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荥高文科地理 第 1 页 共 10 页地理必修 3 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长江三角洲平原与松嫩平原在发展农业上的共同区位优势是 热量充足 雨热同期 地形有利于机械化 土壤肥沃A B C D读我国四个地区的简图,回答 23 题。2下列有关图中四地气候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地冬季漫长B乙地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变率大C丙地降水集中于夏秋季节,冬春季节寒冷干旱D丁地雨季长,降水丰富3下列有关图中四地农业发展着眼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改良沼泽地,扩大农耕用地 B乙地开发宜农荒地,提高粮食产量C丙地发展立体农业,改善环境 D丁地适合发展混合农业某调查小组对某地方圆1000 米范围内
2、进行了生态调查,其生态状况如图所示。据此回答45 题。4.要对该地这种生态环境的发展变化进行宏观监控,宜选用的技术是 A.RS B.GPS C.GIS D.人工科学考察5.控制该生态现象的发展和蔓延,所采取的措施最合理的是 A.退耕还林 B.退耕还草 C.规定合理载畜量 D.防止过度樵采下图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制作的某城市忠信城区月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读图,回答第6题。6.该图的制作与应用借助于 A.遥感技术获取道路网信息,测定监测点分布B.全球定位系统确定事故的位置,预荥高文科地理 第 2 页 共 10 页测交通流量C.地理信息系统查询事故频次,分析出警最优路径D.数字地球技术,实现道路与监测
3、点的互换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是防治荒漠化的重要对策和措施。据此完成以下 78 题7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方式不同,下列各项中合理的是 A、旱作农业区减少用水数量 B、草原牧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C、干旱地区改革耕作和灌溉技术 D、农作区推广节水农业,防治土壤盐碱化8绿洲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正确做法是 A、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封沙育草,保持、恢复、发展天然灌草植被 B、绿洲前沿建立农田防护林网C、绿洲内部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 D、水源丰富区设置沙障工程读我国西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 910 题。9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A由于过度
4、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D由于有水源,以井为中心的地区农牧业活动较多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10荒漠化的治理既是科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因此治沙战略应 A以工程措施为核心 B以消除贫困为核心 C以生物工程为核心 D以跨流域调水为核心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雨林。路透社巴西利亚 2008 年 1 月 23 日消息:亚马孙森林在过去的 5 个月中再次遭到严重破坏, 毁林面积从 2007 年 8 月的 243 平方千米激增到 12 月的 948 平方千米。这个数字相当于2004 年同期的 4
5、倍。据此回答 1112 题。11导致亚马孙森林不断遭到严重破坏的原因可能包括 ( )荥高文科地理 第 3 页 共 10 页为了脱贫而实施过度的迁移农业 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开辟大型农牧场为了偿还债务而进行商业性伐木 为了满足人口增长对土地的需求A B C D12下列保护雨林的措施中能够较好地协调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是 ( )A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受益 B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C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 D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读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回答 1314 题。13雨林生态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是图中的 ( )Aa Bb Cc Dd14雨林中土壤贫瘠的最主要
6、原因是 A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 盛,土壤缺乏养分积累和补充B气候高温多雨,淋溶作用强C雨林植被的光合作用强烈D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区,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图是“ 山西某地煤炭 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 1516 题。15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 ( )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 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 促进产业结构的转换 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A B C D16该生产结构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 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 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A B
7、 C D流域的开发以河流的利用与治理为核心, 结合流域的具体特征,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读下页图,完成 1718 题。17田纳西河流域最适合布局的工业类型是 荥高文科地理 第 4 页 共 10 页A市场导向型工业 B技术导向型工业C劳动力导向型 D动力导向型工业18综合开发后,有关田纳西河航运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水坝修建后,河流径流量变得稳定B修建了大量的大坝船闸,使通航里程增加C航道加宽加深,通航能力增强 D水运通航成本已经和陆路成本相差不多下图为“我国中温带某地的地形剖面图及年降水量曲线图”,读图回答1920问题。19.四个区域土地资源按利用类型分依次为( )A.草地、林地、以旱地为主
8、的耕地、林地 B.沙漠、草地、林地和草地、林地C.草地、林地、以水田为主的耕地、林地 D.沙漠、林地、草地、林地20.关于图示农业基地开发的说法正确的是( )大力开垦黑土和沼泽土,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依靠科技提高单产 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全面发展,使农产品多层次、大幅度地升值 淡化农业土地开发,使该地逐步转化为我国最大综合工业基地A. B. C. D.虎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其得名于横穿境内的七虎林河,是满语的音译,意思是“沙鸥云集之所”。结合右图,回答2122题。21.下列有关虎林的叙述,错误的是( )A河流冰封期长,有春汛B冬季寒冷而漫长,无霜期较短C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
9、候D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荥高文科地理 第 5 页 共 10 页22.虎林市天蓝、地绿、水清,其出产的大米具有晶莹剔透、口感香甜、营养丰富的优良品质。影响虎林市大米生产的特殊区位因素是( )A气温的日较差小 B生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C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D绿色无污染的自然环境读“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圈层示意图”,回答 2324 题:23.珠江三角洲地区部分产业转移出去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当地人口稠密、交通拥挤B.资本过剩、污染严重C.自然资源不足,使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逐 渐下降D.产业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足24.图中接受产业转移地区的突出优势是A.科技发达 B.交通便利C.劳动力价格和地租
10、相对低廉,资源丰富 D.第三产业发达经国务院批准,西气东输二线东 段工程于2009 年 2 月 7 日正式在广东深圳开工建设,标志着这个总投资超过 1400 亿元的世界最大管道工程项目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读我国西气东输二线管道线路走向示意图,回答 2526题。25.关于该工程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工程的投资大,回收周期长 B有利于促进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C线路途经地区能源十分短缺 D促进工程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26该工程对沿线地区的影响正确的是A可以减少四川省的酸雨发生 B干线主要经过东部经济地带C对沿线地区造成极大的生态破坏 D可以改善珠江三角洲的能源消费结构西部地区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
11、 72%,已探明的煤炭保有储量占全国的 39%,下图是西电东送示意图, 据图回答 2728 题。27.西电东送可以缓解东部日益严重的环保压力,主要是因为 ( )A.西电东送使电价升高,东部用电量减少B.西电东送使电价降低,使用环保电器者增多荥高文科地理 第 6 页 共 10 页C.西电东送使东部地区煤炭输入量减少D.西电东送使东部地区工业成本降低,有能力 改善环保条件28.西电东送是指西部地区的水电和火电输往东部,图中有火电站分布的是 ( )A. B. C. D.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产业转移局部示意略图,回答 2930 题。29.20 世纪 80 年代初,世界产业开始向中国沿海地区转移,这些
12、产业一般为( )A.技术密集型 B.资金密集型 C.劳动力密集型 D.能源密集型30.这些产业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初这一特殊时期开始转移到我国,是因为我国( )A.采取了有效的产业政策,进行了体制改革,改善了投资环境B.农村剩余劳动力被解放、大量涌向东南沿海地区C.东南沿海地区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D.东南沿海地区科技发达、法制健全二、综合题31.2008 年 9 月 23 日宁夏各界人士在银川举行盛大集会,庆祝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结合宁夏部分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 Q、R 两地的荒漠化类型分别为 、 (2)分析 Q、R 两地荒漠化出现差异的原因。荥高文科地理 第
13、7 页 共 10 页(3)为了保护铁路,人们在 R 地铺设了草方格沙障,分析 R 地铺设草方格沙障所起的作用。(4)贺兰山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试举 2 例说明。32.下图分别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图,读图并回答问题。(1)简析两经济区发展经济共同的区位优势。(3)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经济成为全国经济增长最快、人民生活最富裕、外商投资的热点地区,试分析其区位优势。(4)两个经济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5)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两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33.读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中的 M 河是 ,乙图中的 N 河是 。(2)M 河流域进
14、行综合开发的核心是 ,请具体说明其带来哪些效益?荥高文科地理 第 8 页 共 10 页(3)N 河流域最大的水利枢纽是 ,分析此处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有哪些?(4)N 河流域开发治理与 M 河流域相比较,有哪些相似之处?3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9 分)材料一 对接日韩产业转移,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呼之欲出。山东省与日本一衣带水,和韩国隔海相望,是中国距离这两个国家最近的省份,具有经贸往来的地缘优势。在中国加入 WTO、制造业全球基地初露端倪的大背景下,作为国内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及其与日、韩产业转移的对接,就成为更加迫切的现实。最近,山东省提出了“积极承接日
15、韩产业转移,打造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口号,使山东由“经济大省”变为“经济强省” 。材料二(1)日、韩产业转移的根本原因是 A.接近市场 B.接近劳动力 C.接近廉价的土地 D.降低成本,提高利润(2)山东成为日、韩产业转移基地的优势在哪里?荥高文科地理 第 9 页 共 10 页(3)产业转移对山东的发展有何意义?(4)山东在吸引产业转移时应该在环境方面注意哪些问题?地理必修 3 测试题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10 DCCAC CDADB 1120 DAAAC CDDAB 2130 CDDCC DCDCA 二、综合题31.(1)土地盐渍化 土地沙漠化 (2)Q 地地处宁夏平原,西侧的贺兰山地阻挡了西
16、北方向的寒流风沙;农业生产中由于大水漫灌和干旱的气候特征导致了土地次生盐渍化的发生。由于没有山脉的阻挡,R 地能够受到西北风沙的影响,因而土地沙漠化现象严重。(3)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小风力;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存活。(4)温带荒漠与温带荒漠草原的分界线; 我国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干旱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2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分界线。32. (1)自然因素:三角洲地形平坦,水网密布,降水丰沛;土壤比较肥沃;水热条件优越,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至三熟社会经济因素:两区同处在河流三角洲地
17、区,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广阔,科技发达。 (3) 位于我国东南沿海,靠近东南亚,毗邻香港、澳门,地理位置优越;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 土地价格低廉;是著名侨乡之一;地处改革开放最前沿,有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4) 基础建设大量占用耕地,耕地面积日益减少,土地资源紧张;生态环境破坏,区域环境质量下降;工业的迅速增长,导致资源和能源紧张。(5) 积极发展核电,建设了秦山、大亚湾核电站;加快“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建设。荥高文科地理 第 10 页 共 10 页33.(1)田纳西河 长江 (2)梯级开发河流开发修建水库和船闸,能改善不稳定径流,使各段水位相对平稳,利于通航。
18、水库建成之后,可以抵御洪涝灾害,蓄水后利用落差可以发电,电力充足用于冶金工业,既保护了森林,又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使环境质量得到改善。水源充足,小气候得以改善,地力和植被都可以得到恢复。反过来,植被得到恢复,又可以改善不稳定径流。水库储存的水源,可以解决农业灌溉所需,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 (任答 3 项即可)(3)长江三峡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支流众多,水系发达,因此流量大。 地势: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4)通过兴修各种水利设施,对水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大力开发流域内的水能资源;立足于当地的资源优势发展工业;大力发展内河航运等。 (任答 3 项)34. (1)D(2)地理位置优越,靠近日、韩;工业基础好,而且工业联系较为紧密;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市场广阔;土地廉价;内部交易成本低等。 (任答 4 项)(3)有利于山东地区工业的发展,加速山东工业化进程;有利于山东地区工业结构的调整;同时有利于山东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发展工业,带动山东地区其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山东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 (任答 3 项)(4)注意产业转移对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吸收产业转移的同时要加强对废弃物排放的控制和综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