgCl(s)+I (aq) AgI(s)+Cl (aq)的平衡常数 K 1103Dt 时, 向浓度均为 0.1mol/ L 的 KI 与 KCl 混合溶液中加入 AgNO3 溶液,当 Cl 刚好完全沉淀时,此时c(I ) = 11011 mol/L【答案】D【分析】本题考察了溶液中的沉淀溶解平衡图像。本题涉及沉淀转化中平衡常数的计算以及溶度积的计算等知识。图像新颖,横纵坐标取离子浓度

12、对数的相反数,要求学生将图像信息转化成化学信息,将数学思维转化成化学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求较高。本题得分率较低,后期复习还要强化对本类题型的训练。【实测数据】题目 优秀率 平均分 难度 区分度客观题 13 0.51 3.07 0.51 0.41【选项分析】(二)非选择题部分【总体分析】题目 满分 平均分 难度 区分度26 14 3.96 0.28 0.78627 15 4.95 0.33 0.8228 14 7.42 0.53 0.73选作题 35 15 5.83 0.39 0.8选作题 36 15 7.35 0.49 0.79II 卷中化学实验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工业流程题也比较薄弱

13、,特别是化学实验题平均分不到 4 分,难度系数只有 0.28,值得我们反思。相反,以往的原理综合题本次得分率相对较高,与试题较易有关。参考的 15452 人中,选做 35 题共 11963 人,占 77.4%,选做 36 题占 1901 人,占 12.3%,没有选择放弃的 1588 人,占 10.3%。 35 题平均分 5.83 分,36 题平均分 7.35 分。【分题分析】26(14 分)硫酸亚铁铵(NH 4)2Fe(SO4)26H2O又名摩尔盐,是浅绿色晶体,易溶于水,是分析化学中的重要试剂。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摩尔盐的一些性质进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摩尔盐晶体,加水溶解

14、,测得水溶液呈酸性。由此可知_。(2)摩尔盐在 500时隔绝空气加热完全分解,气体产物可能有 NH3、SO 2、SO 3、H 2O 等。某实验小组利用下图装置证明摩尔盐分解的气体产物中有 SO2 和 SO3。a 的名称是_。装置 B 的作用_。装置连接顺序为 A_(填字母序号)。能证明分解产物中有 SO2 的实验现象是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若装置连接顺序不变,能否将装置 E 中溶液换为 BaCl2 溶液?理由是_。(3)为判断摩尔盐是否变质,可以测定样品中 Fe2+的含量。取 w g 产品溶于水,配制成 250 mL 溶液。每次取 25.00 mL 溶液,用 c mol/L 的酸性 KMn

15、O4 溶液滴定,滴定三次,平均消耗 KMnO4 溶液体积 v mL。滴定时,用_(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盛装 KMnO4 溶液。N27产品中 Fe2+的质量分数为_(用含 w、c、v 的式子表示)。【分析】本题属于综合实验题,满分 14 分,平均分只有 3.96 分,难度系数 0.28,是全卷得分率最低的题。试题考查实验基本原理、仪器名称、基本装置及用途、水解平衡、氧化还原方程式书写、氧化还原滴定原理及计算等方面的知识,综合考查学生实验与探究能力,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实验设计与评价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是明确实验目的、注重对实验原理的分析和探究

16、、对实验装置和仪器的掌握,明确氧化还原滴定的基本原理,会找关系式进行计算,还要注意规范书写答语。【实测数据】题目 满分 及格率 优秀率 平均分 最高分 难度 区分度26 14 0.09 0.01 3.96 14 0.28 0.78【答题分析】大题号小题号分值 正确答案 错误举例 错因分析(1) 2NH4+和 Fe2+水解使溶液呈酸性 答摩尔盐为酸式盐的特别多。部分学生只指出了其中一种离子水解。部分学生指出该盐为强酸弱碱盐,未指明何种离子水解。部分学生用水解方程式作答,但方程式书写不规范。不能用盐类水解的理论来解释实际问题,不明确指导语“由此可知”所指,答非所问。(2)2硬质玻璃管,防液体倒吸入

17、硬质玻璃管中第一空部分学生答玻璃管、硬玻璃管,加热玻璃管、硬质试管。第二空情况较好,答平衡气压,未指明防倒吸的较多。不认识常见仪器,书写仪器名称错别字较多(“质”字错误多),不明确装置的作用或者是表述不准确。(2)2 BEDC 填 BDEC 较多及其他各种填法不明确实验原理,对依次检测物质时如何排除干扰能力较差。26(2)3D 中出现白色沉淀,SO2+H2O2+Ba2+=BaSO4+2H+答出现白色沉淀较多,未指明 D,或者画蛇添足答沉淀溶解,或答 E 中没有白色沉淀。方程式反应物和生成物写水的均较多,部分未打沉淀符号。不明确原理,表达不规范,陌生氧化还原方程式书写较弱。8(2)2不能,在有

18、NH3存在下,SO 2 会与 BaCl2 溶液反应生成 BaSO3 沉淀,干扰 SO3 的检验几乎都未指明 NH3 存在下,SO 2 会与 BaCl2溶液反应生成 BaSO3 沉淀,不明确 NH3 的作用,极少数同学得分。不明确原理或者表述不全面。不明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3)3酸式 %10wvc8.2第一空情况较好,少数答“酸”。第二空极少数学生答对(其中部分未乘 100),错误的学生中少数明确计算原理但是没有乘以10 或者是体积未换算导致结果错误。滴定仪器使用未掌握;计算能力较薄弱。如何提高实验题得分能力是摆在全体化学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后期复习中,一定要加强训练与指导。27(15 分)方

19、铅矿的主要成分为 PbS,含铅可达 86.6%。以方铅矿为原料制备铅蓄电池的电极材料 PbO2 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1)方铅矿焙烧后排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是_(填化学式),可用于工业制备_。(2)步骤中焦炭的作用是_。(3)“粗铅”的杂质主要有锌、铁、铜、银等,电解精炼时,_作阴极,阴极反应式为_,阳极泥的主要成分是_。(4)步骤中制备 PbO2 的离子方程式_。(5)已知:常温下,K sp(PbS)=810-28、K a1(H2S)=1.310-7、K a2(H2S)=7.110-15。常温下,向 Pb(NO3)2溶液中通入 H2S 气体,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结合数据分析,反应能否进行得

20、基本完全?_(写出计算推理过程)。【分析】本题属于工艺流程类题。试题考查化学化工原理,氧化还原方程式书写、电解精炼的工作原理、电离常数和溶度积常数计算平衡常数并进行判断反应进行基本完全等方面的知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是在工艺流程中,注重分析过程,分析每一步发生的反应,表达时注重规范书写,对各类常数熟练运用。其中第(5)小题难度较大,尤其是要求写出计算推理过程,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实测数据】题目 满分 及格率 优秀率 平均分 最高分 难度 区分度27 15 0.18 0.01 4.95 14 0.33 0.82【答题分析】大题号小题号 分值 正确答案 错

21、误举例 错因分析27 (1.) 4 N2 、SO 2硝酸(或氨气)、硫酸第一空:漏写 N2,或写成SO3第二空:漏写硝酸等没有意识到此工艺用空气作氧化剂,空气为 N2 主要成分,思维9不严密。(2) 1 还原二价铅氧化作用或还原成四价铅或吸附作用等.不能运用氧化还原知识解决问题。(3) 4 纯铅,Pb2+2e- = Pb,Cu、Ag第一空:粗铅或铜第二空: 第三空:漏答或多答未掌握电解精炼的原理,电极反应式书写不规范(4) 2 PbO + ClO- = PbO2 +Cl - 错误在于审题不仔细 或基础不牢。(5) 4Pb2+H2S= PbS+2H+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5610.)(1PbSKs

22、pa所以反应能进行基本完全第一空:未写“”写成 S 被硝酸氧化或第二空: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高,很多学生未做.第一空:氧化还原基础知识不牢固,审题不仔细。第二空: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高,很多学生未做。28(14 分)工业上可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 CO2、H 2、CO)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并可用甲醇合成甲醚。(1)CO 2 的电子式是_。(2)已知:CO(g)+2H 2(g) CH3OH(g) H1 = 90.77kJ/mol CO2 (g)+H2 (g) CO(g)+H2O(g) H2 = 41.19 kJ/mol 则 CO2 与 H2 反应制备 CH3OH(g) 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_。(3)向三

23、个体积均为 1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 1mol CO2 和 3mol H2,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同时反应制备 CH3OH(g)。每间隔相同时间测得 H2 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反应转化率温度转化率温度T1 T2 T3 T4 T5I 65% 77% 80% 80% 66.67%10II 56% 67% 76% 80% 66.67%III 48% 62% 72% 80% 66.67%(注:T 5 时,H 2 转化率为 66.67%,即转化了 2/3)催化剂效果最佳的反应是_(填“I”“II ”或“III ”);T 3 时,反应 I 的 v(正) _v(逆) (填“”“ K= 34第

24、一空填成 T4,第二空判断为等于的学生较多。未认真审题,缺乏用化学反应原理解释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的影响以11及平衡的判断的能力。(4) 5 反应 的活化能小于反应的活化能增大压强加快反应速率,抑制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甲醚的产率。第二空回答成催化剂对活化能的影响,最后一空不能从两个方面(速率和平衡)来回答影响产率的因素。不清楚活化能与速率的关系,产率的影响因素不能进行全面的分析。35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15分)铜是重要的过渡元素,其单质及化合物具有广泛用途。回答下列问题:(1)铜元素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_。(2)铜能形成多种配合物,如 Cu2 与乙二胺(H 2N-CH2-CH2-NH2

25、)可形成如图所示配离子。Cu2 与乙二胺所形成的配离子中含有的化学键是_。a配位键 b离子键 c 键 d 键乙二胺分子中氮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_,C、N、H 三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顺序是_。乙二胺和三甲胺N(CH 3)3均属于胺,乙二胺的沸点比三甲胺高很多,原因是_。(3)Cu 2+在水溶液中以 Cu(H2O)42+形式存在,向含 Cu2+的溶液中加入足量氨水,可生成更稳定的 Cu(NH3)42+,其原因是 _。(4)Cu 和 S 形成某种晶体的晶胞如图所示。该晶体的化学式为_。该晶胞原子坐标参数 A 为(0,0,0) ;B 为(1 ,0,0)。则 C 原子的坐标参数为_。已知该晶体的密度为

26、 d gcm3 ,Cu 2+和 S2 的半径分别为 a pm 和 b pm,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为 NA,列式表示该晶体中原子的空间利用率为_。【分析】本题属于物质结构与性质(选做题)。“物质结构与性质”试题以选考题的形式出现,分值为 15 分,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对这部分内容要求不高,都是较为基础的知识点,涉及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分子键与物质的性质。要求学会根据某些物质的结构特征解释一些物理现象,能够运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或杂化轨道理论推测简单的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这类题目考查方式很灵活,通常直接结出元素或者提供一些信息推断元素为何种,再进一步深入考查其他知识点。做这部分试题

27、时,务必熟练掌握常见的元素的一些特点,学会运用外层的电子排布之间的关系推断出元素。其考查点有以下几个:氧键、化学键的类型,晶胞的类型,密度的计算,电子排布式,电离能、电负性的比较,晶胞中粒子数的计算方法、晶胞的配位数,分子的立体构型,等等。【实测数据】题目 满分 及格率 优秀率 平均分 最高分 难度 区分度选作题 35 15 0.25 0.03 5.83 15 0.39 0.8【答题分析】大题号小题号分值 正确答案 错误举例 错因分析(1) 1 3d104s1 4s13d10,Ar 3d104s1 审题不清,能级顺序混乱。35(2 2 a c 漏选 不能正确的分析结构、12) 理清化学键知识。

28、1 sp3 Sp2 不能根据结构分析中心 原子的杂化情况。(2) 1 NCH CNH 电负性规律不熟,特别是不同周期、族的常见元素的比较。(2) 2乙二胺分子间可形成氢键,三甲胺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忽略说明三甲胺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化学思维、化学用语差,不规范。(3) 2N 元素电负性更小,更易给出孤对电子形成配位键不能从电负性角度分析解答不能分析出此题的解题角度。(4) 2 CuS Cu4S4 未化简。(4) 2 41, 1/3, 不能根据晶胞结构观察、分析原子位置给出正确坐标。(4) 2或()%0723A+ badN13a4)(、10-21()72103A +badN单位换算错误,物理公式应

29、用不熟,不具备此题的分析运算能力。36.化学选修 5:有机化学基础 (15 分)功能高分子 I 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其中 D 能与 Na 反应生成 H2,且 D 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 2 种。H(C 11H11NO4)I A(C 7H8) B CD(C 7H7NO3)浓硝酸/浓硫酸, Cl2 / 光 试剂 a / F GCH3CH2CHCH= CH2ClE1)KOH / 醇,2)H +Cl2 /1-戊烯 1) O2 / V2O52) H2O 已知:1) O2 / V2O52) H2OR1CH = CHR 2 R1COOH + R2COOH回答下列问题:(1)A 的名称为_,试剂 a 为_。(2)

30、C 的结构简式为_ 。(3)F 中的官能团名称为_。(4)上述 的反应中,不属于取代反应的为 _(填编号)。写出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_。(5)符合下列条件的 B 的同分异构体有 _种(不考虑立体异构)。苯环上有氨基(NH 2) 能发生银镜反应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 4 组峰,且峰面积比为 2221 的结构简式为_。13(6)参照上述合成路线,以 1-丁烯为原料(无机试剂任选),设计制备乳酸( )的合成路线_。【分析】本题属于有机合成类题。试题流程中涉及到苯的同系物的性质,卤代烃的水解、消去,烯烃中烷基上的取代,烯烃双键的氧化,醇与酸的酯化,碳碳双键的加聚等方面的知识,问题设置中考察了苯的同系物的命名

31、,结构简式的书写,官能团的名称,反应条件的选择,有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机化学类型的判断,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判断书写,合成线路的设计。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是分析合成线路,在分析过程中回忆基础知识,应用基础知识,做题时注重将已知条件和流程本身结合分析,同分异构分析时注意有序思维的应用,注重化学用语的规范表达。【实测数据】题目 满分 及格率 优秀率 平均分 最高分 难度 区分度选作题 36 15 0.45 0.25 7.35 15 0.49 0.79【答题分析】大题号小题号 分值 正确答案 错误举例 错因分析(1) 2 甲苯 NaOH 水溶液第一空“苯”写成

32、“ 笨”第二空:未指出水溶液或错答为醇溶液基础薄弱,不注重细节知识的过手。(2) 2CH2ClO2N硝基左写的不规范表达,两个取代基的位置分析错误。有机物结构不熟悉,对题干已知条件不够重视,等效氢概念判断模糊。(3) 2 氯原子 羧基卤代烃官能团表达不规范,如氯元素、 Cl 原子,流程未分析清楚而错答为“羟基”。官能团掌握不牢,流程分析不到位。(4) 4 取代反应多判或漏判,酯化反应方程式漏写水分子,反应物结构判断错误。流程中的转化过程不清晰,反应类型判断错误。反应物结构分析不到位。36(5) 313 OOCHH2N同分异构答为 3 或 10 种,有机物写为羧基,结构错写为为其他结构。羧酸、酯

33、、羟基醛的官能团异构不能有效分析,甲酸酯基的性质认识不清,核磁共振氢谱概念不清。14(6) 2合成顺序颠倒,合成条件错写,漏写酸化这一步,有机物结构用碳链骨架表示。官能团之间性质的相互影响理解不够,造成了官能团引入顺序颠倒。对卤代烃水解和消去反应的条件混淆。有机物中化学用语表达太随意是造成失分的又一原因。三、数据分析(一)分数段统计分数段 人数 比例% 累计人数 累计比例 %100-100 0 0 0 090-99 23 0.15 23 0.1580-89 678 4.39 701 4.5470-79 1946 12.59 2647 17.1360-69 2581 16.7 5228 33.8

34、350-59 2709 17.53 7937 51.3740-49 2508 16.23 10445 67.630-39 1928 12.48 12373 80.0720-29 1520 9.84 13893 89.9110-19 918 5.94 14811 95.850-9 641 4.15 15452 100从分数段分布可以看出,峰值在 50-59 分,整体态势呈正态分布。值得关注的是,特优生(90 分段)15人数太少,反映出如何培养化学拔尖人才需要进一步思考。(2)区域统计区域 考生人数 平均分 客观题平均分 主观题平均分 最高分市属校 3154 59.9 31.47 28.43 96

35、翠屏区 1232 51.78 27.63 24.15 90南溪区 1837 50.17 26.43 23.74 89宜宾县 2740 49.96 27.06 22.9 91屏山县 468 47.12 24.71 22.42 88高县 632 47.08 25.85 21.23 85筠连县 820 45.26 24.31 20.95 91长宁县 1016 44.96 24.67 20.29 88兴文县 1289 42.87 24.27 18.6 87珙县 727 41.95 23.06 18.89 89江安县 1122 40.9 22.7 18.2 91全体 15037 49.75 26.76

36、22.98 96相对于一诊考试,宜宾县由平均分低于市平均到现在高于市平均,取得了明显进步;各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趋势有所减缓。(四)等级统计等级 考生人数 平均分 客观题平 均分 主观题平 均分 最高分 及格率 优秀率 差分率民办校 220 65.78 33.79 31.99 90 0.66 0.2 0.01一级校 5931 57.68 30.32 27.36 96 0.5 0.08 0.06二级校 6849 48.3 26.07 22.23 91 0.29 0.03 0.17一般校 2037 29.79 17.98 11.81 88 0.05 0 0.55全体 15037 49.75 26.76

37、 22.98 96 0.35 0.05 0.18民办校的及格率、优秀率较高;一般校还应在提高客观题分数和减少差分率上下功夫。四、教学建议(一)加强研究,把握方向越到高三后期,越要加强研究。除了研究考纲、考试说明和近几年高考题外,老师们要密切关注近段时间的国际国内形势,关注十九大报告,关注两会,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与化学有联系的内容。关注传统文化、关注环境、关注绿色发展、关注污染治理、关注节能减排。研究新颁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关注学科核心素养与命题检测。(二)巩固基础,提升能力化学试题注重基础内容的考查包括:熟悉最基本的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及其相互转化

38、规律,掌握化学反应原理和结构知识的精髓,掌握基本化学实验操作方法和实验设计思想。试题对基础能力的考查主要通过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运用多方面知识、多种方法和技能解决问题等多维测试来实现,能够较好地鉴别考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以本次考试中主观题中的化学实验综合题为例,虽然我们已经复习了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也训练了不少化学实验题,但由于学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不足,对于复杂的实验无法清晰和有逻辑地分析,导致化学实验的平均分不到 4 分,建议后期更应注重学生实验思维能力的培养。16因此,在二诊后的冲刺阶段,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应放在首位。(三)精选试题,查漏补缺高三后期复习,切不可成套

39、滥发各地检测题给学生做,浪费学生时间耗费学生精力,老师最重要的工作是选好和命制好适合学生使用的试题,做到精选精练精评。以化学实验为例,我们可以针对性地进行物质制备实验、定量测定实验、探究产物的实验、探究原理的实验的训练。每类实验连续训练 3 道题,学生也许就会从中找到规律,能力得到提升。所以针对学生薄弱部分精选试题,从思维训练、方法归纳、答题规范等学生考试中的问题进行落实,学生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查漏补缺,成绩就可以持续增长。(四)优生培养,松紧得当从二诊考试看,化学优生的培养值得我们反思。二诊中优生丢分的原因主要是在主观题中面对陌生情景的创新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都有所欠缺。优生培

40、养采用“一松一紧”策略。一要松,给他们足够多的自主的时间去梳理知识,查漏补缺;二要紧,抓住学生问题训练和落实,强化思维训练和规范表达。题不在做得多,关键在做得对。本次二诊考试优生较少的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多数同学选做了选三。选三中对学生要求用结构解释性质的能力,语言表述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都有较高要求,高考中选三要想得高分,还需要在上述能力上多下功夫。(五)加强训练,适应高考本次二诊考试物理难,生物书写多,有些同学最后做化学,导致化学该得的分没得到。后期复习,一要加强限时训练,提高在紧张状态下的正确率;二要注意典型题的方法和规律的总结,提高常规题的熟练程度;三要继续强化理综考试的时间安排和合理调节

41、,争取总分最大化。只有继续强化学生答题的全局观念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学生才能发挥出正常水平,高考才能取得成功。(六)科学引导,慎重选做二诊考试,全市参考的 15452 人中,选做 35 题共 11963 人,占 77.4%,选做 36 题占 1901 人,占12.3%,没有选择放弃的 1588 人,占 10.3%。35 题平均分 5.83 分,36 题平均分 7.35 分,相差 1.52 分,优秀率 3%对 25%,相差更大。如何增加选做 35 题的人数,还需要各学校、各位老师多加以引导。从2017 年开始,考试中心有加大选修 3 难度而降低选修 5 难度的命题趋势,务必引起高度重视。(撰稿:阅卷题组长,宜宾市一中 李春艳 审稿:陈星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