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卷第 1 页,总 6 页2017 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 3 月适应性考试(零模) 理综生物试题(带解析)1酵母菌和大肠杆菌都A. 在细胞核内进行遗传信息的转录B. 在粗面内质网上大量合成蛋白质C. 在有丝分裂间期进行 DNA 复制D. 在射线照射时会发生基因突变【答案】D【解析】A. 酵母菌细胞核基因在细胞核内进行遗传信息的转录,酵母菌细胞质基因在细胞质内进行遗传信息的转录,大肠杆菌基因在细胞质内进行遗传信息的转录,A 错;B. 大肠杆菌没有内质网, B 错;C. 大肠杆菌不能进行有丝分裂,C 错;D. 酵母菌没有染色体,不能发生染色体变异,酵母菌不能进行减数分裂,不发生基因重组,故在射线照射
2、时会发生基因突变,D 正确。故选 D。2当人体注射了用禽流感病毒蛋白制备的疫苗后,体内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A. 吞噬(巨噬)细胞处理和呈递抗原 B. 产生针对该禽流感病毒蛋白的抗体C. 效应 T 细胞消灭被疫苗感染的细胞 D. 形成能识别禽流感病毒的记忆细胞【答案】C【解析】A. 在特异性免疫发生的时都有吞噬(巨噬)细胞处理和呈递抗原,A 不符合题意;B. 产生针对该禽流感病毒蛋白的抗体,在疫苗注射后会发生,B 不符合题意;C. 禽流感病毒蛋白制备的疫苗只有抗原的特点没有侵染细胞的特点,故效应 T 细胞消灭被疫苗感染的细胞不会发生,C 符合题意;D. 形成能识别禽流感病毒的记忆细胞,会在体内
3、发生,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3昆虫附肢可分为基节、中节和梢节,各节中有数量不等的刚毛。研究发现,a、b、c 三个基因与不同节段的发育有关,a +、b +、c +为野生型基因,a -、b -、c -为突变型基因。下图为不同基因型个体发育到同一阶段的表现型。据图分析,下列推论不合理的是( )A. a+仅影响梢节的发育B. b+仅影响基节的发育C. 基节的发育受到 b+与 c+的影响D. 中节的发育受到 a+与 c+的影响【答案】A【解析】A. a+发生突变,中节和梢节上都没有刚毛, A 错;b +发生突变,基节上没有刚毛,c +发生突变,基节上也没有刚毛, b+仅影响基节的发育;基节的发育受到
4、 b+与c+的影响,B 、C 正确; D. 野生型中节下面没有刚毛,a +发生突变,中节和梢节上都没有刚毛,a +影响中节和梢节的发育;c +发生突变后,中节下面有刚毛,中节的发育受到 a+与 c+的影响,D 正确。故选 A 符合题意。4森林群落中由于老龄树木死亡造成林冠层出现空隙,称为林窗。研究者调查了某森林中林窗与林下的土壤动物群落,得到下图所示的结果。据此不能推断出( )A. 在各层次中林窗的土壤动物丰富度均高于林下B. 光照明显影响了土壤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C. 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种类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D. 林窗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动物种群密度相同【答案】D【解析】A. 在各层次中林窗的
5、土壤动物丰富度均高于林下,A 正确;B. 光照明显影响了土壤动物群落在不同枯落物层的厚度,不同枯落物层的生物种类不同,群落的垂直结构受到影响,B 正确;C. 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种类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C 正确;D. 林窗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动物种类有差别,但是不能推测某种种群密度的大小,D 错。故选 D 符合题意。5下列实验材料、试剂等,不必放入冰箱的是A. 层析光合色素后的滤纸 B. 长期保存得到的菌种C. 用于粗提取 DNA 的酒精 D. 保存 PCR 所需的 Taq 酶【答案】A【解析】A. 层析光合色素后的滤纸不必放入冰箱,A 符合题意;B. 长期保存得到的菌种需要放在低温条件下保持,
6、B 不符合题意;C. 用于粗提取 DNA 的酒精是冷却的,C 不符合题意;D. 保存 PCR 所需的 Taq 酶,酶的保存需要低温条件,D 不符合题意。故选 A。6为研究油茶叶片与果实关系对叶片光合作用及果实产量的影响,研究者进行了系列实验。 (1)油茶叶片利用光反应产生的_将 C3转化为有机物,运输至果实积累,叶片为“源” ,果实是“库” 。(2)研究者对油茶植株进行了处理,处理及结果如图 1 所示。进行实验时,、组要选取相同高度、南面生长的树冠外层枝条作为实验材料,目的是_。、组结果表明,库源比(果与叶数目比)越_,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越高。研究者推测,摘除部分叶片后,剩余叶片的光合产物运输和
7、分配到果实中的比例升高,这是由于植物体对源叶净光合速率进行了_调节。为确定符合生产需求的最佳库源比,研究者还需要测定三组实验的_。(3)为了探究不同位置源叶光合产物的分配规律,研究者进一步实验,处理及结果如图 2 和下表所示。试卷第 3 页,总 6 页研究者用透光性较好的塑料袋套于枝条底端,扎紧、密封袋口,抽出袋中空气,注入浓度为 500molmol -1的 13CO2和除去_的空气。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标记上枝叶、中枝叶、下枝叶时_的 13C 含量。实验结果表明:_。生产实践中若需要对图 2 中的枝叶进行修剪,最好剪去_。(4) 研究者想进一步探究源叶光合产物在不同位置果实中的分配规律,请在
8、下图中绘制实验设计方案。 _【答案】 ATP 和H 保证各组叶片得到充足且相同强度的光照 大 反馈 果实重量 C02 果壳、种仁 中枝叶(与果实距离最近的叶片)光合产物分配到果实中的总量最高(且不同位置源叶光合产物向种仁的分配量均高于果壳) 下枝叶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因素的相关实验,注重相关实验变量的设计。解析:(1)油茶叶片利用光反应产生的 ATP 和H将 C3 转化为有机物,运输至油茶果实积累,叶片为“源” ,果实是“库” 。(2)进行实验时,、组要选取相同高度、南面生长的树冠外层枝条作为实验材料,保证无关变量相同的原则,目的是保证各组叶片得到充足且相同强度的光照。、组
9、结果表明,库源比(果与叶数目比)越大,果实中储存的有机物越多,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越高。研究者推测,摘除部分叶片后,剩余叶片的光合产物运输和分配到果实中的比例升高,这是由于植物体对源叶净光合速率进行了反馈调节。为确定符合生产需求的最佳库源比,研究者还需要测定三组实验的果实重量。果实的重量才是最终生产的需要。(3)为了探究不同位置源叶光合产物的分配规律,研究者用透光性较好的塑料袋套于枝条底端,扎紧、密封袋口,抽出袋中空气,注入浓度为 500molmol-1 的 l3CO2和除去 CO2的空气。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标记上枝叶、中枝叶、下枝叶时果壳、种仁的 13C 含量。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位置源叶。实
10、验结果表明: 中枝叶(与果实距离最近的叶片) 光合产物分配到果实中的总量最高(且不同位置源叶光合产物向种仁的分配量均高于果壳) 。若需要对图 2 中的枝叶进行修剪,最好剪去下枝叶。因为下枝叶分配到果实中的总量最少。(4)研究者想进一步探究源叶光合产物在不同位置果实中的分配规律,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位置果实,绘制实验设计方案如图:点睛:在仔细审题的基础上,实验目的的准确把握是做好本题的关键。7植物的自交不亲和性是指当花粉落在自身柱头上时,花粉不能够正常萌发或穿过柱头,无法完成受精作用,表现为自交不能结实的现象。为了将白菜中的自交不亲和基因转入甘蓝型油菜,培育自交不亲和油菜,科研人员进行了图 1 所
11、示的杂交实验。(1)据图分析,F 1的染色体组成为_,其中 C 组染色体有_条。由于C 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会随机移向某一极,F 1形成染色体组成为 AC 的配子的几率为_,因而 F1与亲代母本杂交可获得染色体组成为 AACC 的 BC1植株,选育得到自交不亲和的纯系植株植株 M。植株 M 自交不亲和的原因是F1_。(2)科研人员以得到的纯系植株 M 与纯系甘蓝型油菜杂交,得到子一代,子一代植株自交获得的 510 株植株中,369 株为自交亲和植株,其余为自交不亲和植株,初步判断自交不亲和性状是_性状。对子一代植株进行测交,调查测交后代植株群体的亲和性分离情况,可验证该假设。符合预期的结果是_
12、。(3)研究发现,油菜自交不亲和性与 S 位点的基因型有关,机理如图 2 所示。S 位点基因有四种不同类型,它们的差异是碱基对的_不同。试卷第 5 页,总 6 页据图分析,落在柱头上的油菜花粉是否能萌发决定于_。自交不亲和现象有利于防止自交退化,保持油菜的_多样性。(4)进一步研究发现,S 位点 SLG、SCR、SRK 三个基因组成,但三个基因作为一个整体向后代传递,其原因是_。【答案】 AAC 9 1/512(或“(1/2) 9” 有一个 A 染色体组来自白菜,带有自交不亲和基因 隐性 自交亲和与自交不亲和植株各占 1/2(或“自交亲和:自交不亲和=1:1”) 排序 父本 S 位点的基因组成
13、中是否具有与母本相同的类型 遗传(或“基因” ) 三个基因之间不发生交换(或交换的概率极低)【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遗传规律和育种方面的知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解析:(1) 甘蓝型油菜是由芸薹(aa,n=10)与甘蓝(cc,n=9)通过自然种间杂交后,通过染色体数目加倍获得的物种。据图分析,F1 的染色体组成为 AAC,其中 C 组染色体来自甘蓝,有 9 条。将来自白菜和甘蓝型油菜的 A 基因分别用 A1、A2 表示,根据图画出如下遗传图解:由于 C 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会随机移向某一极,F1 形成染色体组成为 AC 的配子的几率为 1/512(或“(1/2) 9”) ,因而 F1 与亲代母
14、本杂交可获得染色体组成为 AACC 的BC1 植株,选育得到自交不亲和的纯系植株植株 M。植株 M 自交不亲和的原因是 F1 有一个 A 染色体组来自白菜,带有自交不亲和基因。(2)科研人员以得到的纯系植株 M 与纯系甘蓝型油菜杂交,得到子一代,子一代植株自交获得的 510 株植株中,369 株为自交亲和植株,其余为自交不亲和植株,初步判断自交不亲和性状是隐性性状。对子一代植株进行测交,调查测交后代植株群体的亲和性分离情况,可验证该假设。符合预期的结果是自交亲和与自交不亲和植株各占1/2(或“自交亲和:自交不亲和=1:1” ) 。如下图所示:(3)研究发现,油菜自交不亲和性与 S 位点的基因型
15、有关,机理如图 2 所示。S 位点基因有四种不同类型,它们的差异是碱基对的排序不同。据图分析,落在柱头上的油菜花粉是否能萌发决定于父本 S 位点的基因组成中是否具有与母本相同的类型。自交不亲和现象有利于防止自交退化,保持油菜的遗传(或“基因” )多样性。(4)进一步研究发现,S 位点 SLG、SCR、SRK 三个基因组成,但三个基因作为一个整体向后代传递,其原因是三个基因之间不发生交换(或交换的概率极低) 。 点睛:理解甘蓝型油菜的染色体组组成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8科研人员对 H 细胞进行定向改造,制造出两种人工胰岛 细胞:转入与 Ca2+敏感启动子结合的胰岛素基因,得到 H- 细胞;
16、转入由葡萄糖启动表达的肠促胰素(小肠黏膜分泌的一种激素)受体基因,得到 H-GR 细胞。科研人员用五组小鼠进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图所示。(1)组小鼠血糖浓度低于组,因为血糖升高后,葡萄糖进入 H- 细胞内,分解成_后,进入线粒体中,在线粒体_上生成大量 ATP。当细胞内 ATP 达到一定浓度时,通过一系列生理过程,使 Ca2+内流,引起_表达。(2)组小鼠血糖浓度低于组,因为进食刺激小肠黏膜分泌肠促胰素,肠促胰素作为_分子,结合布 H-GR 细胞的受体上,使 H-GR 细胞以_方式释放胰岛素。(3)实验中,需要使用糖尿病模型(患糖尿病)小鼠的组别是_。(4)组为阳性对照组,其作用是_。【答案
17、】 丙酮酸 内膜 胰岛素基因 信息 胞吐 、 组和组细胞(或“H- 细胞和 H-GR 细胞” )作用效果的参照【解析】试题分析:考查信息获取能力,以及从信息中正确处理血糖调节的相关实验。解析:(1)组小鼠血糖浓度低于组,因为血糖升高后,葡萄糖进入 H- 细胞内,分解成丙酮酸后,进入线粒体中,在线粒体内膜上生成大量 ATP。当细胞内 ATP 达到一定浓度时,通过一系列生理过程,使 Ca2+内流,引起胰岛素基因表达。(2)组小鼠血糖浓度低于组,因为进食刺激小肠黏脱分泌肠促胰素,肠促胰素作为信息(信号)分子,结合布 H-GR 细胞的受体上,使 H-GR 细胞以胞吐方式释放胰岛素。(3)实验中,只有小鼠是高血糖的时候才容易观察胰岛素分泌后的作用,故需要使用糖尿病模型(患糖尿病)小鼠的组别是、。(4)组为胰岛素含量的阳性对照组,可以比较其他实验组中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故其作用是组和组细胞(或“H- 细胞和 H-GR 细胞” )作用效果的参照。点睛:仔细阅读题目信息是做好信息试题的关键,同时注意实验设计的目的和实验动物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