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报告依据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 (TSG T7001-2009,含第 1 号修改单和第 2 号修改单)编制1 / 8无机房曳引驱动电梯年度自检报告设备品种 型 号产品编号 制造日期制造单位名称使用单位名称使用单位代码 单位内编号注册代码设备使用地点改造单位名称 改造日期维护保养单位名称 资质证号额定载重量 kg 额定速度 m/s设备技术参数 层站门数 层 站 门 控制方式自动救援、 分体式能量回馈、 IC 卡 自动救援型号限速器制造日期 制动试验日期使用单位应急救援电话维护保养单位应急救援电话自检结论质检员签字: 维护保养人员签字:维修保养单位(盖章): 使用单位电梯安
2、全负责人审核签字: 管理人员(签字):年 月 日 年 月 日 说明:1、本报告内容根据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TSG T7001-2009,含第1号修改单和第2号修改单)中对于年度自检报告的要求编制。本自检报告仅作为一种推荐性范本,供有关单位参考使用。2、本报告适用于无机房曳引驱动电梯的年度自行检查。3、 需要签字的表格中维修保养单位负责人、维护保养人员、质检员、安全管理人员必须由本人签字,不准代签。4、本报告应使用钢笔或签字笔填写,也可使用计算机出具,但不得使用铅笔、圆珠笔,不得涂改。确需更正时,应在原错误处划删除线,在其附近书写正确内容,并加盖或签上更改人的印章或姓名
3、、标注更改日期。5、对于要求测试数据的项目,在“检验项目及内容”栏内填写实测数据;“检验结果”栏填写“符合”或“不符合”;无此项目时,填写“无此项”或“/”。6、“自检结论”是对被检设备安全状况的综合评定,如全部项目的检验结果均为“符合”或“无此项”、“/”,则 “自检结论”为“合格 ”;当存在 “不符合”项时, “自检结论”应判定为“不合格” 。7、本报告中不能遗留空白表格,不详情况应填写 “不详”。8、根据检规要求,检验机构是在维护保养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实施定期检验。年度自检报告应一式三份,由检验机构、使用单位、维护保养单位分别存档。9、本报告的“附件”部分可不打印,不影响本报告的有效性
4、。本报告依据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 (TSG T7001-2009,含第 1 号修改单和第 2 号修改单)编制2 / 8序号 检验项目及内容 检验结果(1)使用登记资料(2)安全技术档案(3)管理规章制度(4)日常维护保养合同11.4使用资料(5)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1)通道设置2 2.1 通道与通道门 (2)通道照明3 2.5 (1)照明、照明开关4 2.6 (2)主开关与照明等电路的控制关系(2)工作状况(3)轮槽磨损52.7驱动主机 (4)制动器动作情况(2)断错相保护(4)紧急电动运行装置(5)紧急操作和动态测试装置(6)层门和轿门旁路装置(7)门回路检测功能(8
5、)制动器故障保护62.8 控制柜、紧急操作和动态测试装置(9)自动救援操作装置(2)电气安全装置(3)封记及运转情况7 2.9限速器(4)动作速度校验_年_月_日8 2.10 (2)接地连接9 2.11 电气绝缘:绝缘电阻最小值 _ M(3)门锁10 3.4 井道安全门 (4)电气安全装置(3)门锁11 3.5 井道检修门 (4)电气安全装置12 3.7 轿厢与井道壁距离:_m13 3.10 极限开关14 3.11 井道照明(1)底坑底部15 3.12 底坑设施与装置 (3)停止装置16 3.14 (2)限速器绳张紧装置的电气安全装置(3)固定和完好情况(4)液位和电气安全装置17 3.15缓
6、冲器 (5)对重越程距离:最大允许值_ _mm;实测值_ _mm(1)检修装置18 4.1 轿顶电气装置 (2)停止装置19 4.3 (3)安全窗(门) 电气安全装置(1)固定20 4.5 对重块 (2)识别数量的措施21 4.6 (2)轿厢超面积载货电梯的控制条件(1)紧急照明224.8 紧急照明和报警装置 (2)紧急报警装置23 4.9 地坎护脚板:高度_ _m;宽度_ _m24 4.10 超载保护装置25 5.1 悬挂装置、补偿装置的磨损、断丝、变形等情况序号 检验项目及内容 检验结果26 5.2 端部固定(1)绳(链) 端固定(2)电气安全装置27 5.3 补偿装置(3)补偿绳防跳装置
7、28 5.5 松绳( 链)保护29 5.6 旋转部件的防护(1)门扇间隙:最大_mm30 6.3门间隙 (2)人力施加在最不利点时间隙:中分门 旁开门 _mm31 6.4 玻璃门防拖曳措施32 6.5 防止门夹人的保护装置33 6.6 门的运行和导向34 6.7 自动关闭层门装置35 6.8 紧急开锁装置(1)层门门锁装置:最小啮合 _mm36 6.9门的锁紧 (2)轿门门锁装置:最小啮合 _mm(1)机电联锁37 6.10门的闭合 (2)电气安全装置(1)轿门开门限制装置38 6.11 轿门开门限制装置及轿门的开启 (2)轿门的开启39 6.12 门刀、门锁滚轮与地坎间隙:最小_mm(2)检
8、查机械锁定装置工作位置的电气安全装置40 7.1 轿顶上或者轿厢内的作业场地 (4)检修门(窗) 开启时从轿内移动轿厢的要求(2)检查机械制停装置工作位置的电气安全装置41 7.2 底坑内的作业场地(3)井道外电气复位装置(2)平台进(出) 装置与电气安全装置(3)机械锁定装置与电气安全装置(4)活动式机械止挡装置427.3 平台上的作业场地 (5)检查机械止挡装置工作位置的电气安全装置43 7.4 (2)附加检修控制装置与轿顶检修的互锁44 8.1 平衡系数试验:实测值 _%45 8.2 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试验(1)制停情况46 8.3 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试验 (2)自监测功能47 8.
9、4 (2)轿厢限速器安全钳试验48 8.5 对重限速器安全钳试验49 8.6 运行试验(1)救援程序(2)救援通道50 8.7 应急救援试验(3)救援操作51 8.9 空载曳引检查52 8.10 上行制动工况曳引检查53 8.13 制动试验 (仅适用于客梯)注:“检验项目及内容”的具体内容、要求见TSG T 本报告依据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 (TSG T7001-2009,含第 1 号修改单和第 2 号修改单)编制3 / 8T7001-2009(含第1、2号修改单)中附件A的相应条款。本报告依据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 (TSG T7001-2009,
10、含第 1 号修改单和第 2 号修改单)编制4 / 8附件:检验项目对应的检验内容与要求序 号 检验内容与要求1 技术资料11.4 使用资料(1)使用登记资料,内容与实物相符;(2)安全技术档案,至少包括:制造资料、安装资料、改造大修(如有)资料,以及监督检验报告、定期检验报告、日常检查与使用状况记录、日常维护保养记录、年度自行检查记录或者报告、应急救援演习记录、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等,保存完好;(3)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电梯运行管理规章制度,包括事故与故障的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电梯钥匙使用管理制度等; (4)与取得相应资质单位签订的日常维护保养合同;(5)按照规定配备的电梯安全管理和作业人员的特
11、种设备作业人员证2 机房(机器设备间)及相关设备22.1 机房通道与通道门(1)应在任何情况下均能够安全方便地使用通道。采用梯子作为通道时,必须符合以下条件:通往机房(机器设备间)的通道不应当高出楼梯所到平面 4m;梯子必须固定在通道上而不能被移动;梯子高度超过 1.50m 时,其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应当在 6575之间,并且不易滑动或者翻转;靠近梯子顶端应当设置容易握到的把手(2)通道应当设置永久性电气照明;32.5 (1)机房(机器设备间)设有永久性电气照明;在靠近入口(或者多个入口)处的适当高度设置一个开关,控制机房(机器设备间)照明4 2.6 (2)主开关不得切断轿厢照明和通风、机房(机器
12、设备间)照明和电源插座、轿顶与底坑的电源插座、电梯井道照明、报警装置的供电电路52.7 驱动主机(2)驱动主机工作时无异常噪声和振动;(3)曳引轮轮槽不得有缺损或者不正常磨损,如果轮槽的磨损可能影响曳引能力时,应进行曳引能力验证试验;(4)制动器动作灵活,制动时制动闸瓦(制动钳)紧密、均匀地贴合在制动轮(制动盘)上,电梯运行时制动闸瓦(制动钳)与制动轮(制动盘)不发生摩擦,制动闸瓦(制动钳)以及制动轮(制动盘)工作面上没有油污;62.8 控制柜、紧急操作和动态测试装置(2)断相、错相保护功能有效,电梯运行与相序无关时,可以不设错相保护;(4)紧急电动运行装置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依靠持续揿压按钮来
13、控制轿厢运行,此按钮有防止误操作的保护,按钮上或者其近旁标出相应的运行方向;一旦进入检修运行,紧急电动运行装置控制轿厢运行的功能由检修控制装置所取代;进行紧急电动运行操作时,易于观察到轿厢是否在开锁区(5)无机房电梯的紧急操作和动态测试装置应当符合以下要求:在任何情况下均能够安全方便地从井道外接近和操作该装置;能够直接或者通过显示装置观察到轿厢的运动方向、速度以及是否位于开锁区;装置上设有永久性照明和照明开关;装置上设有停止装置或者主开关(6)层门和轿门旁路装置应当符合以下要求:在层门和轿门旁路装置上或者其附近标明“旁路”字样,并且标明旁路装置的“旁路”状态或者“关”状态;旁路时取消正常运行(
14、包括动力操作的自动门的任何运行) ;只有在检修运行或者紧急电动运行状态下,轿厢才能够运行;运行期间,轿厢上的听觉信号和轿底的闪烁灯起作用;能够旁路层门关闭触点、层门门锁触点、轿门关闭触点、轿门门锁触点;不能同时旁路层门和轿门的触点;对于手动层门,不能同时旁路层门关闭触点和层门门锁触点;提供独立的监控信号证实轿门处于关闭位置(7)应当具有门回路检测功能,当轿厢在开锁区域内、轿门开启并且层门门锁释放时,监测检查轿门关闭位置的电气安全装置、检本报告依据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 (TSG T7001-2009,含第 1 号修改单和第 2 号修改单)编制5 / 8序 号 检验内容与要
15、求查层门门锁锁紧位置的电气安全装置和轿门监控信号的正确动作;如果监测到上述装置的故障,能够防止电梯的正常运行;(8)应当具有制动器故障保护功能,当监测到制动器的提起(或者释放)失效时,能够防止电梯的正常启动;(9)自动救援操作装置(如果有)应当符合以下要求:设有铭牌,标明制造单位名称、产品型号、产品编号、主要技术参数,加装的自动救援操作装置的铭牌和该装置的产品质量证明文件相符;在外电网断电至少等待 3s 后自动投入救援运行,电梯自动平层并且开门;当电梯处于检修运行、紧急电动运行、电气安全装置动作或者主开关断开时,不得投入救援运行;设有一个非自动复位的开关,当该开关处于关闭状态时,该装置不能启动
16、救援运行72.9 限速器(2)限速器或者其他装置上设有在轿厢上行或者下行速度达到限速器动作速度之前动作的电气安全装置,及验证限速器复位状态的电气安全装置;(3)限速器各调节部位封记完好,运转时不得出现碰擦、卡阻、转动不灵活等现象,动作正常;(4)受检电梯的维护保养单位应当每 2 年(对于使用年限不超过 15 年的限速器)或者每年(对于使用年限超过 15 年的限速器)进行一次限速器动作速度校验,校验结果应当符合要求8 2.10 接地(2)所有电气设备及线管、线槽的外露可以导电部分应当与保护导体(PE,地线)可靠连接2.11 电气绝缘:动力电路、照明电路和电气安全装置电路的绝缘电阻应符合下述要求:
17、标称电压/V 测试电压(直流)/V 绝缘电阻/M9 安全电压50050025050010000.250.501.003 井道及相关设备103.4 井道安全门(3)门上应当装设用钥匙开启的锁,当门开启后不用钥匙能够将其关闭和锁住,在门锁住后,不用钥匙能够从井道内将门打开;(4)应当设置电气安全装置以验证门的关闭状态113.5 井道检修门(3)应当装设用钥匙开启的锁,当门开启后不用钥匙能够将其关闭和锁住,在门锁住后,不用钥匙也能够从井道内将门打开;(4)应当设置电气安全装置以验证门的关闭状态123.7 轿厢与井道壁距离轿厢与面对轿厢入口的井道壁的间距不大于 0.15m,对于局部高度不大于 0.50
18、m 或者采用垂直滑动门的载货电梯,该间距可以增加到 0.20m。如果轿厢装有机械锁紧的门且门只能在开锁区内打开时,则上述间距不受限制13 3.10 井道上下两端应当装设极限开关,该开关在轿厢或者对重(如果有)接触缓冲器前起作用,并且在缓冲器被压缩期间保持其动作状态14 3.11 井道应当装设永久性电气照明;对于部分封闭井道,如果井道附近有足够的电气照明,井道内可以不设照明153.12 底坑设施与装置(1)底坑底部应当平整,不得渗水、漏水;(3)底坑内应当设置在进入底坑时和底坑地面上均能方便操作的停止装置,停止装置的操作装置为双稳态、红色、标以“停止”字样,并且有防止误操作的保护16 3.14
19、限速器绳张紧装置(2)当限速器绳断裂或者过分伸长时,应当通过一个电气安全装置的作用,使电梯停止运转173.15 缓冲器(3)缓冲器应当固定可靠、无明显倾斜,并且无断裂、塑性变形、剥落、破损等现象;(4)耗能型缓冲器液位应当正确,有验证柱塞复位的电气安全装置;(5)对重缓冲器附近应当设置永久性的明显标识,标明当轿厢位于顶层端站平层位置时,对重装置撞板与其缓冲器顶面间的最大允许垂直距离;并且该垂直距离不超过最大允许值4 轿厢与对重184.1 轿顶电气装置(1)轿顶应当装一个易于接近的检修运行控制装置,且符合以下要求:由一个符合电气安全装置要求,能够防止误操作的双稳态开关(检修开关)进行操作;本报告
20、依据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 (TSG T7001-2009,含第 1 号修改单和第 2 号修改单)编制6 / 8序 号 检验内容与要求一经进入检修运行时,即取消正常运行(包括任何自动门操作) 、紧急电动运行、对接操作运行,只有再一次操作检修开关,才能使电梯恢复正常工作;依靠持续揿压按钮来控制轿厢运行,此按钮有防止误操作的保护,按钮上或其近旁标出相应的运行方向;该装置上设有一个停止装置,停止装置的操作装置为双稳态、红色并标以“停止”字样,并且有防止误操作的保护;检修运行时,安全装置仍然起作用(2)轿顶应装设一个从入口处易于接近的停止装置,停止装置的操作装置为双稳态、红色并标
21、以“停止”字样,并且有防止误操作的保护。如果检修运行控制装置设在从入口处易于接近的位置,该停止装置也可以设在检修运行控制装置上19 4.3(3)如果轿厢设有安全窗(门) ,其锁紧应由电气安全装置予以验证20 4.5 对重的固定:(1)对重块可靠固定;(2)具有能够快速识别对重块数量的措施(例如标明对重块的数量或者总高度)214.6(2)对于为了满足使用要求而轿厢面积超出 GB7588-2003(含第 1 号修改单)规定的载货电梯,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在从层站装卸区域总可看见的位置上设置标志,表明该载货电梯的额定载重量;该电梯专用于运送特定轻质货物,其体积可以保证在装满轿厢情况下,该货物的总质量不
22、会超过额定载重量;该电梯由专职司机操作,并且严格限制人员进入224.8 轿厢内应装设符合下述要求的紧急报警装置和紧急照明:(1)正常照明电源中断时,能够自动接通紧急照明电源;(2)紧急报警装置采用对讲系统以便与救援服务持续联系,当电梯行程大于 30m 时,在轿厢和机房(或者紧急操作地点)之间也设置对讲系统,紧急报警装置的供电来自本条(1)所述的紧急照明电源或者等效电源;在启动对讲系统后,被困乘客不必再做其他操作23 4.9 地坎护脚板:轿厢地坎下应装设护脚板,其垂直部分的高度不小于 0.75m,宽度不小于层站入口宽度244.10 超载保护装置设置当轿厢内的载荷超过额定载重量时,能够发出警示信号
23、,并且使轿厢不能运行的超载保护装置。该装置最迟在轿厢内的载荷达到 110额定载重量(对于额定载重量小于 750kg 的电梯,最迟在超载量达到 75kg)时动作,防止电梯正常启动及再平层,并且轿内有音响或者发光信号提示,动力驱动的自动门完全打开,手动门保持在未锁状态5 悬挂装置、补偿装置及旋转部件防护255.1 悬挂装置、补偿装置的磨损、断丝、变形等情况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悬挂钢丝绳和补偿钢丝绳应当报废:出现笼状畸变、绳股挤出、扭结、部分压扁、弯折;一个捻距内出现的断丝数大于下表列出的数值时:钢丝绳直径小于其公称直径的 90%;钢丝绳严重锈蚀,铁锈填满绳股间隙。采用其他类型悬挂装置的,悬挂装置的
24、磨损、变形等不得超过制造单位设定的报废指标26 5.2 悬挂钢丝绳绳端固定应可靠,弹簧、螺母、开口销等连接部件无缺损。采用其他类型悬挂装置的,其端部固定应符合制造单位的规定275.3 补偿装置:(1)补偿绳(链)端固定应可靠;(2)应当使用电气安全装置来检查补偿绳的最小张紧位置;(3)当电梯的额定速度大于 3.5m/s 时,还应当设置补偿绳防跳装置,该装置动作时应当有一个电气安全装置使电梯驱动主机停止运转28 5.5 松绳( 链)保护:如果轿厢悬挂在两根钢丝绳或者链条上,则应当设置检查绳(链)松弛的电气安全装置,当其中一根钢丝绳(链条)发生异常相对伸长时,电梯应当停止运行295.6 旋转部件的
25、防护:在机房(机器设备间)内的曳引轮、滑轮、链轮、限速器,在井道内的曳引轮、滑轮、链轮、限速器及张紧轮、补偿绳张紧轮,在轿厢上的滑轮、链轮等与钢丝绳、链条形成传动的旋转部件,均应当设置防护装置,以避免人身伤害、钢丝绳或链条因松弛而脱离绳槽或链轮、异物进入绳与绳槽或者链与链轮之间对于允许按照 GB 75881995 及更早期标准生产的电梯,可以按照以下要求检验:本报告依据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 (TSG T7001-2009,含第 1 号修改单和第 2 号修改单)编制7 / 8序 号 检验内容与要求采用悬臂式曳引轮或者链轮时,有防止钢丝绳脱离绳槽或者链条脱离链轮的装置,并且
26、当驱动主机不装设在井道上部时,有防止异物进入绳与绳槽之间或者链条与链轮之间的装置;井道内的导向滑轮、曳引轮、轿架上固定的反绳轮和补偿绳张紧轮,有防止钢丝绳脱离绳槽和进入异物的防护装置6 轿门与层门306.3 门关闭后,应符合以下要求:(1)门扇之间及门扇与立柱、门楣和地坎之间的间隙,对于乘客电梯不大于 6mm;对于载货电梯不大于 8mm,使用过程中由于磨损,允许达到 10mm;(2)在水平移动门和折叠门主动门扇的开启方向,以 150N 的人力施加在一个最不利的点,前条所述的间隙允许增大,但对于旁开门不大于 30mm,对于中分门其总和不大于 45mm31 6.4 层门和轿门采用玻璃门时,应当有防
27、止儿童的手被拖曳的措施32 6.5 动力驱动的自动水平滑动门应设置防止门夹人的保护装置,当人员通过层门入口被正在关闭的门扇撞击或者将被撞击时,该装置应自动使门重新开启336.6 门运行和导向层门和轿门正常运行时不得出现脱轨、机械卡阻或者在行程终端时错位;由于磨损、锈蚀或者火灾可能造成层门导向装置失效时,应设置应急导向装置,使层门保持在原有位置346.7 自动关闭层门装置在轿门驱动层门的情况下,当轿厢在开锁区域之外时,如果层门开启(无论何种原因) ,应有一种装置能够确保该层门自动关闭。自动关闭装置采用重块时,应当有防止重块坠落的措施35 6.8 紧急开锁装置每个层门均应能够被一把符合要求的钥匙从
28、外面开启;紧急开锁后,在层门闭合时门锁装置不应保持开锁位置366.9 门的锁紧(1)每个层门都应当设有符合下述要求的门锁装置:锁紧动作由重力、永久磁铁或者弹簧来产生和保持,即使永久磁铁或者弹簧失效,重力亦不能导致开锁;轿厢在锁紧元件啮合不小于 7mm 时才能启动;门的锁紧由一个电气安全装置来验证,该装置由锁紧元件强制操作而没有任何中间机构,并且能够防止误动作(2)如果轿门采用了门锁装置,该装置也应当符合本条(1)的要求376.10 门的闭合(1)正常运行时应不能打开层门,除非轿厢在该层门的开锁区域内停止或停站;如果一个层门或者轿门(或者多扇门中的任何一扇门)开着,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应不能启动电
29、梯或者不能保持继续运行;(2)每个层门和轿门的闭合都应由电气安全装置来验证,如果滑动门是由数个间接机械连接的门扇组成,则未被锁住的门扇上也应当设置电气安全装置以验证其闭合状态386.11 轿门开门限制装置及轿门的开启(1)应当设置轿门开门限制装置,当轿厢停在开锁区域外时,能够防止轿厢内的人员打开轿门离开轿厢;(2)在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允许的最大制停距离范围内,打开对应的层门后,能够不用工具(三角钥匙或者永久性设置在现场的工具除外)从层站处打开轿门39 6.12 轿门门刀与层门地坎,层门锁滚轮与轿厢地坎的间隙应不小于 5mm;电梯运行时不得互相碰擦。7 无机房电梯附加检验项目407.1 轿顶上
30、或者轿厢内的作业场地(2)设置检查机械锁定装置工作位置的电气安全装置,当该机械锁定装置处于非停放位置时,能防止轿厢的所有运行;(4)在检修门(窗)开启的情况下需要从轿内移动轿厢时,在检修门(窗)的附近设置轿内检修控制装置,轿内检修控制装置能够使检查门(窗)锁定位置的电气安全装置失效,人员站在轿顶时,不能使用该装置来移动轿厢;如果检修门(窗)的尺寸中较小的一个尺寸超过 0.20m,则井道内安装的设备与该检修门(窗)外边缘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 0.30m417.2 底坑内的作业场地(2)设置检查机械制停装置工作位置的电气安全装置,当机械制停装置处于非停放位置且未进入工作位置时,能防止轿厢的所有运行,
31、当机械制停装置进入工作位置后,仅能通过检修装置来控制轿厢的电动移动;(3)在井道外设置电气复位装置,只有通过操纵该装置才能使电梯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该装置只能由工作人员本报告依据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 (TSG T7001-2009,含第 1 号修改单和第 2 号修改单)编制8 / 8序 号 检验内容与要求操作427.3 平台上的作业场地(2)设有可以使平台进入(退出)工作位置的装置,该装置只能由工作人员在底坑或者在井道外操作,由一个电气安全装置确认平台完全缩回后电梯才能运行;(3)如果检查、维修作业不需要移动轿厢,则设置防止轿厢移动的机械锁定装置和检查机械锁定装置工作位
32、置的电气安全装置,当机械锁定装置处于非停放位置时,能防止轿厢的所有运行;(4)如果检查(维修)作业需要移动轿厢,则设置活动式机械止挡装置来限制轿厢的运行区间,当轿厢位于平台上方时,该装置能够使轿厢停在上方距平台至少 2m 处,当轿厢位于平台下方时,该装置能够使轿厢停在平台下方符合 3.2 井道顶部空间要求的位置;(5)设置检查机械止挡装置工作位置的电气安全装置,只有机械止挡装置处于完全缩回位置时才允许轿厢移动,只有机械止挡装置处于完全伸出位置时才允许轿厢在前条所限定的区域内移动。如果该平台不位于轿厢或者对重的运行通道中,则应当满足上述(1)的要求。437.4 附加检修控制装置(2)如果一个检修
33、控制装置被转换到“检修” ,则通过持续按压该控制装置上的按钮能够移动轿厢;如果两个检修控制装置均被转换到“检修 ”位置,则从任何一个检修控制装置都不可能移动轿厢,或者当同时按压两个检修控制装置上相同方向的按钮时,才能够移动轿厢8 试验44 8.1 平衡系数试验曳引电梯的平衡系数应当在 0.400.50 之间,或者符合制造(改造)单位的设计值458.2 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试验当轿厢上行速度失控时,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应动作,使轿厢制停或者至少使其速度降低至对重缓冲器的设计范围;该装置动作时,应使一个电气安全装置动作468.3 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试验(1)轿厢在井道上部空载,以型式试验证书所给
34、出的试验速度上行并触发制停部件,仅使用制停部件能够使电梯停止,轿厢的移动距离在型式试验证书给出的范围内;(2)如果电梯采用存在内部冗余的制动器作为制停部件,则当制动器提起(或者释放)失效,或者制动力不足时,应当关闭轿门和层门,并且防止电梯的正常启动47 8.4(2 )轿厢限速器安全钳动作试验:轿厢空载,以检修速度下行,进行限速器-安全钳联动试验,限速器安全钳动作应当可靠48 8.5 对重限速器安全钳动作试验:轿厢空载,以检修速度上行,进行限速器-安全钳联动试验,限速器安全钳动作应可靠498.6 运行试验轿厢分别空载、满载,以正常运行速度上、下运行,呼梯、楼层显示等信号系统功能有效、指示正确、动
35、作无误,轿厢平层良好,无异常现象发生。对于设有 IC 卡系统的电梯,轿厢内的人员无需通过 IC 卡系统即可到达建筑物的出口层,并且在电梯退出正常服务时,自动退出 IC 卡功能508.7 应急救援试验(1)在机房内或者紧急操作和动态测试装置上设有明晰的应急救援程序;(2)建筑物内的救援通道保持通畅,以便相关人员无阻碍地抵达实施紧急操作的位置和层站等处;(3)在各种载荷工况下,按照本条(1)所述的应急救援程序实施操作,能够安全、及时地解救被困人员51 8.9 空载曳引检查当对重压在缓冲器上而曳引机按电梯上行方向旋转时,应当不能提升空载轿厢52 8.10 上行制动工况曳引检查轿厢空载以正常运行速度上行时,切断电动机与制动器供电,轿厢应当完全停止538.13 制动试验轿厢装载 125%额定载重量,以正常运行速度下行时,切断电动机和制动器供电,制动器应当能够使驱动主机应停止运转,试验后轿厢应无明显变形和损坏。 (仅针对乘客电梯,每五年进行一次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