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级 高一 学科 物理 编写人 张占强 日期 2012.10.11 第三章 相互作用第一节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1.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能分析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2.知道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区分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3.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大小和方向。4.掌握测量重力的方法,知道重心的概念和均匀物体重心的位置。5.了解自然界中的四种基本作用。填一填:1、在国 际单 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 ,符号为_。2、力是 _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_对它施加这种作用。3、力不能离开_ 和_ 而独立存在,力可以用一根_来表示,它的_表示力的大小,它的_表示力的方向,_表示力的作用点。这种表示
2、力的方法称为力的_。4、重力是由于_ 的吸引而 产生的力,方向 总是_ 向下。大小 。5、自然界中最基本的相互作用是_ 、_、_和_。试一试:1.下列关于物体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B重心位置随质量分布的变化而变化C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 D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几何中心2.下列哪个值可能是一名中学生所受的重力( )A60 N B120 N C600 N D6 000 N3.一个物体重 2 N,那么在下列哪些情况下受的重力还是 2N( )A将它放到水里,它被浮起 B将它放到月球或木星上C将它放到高速行 驶的列车上 D将它从直升飞机上抛下1、用手拍墙
3、上的钉子,手同时也感觉到疼,分析该过程中的力。说明:(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单元导学:在本单元中主要学习重力、弹力、摩擦力三 类力,以及对物体进行简单受力分析的方法和学会对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正交分解法进行力的分解与合成。学习目标自主学习探究互动2(2)说明各个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说明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只能产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 B有受力物体,就必定有施力物体C施力物体施力在先,受力物体受力在后 D力一个物体就能产生,并不需要其他物体的存在2、如果地面上一切物体受到的重力都消失了,则可能出现的现象是(不考
4、虑地球自转) ( )A江河的水不会流动 B鸡毛和铁球都可悬浮在空中C天不会下雨 D一切物体的质量都变为零1、分别画出 A、B 物体所受力的图示,画出 C、D 两物体受力的示意图:A、受与水平面成 300 斜向 B、受沿斜面向上的力 400N C、受与水平面成 300 斜向 D、受沿斜面向右上 1200N 的力 右上的 1200N 的力 上 400N 的力1、分别说明以下三个物体的重心位置:质量分布均匀的铅球 均匀铁丝绕成的等边三角形 形状不规则的薄板2.关于力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拳头打击墙壁,因为拳头感到疼痛,所以墙壁对拳头有作用力 B用拳头击打棉花包,拳头不感到疼痛,说明棉花
5、包对拳头没有作用力C打篮球时,接球时球对手有作用力,手对球没有作用力D打篮球时,接球时球对手有作用力,手对球也有作用力3.关于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当堂检测课后作业例题精讲3A重力的方向一定垂直物体所在处的地面 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C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D重力就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4.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B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C用线悬挂的物体静止时,悬线方向一定通过物体的重心D跳水运动员在空中做各种动作时,其重心位置不断变化5、关于力,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没有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B只有直接
6、接触的物体之间才有力的作用C人推物体时,人只是施力物体而不是受力物体D一个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6、关于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静止的物体不会受力,运动的物体才受力B根据有一定距离的磁铁间的相互作用可知: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C两个力都是 10 N,那么这两个力一定相同D力也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射出枪口的子弹,能运动很远的距离,是因为子弹离开枪口后受到一个推力的作用B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C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到力、不会施力D物体发生相互作用时,任何一个物体,一定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8、一个重 20 N 的物体沿着斜面下滑,在下图中关 于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图示正确的是( )9、下列关于力的作用效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必定是物体受到力的作用B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物体也可能受到力的作用C力的作用效果不仅取决于力的大小和方向,还与力的作用点有关D力作用在物体上,必定同时出现形变和运动状态的改变10、一个质量为 60 kg 的人,在地球上的重量为 588 N,在月球上的重量为 98 N该人做摸高运动时,在地球上的高度为 0.5 m,那么在月球上的触摸高度为多少?