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地域辽阔,西北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欧亚大陆的腹地,东南濒临世界上最大的水面太平洋,西南为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这样极其复杂的地理条件,使我国的气候具有强烈的季风性、大陆性和类型多样性的特征。与世界同纬度的其它国家相比,我国气候的这种特征是很独特的。 季风型气候显著 我国处于欧亚大陆的东南部,面对广阔的海洋,海陆之间的巨大热力差异使我国季风气候特点更为明显。主要表现为冬夏盛行风向有显著的变化,随季风的进退,降水也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冬季,我国大陆主要为极地大陆气团或变性极地大陆气团所控制,在 8090E高空多为高压脊,而沿海高空常为一大槽,脊前、槽后的冷空气不断南下,加强了地面的冷高压(
2、蒙古高压),温暖的海洋上多为低气压所控制。气流不断地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使得我国冬季对流层低层盛行西北、北和东北风。极地大陆冷高压及其伴随的极锋或次冷锋是冬季我国天气的主要控制系统,天气气候特征是降水少和低温、干燥。尤其是寒潮或强冷空气天气过程,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伴随的大风和降温对工农业生产危害较大。 夏季,我国大陆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副热带海洋气团和热带大陆气团所控制,高空在东经 7080E 处为一低压槽,沿海为一浅脊,地面气压系统在欧亚大陆均为蒙古低压所盘踞,它与海洋上的高压相配合使得我国夏季对流层低层盛行西南、南和东南风。这时除了极地冷空气及其伴随的冷锋仍然可以影响到华北一带外,
3、大陆热低压、副热带高压、热带低压、热带气旋、东风波等成了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系统。天气气候特征是高温、湿润和多雨。这种雨热同季的气候特点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高温配合沛雨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水稻的主要产区,我国水稻种植最北可以到黑龙江省的漠河,从东北的一年一熟,华北、华中的两年三熟、一年两熟,以至华南的一年三熟,都受惠于这种雨热同季的气候特点。但持续的暴雨或局地强降雨,又常常造成夏季我国大范围或局地严重的洪涝灾害。热带气旋所挟带的狂风暴雨,对渔业生产和海运交通有很大的影响,甚至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在登陆地点附近(有时可以深入到内陆)常会引起风灾和洪涝灾。 夏季风来临是以雨量突然增加为标志的
4、。一般,夏季风雨带 5 月初出现在南海北部,5 月中旬移到华南沿海。然后,缓慢北推,5 月下旬停滞在华南。6 月初突然北推,6 月中旬到达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便是梅雨期的开始。梅雨一般维持到 7 月上旬。然后,夏季风影响淮河以北地区,7 月下旬华北和东北地区进入全年雨季最盛期,一直维持到 8 月上旬。8 月中下旬开始,夏季风雨带迅速南撤,全国(除东南沿海受到热带气旋影响地区外)雨量迅速减少。9 月中旬到 10 月上旬停滞在江淮中东部一带、形成相对的多雨带。华西地区由于受地形的影响,多出现连绵秋雨,也为一相对的多雨区。9、10 月份华北和华中地区多为秋高气爽的天气。10 月中旬雨带退到华南。我国各
5、地的雨季开始和撤退时间正常与否,大都直接与夏季风的进退时间密切相关。 夏季风的来临和撤退与维持时间等年际间的差异,决定着我国年际间不同的夏季降水状况和旱涝地区的分布。统计表明,夏季风很强的年份,雨带迅速推到北方,北方多雨,长江中下游梅雨期较短,出现严重的伏旱;反之,长江中下游雨带停滞,雨量过多,发生洪涝,而北方出现旱象,如 1999 年。因此,季风气候的特点,特别是冬、夏季风的异常变化,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气象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干旱、暴雨洪涝、低温冷害等是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据 19501999 年统计,我国每年干旱、风雹、低温霜冻等灾害的受灾面积平均约为 3800 多万公顷。 以热量指
6、标分类看我国的气候类型 我国地处世界上最大的陆地一欧亚大陆的东南部,面临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一太平洋,地形复杂,疆土辽阔。西起阿尔金山,东至乌苏里江,地跨 63 个经度。北起漠河,南至南海中的曾母暗沙,南北纬距差 49 度。因此,我国气候十分复杂多样,从热量上看,我国自南向北,跨越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温带、高山、高原还有寒冷气候。全国 87的国上面积为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以热量指标分类,我国有以下气候类型: (1)赤道季风气候。位于北纬 1O 度以南的南海岛屿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6以上,年积温达 9000,气温变化很小,四季雨量分配较均匀。 (2)热带季风气候。包括台湾省的南部、雷州半岛和海南岛
7、等地。年积温8000,最冷月平均气温不低于 16,年极端最低气温多年平均不低干 5,极端最低气温一般不低于 0,终年无霜。 (3)幅热带季风气候。我国华北和华南地区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年积温在45008000之间,最冷月平均气温-80,是副热带与温带之间的过渡地带,夏季气温相当高(候平均气温25至少有 6 个候,即 30 天),冬季气温相当低。 (4)温带季风气候。我国内蒙古和新疆北部等地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年积温低于 16003400之间,最冷月平均气温在-28-8 ,夏季候平均气温多数仍超过 22,但超过 25的已很少见。 (5)寒温带季风气候。我国东北地区的北部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年积温
8、低于1600,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 -28,冬季严寒程度比温带更甚,寒冷期比温带更长。 (6)高原气候。我国青藏高原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年积温低于 2000,日平均气温低于 10,最热候的气温也低于 5,甚至低于 0。气温日较差大而年较差较小,但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 大陆性气候强烈 我国大陆性气候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气温的年、日变化大;冬季寒冷,南北温差悬殊;夏季炎热,全国气温普遍较高。最冷月多出现在:1 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远低于全世界同纬度的平均值。年最低气温的多年平均值在我国最北部低于-45,而在海南岛即达 11,相差 50以上。夏季,我国又是世界同纬度上,除沙漠干旱地区外最热的国家。最热
9、月几乎都出现有 7 月,我国东部淮河以南月平均气温基本上都在 2830 之间。但是,由于我国气候的大陆性强,最热月平均气温的南北差异远比最冷月平均气温的南北差异小得多。全国气温年较差基本上随纬度升高而增加,黑龙江省的大部分和新疆的准噶尔盆地、吐鲁番盆地年较差都在 40以上,最大的接近 50;黄河流域为 30左右;长江中下游为 20左右;珠江流域约 15。平均气温日较差也和年较差一样,愈向西北内陆愈大。大体上淮河、秦岭一线以南小于 10;往北至华北平原增大到 1012,黄土高原和东北大部为 1214,蒙新、青藏可达 1416 以上。 按水分条件分类看我国的气候特点 从水分条件看,自东南向东北,依
10、次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地区,其中干旱、半干旱地区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一半。大体上全国可划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三个大区。由于纬度高低、距海远近不同,加之地形错综复杂,地势相差悬殊,致使我国气候类型多种多样。 东北地区主要为湿润、半湿润温带气候区。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较短。低温冷害和干旱是该区农业生产的最大不利因素。 华北大部分地区为半湿润暖温带气候区,部分为半干旱暖温带气候区。冬季寒冷少雨;夏季高温多雨,且暴雨较多,春旱严重。春旱和夏季降水不稳定是该区农业生产的制约因素。 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为湿润亚热带气候区。冬季湿冷,春雨较多,初夏多雨,盛夏高温伏旱,沿海夏秋有热带气旋
11、侵袭,是该区主要气候特征。 华南大部和西南部分地区也属湿润亚热带气候。冬季温和,春末至夏季多雨。但冬春时少雨干旱,影响热量的利用;暴雨洪涝及热带气旋的影响也不同程度地制约本区经济的发展。 热带湿润气候区域分布在雷州半岛、海南岛、南海诸岛。台湾南部和云南南部,全年暖热,降水量多,干湿分明。冬春少雨,夏季暴雨和热带气旋活动比较频繁。 内蒙古属于半干旱气候区。 西北地区主要是干旱气候区,种植业仅限于绿洲和山麓地带,水资源短缺是制约本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但该区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丰富。 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寒冷少雨。气候地区差异很大,具有从寒带到热带的各类气候。 以上只是几个大的地区的主要气候特点。至于山区气候,其类型就更加复杂多样了。即使一个山区,也具有不同尺度。不同层次的立体气候特征,这为山区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气候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