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 金融中介体系与银行理论,一、金融中介体系二、商业银行三、中央银行四、其他金融机构,一、金融中介体系,1、金融中介的概念2、西方国家金融中介体系3、我国的金融中介体系,一、金融中介体系,1、金融中介的概念(1)广义含义:凡是专门从事各种金融活动的组织均统称金融中介。也称金融中介机构或金融机构。包括直接融资中介和间接融资中介。(2)狭义含义:以银行为典型,特指间接融资领域的信用中介。(3)金融中介存在的原因:充当真正的信用中介;分散风险;节约交易成本;提供支付机制和流动性。,一、金融中介体系,金融中介、金融中介机构、金融机构三个名词交替使用,通常情况下,意思没有区别。“中介”狭义的使用:借
2、贷的中介;有时就是指银行。“中介”广义的使用:金融领域中一切从事经营活动的机构,乃至扩及自然人。其他特定用法:日常生活中讲的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资信评估事务所等中介服务组织。,一、金融中介体系,联合国统计署的分类: 国民核算体系SNA按机构的分类: -中央银行; -其他存款公司; -不是通过吸纳存款筹集资金的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以及消费信贷公司等; -金融辅助机构,如各类经纪人; -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一、金融中介体系,金融中介体系的发展趋势: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合二为一,出现了全方位全能型的金融中介机构;养老基金和投资基金为代表的契约型储蓄机构和投资型中介机构的重要性日益加强;以商
3、业银行和储蓄机构为代表的金融中介机构的相对重要性下降。,一、金融中介体系,金融服务业与一般产业的异同很难概括全面、准确;主要区别: a. 资产负债表中,金融资产比率极高; b. 营运资本规模对各自的权益资本的比率极高; c. 均属高风险产业; d. 通常处于政府的严格监管之下;而且往往是国有化、非国有化的焦点金融中介与其他产业部门的共性:其经济活动的目标,与其他产业同样追求利润。,一、金融中介体系,2、西方国家的金融中介体系(1)银行机构体系:居支配地位 a. 中央银行;(中心角色) b. 名称各异的存款货币银行;(商业银行,骨干力量),一、金融中介体系,(2)非银行金融机构: a. 投资银行
4、(商人银行、实业银行、证 券公司、开发银行、持股公司) b. 金融公司; c. 农业银行; d. 抵押银行; e. 储蓄机构; f. 消费信用银行; g. 信用合作社; h. 保险公司; i. 租赁公司; j. 政策性银行 这种金融机构的资金积聚和资金运用各有特点,与存款货币银行有明显区别。,一、金融中介体系,跨国金融中介:随着跨国企业和国际投资的发展,大商业银行,以及大投资银行、大保险公司,乃至辅助中介单位,如会计事务所之类,都全力着眼于全球性的发展,并形成跨国性的金融机构。 这些跨国金融中介具有全球战略目标,资金实力雄厚,业务范围广泛。对国际和有关国家的金融状况有能力产生重大影响。,一、金
5、融中介体系,西方金融业的购并浪潮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业出现重组浪潮,收购、兼并活动频繁。结果表现为先进工业化国家的少数几家金融巨无霸垄断了主要的市场份额,保持和加强了在全球竞争中的实力与地位。 这是一个涉及面极广的问题,如何估价,见解不一,应予关注。,一、金融中介体系,3、我国的金融中介体系:以中国人民银行为领导,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分工协作的金融中介机构体系。,一、金融中介体系,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政策性银行 a.由政府投资设立,根据政府的决策和意向,专门从事政策性金融业务的银行;并且根据具体分工的不同,服务于特定的领域。 b.
6、在从事业务活动中,均贯彻不与商业性金融机构竞争、自主经营与保本微利的基本原则。,一、金融中介体系,共有三家: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进出口银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资金来源有三:一是财政拨付,二是组建时划归的资本金,三是发行金融债券。,一、金融中介体系,国有商业银行: a.共有四家: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是从计划体制下的统一的只有一家银行的体系演化而来的。,一、金融中介体系,无论在人员和机构网点数量上,还是在资产规模及市场占有份额上,在我国整个银行体系中均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世界上的大银行排序中也处于较前列的位置。他们的经营活动,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
7、银行法的约束。,一、金融中介体系,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1999年先后建立了四家由国家投资的特定政策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华融、长城、东方、信达,分别收购、管理和处置从工、农、中、建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剥离出来的不良资产。,一、金融中介体系,其他商业银行: a.以1986年组建交通银行为始点。 b.绝大多数以各种形式的国有资本有主。 c.现均采取股份制形式;其中有的已经上市。 d. 已有外资参股股份制商业银行。 e. 以城市名命名的商业银行,一、金融中介体系,投资银行、券商:在我国,没有直接以投资银行命名的投资银行;众多的证券公司券商实际是投资银行这一环节的主要力量。,一、金融中介体系,农村信用合作
8、社、城市信用合作社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储蓄机构险公司、投资基金华外资金融机构,一、金融中介体系,一、金融中介体系,金融机构多样化的必然性金融范畴,它存在于经济生活中的理由是借助自身的一些特定功能,实现储蓄向投资的转化。由于不同的金融中介,其经营规模、业务领域、职能特征不同,提供给社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不同,因而有着各自的比较优势。这就是说,金融机构必须适应不同的客观条件实现多样性的发展。这个市场经济的共同要求,也是中国金融机构建设应有的方针。,二、商业银行,1、商业银行概述2、商业银行的业务3、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4、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5、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及其相关问题,二、商业银
9、行,1、商业银行概述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商业银行的性质与职能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二、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称谓和“存款货币银行”称谓1)“商业银行”这一名词发源于英国,原是指专门融通短期性工商业资金的金融机构。2)现代商业银行用这个名称并不贴切,所以IMF用“存款货币银行”这种名称来重新定义商业银行,体现其能够创造存款货币的特征。3)但由于“商业银行”一词沿用已久,在国际金融和学术文献及惯例上已约定俗成,所以一般情况下仍沿用商业银行这种称谓。,二、商业银行,4)在西方,属于存款货币银行的有商业银行、存款银行、普通银行等等名称。5)我国的存款货币银行包括: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
10、行中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其它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及财务公司等。,二、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1)货币经营业与早期银行的产生货币经营业:从事货币鉴定、兑换、保管及汇兑业务的古老货币经营机构。主要以古老的货币兑换业和银钱业为体现。货币经营业由于聚集了大量的货币,其随着放贷活动的出现,就意味着古老的货币经营业向银行业的转变。国际贸易与国际经济的发展推动了银行业及金融业的产生发展,早期银行随之出现。,二、商业银行,1580年建立的威尼斯银行是最早出现的近代银行,也是历史上首先以“银行”为名的信用机构。此后,相继出现了米兰银行、阿姆斯特丹银行、汉堡银行等早期银行。早期银行的特点是:贷款利率高,贷
11、款对象主要是政府。,二、商业银行,(2)现代银行业的兴起资本主义工商企业的发展推动了现代银行业的产生发展。1694年出现的英格兰银行是世界上第一家股份制银行和现代银行。英格兰银行的成立标志着现代银行制度的建立,它的贴现率一开始就定为4.5%-6%,大大低于早期银行的贷款利率。现代资本主义银行体系的建立途径:1)早期银行转化而来;2)新组建的股份制银行。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工业革命后的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建立了规模巨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二、商业银行,(3)旧中国现代商业银行的出现及发展直到1845年在中国才出现第一家新式银行英国人开设的丽如银行。随着产生和发展自身银行业的主要社会条件逐步形成
12、,于1897年成立了中国通商银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以后的几年,中国的私人银行业有一个发展较快的阶段。1927年以后,在国民党当政期间,系统地开始了官僚资本垄断全国金融事业的进程。,二、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的性质与职能(1)商业银行的性质: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的金融企业。作为企业,利润最大化是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及内在发展动力。作为特殊企业,商业银行的经营对象和业务内容是货币资金和信用业务,与一般的工商企业不同。作为特殊的金融企业,商业银行业务的广泛性和综合性以及商业银行特殊的信用创造功能也使其区别于其他金融机构。,二、商业银行,(2)商业银行的职能信用中介职能;支付中介职能;信用创造职能;金融服务
13、职能。,二、商业银行,(3)商业银行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商业银行业务内容的广泛性使其成为整个金融体系与经济运行的重要环节;商业银行作为信息中心极大地改善了资源分配的有效程度;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对整个社会的货币供给量具有重要影响;商业银行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的神经中枢。,二、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1)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商业银行的产权结构是多种多样的。依据产权结构的不同,可将商业银行分为股份制商业银行、私人商业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是现代商业银行最主要的产权结构形式,甚至有的国家和地区规定银行必须是股份公司。,二、商业银行,(2)商业银行的外部组织形式单元制。又叫单一银行制。
14、单元制银行是指那些不设立或者不能设立分支机构的商业银行。单元制银行业务由各个独立的银行经营,单元制银行以美国最为典型。分支行制。分支行制是指法律上允许在除总行以外的本地或外地设有若干分支机构的一种银行制度。这种银行的总部一般都设在大都市,下属分支机构由总行领导。目前大多数国家实行的都是分支行制,其中以英国、德国、日本最为典型。我国主要也采取分支行制。,二、商业银行,银行持股公司制。银行持股公司制又称集团银行制,是指由某一银行集团成立股权公司,再由该股权公司控制或收购两家以上的若干银行而建立的一种银行制度。这些独立银行的业务和经营决策权均由股权公司控制。这种银行组织形式在美国最为流行。例如,花旗
15、银行就是银行持股公司制,它控制着多家银行。连锁银行制。连锁银行制又称联合银行制,是指由同一个人或集团控制两家或两家以上的银行.这种控制可以通过持有股份、共同指导或其他法律允许的形式完成。连锁银行制的成员银行保持自己的独立地位,掌握各自的业务和经营政策,具有自己的董事会。连锁银行制与银行持股公司制的区别在于不需要设立独立的控股公司来控制资本。,二、商业银行,(3)商业银行的内部组织结构商业银行内部组织结构是指银行内部各部门的设置、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内部组织结构并没有统一的模式。如: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内部组织结构分为决策系统、执行系统、监督系统和管理系统四个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内部组织结构,二、
16、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1)全能化1933年危机之后,美国通过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规定商业银行不能从事投资银行业务。大危机之后,形成了商业银行的两种发展模式:全能型(如德国、奥地利、瑞士等)和职能分工型模式(如美国、英国、日本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浪潮推动了银行业务的全能化发展趋势。1999年美国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允许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标志着西方国家分业经营制度的最终结束 。,二、商业银行,我国的情况: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银行业务极为单纯,不存在分业、混业问题。 改革开放,银行业务增多,但经营混乱。为了避免危害而于1995年颁布的商业银行法,确立
17、了中国现阶段严格的分业经营的金融体制。分业经营对银行业发展所与生俱来的桎梏以及加入WTO后面对的新挑战,均显而易见。突破分业经营界限的趋向已日益明显。,二、商业银行,(2)集中化二战以后银行业的集中趋势已经显现,许多国家的银行业主要由少数几家大银行所控制。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银行业的兼并、收购风起云涌,这种兼并浪潮直接导致银行业向高度集中的方向发展。,二、商业银行,(3)电子化电子、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推动,金融电子化在已席卷全球,网络银行已成为金融市场上的一种崭新运作模式。(4)国际化,二、商业银行,2、商业银行的业务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表外业务),
18、二、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即形成资金来源的业务。商业银行全部资金来源包括两部分:自有资本和外来资金。外来资金又包括存款和借入款。 负债业务决定资产业务,负债规模决定资产规模。,二、商业银行,1)自有资本:资本金。如成立时发行股票所筹集的股份资本,公积金和未分配的利润,这些统称权益资本。一般说来,商业银行资金来源中的自有资金所占比重很小,不过却是吸收外来资金的基础。商业银行具有较强外部性的特殊企业,各国都采取高额注册资本金要求的方式来提高该行业的准入门槛。巴塞尔协议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自有资本有明确规定:银行最低资本额为银行风险资产的8%,其中核心资本不能低于风险资产的4%。,二、商业银行
19、,巴塞尔协议的核心思想是商业银行的最低资本额由银行资产结构的风险程度所决定,资产风险越大,最低资本额越高。核心资本:股本和公开储备。公开储备如股票发行溢价、未分配利润和公积金等。附属资本:未公开储备、重估储备、普通准备金、混合资本工具。如可转换债券、永久性债务工具、长期附属债务。,二、商业银行,2)存款类负债:吸收存款。吸收存款的业务是银行接受客户存入的货币款项,存款人可随时或按约定时间支取款项的一种信用业务。吸收存款是银行与生俱来的基本特征 。 存款类负债是商业银行最传统的负债形式,最基本的资金来源方式。存款分为交易账户和非交易账户。交易账户是指个人或企业为了交易目的而开立的支票账户,客户可
20、以通过支票、汇票、电话转帐、自动出纳机等提款或对第三方进行款项支付。非交易账户包括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二、商业银行,活期存款(demand deposit),指那些可以由存户随时存取的存款。存入这种存款的,主要是用于交易和支付的款项。这种存款,支用时须使用银行规定的支票,因而又有支票存款之称。,二、商业银行,定期存款(time deposit),指那些具有确定的到期期限才准提取的存款。存入这种存款的是近期暂不支用和作为价值储存的款项。国外20世纪60年代以来,银行为了更广泛地吸收存款,推出了“可转让”的定期存单,这种存单于到期日前可在货币市场上转让买卖。,二、商业银行,储蓄存款(saving
21、),是针对居民个人积蓄货币之需所开办的一种存款业务。这种存款通常由银行发给存户存折,一般不能据此签发支票,支用时只能提取现金或转入存户的活期存款账户。储蓄存款定期居多,但无论定期、活期,都支付利息,只是利率高低有别。,二、商业银行,二、商业银行,二、商业银行,3)借入类负债:其他负债业务同业拆借回购协议向中央银行贴现或借款在公开市场上发行金融债券和存单结算过程中的短期资金占用,二、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其主要的、直接的目的在于缓解本身资金的暂时不足。向中央银行借款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再贴现,把自己办理贴现业务所买进的未到期票据,再转卖给中央银行;二是直接借款,用自己持有的有价证券作
22、为抵押品向中央银行取得抵押贷款。,二、商业银行,这项负债业务,无论是从在商业银行负债中的比重来看,还是从在中央银行资产中的比重来看,在西方国家都很小。在我国,由于体制的原因,该项目一直是国有商业银行一项重要的资金来源。不过趋势明显趋于下降。,二、商业银行,银行同业拆借是指银行相互之间的资金融通。在这种拆借业务中,借入资金的银行主要是用以解决本身临时资金周转的需要,一般均为短期的。同业拆借的利率水平一般较低。,二、商业银行,近二三十年来,各国存款货币银行,尤其是大的存款货币银行,在国际货币市场上广泛地通过办理定期存款,发行大额定期存单,出售商业票据、银行承兑票据,以及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这种
23、方式利于获得资金,又同时是易受冲击的脆弱环节。,二、商业银行,结算过程中的资金,是指在为客户办理转账结算等业务过程中可以占用客户的资金。占用的时间虽然很短,由于周转金额巨大,占用的资金数量相当可观。从任一时点上看,总会有那么一些处于结算过程之中的资金,构成存款货币银行可资运用的资金来源。,二、商业银行,发行债券也是存款货币银行的负债业务。自1985年以来,我国存款货币银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中国人民银行批准,面向社会发行金融债券,为指定用途筹集资金。,二、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即将通过负债业务聚集起来的货币资金加以运用的业务。是商业银行取得收益的重要渠道。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主要用途是
24、:现金资产、贴现、贷款、证券投资及其他资产。我国银行的资产业务向多样化方向的转化已呈较快的发展趋势。,二、商业银行,1)现金资产商业银行资产中最具有流动性的部分,属于一级储备资产,基本上给银行不带来收益。现金资产包括库存现金、在央行的存款、存放同业的资金以及托收中的现金。 商业银行总在流动性得到保证的情况下,尽量压低现金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例。,2)贴现(discount):购买票据的业务叫贴现;贴现实际上是信用业务。 贴现业务的对象主要是商业票据和政府短期债券 。,二、商业银行,二、商业银行,3)贷款(loan)贷款是银行将其所吸收的资金按照一定的利率贷给客户并约定归还期限的业务。银行获取收益
25、的主要来源之一。贷款在商业银行资产业务中的比重一般占首位。贷款业务种类很多,划分标准或角度各异。,二、商业银行,按贷款是否有抵押品划分:抵押贷款和无抵押的信用贷款按贷款对象划分:工商业贷款、农业贷款和消费贷款等按贷款期限划分:短期贷款、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按还款方式划分:一次偿还的贷款和分期偿还的贷款,二、商业银行,4)证券投资(portfolio investment)证券投资业务是指银行购买有价证券的经营活动。商业银行银行从事证券业务的目的:获取收益;分散风险;补充流动性。主要投资对象是政府及所属机构的证券。我国商业银行证券投资业务对象主要是政府债券和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发行的金融债券。不得
26、从事信托投资和股票业务。,二、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支付结算类的业务:汇票、本票、支票、托收、信用证等银行卡业务:信用卡、记账卡、智能卡、支票卡等代理类业务:代收代付类、代理金融机构业务等基金托管业务咨询顾问类的业务:资产管理顾问、财务管理、现金管理等担保类业务:贷款担保、银行承兑汇票、备用信用证等承诺类业务:信用额度、循环贷款承诺、票据发行便利等交易类业务:远期合约、金融期货、互换、期权等其他类:保管箱服务、租赁业务、信托业务等,二、商业银行,凡银行并不需要运用自己的资金而代理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并据以收取手续费的业务统称中间业务(middleman business
27、),中间业务也称做无风险业务。表外业务(off balance sheet business)是指未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且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业务。广义的表外业务既包括传统的中间业务,又包括金融创新产生的一些有风险的业务,如互换、期权、期货等。通常提及的表外业务专指金融创新中产生的一些有风险的业务,即狭义的表外业务。近些年来这类业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给银行业带来了发展的机会与相应的高风险。,二、商业银行,1)汇兑,也称汇款是极古老的业务。可分为电汇、信汇和票汇三种形式。 在当今银行业务广泛使用电子技术的情况下,除小额款项仍有使用汇款形式的必要外,大笔资金基本上都是通过电子资金调拨系统处理。
28、2)信用证业务是由银行保证付款的业务。 在异地采购,尤其是国际贸易中,得到广泛使用的是商品信用证。,二、商业银行,3)银行信托是银行接受客户的委托,代为管理、经营、处理有关钱财方面的事项。信托业务种类极多、范围极广,需要专门的知识、广泛的信息和丰富的经验。我国金融信托业源于1917年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成立的“保管部”。,二、商业银行,4)代收、代客买卖、承兑和保理等业务是银行中间业务的另一大类,在现代银行业务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5)银行卡包括信用卡、支票卡、记账卡(如我国广泛使用的“借记卡”)、智能卡等。银行业务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银行卡的出现,给银行业务带来了新面貌。1986年由中国银行
29、发行的长城卡是我国最早的银行卡。,二、商业银行,3、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在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最重要的特征是,商业银行能以派生存款的形式创造和收缩货币,从而强烈地影响货币供应量,即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功能。现代信用经济条件下货币供给机制是由两个层次构成的货币供给系统。一个层次是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供给,另一个层次是商业银行的存款货币创造。,二、商业银行,(1)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的含义原始存款:人们以现金形式存入或者来自中央银行的各种贷款而增加的存款。派生存款:由商业银行以贷款或证券投资所引申出来的存款。银行体系中绝大多数存款是派生存款。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商业银行在原始存款存款基础上创造派生存款的过
30、程。,二、商业银行,(2)商业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前提条件:部分准备金制度和支付清算功能(转账结算)各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称作准备存款。由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吸收存款之后,要提留一定比例准备金存入中央银行作为应对客户提现要求的准备称为法定准备金。银行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存款对该银行所吸收的存款总额的比率叫法定准备率。基于活期存款业务商业银行有了支付清算功能,支票多次周转而不提现,商业银行才能够贷款引申存款。,二、商业银行,(3)商业银行多倍存款的创造:最抽象的模型假定:a、法定准备金率为20%;b、不保留超额准备金;c、全部采用非现金结算方式;d、没有支票存款向定期存款或储蓄存款转化。举例
31、:假设A银行的客户甲收到一张中央银行的支票,金额为10000元;客户甲委托A银行收款。从而A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增加10 000元,而甲在A银行账户上的存款等额增加10 000元。,二、商业银行,A银行吸收了存款,从而有条件贷款。设法定准备率为20%,则A银行针对吸收的这笔存款的法定准备金不得低于2000元。如果A银行向客户乙提供贷款,按最高可贷数额是8000元,则A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二、商业银行,当乙向B银行的客户丙用支票支付8000元,而丙委托B银行收款后,A银行、B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二、商业银行,B银行在中央银行有了8000元的准备存款,按照20%的法定准备率,则它的
32、最高可贷数额为 6400元。向客户丁贷出6 400元后,则B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二、商业银行,当B银行的客户丁向C银行的客户戊用支票支付6400元的应付款,而客户戊委托C银行收款后,B银行、C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二、商业银行,C银行在中央银行有了6400元的准备存款,按照20%的法定准备率,则它的最高可贷数额不得超过5120元。如向客户贷出,则C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二、商业银行,当C银行的客户己向D银行的客户庚用支票支付6 400元的应付款,而客户庚委托D银行收款后,C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二、商业银行,如此类推,商业银行存贷机制不断展开,存款的派生过程如下表:,二、商业
33、银行,商业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二、商业银行,如以D表示包括原始存款在内的经过派生的存款增加总额,以R 表示原始存款或准备存款的初始增加额,rd 表示法定存款准备率,则三者关系式如下:(L表示原始存款基础上发放的贷款总额 ),二、商业银行,银行存款货币创造机制所决定的存款总额,其最大扩张倍数称为派生倍数,也称为派生乘数。它是法定准备率的倒数。若以K代表;则如下式:,这里的 K 值只是原始存款能够扩大的最大倍数,实际过程的扩张倍数达不到这个值。,二、商业银行,(4)多倍存款的创造:更为现实的考察仍设D为活期存款量的增额,rd为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率;再假定T为定期存款量的增额,rt为定期存
34、款的法定准备率,R为总准备存款的增额,且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之比为t(T/D)。则有:,二、商业银行,以上的分析模型没有涉及现金;贷款、存款、货币支付均在银行的账页上进行。然而,客户总会从银行提取或多或少的现金,从而使一部分现金流出银行系统,出现所谓的“现金漏损”。现金漏损额与活期存款总额之比称为现金漏损率,也称提现率。如用C代表现金漏损额,用 c 代表现金漏损率,则: cC /D; CcD,二、商业银行,当设定包括现金的情况下,存款货币的创造乘数为:,二、商业银行,为安全或应付意外之需,银行实际持有的存款准备金常常高于法定准备金。超过法定要求的准备金,称超额准备金,以 E 代表。超额准备金与活
35、期存款总额的比,称为超额准备金率,以e代表。这时,银行的初始准备为: R = DrdtrtDcDeD = D(rd trtce),二、商业银行,这时的存款货币创造乘数:考虑到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之分,考虑到现金漏损,考虑到超额准备,则是:,二、商业银行,以上模型,只是就基本可测因素对存款派生倍数影响所推导出的银行扩大贷款的最大限度。但是,贷款不仅取决于银行行为,还要看企业是否有要求。在经济停滞和预期利润率下降的情况下,可能的派生规模并不一定能够实现。派生存款的倍数缩减过程与其倍数创造、扩张过程是相对称的,原理一样。,二、商业银行,(4)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控制-对基础货币的提供关于“现金”:我国
36、习惯,称钞票和硬币为现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口径是以“通货”(currency)来统计钞票和硬币的数额。但currency的用法很广泛,在日常生活中,包括经济著述,常常是泛指货币。此外还有一个英文字cash,其习惯用法之一是指我们所指的“现金”;而在其他场合,则是指包括现金和活期存款等可以随时动用的款项。,二、商业银行,现金进入经济生活的渠道是存款货币银行的客户从自己的存款账户提取现金。每一个存款货币银行,在其日常的经营活动中,都有现金的不断流入和不断流出。如果现金的提取可以由现金的存入所满足,存款货币银行则不必补充现金。如果存入的现金满足不了提取现金的要求,存款货币银行则必须补充现金。,二、
37、商业银行,补充的基本途径就是到中央银行从自己的准备存款账户提取;如果银行库存的现金过多,则会及时存入自己在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账户。为了保证存款货币银行可以及时地从准备存款账户提取现金,中央银行则必须印制足够的钞票、铸造足够的硬币。由此可以理解,已经存在于流通过程中的现金,就是过去存款货币银行从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账户上陆陆续续提取现金所形成的。,二、商业银行,当存款货币银行总体向中央银行提取的现金多于存入的现金,是现金发行量的增长,简称现金发行;当存款货币银行总体向中央银行存入的现金多于提取的现金,是现金发行量的减少,则称现金回笼。总的来看,年复一年,现金的发行都是增长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的增长。
38、,二、商业银行,当现金的增发是必然趋势时,那就意味着存款货币银行从准备存款账户不断地提取现金,准备存款相应下降;但经济增长,必然也同时要求存款准备增大以支持存款货币有足够的增长。所以,在经济增长的条件下,准备存款必须不断地得到补充。,二、商业银行,要使存款货币银行整体的准备存款总额增加,必须有中央银行资产业务的增加。存款货币银行从中央银行补充准备存款的途径: 向中央银行再贴现和直接取得贷款; 向中央银行出售自己持有的债券; 向中央银行出售自己持有的外汇,二、商业银行,在这个连续的过程中,中央银行一方面积累了自己的资产;而另方面则形成两大负债项目: a.不断补充、不断提取现金的准备存款余额; b
39、.由一笔笔现金漏损所累积形成的流通中现金。,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上的表现:,二、商业银行,扩大资产业务并不以负债的增加为前提是中央银行特有的能力:中央银行在国内信用交易的范围内,没有类似存款货币银行的准备存款,也没有任何一个在它之上的机构可以保存它的存款;中央银行也不需要通货库存,通货就是它印制和铸造的。中央银行扩大了资产业务,必然相应地形成存款货币银行的准备存款和货币发行资产负债必然平衡。,二、商业银行,但从客观经济过程来说,约束则是强有力的:存款货币银行不需要补充准备存款,中央银行有能力也无从发挥;强行支持无限制的货币创造,则会促成通货膨胀。,二、商业银行,基础货币:存款货币
40、银行的存款准备,是准备存款加库存现金;“漏损”的现金,也即不仅离开中央银行并且也离开存款货币银行的现金,是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对于创造信用货币来说,“存款准备”与“流通中货币”这两者缺一不可。因而统称为基础货币,或称高能货币、强力货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称之为“准备货币(reserve money)”。,二、商业银行,基础货币定义: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与银行存款准备金(包括库存现金准备、法定存款准备金以及超额准备)。基础货币的构成常用下式表达: B = RC 式中,B为基础货币(由于基础货币也称高能货币,所以也通常以符号H代表);R为存款货币银行保有的存款准备金(准备存款与现金库存);
41、C为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基础货币是存款货币创造的基础,直接表现于中央银行的负债。中央银行创造和提供基础货币与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关系是一种源与流的关系。,二、商业银行,货币乘数:把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相比,其比值称之为货币乘数。用MS代表货币供给,B为基础货币,m为货币乘数,则有下式: MS = m B m = MS /B,二、商业银行,基础货币中的通货,即处于流通中的现金C,它本身的量,中央银行发行多少就是多少,不可能有倍数的增加;引起倍数增加的只是存款准备R。因此,基础货币CR与货币供给量CD的关系可示意如图:,二、商业银行,二、商业银行,相应的代数表达式:,又可整理为:,二、商业
42、银行,C/D或D/C,即C与D的比,称为通货-存款比。这个比率的大小取决于私人部门行为。R/D或D/R,即R与D的比,称为准备-存款比。这个比率的大小取决于存款货币银行行为。这两个比率决定乘数的大小,再加上基础货币,即决定货币供给量。而基础货币的多少,在一定意义上说取决于中央银行行为。,二、商业银行,发行收入问题:钞票是中央银行发行的,而每张进入流通的钞票,按其面值来说,都是实实在在的购买力。那么,中央银行发行钞票的“收入”跑到哪里去了? “发行收入”这个词追溯起来,应是套用“铸币收入”或“铸币税”而来的。在铸币流通条件下,铸币收入,或铸币税,是指铸币面值与铸币成本的差额。当铸造钱币是王室、国
43、家的特权时,铸币税直接就是财政的收入。,二、商业银行,问题是,在钞票代替了铸币条件下不能否套用铸币税的分析思路。中央银行的钞票发行构成了国家财政的债务收入和经济行为主体的借款收入。无论是政府还是经济主体,使用这种借入的收入,负有按约定归还本金的义务,其代价则是按期支付利息。中央银行的所谓发行收入,实实在在地就是这些利息收入。,二、商业银行,对现代货币供给的总体评价:A.现代信用货币制度是最节约的货币制度。 首先,节约了货币材料。现代信用货币中的钞票和硬币是用纸或贱金属制造的,存款货币本身只不过是银行账户上的一个数字,而电子货币,更是极大的节约。其次,节约了有关货币流通方面的费用。最后,货币流通
44、速度的加快,可以减少货币需要量。,二、商业银行,B.双层次的货币创造结构第一个层次创造存款货币的存款货币银行: 在这一层次上创造多少存款货币是由许许多多存款货币银行,在经济生活中无数的时点和地点上,通过自我约束机制分散地决策。正是分散决策,才有可能针对千差万别的需求机动灵活地供给货币;而自我约束机制则使它们不能不认真地对客户所提出的需求进行评价和筛选。,二、商业银行,第二个层次中央银行: 分别每一笔存款货币的创造都合理,并不等于创造的存款货币总量必然符合经济的客观要求。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则可解决全局均衡的问题。,二、商业银行,C.联结微观金融与宏观金融的关节点信用货币的创造机制是金融的微观方面
45、向金融的宏观方面过渡和金融的宏观方面向金融的微观方面过渡的关节点。信用货币创造,都是公司、公众、政府机构为一方和存款货币银行、中央银行为另一方,环绕一笔一笔具体的货币存、取、借、贷,所进行的诸多微观经济行为的过程。但经济行为主体的微观金融行为却为经济生活连绵不断地提供了流通中的货币。流通中的货币构成货币供给,从而关系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对比,构成宏观金融问题的核心,导出了宏观经济的结果。,二、商业银行,当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失衡,从而客观经济生活从金融的宏观方面提出调整要求时,其实现也不能绕过信用货币的创造机制:即只能透过利益机制影响参与金融行为的诸多微观经济主体,并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改变宏观均
46、衡状态的。当然,在非常时期可有非常措施。只有了解信用货币的创造机制,才能具体理解金融微观方面与金融宏观方面的连结。,二、商业银行,4、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1)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三原则的统一。商业银行是以经营金融业务获取利润的企业。利润目标是最具本质意义的目标。由于单凭市场机制、利益机制的调节,难以避免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之间产生矛盾,因而,对金融业普遍强调必须加强国家的监督管理。,二、商业银行,盈利性原则:盈利性是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最终目标,也是其不断改进服务、开拓业务和改善经营管理的内在动力。盈利性原则在三原则中占据核心地位。流动性原则:是指商业银行能够随时应付
47、客户的提取存款和必要贷款所需求的支付能力。流动性保持的核心是银行力求以最小成本来获取所需要的资金。,二、商业银行,安全性原则:安全性原则是指商业银行应努力避免各种不确定因素对它的影响,保证商业银行的安全运作和稳健发展。商业银行的经营三原则既统一又矛盾。一般讲,流动性与安全性是正相关的,而它们与盈利性往往是矛盾的,因此,只能统一协调,寻求最佳的均衡点。,二、商业银行,(2)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随着各个历史时期经营条件的变化,西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经历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资产负债综合管理三个演变阶段。出发点都是为了使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三者的组合协调、合理、有效 。,二、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理论(20世纪60年代以前)是商业银行传统的管理思路。核心是保持资产的流动性。历经三个发展阶段:商业贷款理论,也称真实票据论、自偿性贷款理论,源于亚当.斯密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该理论认为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流动性很强的活期存款,因此银行的资产业务应主要集中于短期自偿性贷款,以保持与资金来源高度流动性相适应的资产的高度流动性。强调贴现有交易背景的票据,以保障贷款的自偿性。强调资金运用受制于资金来源的性质和结构,这也成为商业银行资金运用的一条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