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模块与教学,苏州大学社会学院金卫星 讲授,一、总体把握新教材基本指导思想,新教材基本指导思想 顺应21世纪全球基础教育改革的潮流,使学生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思想文化日新月异、信息交流不断加强、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代社会,从本土化和全球化的视角有机地学习掌握人类社会政治制度、经济生活、思想文化和科技发展的主要历史进程,深入领会并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世界文明的共性与个性,在提高学生的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教育功能。,新教材基本指导思想 的三个层面,当代社会的基本特征:“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思想文化日新月异、信息交流不断加强、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教学改革的基本着眼点:
2、本土化和全球化的有机统一。 现代公民人文素养:内涵是以中外历史文化为底蕴的健全的公民道德观,包括社会公德意识和个人道德品质;外延体现在公民对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生态科学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九册新版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必修教材从人类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与社会生活和思想 文化科技三个方面,支撑起古今中外历史知识的基本框架,构 成了高中历史课程的三条主轴线,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平行支撑 关系共同支撑起高中历史课程的基本线索;选修教材在逻辑上是对必修教材内容的具体演绎,分别从 历史改革、民主实践、战争与和平、历史人物、历史悬念、文 化遗产等六个方面,丰富了基本线索的内涵使之有血有肉,这 六册选修教材与必修
3、教材的关系是依附关系前者以后者为 历史背景和知识依托,后者通过前者得到具体生动的展示与表 现;六册选修教材之间的关系是补充映衬关系各单册教材 的知识内容程度不同地被其它教材的知识内容所补充或映衬。,二、紧扣20世纪世界历史的基本特征,在生产力发展和世界交往发展两根主轴的共同推动下,人类社会的历史实现了从分散发展向整体发展的转变、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其中整体发展构成了20世纪世界历史发展的根本特征。,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交往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次产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新科技革命 (信息革命) 世界交往的发展: 西方列强争夺世界成为世界交往围绕的中心 世界交往的方式日益多样化并且
4、相互交织 世界交往的两重性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并存,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两个转变,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从分散发展向整体发展的转变,三、把握本模块与六个方面知识的有机联系,1,兼顾与三册必修教材的联系 2,保持与学术动态的密切联系 3,重视运用与军事科技发展相关的图片 4,关注与现实国际政治的联系 5,随时联系人文自然地理知识 6,完整理解相关的人文社会思潮,1,兼顾与三册必修课程教材的联系,在宏观层面上,要让学生懂得在工业化时代开始之前,人类社会的战争按照武器的变化先后经历了古代中世纪的冷兵器时代(约公元前2000公元1500年),和近代的黑色火药时代(公元15001800年);工业革命则
5、使人类的战争进入了一个不断深化的技术变革的新时代。在微观层面上,可通过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随时与学生学过的三册必修课程的内容相联系。,2,保持与学术动态的密切联系,“威尔逊的十四点评价问题”、 “国际联盟的作用”、 “非战公约的效果评价问题”、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评价问题”、 “中国战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与作用问题”等。,3,重视与军事科技发展相关的图片,二战及战后军事武器装备图片,4,关注与现实国际政治的联系,(1)大国对待国际安全事务的态度。 (2)大国主导形成的地区分裂、对峙格局。 (3)国际组织的制度与国际组织机构的运作模式。,5,随时联系人文自然地理知识,6,完整理解相关的人文
6、社会思潮,和平主义(pacifism)作为一种人文社会思潮是指反对一切战争,主张通过宣传和教育,在各民族、国家之间消灭战争和建立持久和平的一种人文社会思潮。又称非战主义。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和平主义的解释是:“和平主义是指争取实现各民族之间持久和平的一切努力和主张。”,值得补充阅读的参考书籍,1,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美约翰米尔斯海默著,王义桅、唐小松译大国政治的悲剧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李植枬主编20世纪世界史(上下卷)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4,英霍布斯鲍姆著,郑明萱译极端的年代(1914-1991)(上下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5,美小约瑟夫奈著,张小明译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