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北五、 (18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9题。日月行色16.本文开头两段的场景描写有哪些特点和作用?(4 分) (小说环境描写)17.本文在构思上具有先抑后扬的特点,请作具体说明,并分析其作用。(4 分) (情节结构)18.本文的人物语言有哪些特色?请分别举例分析。 (6 分) (小说语言)19.简要概括本文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与文章主旨。 (4 分) (人物形象、主题)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解析日月行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9 题。日月行色杨闻宇我们村西有一条河,流水清澈,平平的河滩廓大宽展,自远处眺望,浅亮亮的河水仿佛是铺晾在沙滩上的一派银箔,轻轻闪烁。农村兴订婚,“订”者“
2、定”也,仪式既简单又庄重,记得订了婚的第二天,她随我涉水过河以后,有意地、稍稍拉开些距离,不即不离,不紧不慢地行走在匀净细软的沙滩上。夕阳衔山,晚烟萦树,河那边农家矮矮的房屋半掩在烟霭里,上下远近静极了。她不上二十岁,刚刚撞破乡下小女儿的“壳”儿,正要步入农家姑娘的行列。我斗胆拧过头去,想仔细瞧瞧她。她那儿仿佛早就防我呢,倏地摆过脸去,避开了我,故意注视那落日。顺着她的眼光瞄过去,西方天际遥远的地平线上起伏着矮矮的黛青色的山峦,那就地绵延着的黛青色与她那披下的洁亮浓密的乌发是同一个色调。半边脸颊红红的,与衔山半隐的落日遥相映衬,如火的晚霞从侧面铺张开来,勾画出秀婉窈窕的一尊倩影。她没有回头,却
3、轻轻放过一句话来:“村里那么多赢人、出众的女子,你咋就” 小说阅读网“村里人说你聪敏、灵性。”我回答。“谁说的?”“老人都这样说。老人经的事稠,我信老人的话。”她顺下睫毛,不吭声了。我反问了一声:“你你对我的印象呢?”滩上晚风习习,清畅、爽凉。她翘起指尖掠掠被晚风扰散了的鬓角,不打算回答。这怎么成!你能问我,我就问不得你么?我暗暗用目光逼住她。她见躲不过去,微微咬咬唇儿,有点不怀好意地瞟了我一眼:“你一定要我说,不说不行吗?” 小说阅读网 我郑重地点点头。“你是个鳖熊!”声不高,字咬得很重。鳖者,水底烂泥里的硬壳软体爬行运动;熊者,天下蠢笨无二的“黑瞎子”。在我们那个地方,这是个恶狠狠的、咬牙
4、切齿的比喻。“谁说的?这是谁说的?”我止住脚步,脚底猛地滩 一股无名火,屏住呼吸,胸脯一起一伏。她那细密的牙儿咬住唇儿,眯缝起细长的眸子,平静地、神秘地斜睨住我:“也是村里老人说的!”说这话时,眼波活似乌油油一眨闪电,那一瞬间,致使她的全身在收束将尽的晚霞里显得益发俏丽、撩人。我“咕咚”咽下一口唾沫,像是咽下一个砣秤锤。“这么说,你你信那些老不死的嚼舌头了?!”她垂低头,没有了任何声息。伸出一只脚在软沙上划过来划过去,划过去又划过来,金黄色的细沙净净亮亮的,宛若凝结在地的晚霞,纯洁无比。 “有话早说,回头还来得及。往后后悔就迟啦。”我正告她,催她重新表态。订婚仅仅是个形式,这“订婚”与“结婚”
5、之间,才横亘着爱河里真正的关口。她抬起美丽的细长的眼睛,瞅了瞅东方那刚刚托起新月而呈现暗紫色的山垭,脚趾依然下意识地划着弧圈,划着划着,长长地舒一坎 :“唉!老人还说来:灵性人是鳖熊的奴!”1.本文开头两段的场景描写有哪些特点和作用? 小说阅读网 2.本文在构思上具有先抑后扬的特点,请作灸 说明,并分析其作用。3.本文的人物语言有哪些特色?请分别举例分析。4.简要概括本文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与文章主旨。(4 分)答案:16、特点:选择的是一个日落黄昏、清清河畔的特定场景,突出了场景的宁静与和谐,具有诗情画意的意境美。作用:场景描写与人物描写融合在一起,人与景互为映衬,相得益彰;景中融情,场景描写
6、融入了“我”与“她”约会时的喜悦之情。17、 (1)女主人公的两次回答最能体现先抑后扬的特点:前面“你是个鳖熊”,激起“我”的“无名火”;结尾“灵性人是鳖熊的奴”表明真心,让“我”突生欣喜之情。 (2)突出了人物的可爱性格(灵性) ,加强 了女主人公表达情感的效果。前后对照,造成悬念,形成曲折,增加情趣。18、(1)地方色彩鲜明。比如,“老人经的事稠”一句中的“稠”,在当地方言中是“多、丰富”的意思。用这一方言词,使得语言生动富有地方生活气息。(2)符合山村情侣的身份于心理(个性化的语言)。比如,“村里那么多赢人、众的女子,你咋就”这一句话体现了山村初恋女子欣喜,羞涩的微妙心理。(3)富有生活
7、情趣。比如,“灵性人是鳖熊的奴”,含蓄俏皮,富有情趣。19、(1)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美丽、纯朴、有灵性。 (2)本文通过描绘一对青年情侣约会的情景,表现了山村青年男女纯朴的爱情之美。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二十年以后 欧亨利1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鲍勃对警察说“这儿没有出什么事” ,表现了他在和老友见面前的愉快心情。B.鲍勃说“这些年来,我一直不得不东奔西跑” ,反映出他负罪在逃的窘迫之状。C.鲍勃给警察讲述他和朋友约会的缘起,是为了缓解他害怕被逮捕的紧张心理。D.高个子男子担心鲍勃很快认出他不是吉米,便把衣领向上翻着,盖到耳朵。E.鲍勃读便条时微
8、微颤抖,表现了他当时惊愕、恐慌、尴尬等复杂的内心活动。12.小说两次写到“一陈冷飕飕的风” ,有什么作用?(6 分) (环境描写的作用)13.小说中的鲍勃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6 分) (人物形象)14.小说描写了警察吉米和通缉犯鲍勃“二十年以后”赴约的故事,在“情与法”的冲突中,两个人都面临艰难的抉择。有人说鲍勃值得同情,有人说他罪有应得;有人说吉米忠于职守,有人说他背叛了友谊。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 (8 分)(人物形象的点评)所以,小说的阅读要把握以下要素:人物形象、情节、环境描写(三要素)语言(人物语言、小说语言风格) 、主题(主旨)祝福鲁迅学习目标:1
9、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主题) 。2 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3 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一、导语。初中时我们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 、 孔乙己少年活泼可爱而中年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迂腐的孔乙己,这些人物形象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 。二、介绍背景。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它是鲁迅第二个小说集中的第一篇。小说反映了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祝福写于 1924 年 2 月 7 日。20 世纪 20 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鲁迅正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
10、革命的爆发,可是残酷的现实不久就让他失望了。他看到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因此他在作品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 ,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妇女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鲁迅就选取了妇女题材,写作了祝福这篇小说。目的也就在于深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
11、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三、有关情节结构: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这篇小说的主人公就是祥林嫂。祥林嫂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必须先来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才能准确地把握住祥林嫂的形象,才能真正领会小说的主题。一般小说的故事情节大体由几部分组成,有的还有。阅读思考题:1 请理清情节的发展脉络。本文的情节安排有何特点?这样安排的好处是什么?2 “然而先前所见所闻的她的前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这一段在全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3 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4、 祝福中的“我”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小说的情节结构
12、(课件 9)情节 内容 起讫段落 顺序序幕 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12结局 祥林嫂寂然死去 333 开端 祥林嫂初到鲁镇 3453 发展 祥林嫂被卖改嫁 5465 高潮 祥林嫂再到鲁镇 66111 尾声 祝福景象与我的感受 112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本文并非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的,而是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在序幕以后就写出了故事的结局。在结构上采取倒叙手法有什么作用?明确:1 为读者设置了一系列悬念:祥林嫂过去是什么人?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为什么又会在死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呢?这一切都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有一定吸引力。2 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
13、说反封建的主题:一边是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一边是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反衬手法,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而且因为是在祝福的时候死的,死后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被骂为“谬种” ,这就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封建礼教)之间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2、 “然而先前所见所闻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一句作用:在结构上承上启下,由上文的倒叙转为顺序,从第一人称写法过渡到第三人称写法。3、 “我”在文中有何作用?(我: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同情劳动人民,不满黑暗现实,但也有软弱和无能的一面。)我是串联故事的线索人物, 祝福的故事情节是
14、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忆串联起来的,我是祥林嫂悲剧遭遇的见证人。4、文章最后一段的结构作用:后一段通过我的感受又一次描写鲁镇祝福的景象,将祥林嫂悲惨的死与“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一无限的幸福”的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内容上)深化了作品主题,结构上起了首尾照应的作用。小说的人物形象: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2):通过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另外还有细节描写。从描写的角度分,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从描写的详略分,有白描和细描祥林嫂的形象要弄清她是什么样的人就有必要分析一下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由此来把握祥林嫂的形象,从而领会祝福的主题。
15、在分析情节的同时,可以结合起来分析一下人物形象。(1) (抓情节)祥林嫂悲惨遭遇外逃帮佣,初到鲁镇被人劫回,被迫改嫁丧夫失子,再到鲁镇捐献门槛,未能赎罪逐出鲁家,沦为乞丐祝福之夜,凄然死去人物身份: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不幸的劳动妇女) 悲剧人物要使人怜悯, “最重要之点,性格必须善良” 。亚里士多德人物性格:(直接介绍)安分耐劳、勤劳质朴(8、9 页:)(2)找描写:A(肖像描写) (8、11、5 页三处诵读比较,特别注意眼睛):鲁迅说:“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出它的眼睛。 ”分析总结:三次肖像描写写出了祥林嫂悲惨命运的发展过程:祥林嫂初来鲁镇时,虽然贫困,但还有活力,对生活
16、抱有希望;第二次来鲁镇时,容颜衰败,已经没有过去的神采了,说明她饱受生活的折磨,对生活失去了希望;第三次写临死的祥林嫂,脸上呈现的只有麻木,眼睛也只是机械地转,没有了生命的活力,已经被冷酷的社会摧残,对生活已经绝望了。作者通过祥林嫂肖像的变化,概括了祥林嫂半生悲惨的遭遇,揭示了封建礼教对她精神的摧残和迫害。B(语言描写)找对话 论特点总结:小说综合运用了概括祥林嫂的形象祥林嫂是(身份) 。她(性格特征) ,但(命运结局) 。环境描写1、小说有几处环境描写(4 页: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这些环境描写在小说中分别起什么作用?(1)明确:小说在开头就渲染了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课文中用“沉重
17、”的晚云, “将鲁镇乱成一团糟”等景物描写透露出作者对这种气氛的反感和贬抑,其中有一句话“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点出了辛亥革命以后农村风俗习惯依旧,封建思想依旧。而破折号插入的部分又反映出,在这贫富悬殊的社会里,穷人无福可祝,而祥林嫂这样一无所有的人将会有什么结局就可想而知了。(2):(3)4、整个鲁镇的人文环境:总结:环境描写的作用(2、4)祝福 1:揭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祝福 2:推动情节发展,增强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感染力;祝福 3:鲜明的对照,深化主题,首尾呼应。小说以“祝福”为题,有什么意味?祥林嫂悲剧的根源是什么?
18、婆婆?一家之主,被卖改嫁(封建宗法制度的迫害)鲁四老爷?是当时农村中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凤、封建礼教的维护者。政治上迂腐、保守,思想上守旧、反动,为人自私、冷酷。他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一个重要人物。 (封建礼教的压迫)柳妈?和祥林嫂一样是旧社会中受压迫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她虽然同情祥林嫂,但由于受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毒害很深,最终也间接造成了祥林嫂的悲剧。(封建迷信的毒害)鲁镇的人?在鲁镇人看来,祥林嫂最大的罪过是她是一个“回头人”(卫老婆子语), 她第二次到鲁镇后,鲁镇人先是“音调和先前不同”, “笑容总是冷冷的”,可是当她的“狼吃阿毛”的故事传开去,鲁镇人却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兴趣,男人们,女人们
19、,甚至连不大出门的“老女人”也“特意寻来”,在陪出早巳“停在眼角上的眼泪”之后, “才满足的去了”,但好景不长,她的悲惨的故事成了鲁镇人的“渣滓”,她又一次地落人了“又冷又尖”的冰窟里。 (封闭的农村社会、愚昧、麻木、冷漠的人际关系)祥林嫂的主观原因: 贞节观不仅世人认为祥林嫂再嫁是罪恶,就连她自己也一直以再嫁为耻,精神萎靡,心怀恐惧。她对再嫁反抗越激烈,越说明她受封建思想的节烈观的影响毒害之深。 (2)迷信思想迷信也同样毒害着祥林嫂的心灵。如果她没有再嫁的罪恶感,也许对鬼神的恐惧不会那么强烈。因为有了这样的罪恶感, “怕暗夜,怕黑影”,她想摆脱,想赎罪,自然乞求于迷信。她捐了门槛,自以为摆脱
20、了罪孽,却不被社会认可。于是“她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自绝于这个人的社会了。 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地里赶,是一样使她增加痛苦。 丁玲 那如何解救呢? 摧毁旧制度 否定旧文化总结祥林嫂悲剧根源: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和时代的悲剧。残害祥林嫂的也不是某个具体的人,而是封建礼教思想,是鲁镇上深受封建礼教思想毒害的人们,是他们组成的无意识的杀人团自觉或不自觉地用封建礼教这把软刀子杀害了祥林嫂。大家都不是凶手,又都是凶手。他们的行为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封建礼教思想的驱使,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充当了封建礼教卫道士的角色。所以可以这样说,本文表现的是一出“礼
21、教吃人”的悲剧。 许寿裳:人世间的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总结:小说的主题:祝福通过反映了深刻地揭露了。品位语言1、语言风格:老舍:一篇作品须有个情调。情调是悲哀的,或是激昂的,我们的语言就须恰好足以配合这悲哀或激昂。比如说,我们要传达悲哀的感情,就须选择些色彩不太强烈的字,声调不太响亮的字,造成稍长的句子,使大家读了,因语调的缓慢、文字的暗淡而感到悲哀。祝福的语言特色:沉郁的语言特色:文章以沉郁的色调传达悲哀的感情;语言简洁、凝练而寓意宏富,炼字炼句随处可见。课后练习三 1碗是破的,表明她很穷;碗中是空的,表明她即便是乞丐,也活得不如意。强调祥林嫂沦为乞丐时间之久,乞讨的艰
22、难。采用定语后置句的形式,突出“空的”“下端开了裂”,这样写更加突出了祥林嫂处境的悲惨。课后练习三 2这些老女人“待意”寻来听祥林嫂悲惨的故事,并不是真心地同情她,而是作为无聊生活的一种调剂,以他人的痛苦,填补自己空虚的生活。课后练习三 3表现了作者对民众冷漠麻木的心灵的批判和激愤之情。课后练习三 4(1)祥林嫂第一次感到“疑惑”,她并不明白自己的“罪过”;而第二次已经捐了“门槛”,以为自己已经“赎罪”了,可以被“宽恕”了。可是四婶的断喝让她明白自己永远不能被这个冷漠的社会所接受,她的精神崩溃了。(2)这两句话的语气是很不一样的, 第二句是倒装句,它强调了“放着吧” ,命令的意味更强烈,态度也更严厉。5、发现祥林嫂被抢走,鲁四老爷说了两次“可恶” , “然而” ,含义分别是什么?第一次“可恶”的是大白天公然在他家门口“抢人” ,有损鲁家门面,给自己带来了麻烦。 “然而”是转折连词,后面隐含的意思是:祥林嫂私自逃出,礼教中的族权不容;婆婆作主抢回,理所当然。 (而且表示了鲁四老爷的假斯文) 。第二次说“可恶”是针对卫老婆子说的,可恶是因为卫老婆子荐祥林嫂这样的人来,然后又合伙劫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