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徐文兵老师浅释腠理在中学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了“腠理”一词,在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中,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后来扁鹊又说:“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教科书的解释说腠理是皮肤纹理,让人感觉腠就是表皮的意思。后来上大学学习内经,接触了更多的相关词汇,发现那种解释不太确切,有必要深入研究一下。“腠”发音同“凑”,含义也相近,有时也通假互用。“凑”的本意是“水流汇聚”的意思,引申为“聚集”,相关的词汇有凑集、拼凑、凑和等等。“腠”用肉代替水做偏旁,意思是皮肉聚集。从微观的角度来讲就是单个细胞簇拥在一起,从宏观上形成了覆盖全身的细腻的表皮,但是微观上看,每个细胞之间有细微的间隙,这些细胞和它
2、们之间细微的缝隙就是腠。中医研究细致入微,常常涉及到肉眼不见的外部虚邪、体内真气,所以也研究到了人体微观结构,所以产生了皮腠、肌腠、腠理的词汇。“理”的本意是顺着玉石的自然纹路治玉。说文:“理,治玉也。顺玉之文而剖析之。”做为名词的理,就是指玉石的自然纹理,也就是裂隙所在。人体不是天衣无缝,人的肉眼所见的表皮上有毛汗孔和纹理。这些纹理就是细胞之间的间隙、接缝连接、拼凑而成,纹理所在也就是间隙所在,也就是腠之所在。中医有粗理、细理、小理、膲理等词汇。简单地说,腠是肉眼不可见表皮间隙,理是肉眼可见的表皮纹路。有人把毛汗孔解释为腠理,是不确切的。毛汗孔是孔,是水液、毛发出入生长之处,中医另有命名,如
3、鬼门、玄府、汗空等等。腠理是隙,更加细微,是无形的邪气、正气出入之处。腠理做为人体组织的一部分,与体内脏腑气血有密切地关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谓:“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 医宗金鉴注解为“腠者,一身之隙,血气往来之处,三焦通会真元之道路也;理者,皮肤脏腑内外井然不乱之条理也”。灵枢论痛指出人体“筋骨之强弱,肌肉之坚脆,皮肤之厚薄,腠理之疏密,各不同”。腠理的疏密与三焦元气和主一身之表的足太阳膀胱有密切地关系,灵枢本藏:“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 “密理厚皮者,三焦膀胱厚;粗理薄皮者,三焦膀胱
4、薄;疏腠理者,三焦膀胱缓。”随着年龄的增长,元气、肾阳衰减,腠理也变得稀疏。灵枢经天年谓:“年四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鬓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腠理的开合则受卫气的控制,因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灵枢本藏言卫气能“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 还说“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 灵枢脉度谓:“其流溢之气,内溉脏腑,外濡腠理”。分肉是肌肉间隙,腠理是表皮的缝隙,肥是饱满充盈的意思。如果把细胞比作山的话,腠就如同两山之间的山谷,理就是多个山谷连接成的沟壑。腠理肥,则间隙小;腠理疏,则间隙大。外部环境寒热变化,影响腠理开合。灵枢经五癃津液别篇谓
5、:“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流于膀胱,则为溺与气”。内部环境,特别是心境也会影响腠理开合。素问生气通天论谓:“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腠理是体内真气外散之处,也是外邪入侵之处。灵枢百病始生说:“是故虚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肤,皮肤缓则腠理开,开则邪从毛发入,入则抵深”。所谓虚邪就是无形的邪气,也就是细微的肉眼看不见的邪气。俗话说:眼见为实。肉眼能够看到的,包括借助显微镜能看得到的细菌、病毒都是实邪。虚邪能够从看似无缝致密的腠理侵入人体。素问皮部论说:“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脏腑也。”新修本草序:“几缠肤腠,莫知救止;渐固膏肓,其於夭折。”作为防病而言,腠理致密,开合自如是关键因素。作为治病而言,疾在腠理,早期治疗至关重要。成语防微杜渐,可以做为腠理的一个很好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